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试题答案_第1页
中医护理试题答案_第2页
中医护理试题答案_第3页
中医护理试题答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一、选择题1.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的著作是 AA.黄帝内经B.难经C. 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2.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DA.本草纲目B.新修本草C. 本草从新D.神农本草经3.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史著是BA.伤寒杂病论B.诸病源候论C. 难经D.金匮要略4.提出著名的“三因学说”者是CA.扁鹊B.华佗C. 陈无择D.刘完素5.我国第一部脉学史著的编撰者是AA.王叔和B.刘完素C. 张从正D.李杲6.认为百病多因于火,治疗主张以寒凉清热的医家是CA.张从正B.李杲C. 刘完素D.朱震亨7.认为“内伤脾胃,百病内生”的医家是DA.李时珍B.朱震亨C. 张从正D.李杲

2、8. 认为“病由邪生,攻邪已病”的医家是 BA. 张仲景B.张从正C. 王叔和D.李杲9. 认为“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医家是CA.李杲B.张井岳C. 朱震亨D.张从正10.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史著是AA.针灸甲乙经B.铜人腧穴针灸经C. 针灸资生经D.针灸大全11.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概括为DA.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B.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C. 整体护理与整体观念D.以上都是12. 温病学说的形成,对发展中医基础理论作做出了重大贡献首创“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温病学家是 AA. 叶天士B.吴又可C. 吴鞠通D.吴琨13. 温病学说的形成,对发展中医基础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提出“瘟疫”病因为

3、“异气所感”理论的温病学家是AA. 吴又可B.吴鞠通C. 叶天士D.吴琨14. 温病学说的形成,对发展中医基础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首创“三焦辨证”理论的温病学家是B.精品文档A.吴又可B.吴鞠通C. 叶天士D.吴琨15.“阳盛则阴病,阴盛则阳病”说明了阴阳的CA.相互对立B.相互依存C. 相互消长D.相互转化16.“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属于 DA.阴阳的对立B.阴阳的消长C. 阴阳的互根D.阴阳的转化17.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BA.水和火B.土和金C. 金和木D.木和土18.下列哪项属于阴的症状DA.声高气粗B.多言躁动C. 舌苔黄腻D.脉象细涩19.属于“子病犯母”的是AA.心病及肝B.

4、肺病及肾C. 肾病及肝D.肝病及脾20.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是指BA.木克土B.木乘土C. 土侮木D.母病及子21.根据五行相生相克规律,五味入五脏,多食酸则伤BA. 心B.肝C.脾D.肺E.肾22.心在五行中属于 BA. 木B.火C.土D.金E.水23.推动血液循于脉中,周流全身的是EA. 心阴B.心阳C.心脉D.心脏E.心气24.多汗和易感冒,大多是因为AA. 肺气虚B.肺血虚 C.肺阴虚D.肺阳虚 E.肺虚25.把水谷精微通过传输和散精作用上输于肺的脏器是BA. 胃B.脾C.肝D.胆E.小肠26.中医的“膻中”是指CA. 心B.肺C.心包D.肝E.肾27.肾藏精,精生髓。髓居于骨腔中

5、,以滋养DA. 脑B.脏腑C.经络D.骨骼28. 肺经属于 AA 手三阴经B.手三阳经C.足三阳经D.足三阴经30. 手少阳经所属的脏腑是 CA.心包B.胆C.三焦D.小肠E.胃31. 下列有表里关系的是 BA. 手太阴与手太阳B. 足厥阴与足少阳C.阴维与阳维D.任脉与督脉E.阴跷与阳跷32. 十二经脉的交接下列哪项是错误的BA. 阴经与阳经多在四肢部交接.精品文档B. 阴经与阳经多在头面部交接C.阳经与阳经多在头面部交接D.阴经与阴经多在胸部交接 E. 阴经与阴经多在四肢部交接33“阴脉之海”是指CA. 督脉B. 冲脉C. 任脉D.带脉34“阳脉之海”是指AA. 督脉B. 冲脉C. 任脉D

