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重量的空间_优秀论文_第1页
没有重量的空间_优秀论文_第2页
没有重量的空间_优秀论文_第3页
没有重量的空间_优秀论文_第4页
没有重量的空间_优秀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没有重量的空间没有重量的空间 没有重量的空间 没有重量的空间网络空间存在于哪里?这是一个令人困惑的疑问。网络是一个非物质的、没有固定场所的空间。这个空间的社区、城堡和路径都没有固定的实体。利用鼠标和键盘的导航, 多数人沿着光缆或者电话线爬入这个空间。输入的名称如同念出一串神奇的咒语:须臾之间, 网络洞开, 豁然开朗一个奇特的天地显现了。地球的开疆拓土已经终结, 网络空间突如其来地扩大了人们的活动区域。进入网络空间, 渺小的个人一下子挣脱了地域对于命运的限制。鼠标、键盘与屏幕之间, 一种新的生存方式不期而至。许多人如此迷恋这种生存方式, 以至于开始上瘾这被称之为”网络综合症”。这种生存方式有一

2、个众所周知的名称:上网。我并没有夸张其辞的确, 我是从生存方式的意义上谈论上网。一方面, 网络空间的生存与地球的众多角落相差无几, 政治、财富、性爱或者战争同样是网络空间热衷的主题;另一方面, 网络空间的生存又是如此奇异, 以至于政治、财富、性爱或者战争均呈现出一种迥异的形式。用尼葛洛庞帝的话说, 网络空间是由比特构成的:”比特与原子遵循着完全不同的法则。比特没有重量”;我愿意将这句话扩充为一个概括性的结论:网络上的生存是一种没有重量的生存。物理世界是一个有重量的世界。一块石头、一张桌子或者一幢房子之所以各安其位, 即是因为它们的重量。重量已经是这个世界秩序的一部分:重量的差异决定了位置的高低

3、上下。人们无法看到一座纪念碑矗立在一个鞋盒之上后者承受不了前者的重量。通常, 重量与体积成正比。工业社会诞生了许多雄伟的巨型景观。摩天大楼、巨轮、疾驰的火车、钢铁与水泥混合的桥梁, 这些巨型景观的吨位是惊人的。这个意义上可以说, 工业社会是一个制造重量的社会。然而, 进入网络空间之后, 一切景观都迅即化为没有重量的比特。比特可以复制, 移动, 或者远程传送, 就是没有重量。活动于网络空间的人物也仅仅是一些没有身体重量的比特。因为没有身体面容、四肢、骨骼、血肉之躯的到场, 种种个人信息失去了认证的可能。所以, 比尔盖茨俏皮地说, 上网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是一场相当彻底的革命。正如太阳微

4、系统公司的首席科学家比尔乔伊所说的那样:”我们正在使各种媒体乃至商业往来数字化。我们欣赏音乐不再需要光盘, 看影视节目不再需要录像带或数字光盘, 看报不再需要新闻纸, 买礼物不再需要乘车去商场。这对我们的生活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乔治卡林曾经幽默地指出, 房子是用来摆放物品的, 如果没有那么多物品, 我们就可以在房间里到处走动。随着数字化把物品的重量降低到几乎为零, 我们的生活空间将变得越来越大。”(1)或许人们必须意识到, 这种革命已经威胁到传统社会的种种组织原则。从宫殿、官邸、监狱、海关到子弹、刀刃、服装、食品, 这一切均是相对于有重量的身体而存在。如果个人仅仅是游走于网络之上的某些比特,

5、那么, 围绕宫殿或者子弹而产生的规范和法律必定失效。网络之上的国境线又在哪里?什么能够吓住聊天室里那个大放厥词的匿名者?不少人发现, 网络空间的自由平等突出地表现为发言权这个空间的讲坛不再由一批文化精英把持, 官衔与财富的数目亦非权威的证明, 所有的人都有权力将自己的”帖子”公布出来。不少网民都有这种体验:看到自己键盘上敲出的文字转瞬之间发表在聊天室里, 心中惊喜交加。这意味了一种权力的回归。然而, 如果网络上的比特可以轻易地追溯到某一个身体, 追溯到管理这个身体的所有部门, 这种发言的自由还存在吗?网络空间不仅改造了传统社会的政治结构, 并且颠覆了传统社会的文化结构。1936年的时候, 本雅

