杭州湾大桥项目管理之道剖析_第1页
杭州湾大桥项目管理之道剖析_第2页
杭州湾大桥项目管理之道剖析_第3页
杭州湾大桥项目管理之道剖析_第4页
杭州湾大桥项目管理之道剖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05年 7月 28日,杭州湾跨海大桥首片 50米箱梁架梁成功! 这一架,开创了桥梁建设中“梁上架梁”最大重量的新纪录,在 世界公路桥梁建筑史上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11月 27日,50米箱梁制 架实现了双超百片。德国、 意大利专家惊叹:杭州湾创造了世界速度 和奇迹!奇迹背后 , 事事计划、步步为营的全盘统筹谋略痕迹清晰可 见。项目班子坦陈,讲计谋、敢决策、勇拼搏是取胜的法宝。谋事在人2004年3月,经过一年多的追踪和卓有成效的努力,中铁二局在 投标中胜出,承担了杭州湾跨海大桥 50 米整体箱梁预制、运输、架 设的第X合同段工程,中标价7.23亿元。好马配好鞍, 伴随着中铁二局杭州湾跨海大桥指

2、挥部的成立, 一 批管理、技术精英汇集杭州湾, 领军者是中铁二局股份公司副总经理、 总工程师林原,一位从工程队技术员成长起来的复合型管理者。 20 多年的积淀使他睿智、干练,管理在他眼里早已成为一种艺术,而事 前谋划、团队意识则是主要的艺术章节。“快乐施工,享受管理”便 是他对运作项目的生动表述。这位项目经理认为,全世界 40 座有影响的桥梁,中国占 19座, 中铁二局如果能有一席之地, 那企业的市场地位定会显著提高, 以科 技求发展的思路才有落脚点。要管好项目,就必须有一盘棋的思维, 简单地说就是谋事在人。谋事、谋略古已有之。春秋战国时期的孙子兵法就阐述了完 整的战略思想,三国演义 中的三十

3、六计更是妇孺皆知, 运用千年。 把“谋”放在项目上, 就是项目管理的谋划, 而谋划是项目运作的前 提。林原在他的“临时理论”中明确把项目经理的核心作用, 定位在 提出项目管理的思路和理念上。 针对杭州湾项目, 身为项目经理的他 提出了“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建设跨海大桥”的总体思路,并把 它书写在工地大门旁, 时时提醒有幸参加世界第一跨海大桥建设的人 们,要站在对二局、对亚洲、对世界从未有过的历史高度,让设备、 技术、工艺控制与世界接轨,确保大桥的百年使用寿命,并籍此跻身 建桥水平已居世界一流的中国军团。杭州湾跨海大桥总长 36 公里,有 10.48 公里在南岸滩涂区,占 全桥的29.1%,这

4、就是第X合同段,也是全工程重中之重的“卡脖子” 节点。由于基础处理和海上作业风险的制约, 这里没有选择现浇法施 工,也无法运用常规的“浮吊架梁”作业。 按“施工决定设计”的全 新理念,只有采用 50 米箱梁“梁上运梁架梁”的施工工艺。每片重 达 1430 吨的箱梁梁上运架,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先例。在世界“第一”汇聚的项目,就必须勇争“第一”。目标既定, 项目班子审时度势,双管齐下。一方面联合西南交大、同济大学、浙 江大学等科研院校的数十名专家、 教授,对大型整孔预应力混凝土箱 梁架设技术进行技术攻关; 一方面在国际上选择研制运架设备的合作 伙伴。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筹备工作高效率完成。2004年

5、8月,项目部与意大利DEAL公司签订了运架设备研制合作协议。9月底, 50米箱梁运架施工方案在宁波通过了专家组评审,并确定了 2005年 7月28 日架梁的节点工期。成事在人如果说一个良好的开端是管理意识的展现, 那接下来要确保工程 的顺利推进就是管理内涵的展示。 在项目经理林原看来, 管理的目的 就是获取最好效益, 管理的要点依然是统筹思维。 只有策划好了项目, 才能运作成功,也就是常说的“谋定而后动”。谋事在人,成事 在 天的古训被演绎成了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在 2004 在于夏、 2005年元旦致辞、成功在于再坚持 的努力之中三篇文采飞扬的文章中,林原分阶段、提前对杭州湾项 目的工作目

6、标、重点、措施、要求进行了策划,搭建起了总体工作框 架,勾勒出了项目“蓝图”,确定了 44 个里程碑工期。“在控制全 局后,也要不断地实现目标,修改目标。而每进行一次目标转换,就 在享受一次施工,享受管理带来的快乐,就会有成就感,这就是我们 推崇的快乐施工,享受管理”。简洁的补充,使谋划更加科学而目的 明确。谋划只是线条,要把线条变成数据、变成业绩,必须通过施工这 个环节, 这就是谋略中的“略”。 杭州湾项目倡导的施工理念正是中 铁二局早在 2003 年就提出的“六化”理念施工生产工厂化,施 工手段机械化,施工作业专业化,施工控制数据化, 施工管理规范化, 施工环境园林化。 42 个字的“六化

7、”,看起来很简单,可仔细研读 却内涵丰富,体现了现代企业系统采用新的科学技术, 劳动分工精细, 劳动协作紧密的特征。理念毕竟是理念,要把它转化为成果,还有一个艰辛的过程。为 诠释“六化”,他们聘请专业设计师、专业施工队,合理布局了整个 场地,为施工园林化打下基础;为达到施工专业化,他们挑选、配置 了各专业能体现二局优势的施工队伍和领头人, 建立了与工序对应的 班组;配合施工手段机械化,配齐了专业设备,实行了各项工作、各 工序的分步流水线作业; 为保证施工控制数据化, 他们收集了详实的 数据记录,经过多次分析计算,确定了每项工序的具体数据;为做到 以规矩定方圆,出台了 43 项规范施工的管理措施

