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文综历史高考冲关第5练_第1页
2014文综历史高考冲关第5练_第2页
2014文综历史高考冲关第5练_第3页
2014文综历史高考冲关第5练_第4页
2014文综历史高考冲关第5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选择题1(2013临沂一模)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由此可知()A耆英为其签约出卖国家主权的行为辩解B清政府对鸦片战争的长远危害认识不清C一系列条约的签订达到了抚靖羁縻的目的D清政府以签约展示天朝上国的外交诚信【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与分析理解能力。材料意思是外国人的情况变化多端,没有一定的规律,所以我们要采取安抚、笼络的手法,也不得

2、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步伐、转换身形。对待他们当然要以诚为主,但也尤其要注意采取一定手段驾驭他们有些是要加强接待工作让他们愉快而被感化,还有些则要大度包容,不必深究计较才能把事情办好。本则材料是在不平等条约签定之后的言语,“大度包容,不必深究计较”说明清政府对鸦片战争的长远危害认识不清。【答案】B2( 2013乌鲁木齐一模) 范文澜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在概括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时说:“宗派、等级、享 乐主义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最能体现“这些特性”的是()A金田起义B定都天京C天京变乱 D提出资政新篇【解析】

3、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天京变乱是农民阶级局限性的突出表现。【答案】 C3(2013邯郸一模)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中国意识到变革制度的迫切性B传统的自然经济彻底瓦解C天朝上国的观念被彻底粉碎D促进西学在中国广泛传播【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清朝近代三次社会变革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史实剧变指社会性质和制度发生根本性改变;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进行政治改革,戊戌变法主张君主立宪制。故选A项。【答案】A4(2013大连一模)下图是某漫画家的漫画甲午轶事,就甲午战争的结局而言,该

4、漫画反映了()A中国战败的原因在于落后的经济结构B甲午战后中国救亡图存运动日益高涨C甲午战争是日本资本主义改革的结果D战争的结局在于中国落后的政治体制【解析】本题考查从图片获取信息和分析解读能力。图片反映清政府代表者慈禧盲目自大,不知中日之间经济差距。因此就甲午战争的结局而言,中国战败原因是中国是自给自足自然经济,而日本是资本主义经济,故A项符合漫画寓意。【答案】A5(2013大连高三双基测试)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中叙述了这样的场景:“有六位学士路遇义和团,因身边带有铅笔一支,洋纸一张,便被乱刀拿下。还有一家因有一根火柴,结果一家八口全部被杀。”这反映了义和团()A滥杀无辜百姓 B

5、盲目排斥洋货C极端排外情结 D维护传统社会【解析】从材料信息看,义和团运动时期,凡是和洋人有关的一切事物,如铅笔、洋纸、火柴等,都遭到仇视,体现了义和团运动的极端排外情结,故选C项。【答案】C6(2013九江二模)1912年4月,孙中山访察武汉后说:“以南皮(注:南皮即张之洞)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这表明当时孙中山已经认识到()A湖北新军是辛亥革命的第一推手B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全民革命C长期社会变革推动了武昌首义D部分洋务派官员转向了反清革命【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背景。题干孙中山的话语的逻辑关系:造成楚材清王朝推翻张之洞是“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湖北新军在辛

6、亥革命中的功绩是不可抹灭的,但A项“第一推手”的说法并不是孙中山的观点;B项“全民革命”说法错误;张之洞是洋务派,并不希望革命推翻清王朝,反而是要维护清王朝统治,那么为何孙中山说张之洞为革命家呢,其因是张之洞在洋务运动中培养大量的新式人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故C项正确;题干仅是涉及了张之洞,并没有反映D项历史现象。【答案】C7(2013日照一模)纽约时报是一家以报道重大事件为主、具有全球性影响的报纸。该报在近代某一时段共5个月的时间内,对中国某一事件的报道文章达500余篇;以事件相关城市为标题检索,武汉三镇、北京、南京的报道数量分别为38、50和25篇。判断该事件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太平

7、天国运动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辛亥革命【解析】本题以史实的相关时间、地理信息为切入点,考查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重大历史再现能力。四个选项都是中国近代时期的历史事件,无法进行排除,应从“5个月、武汉三镇、北京、南京”等信息来判断,D项正确;从时间上可以排除B、C两项;从地理信息上可以排除A项。【答案】D8(2013揭阳二模)下表为鸦片战争初期中国的茶、丝出口量,反映了()时间茶(万镑)丝(包)战前年平均500050001845年8019132201851年9919230401853年1012262896A.对外贸易稳居出超地位B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C国内税收政策逐渐宽松D传统手工业制品质量高且

