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防治技术_第1页
疟疾防治技术_第2页
疟疾防治技术_第3页
疟疾防治技术_第4页
疟疾防治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疟疾防治技术疟疾防治技术 郎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郎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3年年5月月10日日 内容提要 本次要和大家共同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七项:本次要和大家共同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七项: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疟疾临床诊断二、疟疾临床诊断 三、疟疾防治三、疟疾防治 四、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四、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 五、疟疾病例审核与个案调查五、疟疾病例审核与个案调查 六、加强输入性疟疾防治六、加强输入性疟疾防治 七、加强疟疾常规防治工作七、加强疟疾常规防治工作 一一.病原及发病机制病原及发病机制 寄生在人体的疟原虫有四种(间日疟原虫、寄生在人体的疟原虫有四种(间日疟

2、原虫、 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性疟原虫) 形态特点形态特点 疟原虫生活史复杂,发育阶段多;疟原虫生活史复杂,发育阶段多; 在外周血中能见到的红细胞内寄生的在外周血中能见到的红细胞内寄生的 阶段为诊断阶段;阶段为诊断阶段; 注意掌握疟原虫的基本结构特点(核、注意掌握疟原虫的基本结构特点(核、 细胞质、疟色素)和被寄生的红细胞变化。细胞质、疟色素)和被寄生的红细胞变化。 环状体:环状细胞质上有核一个,呈红色,被寄生的红环状体:环状细胞质上有核一个,呈红色,被寄生的红 细胞无变化。细胞无变化。 滋养体:细胞质不均匀有伪足和空泡,形态不规则,有滋养体:细胞质不均

3、匀有伪足和空泡,形态不规则,有 疟色素,核一个,被寄生的红细胞胀大色淡,有疟色素,核一个,被寄生的红细胞胀大色淡,有薛氏点薛氏点 裂殖体:细胞核裂殖体:细胞核2-242-24个,排列不规则,成熟裂殖体中细个,排列不规则,成熟裂殖体中细 胞质裂开,包绕细胞核,疟色素成堆,被寄生的红细胞胞质裂开,包绕细胞核,疟色素成堆,被寄生的红细胞 变化同滋养体。变化同滋养体。 配子体:圆形,充满胀大的红细胞,细胞质均匀规则,配子体:圆形,充满胀大的红细胞,细胞质均匀规则, 疟色素分散,雄配子体细胞质略带红色,核疏松,位疟色素分散,雄配子体细胞质略带红色,核疏松,位 于虫体中央,雌配子体细胞质蓝色,核致密位于虫

4、体侧于虫体中央,雌配子体细胞质蓝色,核致密位于虫体侧 ,被寄生的红细胞变化同滋养体。,被寄生的红细胞变化同滋养体。 间日疟原虫的特点间日疟原虫的特点 环状体:环状体: (特点:体积最小)(特点:体积最小)环纤细,多环(一环纤细,多环(一 个红细胞内有个红细胞内有2个环状体)、多核(一个环状体个环状体)、多核(一个环状体 上有上有2个细胞核)个细胞核) 和边缘型(环状体沿红细胞边和边缘型(环状体沿红细胞边 缘分布)。缘分布)。 配子体:雄配子体呈腊肠型,细胞质略红,配子体:雄配子体呈腊肠型,细胞质略红, 核疏松,位于虫体中央,疟色素分布在核周;核疏松,位于虫体中央,疟色素分布在核周; 雌配子体呈

5、新月型,细胞质蓝色,核致密,雌配子体呈新月型,细胞质蓝色,核致密, 核位置及疟色素分布特点同雄配子体核位置及疟色素分布特点同雄配子体 。 恶性疟原虫的特点恶性疟原虫的特点 在人体内进行无性繁殖及开始有性繁殖在人体内进行无性繁殖及开始有性繁殖 在蚊体内进行有性生殖及孢子生殖在蚊体内进行有性生殖及孢子生殖 在人体内发育包括在人体内发育包括 :红细胞外期:红细胞外期 红细胞内期红细胞内期 配子体形成配子体形成 生活史生活史 子孢子进入肝细胞后进行红细胞外裂体增殖,子孢子进入肝细胞后进行红细胞外裂体增殖, 产生许多裂殖子(不同疟原虫成熟裂殖子数产生许多裂殖子(不同疟原虫成熟裂殖子数 目不同)。目不同)

