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上海格致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201712上海格致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201712上海格致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201712上海格致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上海格致中学2018 届高三第一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10 分)1. 按要求填空( 5 分)( 1) _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劝学)( 2)杜甫望岳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以光的明暗写山的高大,王维终南山诗中运用了相似手法的一联是“ _ , _ ”。( 3)执手相看泪眼, _ 。(柳永雨霖铃)2. 按要求选择。( 5 分)( 1)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 岁寿辰的一联是(3 分)()A. 碧桃献岁宜家受福花甲逢春获寿延年B. 为学有宗古稀成庆诲人无倦恩重及门C. 乐道安贫音容宛在因材施教手泽犹存D. 执掌教坛垂七十载栽培桃李满三千株( 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

2、,最恰当的一组是()在注重乐教化的中国文化里,尊师重教是_ 的价值基因。礼记有言,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荀子有言,国将兴,贵师而重傅。孔子是中国第一位民间教师,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_,第一次将“教育公平”_ 在人类的价值图谱上。今天,教师更是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A. 薪火相传理论铭刻B. 薪火相传理念镌刻C. 衣钵相传理念镌刻D. 衣钵相传理论铭刻二阅读( 70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 7 题( 16 分)画家画天空,背后有科学爱德华蒙克的呐喊中,天空充满了红色的颜料,它们像一大块黏糊糊的东西,看起来如此沉重,似乎即将冲压下来。这夸张的

3、色彩也许不是画家的随意泼墨,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物理学家唐纳德奥尔森在天空和望远镜杂志中指出,蒙克画中的红色天空,也许是一种自然现象。那些传世画作往往反映了真实的气候环境情况。希腊气象局科学家赫里斯托斯泽雷弗斯所带领的科研小组也做了类似的研究。他们搜集了554 幅日落油画和水彩画。这些画作分别出自181 位著名画家之手,其中包括法国印象主义画家德加、奥地利画家克里姆特、荷兰画家伦勃朗、德国宫廷画师鲁本斯等。最后把他们研究论文发表于大气化学与物理杂志上。该论文分析了16 世纪以来554 幅描绘日落景象的名画中红绿两色的使用频率,结果表明,在过去的100 年中,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浓度一直呈上升趋势

4、。他们认为,由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造成的大气中粉尘含量上升,会阻碍阳光进入大气层,导致全球暗化。英国伯明翰大学气象学家约翰托宁多年来也一直在苦心研究各个时期英格兰各地的天气状况,他意外发现莫奈旅居伦敦期间的作品为他留下了宝贵的资料。莫奈创作于那时期的画作中,展现了阳光在泰晤士河上跳跃闪耀, 天空呈现出奇异的色彩变化论述类文本阅读画家画天空,背后有科学论述类文本阅读画家画天空,背后有科学。约翰托宁想到,这些丰富的颜色并非出于莫奈头脑中的艺术幻想,而来自于真实的伦敦生活。那漫天黄色, 应是高硫含量的煤燃烧后烟尘和硫酸盐颗粒散布到空气中,成为水蒸气的凝结所致,在此条件下形成的雾霾比自然形成的雾更为持久

5、。比较巧合的是, 狄更斯在反映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小说雾都孤儿 中也写到: “在城市边缘地带, 雾是深黄色的。 靠里一点儿, 是棕色的。 再靠里一点儿, 棕色再深一些。 直到商业区的中心地带,雾是赭黑色的。”科学家并且还去做了验证,选取莫奈 1898 1900 年间创作的 9 幅作品,结合他同一时期的信件和日记,与美国海军天文台的数据对比。令他们惊叹的是,莫奈身为艺术家,却如同科学研究者一样,一丝不苟地记录了创作日期及太阳所处的位置,绝无臆造。 所以印象派大师的确是非常可信地用手中画笔将伦敦当年的绝世光影留存于世。不过印象派大师的绚丽色彩,可能来自 PM10之类的大气污染物,想到这点不免让人有些