6、. 带脉35“十二经脉之海”是指BA. 督脉B. 冲脉C. 任脉D. 带脉36. 下列除()外均是经脉特点EA. 运行气血主干B 内属腑脏C.外络支节D.表里相合E. 走行浅而易见37. 下列经脉除()外均是阳经DA. 阳跷脉B. 阳维脉C. 阳明经 D.冲脉E. 带脉38. 足三阳经在下肢的分布规律是DA. 太阳在前,少阳在中,阳明在后B. 阳明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C. 少阳在前,阳明在中,太阳在后D. 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E. 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39. “实”的病机最根本的是: AA. 邪气亢盛,正气未衰B. 脏腑功能紊乱C.气血淤滞D.水液潴留E.气机失常40七情

7、致病影响脏腑气机,错误的是AA. 怒则气乱B.喜则气缓C.悲则气消D.思则气结E恐则气下41寒邪致病,引发肢体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是由于DA.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B.寒客肌表,卫阳被遏C.寒性凝滞,痹阻经脉D.寒性收引,筋脉挛急42.下列属于风邪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BA. 为阳邪,其性炎热B.为阳邪,其性开泄C. 为阳邪,伤津耗气D.为阳邪,易生风动血43.七情内伤至病,最多见于BA. 心、肺、脾B.心、肝、脾C.心、肝、肾D.心、肺、肝44望神重点是观察CA面色B神情C两目D形体E 姿态45面部青色主病,错误的是DA寒证B痛证C 瘀血证D 水饮证E 惊风46舌质淡白光莹,属于BA. 气血两亏B

8、. 阳虚证C 、寒凝D、血瘀E、阴虚47青色与黑色的共同主病为BA寒证、湿证、虚证B寒证、痛证、瘀血.精品文档C湿证、瘀血、惊风D水饮、瘀血、痛证E惊风、痛证、寒证48诊断为正常舌象 , 哪一项是错误的EA. 舌质淡红B.舌苔薄白C.舌体活动灵活D.舌体柔软E.舌质娇嫩49久病衰竭,突然精神兴奋,欲饮欲食是() 的表现。DA. 有神B.少神C. 失神D.假神50望诊患者形体消瘦、手足心发热者一般多BA. 痰湿B. 虚火C. 气滞D.气虚E.血虚51表证的特点不包括下述哪项:CA. 感受外邪所致B. 起病一般较急C. 必发展成里证D. 病较轻病程短E. 恶寒发热并见52亡阳亡阴的共同之处,错误的

9、是:AA. 见于病久体弱患者B.出现在病情危重之时C. 病变趋势极其危急D.以出现“绝汗”为特征E. 对方亦可随之而亡53哪项不是心血虚证的临床表现:BA. 眩晕健忘B.舌红脉数C.心悸怔忡D.唇舌淡白E.失眠多梦54下列哪项是鉴别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的主要依据:AA. 烦热B.心悸C.脉细D.失眠E.多梦55寒湿困脾证最常见的原因是:BA. 暴饮暴食B.过食生冷C.思虑过度D.劳倦内伤E.久泄久痢56肝病最常见的特征性症状是:AA. 胁肋胀痛B.口干口苦C.苔白脉弦D.头晕目眩E.心烦易怒57. 下列哪项是辨证施护程序的内容( C)A. 护病求本 B. 标本缓急 C. 制定护理计划 D. 调整

10、阴阳58. 内科病症包括感冒 , 咳嗽 , 中风 ,_,(A)A. 泄泻B.乳痈C.痔D.湿疮59. 妊娠病的病因包括胎元和 _两方面( B) A. 环境 B. 母体C. 情志 D. 饮食60. 下列哪项是辨证与施护的关系( B)A. 辨证是施护的目的B.施护是辨证的目的C. 不相关联D.施护是辨证的前提61. 顺从疾病的现象来治护的方法有( D)A. 寒者热之B.虚者补之C. 热者寒之D.通因通之.精品文档62. 外感咳嗽中风寒袭肺类型的证候表现有( C) A. 脉浮数 B. 流黄鼻涕C.流清鼻涕D.咽不痒63. 下列哪项是产后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D) A. 禀赋不足 B. 情志失调C. 用