6、。 疟原虫在肝细胞内发育称为红细胞外期。疟原虫在肝细胞内发育称为红细胞外期。 间日疟原虫速发型子孢子和迟发型子孢子进间日疟原虫速发型子孢子和迟发型子孢子进 入肝细胞的发育时间差异明显。入肝细胞的发育时间差异明显。 红细胞外期红细胞外期 疟原虫红细胞外期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后进行疟原虫红细胞外期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后进行 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即环状体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即环状体滋养体滋养体裂裂 殖体殖体裂殖子。裂殖子。 疟原虫红内期裂殖时间:疟原虫红内期裂殖时间:pv(间日疟)、间日疟)、pf (恶性疟)、恶性疟)、pm (三日疟)、分别三日疟)、分别 为为48h、 36-48h和和72h。 配子体形成:疟

7、原虫在红细胞内经过几代裂配子体形成: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经过几代裂 体增殖后,部分裂殖子进行裂体增殖,发育体增殖后,部分裂殖子进行裂体增殖,发育 为雌、雄配子体。为雌、雄配子体。 红细胞内期红细胞内期 包括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包括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 配子生殖:雌、雄配子体配子生殖:雌、雄配子体雌、雄配子雌、雄配子 受精受精合子合子动合子动合子卵囊。卵囊。 孢子生殖:卵囊形成后即开始孢子生殖,孢子生殖:卵囊形成后即开始孢子生殖, 形成大量子孢子。形成大量子孢子。 在蚊体内的发育在蚊体内的发育 疟原虫寄生部位:疟原虫寄生部位: 肝细胞和红细胞肝细胞和红细胞 休眠体:休眠体: 仅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

8、有仅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有 感染阶段:雌性按蚊唾腺中的子孢子感染阶段:雌性按蚊唾腺中的子孢子 传播途径:经雌性按蚊叮咬传播传播途径:经雌性按蚊叮咬传播 致病阶段:红细胞内裂体增殖致病阶段:红细胞内裂体增殖 贫血:贫血是疟疾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贫血:贫血是疟疾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 脾肿大:是疟疾患者的主要体征之一脾肿大:是疟疾患者的主要体征之一 凶险型疟疾:主要发生在恶性疟原虫患者凶险型疟疾:主要发生在恶性疟原虫患者 疟性肾病:为疟性肾病:为型变态反应所致,以三日型变态反应所致,以三日 疟患者长期未愈者最多见。疟患者长期未愈者最多见。 周期性发作为疟疾典型症状之一 发作周期因虫种而异,与疟原虫红细

9、胞发作周期因虫种而异,与疟原虫红细胞 内期裂体增殖周期所需时间一致,间日内期裂体增殖周期所需时间一致,间日 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红细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红细 胞内裂体增殖周期时间分别为胞内裂体增殖周期时间分别为48h、 72h和和36-48h,故分别为隔天、三日和故分别为隔天、三日和 36-48h发作一次。发作一次。 复发与再燃 复发:由迟发型子孢子在肝细胞内形成的复发:由迟发型子孢子在肝细胞内形成的 休眠体复苏,经裂体增殖产生裂殖子,休眠体复苏,经裂体增殖产生裂殖子, 侵入红细胞发育,再次引起发作。三日侵入红细胞发育,再次引起发作。三日 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无复发。疟原虫和

10、恶性疟原虫无复发。 再燃:由于抗疟治疗不彻底、疟疾停止发再燃:由于抗疟治疗不彻底、疟疾停止发 作后,由残存在红细胞内的疟原虫大量作后,由残存在红细胞内的疟原虫大量 增殖,再次引起发作。感染人的四种疟增殖,再次引起发作。感染人的四种疟 原虫均有再燃。原虫均有再燃。 带虫免疫 疟原虫感染后,人体可产生获得性免疟原虫感染后,人体可产生获得性免 疫力,特异性抗体可抑制疟原虫在红疫力,特异性抗体可抑制疟原虫在红 细胞内的发育,使虫数明显减少,临细胞内的发育,使虫数明显减少,临 床症状消失,并对再感染有一定的抵床症状消失,并对再感染有一定的抵 抗力,无疟原虫,免疫就消失。抗力,无疟原虫,免疫就消失。 二疟