6、沮丧。 3. 分析第一段中两个“也许”在表达上的作用。( 2 分)4. 文中所提及的画线句中天空所具有特点,科学家认为其背后隐藏的科学原因是。(4 分)5下列对文中划线句中“沮丧”的原因的解说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蒙克的呐喊中,天空充满了红色的颜料,它们像一大块黏糊糊的东西,看起来如此沉重。B莫奈画作中那漫天黄色实为高硫含量的煤燃烧后的烟尘和硫酸盐颗粒散布到空气中形成的雾霾。C原先人们对印象派大师作品艺术特色的认识可能是错误的,而且PM10之类的大气污染物早已有之,这不免让人有些失落。D日落油画和水彩画中红绿两色的使用频率随着大气中粉尘含量的上升而上升。6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7、()(3 分)A. 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一些著名画家笔下夸张的色彩,一定程度上是大气污染等自然现象的真实呈现。B. 约翰托宁多年来对英格兰各个时期各地的天气状况的苦心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一开始就得益于他对莫奈旅居伦敦期间的作品的研究。C. 艺术家莫奈对创作日期及太阳所处位置的客观记录,与美国海军天文台同期的数据相比,相当客观。D研究者认为,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浓度呈上升趋势能导致全球暗化,不过并非都由人为原因造成。7. 从当时的自然环境的特点及艺术作品的特点两个角度分析作家狄更斯与画家对天空雾气的描绘趋同的原因。( 4 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 12 题。( 16 分)我看多了张晓风在苏格兰旅

8、行,走来走去,磕头碰脑的,好像碰到的总是古堡。古堡有的临海,有的有护城河,有的花木扶疏,有的有美丽的陈列品, 反正,一天里面,你总会走进五六栋古堡。我对古堡不是太有兴趣,虽然黑羽的乌鸦昂首走在如茵的绿草地上也算赏心悦目,而古老厚重的石材建筑,其设计之高雅、施工之精巧绝伦,都颇令人发思古之幽情,然而古堡在我记忆中,好像只是专供故事中的幽灵出没的。但其中有栋古堡却因为有其娓娓情节,令我难忘。那天,隔着远远的草原,我们又看到一栋古堡,导游慢条斯理地说起一段因缘:“这古堡200 多年前就倾圮了,然后就一直荒在那里,这样过了100 多年,有个子孙发愿,要把古堡于原地原样重建起来。麻烦的是,找来的那位建筑

9、师太年轻,(其实所有的建筑师都太年轻,有谁老过100 岁呢?)没有人见过那栋100 多年前就倒了的优美古堡长什么样子。那个时代又没有照相机,只听老祖父说过,他们曾听他们的老祖父说过,那是一栋富丽堂皇的古堡。当时主事的这位建筑师急得不知该如何是好,后来,很幸运的,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中居然有一栋古堡巍然矗立在那里,建筑师觉得这栋古堡是天造地设就该配这片岩岬和草原的。 他乍然惊醒, 立刻把草图画下来,并且着手照图施工。每天,他把老石材一块一块地重新堆砌上去,咦,这时忽然发生了一件怪事,堡主的子孙不知怎么又找到了原来的古堡设计图。看过之后,大吃一惊,原来建筑师梦见的古堡跟原来的古堡一模一样。”

10、导游的话,我平常未必全信,但此刻,我宁愿选择相信。我认为建筑师梦见古堡,未必是古堡有灵,自己跑到大师的梦里来显灵显圣;而是因为大师既然生活在那片土地上,古堡这种“生物”我称它们为生物并不荒唐它们真的是天长地久、有情有思地长在那里的呢! 而且就算跌倒了也还可以重新爬起来他也见多了,就算没有 1000 栋,也会有 500栋吧!积年累月,古堡跟周边的环境大概会怎样互生互动、筋勾肉连、气韵相融、眼神交电,必有一定脉络可循。建筑师只不过是“日有所归纳”,故“夜有所梦”,他不过是跟200 多年前的另一位建筑师英雄所见略同罢了!有人以为人在年少时应多积累实际的生命体验,此话也对,却未必尽然。人生还有同样重要

11、的事,例如看地图,不妨视作实际徒步旅行的前置作业。背九九表,比实际去排列土豆要有效率。更何况,有些事是想体验也体验不到的, 例如男人永远不能亲自体会怀孕和生产之苦楚,毒品则一次也别去亲身体验才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还有死亡,虽人人有机会体验,但体验完了也就没了。这些事,应该都只从阅读经验里去“窃取”就好了。聪明人是能从别人的吉凶里学会趋避之道的。不单是自己个人的人生起落,整个民族的前路其实都要靠“看多了”或“听多了”的老练来应对。 “我看多了!”以前是中老年人才有资格说的话,但如今资讯发达,要阅读,比以前方便千倍,这让这一代的年轻人可以毫不惭愧地说:“我看多了!”或者,传说中古老的华夏文明,一