11、药不当 D. 瘀血内阻64. 下列哪项是儿科病证( A) A. 遗尿 B. 消渴C.乳痈D.湿疮65. 下列哪项是小儿遗尿的主要原因之一( B) A. 津液不足 B. 肾气不足C. 饮食不调 D. 情志不调66. 中风可分为中经络与中脏腑,下列哪项属于中经络( A) A. 风阳上扰 B. 痰热腑实C. 痰火瘀闭 D. 阴竭阳亡二、填空题1. 黄帝内经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包括和两大部分(素问 灵枢 )2. 唐代孙思邈编撰的和,可称为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3.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有两个:一是,二是。(整体观念 辨证施护)4. 晋代王叔和编撰的,是我国第一部脉学史著。

12、(脉经)8. 五行中,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两个方面。 (母病及子 子病及母)9. 正经有十二,即、和 ,合称为十二经脉,是运行气血的主要通道。 ( 手三阴 手三阳 足三阴 足三阳 )10小儿食指脉络分为,三关。(风 气 命)11络脉分为、和等。 ( 十五络浮络孙络 )12十二经脉的循行和交接是本着规律进行的。(阴升阳降)13五色主病,黑色主病包括三个方面,即主肾虚、。(水饮 瘀血)14. 表证可分为、四种形式。(表热 表寒 表虚 表实)15. 辨证施护的内容(护病求本) ,(标本缓急),(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同病异护与异病同护) ,(三因制宜)。三、判断题:1、辨证论治之“证”指的是

13、症状。 ( )2、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认识。( )3、“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实质上即是“证同治同” 、“证异治异”。 ( )4、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5. 色泽晦暗,语言低微,呼吸无力,脉细数等属于阴的范畴。 ().精品文档6.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互根互用。 ()7. 脾的主要功能是主运化、主藏血。 ()8. 孙络是指络脉中最小的分支。 ( )9. 调节十二经气血,主生殖功能的经脉是 督脉。 ( )10. 起于胞中的经脉有督脉和任脉。 ( )11. 手三阴经从手走胸( )12温燥多

14、见于深秋近冬之季。 ( )13六淫之中只有外感而无内生的邪气是”暑”。()14患者急性发病,壮热,烦渴,面红目赤,尿黄,便干,舌苔黄。其病机是阳盛格阴。 ( )15. 湿邪侵犯人体常出现面垢眵多,大便溏泻,下痢粘液脓血,小便浑浊等症状,主要是由于湿性趋下。 ( )16. 在发病过程中,邪气的作用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17. 火的特性是曲直。( )18. 可致“首如裹”的邪气是寒。 ( )19. 以阴阳失调来阐释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其病机是阴阳格拒。()20. 脾在志为怒( )21. 燥邪致病最易损伤人体的是津液。 ()22 牙龈红肿热痛多属胃火上攻。 ()23. 小儿囟门凹陷,多属寒证。 (

15、)24. 患者盗汗的原因为气血两虚。 ()25. 疼痛的性质如针刺甚或刀割为刺痛,多属气滞。 ()26. 小儿指纹色鲜红浮露者多属外感表证。 ()27. 肝郁气滞胸肋疼痛的特点是绞痛。 ()28. 崩漏的表现是非经期出血不止。 ()29. 表证的发热是潮热。()30. 真寒假热的病机是阴盛格阳。 ()31. 八纲辨寒热是指辨病位的浅深。 ()32 阳虚证的主要特征是经常畏寒肢凉。 ()33. 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的共同临床表现是舌淡。 ()34. 咳嗽,咯痰清稀,喉痒,微有发热恶寒,舌苔薄白,脉浮紧,35. 脾病的常见症状不包括嗳气。 ()36. 发热,齿龈红肿疼痛出血,口渴欲饮,舌红脉数,宜诊