11、疾临床诊断二疟疾临床诊断 临床遇有下列情况者,可疑为疟疾 生活在疫区或去过疫区,有感染疟疾生活在疫区或去过疫区,有感染疟疾 的机会,现有疑似疟疾的症状者;的机会,现有疑似疟疾的症状者; 间歇性发热,每天、隔天或隔两天定间歇性发热,每天、隔天或隔两天定 时出现一次;时出现一次; 贫血,红细胞内见粗细不一的嗜碱性贫血,红细胞内见粗细不一的嗜碱性 点彩,白细胞数接近正常或偏低,单核点彩,白细胞数接近正常或偏低,单核 细胞比率增高,白细胞内查见疟色素颗细胞比率增高,白细胞内查见疟色素颗 粒;粒; 发病数天后触及脾脏,有时在脾肿前发病数天后触及脾脏,有时在脾肿前 即有脾触痛,偶伴胆囊区触痛;即有脾触痛,

12、偶伴胆囊区触痛; 投以抗疟药后,症状很快消失。投以抗疟药后,症状很快消失。 临床诊断要点: 多数病例发热前有时间长短不一的寒战或畏多数病例发热前有时间长短不一的寒战或畏 寒;寒; 体温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持续数小时,然体温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持续数小时,然 后很快下降,有不同程度出汗。隔后很快下降,有不同程度出汗。隔24小时测小时测 量体温量体温1次,分析体温曲线,可发现夜间的体温次,分析体温曲线,可发现夜间的体温 降至正常或在常温以下;降至正常或在常温以下; 发作有定时性,发热期与无热期交迭出现,发作有定时性,发热期与无热期交迭出现, 有规律性;有规律性; 病人在发作间歇期除疲劳、无力和略感

13、不适病人在发作间歇期除疲劳、无力和略感不适 外,一般感觉良好;外,一般感觉良好; 发病多见于中午前后和下午,夜间开始发病多见于中午前后和下午,夜间开始 发作者较少;发作者较少; 临床症状一次比一次严重,经多次发作临床症状一次比一次严重,经多次发作 后,又渐次减轻,有后,又渐次减轻,有“自愈自愈”的趋势;的趋势; 有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其程度与发有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其程度与发 作次数相符;作次数相符; 脾脏肿大,其程度与病程相关,部分病脾脏肿大,其程度与病程相关,部分病 例见肝肿大。例见肝肿大。 热型 是疟疾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然而疟疾的是疟疾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然而疟疾的 热型却往往又是

14、相当复杂的。毫无免疫力热型却往往又是相当复杂的。毫无免疫力 的婴幼儿和既往无疟史的健康成人,感染的婴幼儿和既往无疟史的健康成人,感染 间日疟后初发时的热型往往很不规则,在间日疟后初发时的热型往往很不规则,在 不给任何治疗的情况下,发作若干次以后不给任何治疗的情况下,发作若干次以后 才能转成间日才能转成间日热型。热型。长潜伏期间日疟的初长潜伏期间日疟的初 发和短潜伏期间日疟复发,经常一开始就发和短潜伏期间日疟复发,经常一开始就 出现定时发作的间日热型。出现定时发作的间日热型。 实验室检测 主要有病原学检测和免疫学检测(略)主要有病原学检测和免疫学检测(略) 1、检出疟原虫是明确诊断的最直接证据

15、2、厚、薄血涂片的优缺点: 薄血膜虫体形态完整,结构清晰,容易辩认。 但虫数少,容易漏诊;厚血膜疟原虫较集中,易 于检查,但疟原虫形态不典型,鉴别困难。 三疟疾防治三疟疾防治 (一)流行病学需要了解和掌握的要点(一)流行病学需要了解和掌握的要点 1疟疾流行的三环节疟疾流行的三环节 (1)传染源:末梢血中)传染源:末梢血中有配子体的有配子体的现症病人和带现症病人和带 虫者虫者 (2)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雌性按蚊叮咬 (中华、嗜人、微小和大劣按蚊)(中华、嗜人、微小和大劣按蚊) 通过输血感染通过输血感染 (3)易感人群:均易感,流行区儿童和低疟区、)

16、易感人群:均易感,流行区儿童和低疟区、 非疟区非疟区 无免疫力的人群尤为易感。无免疫力的人群尤为易感。 2、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温度、湿度、雨量及地形等因素对疟疾传)自然因素:温度、湿度、雨量及地形等因素对疟疾传 播都有一定的影响。温度主要影响蚊虫的生长、发育和疟播都有一定的影响。温度主要影响蚊虫的生长、发育和疟 原虫在蚊体内的发育。雨量影响蚊虫孳生环境。温度低于原虫在蚊体内的发育。雨量影响蚊虫孳生环境。温度低于 150c,疟疾不能传播,称为休止期。疟疾不能传播,称为休止期。 (2)社会因素:社会经济水平、人群文化素质、生活习惯、)社会因素:社会经济水平、人群文化素质、生活习惯