8、成本低【解析】本题考查图表信息解读能力。图表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丝出口量增幅较大,说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结合所学可知A、C、D三项与史实不符,故选B项。【答案】B9(2013洛阳模拟)有学者认为:“所谓洋务运动,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为目的的运动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深刻揭示了洋务运动的本质目的B全面剖析了洋务运动的历史原因C准确阐释了“中体西用”的思想D客观评价了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解析】材料是对洋务运动的否定,故D项说法不正确;洋务运动的历史原因是多

9、方面的,既有政治、经济因素,也有思想因素,材料反映不够全面,故B项说法不正确;“中体西用”的思想是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探求强国御侮之道,维护清王朝统治,与材料内容不符,故C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项。【答案】A10(2013潮州高三期末考试)观察下面历史人物与书影,哪项说法与史实不相符合()A该书关注时局,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B图中人物早期满脑都是封建纲常伦理道德C“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与制度D该书出版时,在广州的英国人大为惊恐【解析】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长技指的是西方先进的技术,并不包括制度,选择C项。【答案】C11(2013临沂质检)严复在原强中称

10、:“民力已堕,民智已卑,民德已薄,虽有富强之政,莫之能行。”为此,晚清知识界提出了()A民主与科学的思想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C革命与民主共和的思想D新民强国的政治主张【解析】本题材料是维新思想家严复言论,A项属于资产阶级激进派领导的新文化运动主张;B项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思想;C项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故选D项。【答案】D12(2013济南二模)1912年6月1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喜用外货,亦不足异。无如政界中人,互相效法,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这从根本上说明了()A盲目效法成为当时报界的笑话B辛亥革命推动了西装革履的流行C西装

11、革履成为革命与否的重要标志D政治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嬗变【解析】材料“ 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喜用外货”体现了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反映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即政治运动(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嬗变。【答案】D二、非选择题13(2013潮州高三期末考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在一书中说:“13世纪的中国在近代化方面进展显著,比如其独特的货币经济、纸币、流通证券,其高度发达的茶盐企业。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 法国学者埃狄纳称宋朝为“现代的拂晓时辰”。材料二20世

12、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近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请回答:(1)请你以同意 “13世纪的中国在近代化方面进展显著”和宋代处于 “现代的拂晓时辰”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给出合理论据。(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化”的含义是什么?试结合近代西方的有关史实简要予以说明。(3)从现代化的特征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18951919年)是近代中国现代化的整体发展时期。试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一时期中国现代化的主要表现。【解析】第(1

13、)问考查宋代中国近代化的表现,可以从经济、文化、对外关系三个角度分析,经济上主要把握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市镇的兴起、纸币的出现、商业税收成为重要财政来源、对外贸易的发展;文化上主要把握四大发明的成熟和外传、世俗文化的出现及发展;对外关系则主要把握对外贸易的发展即可。第(2)问把握材料二中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从政治民主化、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经济工业化、工业革命;文化理性化、启蒙运动等即可。第(3)问把握时间信息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分析即可。【答案】(1)城市经济职能增强;商业活动彻底打破时间、地域的界限;商业市镇的兴起;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14、或瓦肆的出现);商业税超过农业税;三大发明成熟并外传,这是近代科学发展的先声;社会文化与生活日益世俗化(或平民化、大众化);对外贸易繁荣且范围广阔。(任答五点即可)(2)含义: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如欧美代议制的确立;经济上的工业化、市场化(商品化、城市化),如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工业革命的开展;思想文化上的理性化(科学化)、大众化,如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提出人性和理性。(3)经济: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政治:民主政治的探索,从维新派的君主立宪到革命派的民主共和;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思

15、想文化: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14(2013潍坊高三期末考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掌握了某些基本的生活艺术时,西方仍然对此浑然不知。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打破这种平衡的是大工业的兴起H. R托尼中国的土地和劳工材料二20世纪初,不少中国人选择前往日本,形成新一轮留学高潮,20世纪前十年留日学生总数达5万人以上。大量日文书籍被译为汉语,右图是1906年出版的儿童读物蒙养镜的封面,右上方的字依次为“德国撒瓦士曼氏原著

16、”“日本大村仁太郎编述”“清国桐城吴燕来译补”;左下方的字为“家庭教育第一编,亦名教育诡言”。材料三美国使馆的商务参赞安诺德先生制成这三张图表也是给我们做一面镜子用的,叫我们生一点羡慕,起一点惭愧让我们照见自己的丑态引起我们一点向上的决心这种急需的新觉悟就是我们自己要认错。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上不如人,不但机械上不如人,并且政治社会道德都不如人。胡适请大家来照照镜子请回答:(1)材料一中“经济体制”指什么?“大工业”“打破这种平衡”给中国社会政治带来了哪些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中国对外学习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根据材料三概括胡适的观点,并据此谈谈你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看法。【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中国古代占主导的经济是小农经济;影响可以从发展道路和社会性质改变加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