12、度也像苏格兰那栋荒圮的古堡,身在春去秋来的荒烟蔓草中,想要重建光荣,恐怕只有靠多读书、多阅世了。相信,总有一天,那美好强大的中华魂魄会因而翩然入我梦来,我们会在古旧的地基和蓝图上,重新垒起拔地而起、足以承继传统的优美云厦。8简析第一段在全文中起的作用。(2 分)9. 作者花大量笔墨引述导游的话的作用是(3 分)10.画线句“这些事,应该都只从阅读经验里去窃取就好了”中“窃取”一词的妙处。(2 分)11. 对画线句中“有人”的观点,作者认为“此话也对,却未必尽然”,其理由是什么?(4 分)12.结合文章的内容和写法,分析以“我看多了”为题的妙处。(5 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 15

13、题。( 8 分)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13. 欧阳修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我们在高中语文课本里学过他的散文(1 分)14. 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 分)A.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的“残”“细”可谓炼字精品,既写出了时令的特点,又暗示抒情主人公因思念羁旅在外之人而日益憔悴的样子。B.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让人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C.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

14、山外”的意思是:春山已在视线终极,而行人却还在春山以外,即不在视线之内,什么也看不见。D. “草薰风暖摇征辔”,以乐景写离愁,从而达到烦恼倍增的效果。 来源 : 学 _科 _网15. 请从“对面落笔”或“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这首词进行鉴赏。(4 分)( 四 ) 阅读下文,完成第1621 题。( 18 分)娄师德,弱冠进士擢第。上元初,吐蕃强盛,诏募猛士以讨之,师德以监察御史应募。高宗大悦,授朝散大夫,专总边任。前后四十余年,恭勤接下,孜孜不怠,而朴忠沉厚,心无适莫。狄仁杰入相也,师德密荐之。及为同列颇轻师德频挤之外使。师德知之而不憾。则天觉之,问仁杰曰:德贤乎?”对曰:“为将谨守,贤则臣不知。

15、”又问:“师德知人乎?”对曰:“臣尝同官,未闻其知人。”则“师天曰:“朕之用卿,师德实荐也,亦可谓知人矣。”仁杰大惭而退,叹曰:“娄公盛德,我为其所容,莫窥其际也。”当危乱之朝,屠灭者接踵,而师德以功名终始,识者多之。初,师德在庙堂,其弟某以资高拜代州都督,将行,谓之曰:“吾少不才,位居宰相,汝今又得州牧,叨据过分,人所嫉也。将何以终之?”弟对曰:“自今虽有唾某面者,亦不敢言,但自拭之,庶不为兄之忧也。”师德曰: “此适为我忧也。 夫前人唾者,发于怒也。 汝今拭之, 是逆前人怒也。唾不拭将自干,何如笑而受之?”弟曰:“谨受教。”师德与人不竞,皆此类也。(刘肃大唐新语)16.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

16、中的含义( 4 分)识者【多】之()师德在【庙堂】()【庶】不为兄之忧也()此【适】为我忧也()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2 分)A. 及【为】同列 / 庶不【为】兄之忧也B.当危乱【之】朝 / 庶不为兄【之】忧也C. 师德【以】监察御史应募 / 其弟某【以】资高拜代州都督D. 师德知之【而】不憾 / 何如笑【而】受之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白话文。(5 分)( 1)娄公盛德,我为其所容,莫窥其际也。( 2)唾不拭将自干,何如笑而受之?19. 及为同列颇轻师德频挤之外使20. ( 2 分)狄仁杰大惭而退的原因:21. ( 3 分)联系全文对娄师德的性格特点作评价。(

17、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 题( 12 分)示季子懋修书明张居正( 1)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 2)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咸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尤?然吾窃自幸曰:“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矱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以汝为质不敏耶?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

18、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 欲图进取,岂不难哉!( 3)夫欲求古匠之芳躅,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 今追忆当时所为, 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甲辰下第, 然后揣己量力, 复寻前辙, 昼作夜思, 殚精毕力,幸而艺成。然亦仅得一第止耳,犹未能掉勒文场,夺标艺苑也。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4)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家名德。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

19、,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 ! 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 ! 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 5)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 ! 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 ! 己则乖谬,而使诿之命耶,惑之甚矣 ! 且如写字一节,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 ?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 ?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 (选自张文忠公全集)22. ( 1)段中懋修“忽染一种狂气”,这“狂气”具体含义是:(2 分)(用自己的话回答)23.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 分)A.