17、、 卫生条件及医疗防疫机构等因素均可影响疟疾的传播与流卫生条件及医疗防疫机构等因素均可影响疟疾的传播与流 行。行。 1、目标、目标 消除疟疾是疟疾防治的最终目标(消除疟疾是疟疾防治的最终目标(2013年)年) 2、策略、策略 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 3、传染源控制、传染源控制 (1)传染源发现)传染源发现 发热病人血检发热病人血检、临床诊断、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疑似病例 的假的假 定性治疗、病例追踪随访、来自高疟区人群检测定性治疗、病例追踪随访、来自高疟区人群检测 (二)疟疾防治需要掌握的要点(二)疟疾防治需要掌握的要点 (2)传染源治疗)传染源治疗 现症

18、病人治疗、间日疟休止期服药现症病人治疗、间日疟休止期服药 4、疫情管理、疫情管理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各级各类医疗卫生、疾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各级各类医疗卫生、疾病 预防机构和执行职务的工作人员,发现疟疾病例时,预防机构和执行职务的工作人员,发现疟疾病例时, 城镇于城镇于12小时内,农村于小时内,农村于24小时内应通过网络上报,小时内应通过网络上报, 不得隐瞒、谎报或授意他人不得隐瞒、谎报或授意他人 隐瞒、谎报疫情隐瞒、谎报疫情。县县 级疾控机构应在病例网报级疾控机构应在病例网报3日内进行流调、日内进行流调、5日内将日内将 病例流调信息输入中国寄生虫防治信息管理系统。病例流调信息输入中国寄生虫防

19、治信息管理系统。 输入性疟疾病例还应填报输入性疟疾病例个案调输入性疟疾病例还应填报输入性疟疾病例个案调 查表,并将电子和纸质版报市疾控中心。查表,并将电子和纸质版报市疾控中心。 四、抗疟药使用原则四、抗疟药使用原则 和用药方案和用药方案 (一)、抗疟药使用原则抗疟药使用原则 抗疟药的使用应遵循安全、有效、合理和规范的原则,抗疟药的使用应遵循安全、有效、合理和规范的原则, 合理选择药物,严格掌握剂量、疗程和给药途径,以保证治合理选择药物,严格掌握剂量、疗程和给药途径,以保证治 疗效果和延缓抗药性的产生。疗效果和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1、间日疟治疗药物、间日疟治疗药物 首选磷酸氯喹片、磷酸伯氨喹片。

20、治疗无效时,可选用首选磷酸氯喹片、磷酸伯氨喹片。治疗无效时,可选用 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复方或联合用药的口服剂型进行治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复方或联合用药的口服剂型进行治 疗。疗。 2、恶性疟治疗药物、恶性疟治疗药物 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复方或联合用药(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复方或联合用药(act),包),包 括:青蒿琥酯片加阿莫地喹片、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复方磷括:青蒿琥酯片加阿莫地喹片、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复方磷 酸萘酚喹片、复方青蒿素片等。酸萘酚喹片、复方青蒿素片等。 3、重症疟疾治疗药物。、重症疟疾治疗药物。 (1)青蒿素类药物注射剂,包括蒿甲醚和)青蒿素类药物注射剂,包括蒿甲醚和 青

21、蒿琥酯。青蒿琥酯。 (2)磷酸咯萘啶注射剂。)磷酸咯萘啶注射剂。 (二)、用药方案(二)、用药方案 1、间日疟的治疗。、间日疟的治疗。 氯、伯喹氯、伯喹8日疗法:氯喹口服总剂量日疗法:氯喹口服总剂量1200mg。第。第1日日 600mg顿服,或分顿服,或分2次服,每次次服,每次300mg;第;第2、3日各服日各服1次,次, 每次每次300mg。伯氨喹口服总剂量。伯氨喹口服总剂量180mg。从服用氯喹的第。从服用氯喹的第1 日起,同时服用伯氨喹,每日日起,同时服用伯氨喹,每日1次,每次次,每次22.5mg,连服,连服8日。日。 此疗法也可用于卵形疟和三日疟的治疗此疗法也可用于卵形疟和三日疟的治疗