16、断为心火亢盛证。()37. 长期便结,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数,最宜诊断为肠燥津亏证。()四名词解释1. 整体观念:是对事物和现象的完整性、统一性和联系性的认识。2. 辨证施护:就是从整体观出发,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患者有关疾病发生、发展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综合,辨明病因、病机和病位,判断为何种性质的证,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落实护理措施的过程。3.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4.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及其运动变化,其中“五”是指木、.精品文档火、土、金、水五种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行”是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5. 藏象:藏是指

17、隐藏于体内的脏腑,象是表现与体外的现象。7. 七情内伤:是指人的情志变化引起脏腑功能紊乱而导致疾病发展的致病因素。8. 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机理,涉及人体内外各种因素。10. 望诊:是运用视觉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一切情况及排出物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健康或疾病情况的诊察方法。11. 闻诊:通过声音和嗅气味来诊断疾病的方法。12. 问诊:是询问患者或陪诊者,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诊疗经过和目前自觉症状等以诊察疾病的方法。13. 切诊:是医护人员对患者体表进行触、摸、按压,从而获得辨证资料的一种诊察方法。14. 八纲: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种辨证纲领。15. 痰饮:是人体水

18、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16. 瘀血:是指体内血液停积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包括凝结于体内的离经之血,或血液运行不畅,停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五简答题1. 何谓膀胱湿热证?其成因及临床表现如何?膀胱湿热证:指湿热蕴结于膀胱所表现的症候。 其成因多由外感湿热之邪蕴结于膀胱膀胱,或饮食不节,湿热内生,下注于膀胱所致。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灼热疼痛,小便短赤涩少或尿血,或尿有砂石,尿浊,或腰痛,少腹拘急胀痛,发热,舌红苔黄腻,脉濡数。2. 试述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消长平衡、阴阳相互转化3. 经络有哪些主要生理功能 ?联络脏腑,沟通里表;运行

19、气血,濡养周身;抗御外邪,保卫机体。4. 十二经脉有何交接规律 ?阴经与阳经在四肢部交接,如手太阴肺经在食指与手阳明大肠经交接,足阳明胃经在足大趾与足太阴脾经交接; 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交接, 如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交于鼻旁, 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在目内眦相交, 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交于目外眦;阴经与阴经(指手足三阴经)在胸腹部交接,如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接与心中。5.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如何 ?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回到手太阴

20、肺经。6. 六淫的致病特点有哪些?共同点为都具有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独立与相兼性、转化性风: a.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b.风邪善行而数变c. 风性主动d. 风为百病之长寒: a.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b.寒性凝滞 c.寒性收引暑: a. 暑为阳邪,其性升散b.暑多伤津耗气c.暑多夹湿湿: a. 湿为阴邪,阻遏气机,损伤阳气b. 湿性重浊.精品文档c.湿性黏滞d.湿性趋下,易袭阴位燥: a.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b.燥易伤肺火: a. 火为阳邪,其性上炎b. 易伤津耗气 c. 易生风动血d. 易扰乱心神 e. 易生疮痈疔疖7. 阴阳失调有哪几种基本形式?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

21、阳亡失8. 瘀血的病症特点有哪些?1)阻滞气机2 )影响血脉运行3)影响心血生成4)病位固定,病症繁多临床表现特点为固定刺痛,肿块,出血,色紫,脉涩,心悸,胸闷腹满9. 风邪的致病特点有哪些?1.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风邪具有善动、升发、向上、向外的特点。2. 风邪善行而数变:风邪致病,发病迅速、变化较快、病位游走不定。3. 风性主动:风邪致病,常出现动摇不定的特点。4. 风为百病之长:风邪致病,常为其他邪气的先导。10望面色中,实热、虚热的面赤有何不同?实热的面赤表现为满面通红, 为外感发热或脏腑阳盛之实热证; 虚热的面赤表现为两颧潮红娇嫩,为阴虚阳亢之虚热证。11何谓正常舌象?正常舌象为舌体柔软, 活动自如,颜色淡红、润泽,舌苔均匀、薄白而干湿适中,常简述为“淡红舌,薄白苔”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