20、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B. 乃不俯寻吾之所得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C. 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D. 所谓之楚而北行而蹈吾之所失24. 归纳第三段段段意。( 2 分)25. 作者认为儿子两次科考失利的原因是:(2 分)26. 这篇文章是作者写给儿子的家书,在信中张居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请结合文章从“情”与“理”的角度分析这篇文章。( 4 分)三、写作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字体不限,诗歌除外。一个人请教一位智者:“是什么让你成为智者?”“看见的能力。”智者说。这个人听了不解地问:“看见什么呢?”智者平静地说

21、:“从毛毛虫里看见蝴蝶,从蛋中看见雄鹰,从自私的人身上看见圣徒,从死亡中看见生命,从分裂里看见统一,从人性中看见神性,从神性中看见人性。”答案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竟无语凝噎2.BB3. 也许本意表示近似,可能,表示很不肯定,第一个也许表达出画家这种夸张的色彩不一定是随意泼墨,第二个也许表达出了物理学家也觉得画家的红色天空有可能是一种自然现象。两个也许都表示着有这种可能性。为下文做铺垫。4. 色彩绚丽,因为 PM10之类的大气污染物5.D6.B7. 当时的工业革命导致污染加重。艺术作品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艺术家忠实于生活。(写出一点给分,两点给3 分)8写苏格兰古

22、堡之多,引起下文;因为古堡多,为建筑师“看多了”做铺垫。(2 分,两点13 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9. 导游讲了一个生动曲折的故事,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添了对读者的吸引力;引发作者对“看多了”的思考,引出文章的主题。(4 分,两个要点各2 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10. “窃取”在这里是贬词褒用,突出了通过阅读获得他人经验、丰富人生内涵的重要性。(2 分,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各1 分)11. 多积累实际的生活经验是重要的,有意义的,但并非唯有如此,才能解决问题。还可以汲取前人的经验,没必要事事体验,以提高效率;同时,还有一些事是想体验也体验不到的,有些事情以不去体验为好。( 4 分,两个理由各 2

23、 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12. 以“我看多了”为题,使文章内容集中,行文自然:建筑师因梦中灵感而重建坍圮古堡的神奇故事,引发读者对体验与阅读的思考,并由此引发联想,将古老的华夏文明比作古堡,相信依靠多读书、多阅世能重筑继承传统的优美云厦。题目切口小、立意深,隐含着多年轻人多读书、多阅世的呼吁,和对复兴中华文明的热切期望,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5 分。结合内容和手法分析,写出一点3 分,两点5 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13. 秋声赋14.C15. 寓虚于实,富于联想,“梅、柳、草”,实景虚用,虚实结合,不仅表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色,而且寄寓了行人的离情别绪。 “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

24、春水” ,亦是这种写法, “愁” 是一种无形无影的感情。 “虚”的离愁,化为“实”的春水;无可感的情绪,化为可感的形象,因而大大加强了艺术效果。作者从各个角度表现离愁,的确非常耐人寻味,有无穷的韵外之致。16. 赞扬;朝廷;但愿;恰好17.D18. 娄师德恩德盛大,我被他包容,不能看透他的边际。口水不擦将会自己干掉,不合笑着接受他?19. 及为同列 / 颇轻师德 / 频挤之外使20. 得知自己的位置是他所为,而自己却一直轻视排挤他21. 恭谨、宽厚;过分退让不争有失原则,有其懦弱圆滑的一面。22. 自不量力地想着仿效古人,骄矜自满。23.D, 表转折。 A“大概”、表强调。B 主谓之间、结构助

25、词凑足音节。C“于是”、表转折“竟然”。24. 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儿子:只有才华卓著的人才能追寻前人的足迹,又合乎当世的准则。25. 儿子好高骛远、贪多务得、用力不专。26. 张居正以自己走过来的经验教训教育儿子,鼓励儿子努力改正自己学习上的缺点,想追寻前人的足迹,又合乎当世的准则,这是“理”。作者说自己很爱儿子,对儿子寄予殷切期望,没想到儿子却妄自菲薄,让自己失望,这是“情”。所以,作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文言文译文参考:你小时侯聪慧,才质异于常人,刚开始学写文章,便知道写文章的门路,我曾经认为你是千里马,和我相熟的朋友看到你,也动颜祝贺,对我说: “您的几个儿子当中,他应该是最先取得成功的(最先及第)。”然而自从癸酉年你科举中第,你忽然染上了一种狂傲之气,自不量力地想着仿效古人,骄矜自满。好比那邯郸学步的年轻人,把自己本有的忘了,只得爬着回家。丙子年春天,我本不想让你去应试,是你的几个兄长都来劝我,说不应该挫了你的锐气,我只好勉强答应,结果你遭受挫败。你学艺不精,我埋怨你又有什么用呢?可是我庆幸地对自己说:“老天大概是要让你厚积薄发吧。”又想到你会记住再次失败的教训,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