22、 2、恶性疟的治疗(选用以下一种方案)。、恶性疟的治疗(选用以下一种方案)。 (1)青蒿琥酯片加阿莫地喹片:口服总剂量青蒿)青蒿琥酯片加阿莫地喹片:口服总剂量青蒿 琥酯和阿莫地喹各琥酯和阿莫地喹各12片(青蒿琥酯每片片(青蒿琥酯每片50mg,阿,阿 莫地喹每片莫地喹每片150mg),每日顿服青蒿琥酯片和阿莫),每日顿服青蒿琥酯片和阿莫 地喹片各地喹片各4片,连服片,连服3日。日。 (2)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口服总剂量)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口服总剂量8片(每片含片(每片含 双氢青蒿素双氢青蒿素40mg,磷酸哌喹,磷酸哌喹320mg),首剂),首剂2片,片, 首剂后首剂后68小时、小时、24小时、小时

23、、32小时各服小时各服2片。片。 (3)复方磷酸萘酚喹片:口服总剂量)复方磷酸萘酚喹片:口服总剂量8片(每片含片(每片含 萘酚喹萘酚喹50mg,青蒿素,青蒿素125mg),一次服用。),一次服用。 (4)复方青蒿素片:口服总剂量)复方青蒿素片:口服总剂量4片(每片含青蒿片(每片含青蒿 素素62.5mg,哌喹,哌喹375mg),首剂),首剂2片,片,24小时后再小时后再 服服2片。片。 3、重症疟疾的治疗(选用以下一种方案)、重症疟疾的治疗(选用以下一种方案)。 (1)蒿甲醚注射剂:肌注每日)蒿甲醚注射剂:肌注每日1次,每次次,每次80mg, 连续连续7日,首剂加倍。若病情严重时,首剂给药后日,

24、首剂加倍。若病情严重时,首剂给药后 46小时可再肌注小时可再肌注80mg。 (2)青蒿琥酯注射剂:静脉注射每日)青蒿琥酯注射剂:静脉注射每日1次,每次次,每次 60mg,连续,连续7日,首剂加倍。若病情严重时,首剂日,首剂加倍。若病情严重时,首剂 给药后给药后46小时,可再静脉注射小时,可再静脉注射60mg。 采用上述两种注射疗法治疗,患者病情缓解并且能采用上述两种注射疗法治疗,患者病情缓解并且能 够进食后,改用够进食后,改用act口服剂型,再进行一个疗程治口服剂型,再进行一个疗程治 疗。疗。 (3)咯萘啶注射剂:肌注或静脉滴注,总剂量均)咯萘啶注射剂:肌注或静脉滴注,总剂量均 为为480mg

25、。每日。每日1次,每次次,每次160mg,连续,连续3日。需日。需 加大剂量时,总剂量不得超过加大剂量时,总剂量不得超过640mg。 4、孕妇疟疾治疗。、孕妇疟疾治疗。 孕妇患间日疟可采用氯喹治疗。孕期孕妇患间日疟可采用氯喹治疗。孕期3个月以个月以 内的恶性疟患者可选用磷酸哌喹,孕期内的恶性疟患者可选用磷酸哌喹,孕期3个月以上个月以上 的恶性疟患者采用的恶性疟患者采用act治疗。孕妇患重症疟疾应选治疗。孕妇患重症疟疾应选 用蒿甲醚或青蒿琥酯注射剂治疗。用蒿甲醚或青蒿琥酯注射剂治疗。 5、间日疟休止期根治。、间日疟休止期根治。 伯氨喹:口服总剂量伯氨喹:口服总剂量180mg,每日,每日1次,每次

26、次,每次 22.5mg,连服,连服8日。日。 6、预防服药(选用以下一种方案)。、预防服药(选用以下一种方案)。 (1)磷酸哌喹片:每月)磷酸哌喹片:每月1次,每次服次,每次服600mg,睡前,睡前 服。服。 (2)氯喹:每)氯喹:每710天服天服1次,每次服次,每次服300mg。 注意:注意: (1)氯喹、磷酸哌喹、伯氨喹和咯萘啶的剂量均)氯喹、磷酸哌喹、伯氨喹和咯萘啶的剂量均 以基质计。以基质计。 (2)方案中剂量均为成人剂量,儿童剂量按体重)方案中剂量均为成人剂量,儿童剂量按体重 或年龄递减。或年龄递减。 (3) 阿莫地喹可引起粒细胞缺乏,萘酚喹可引起阿莫地喹可引起粒细胞缺乏,萘酚喹可引