8、和若干细则;以这 些为基础和抓手整个项目实现了终极目标施工生产工厂化。放眼杭州湾, 无论是建筑物的外型色彩还是室内装饰, 无论是堆 料场的分类选址还是制梁场的设备定位, 无论是灯饰灯光点缀还是花 台草坪布置,无论是标识牌、宣传栏还是警示牌、路线图,就连晒衣 架,莫不构思缜密、设计精心。在他们的打造下, 印象中本该有些杂乱的施工现场, 却更像整洁 的大工厂方圆 300 多亩的场地,以工序分配的生产区域一一划 定,精细的生产组织流程将产品化整为零, 形成了车间式的流水作业。 广阔的现场竟无一条陆面水沟,无一根空中线缆,无一处凹凸不平, 真正实现了人居区域园林化、物流区域工厂化、施工环境人文化。员

9、工们在各工区、工点,在程序系统的指挥下欢快地劳作。德国、意大 利、日本及中国台北的建筑业同行称之为“世界上最标准最文明的施 工现场”。杭州湾跨海大桥结构承载力要求高、 大型整孔箱梁综合施工技术 及制造工艺难、 海工耐久性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新、 施工机械设备配套 要求高、 1430 吨箱梁运输、架设的施工技术属世界首创 一连串的难题必须破解。面对重重困难,深谙管理之道的林原认为“分享管理”是必须推 行的。一个 7.3 亿元的“世界”级大项目,如果事事都要亲力亲为, 就是有再大的能耐也是无济于事的。 只有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主观能 动性,凸现他们的主人地位,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甚至是创新劳动, 才能形成

10、合力, 才能达到众人划浆开大船的目的。 而“分享管理”的 核心原本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在这一 理念的支持下, 他把精心制定的各节点工期目标进行了细化, 并通过 信息平台传导给每位员工,让大家明确知道自己的工作目标和职责, 清楚地了解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于是,一场“全体总动员”的战役在杭州湾打响了。 杭州湾大桥运架施工的关键就是 50 吨搬运机、 800 吨搬运机、 800吨运梁车、 800 吨提梁机和 1600吨架桥机(“五大设备”)的拼 装和使用。在行家看来,“五大设备”及其运、架梁工艺在技术上具 有开拓的性质。按照DEAL公司的经验,1600吨架桥机组装时间至少

11、要100天。可是,当架桥机最后一批构件运到工地时,已是 6 月。为了确保按计 划架梁,中意双方技术人员克服困难,合力出击。翻译少,大家就用 肢体语言交流。资料、图纸全是外文,看懂的就传帮带。中外合作, 高新技术, 不同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在相互碰撞中逐渐沟通, 设计 缺陷、细节规范,在达成共识后逐一解决。苦干加巧干,从连接架桥 机的第一颗螺栓到整机调试成功,只用了短短的 39 天。意大利专家 卡瓦奇感慨地说:“杭州湾创造了世界速度和奇迹”! 成功在人在杭州湾项目, 员工们有一个共同的认识: 杭州湾大桥科技含量 高,代表了当代跨海大桥建设的新水平, 能参加项目是一生中难得的 机遇和荣幸。于是,一

12、种从心底迸发出的激情化着了冲天干劲。机遇总是青睐准备好的人。 一批热情四溢, 勇于进取的年轻人走 在了队伍前列, 他们被称为“技术明星”。 刘乃生,项目副总工程师, 中铁二局最年轻的机械设备专家,曾两赴意大利,驻厂 100 天,参与 “五大设备”的设计、开发。他翻译了设备图纸,编制了设备拼装方 案和架桥施工组织设计,主持设计了“梁上运梁”工艺。熊国辉、姚 道雄出校门刚三年,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让他们脱颖而出。 还 有陈拥军、蔡杰超、刘阳、李友明、陈世川、史渡、王树伟 一批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 掌握领先技术的拔尖人才成为大桥建设的 中流砥柱。项目经理林原, 被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

13、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铁二局人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勇创一流 的精神,在X合同段的阶段性建设中,提前16天完成了大桥700米现浇梁施工任务; 仅用 140天拼装调试完成了当今全球唯一、 世界首 创的 1 600吨步履式架桥机及配套“五大设备”;攻克了世界上尚无 先例的 1430吨箱梁的梁上运梁、架设最新技术难题;确保了“7.28” 如期架梁;翻开了世界桥梁建设史上新的一页从 8 日 22 日起,项目部连续稳产高产,创下了制梁每天 l 片、 架梁 1 天 2片的纪录。 10月底,参加中国桥梁学会 2005宁波年会的 领导、专家交口称赞中铁二局的制、架梁技术和工艺、设备

14、、管理水 平。江苏、湖南、广东三省交通厅厅长当场邀请中铁二局“到我们那 里去施工”。交通部副部长黄先耀盛赞,“这真是一个全世界瞩目的宏伟工 程! 我们中国人在公路建设技术、特别是浅海滩涂区域大型整孔箱 梁的架设技术方面已站在世界的前列, 这就是大桥建设者和杭州湾大 桥对世界工程建设方面的贡献。”台塑企业副董事长王永在感慨系之, “这项工程太浩大了, 技术 和设备太先进了,你们这个企业不简单 ! 而且,施工现场的管理很不 错,很有章法。”中国职工技术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永安由衷赞叹, “你们的工作使 我大开眼界 ! 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技术参加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的 研制、开发 ! 杭州湾大桥这套设备就是最好例证。”如果说,西湖是上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