27、起 血尿血尿, 服用时如出现副反应,应立即停药。服用时如出现副反应,应立即停药。 (4)g6pd缺乏人群,应在医务人员监护下服用缺乏人群,应在医务人员监护下服用 伯氨喹。孕妇、伯氨喹。孕妇、1岁以内婴儿、有溶血史者或家属岁以内婴儿、有溶血史者或家属 中有溶血史者中有溶血史者禁用伯氨喹。禁用伯氨喹。 五、疟疾病例审核五、疟疾病例审核 和个案调查和个案调查 (一)(一)病例报告病例报告 依据: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责任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临床医生及疾病预防责任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临床医生及疾病预防 控制机构的

28、公卫医师控制机构的公卫医师 时限:发现疟疾病例城镇时限:发现疟疾病例城镇12小时内、农村小时内、农村24小时内小时内 报告形式: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报告形式: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 络直报。络直报。 (二)病例核实(二)病例核实 责任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责任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原则:属地管理原则:属地管理 时间:在疟疾病例网络报告后的时间:在疟疾病例网络报告后的3 3天内天内 范围:所有网络报告疟疾病例范围:所有网络报告疟疾病例 内容:内容: 血片镜检复核血片镜检复核 血样采集与送检血样采集与送检 病例个案调查病例个案调查 血片镜检复核血片镜检复核 实验室诊

29、断病例实验室诊断病例 对实验室诊断的血片进行确诊复核及疟原虫分型,同时妥善保存对实验室诊断的血片进行确诊复核及疟原虫分型,同时妥善保存 该阳性血片。如与网报单位诊断结果不一致,或不能分型的血片该阳性血片。如与网报单位诊断结果不一致,或不能分型的血片 需送省疾控中心复核。需送省疾控中心复核。 临床病例临床病例 采集病例血样(最好在服药前),制作采集病例血样(最好在服药前),制作3张厚薄血膜血涂片进行镜张厚薄血膜血涂片进行镜 检,或者进行检,或者进行rdt检测,如上述实验室检测结果为阳性,根据检检测,如上述实验室检测结果为阳性,根据检 测结果对病例进行订正。如检测结果为阴性,通过对病例的个案测结果

30、对病例进行订正。如检测结果为阴性,通过对病例的个案 调查,根据病例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史进行分型。调查,根据病例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史进行分型。 疑似病例疑似病例 对网报的疑似病例可按上述临床病例的方法进行实验室检测,如对网报的疑似病例可按上述临床病例的方法进行实验室检测,如 实验室检测结果为阳性,将病例订正为疟疾实验室诊断病例。如实验室检测结果为阳性,将病例订正为疟疾实验室诊断病例。如 检测结果为阴性,但抗疟药假定性治疗有效者可订正为临床病例,检测结果为阴性,但抗疟药假定性治疗有效者可订正为临床病例, 否则对进行删除。否则对进行删除。 血样采集与送检血样采集与送检 责任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责

31、任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工作内容:工作内容: 保存所有病例的血涂片保存所有病例的血涂片 对所有网报病例要采集全血制作滤纸血对所有网报病例要采集全血制作滤纸血1份,份, 要求:要求: 每份滤纸采集直径每份滤纸采集直径1.2cm的圆形血样的圆形血样2个,个, 自然干燥自然干燥 -20保存保存 低温运送低温运送 样品编号:统一采用样品编号:统一采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自动生成报自动生成报 告卡编号。告卡编号。 送检:每季度将保存网报病例的血涂片及滤纸血片送省疾送检:每季度将保存网报病例的血涂片及滤纸血片送省疾 控中心血片复核以及进行控中心血片复核以及进行pcr检测

32、和基因分析检测和基因分析 病例个案调查病例个案调查 责任人责任人: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调查对象:所有网报病例调查对象:所有网报病例 内容:内容:安徽省疟疾病人个案调查表安徽省疟疾病人个案调查表 要求:要求: 对所有项目认真询问、准确填写,对所有项目认真询问、准确填写, 对与对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信息不一致的地信息不一致的地 方进行订正。方进行订正。 对调查发现的境外感染的输入性疟疾病例需按对调查发现的境外感染的输入性疟疾病例需按输入输入 性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表性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表进行补充信息的调查进行补充信息的调查 病例网报后病例网报后3 3日内日内 (三)调查信息上报(三)调查信息上报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疟疾病例网络报告后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疟疾病例网络报告后的5个工作个工作 日内对病例个案调查信息进行上报。日内对病例个案调查信息进行上报。 安徽省疟疾病人个案调查表安徽省疟疾病人个案调查表通过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通过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 理系统(理系统(70:89/js/)进行网络直报。)进行网络直报。 输入性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表输入性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表通过电子邮件和纸质版市通过电子邮件和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