6、明曾经对艺术作品的机械复制表示了极大的惊叹;然而, 如今却是谈论艺术作品电子复制的时候了。本雅明认为, 机械复制废除了作品的”原真性”, 作品脱离了独一无二的时间与空间而成为复制品。这些作品不再神圣, 不再具有宗教式的礼仪意义, 作品的展示价值远远地超过了膜拜价值。电子复制比机械复制远为容易。因此, 电子时代的艺术复制品更为廉价, 同时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艺术垄断的解除产生了更为开放的文化民主。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具体地描述了他的电子复制计划:几年前我创办了一个现在叫科比斯的小公司, 目的是为了创立一个独一无二的各种图像的综合数据档案。科比斯是存储大量各种视觉资料的数据库包括历史、科学、自然历

7、史技术、世界文化和纯艺术。它用高质量扫描器把这些图像转化为数据形式。图像以高分辨率存储到用独创方式检索的数据库中, 这种方式便于使人找到确切的图像。这些数据图像能提供给像杂志或书籍出版商那样的商业用户, 以及个人阅览者。艺术, 和许多事物一样, 当你对它有所了解, 就更有趣。你可以在卢浮宫走几个小时欣赏至多模模糊糊有点面熟的画, 但当你有些知识再去看时, 那种体验就更有趣了。多媒体文件可以在家或博物馆扮演向导的角色, 它能让你听到一个著名学者就一件艺术品为话题的演讲的一部分, 它可以让你参照同一位作者的或同一时期的其他作品, 你甚至可以拉近镜头细看。(2)比尔盖茨认为, 电子复制品会勾起人们观

8、摩原著的渴望, 让人们奔赴博物馆或者画廊。然而, 这更像某种一厢情愿。膜拜气氛已经消散;键盘和鼠标可以及时地显现复制品, 人们就没有心情亲临现场, 谒见圣物。令人担忧的无宁说是另一个方面电子复制会不会产生另一种始料不及的控制甚至垄断?如果网络是人们品鉴艺术的主要场所, 那么, 谁、凭借什么资格充任电子复制及其传播的决策者?法国星期四事件周刊的一篇文章指出:”在因特网时代, 只要谁买下了文化, 谁就可以控制世界。”“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就是其中一个, 如今, 他垄断了文化, 控制了历史和人们的记忆。”他的科经斯公司已经储存了6500万张底片, 其中200多万张已经上网。”这些东西如今都属于世

9、界上最富有的人比尔盖茨了。”(3)比特是没有重量的, 然而, 这并不意味了网络空间的完全敞开。或许可以说, 信息传播所遇到的顽固防线同样是比特这里我指的是网络之中的英语。虽然世界人口之中仅有10左右说英语, 然而, 80以上的网络信息表现为英语的形式。书写软件的语言是英语。这无疑是一种语言强权。网络可以为中古甚至上古的英语提供技术支持, 但却无视世界上许多人正在使用的别种语言。这是网络空间的帝国主义残迹。英语对于网络空间的劫持遏制了网络的潜力。如果人们意识到, 语种远比地理位置更多地决定了网络空间的结盟, 那么, 人们就不会对英语称雄的后果视而不见。胡泳犀利地指出:”历史上, 殖民主义者曾经依

10、赖语言对附属国进行控制。电脑英语, 作为世界上第一种没有地域基础的英语, 使人们重新领悟到文化帝国主义的味道。”比特世界的较量必将扩展到网络之外:电脑英语向所有人宣战:这是一场全球范围内的语言之战。学会”我们”的语言以便”我们”明白你的意思, 否则的话你将堕入万劫不复之地。这场语言战争或许还意味着阶级战争, 因为标准化的国际精英们把自己同未经教化的、与技术格格不入的”草民”们隔绝开来。在这种情况下, 英语在电脑网络上的绝对统治甚至比在现实世界中更为有害。这是因为它在电脑和非电脑语言之间规定了一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这与现存世界秩序中的等级制度是一致的。(4)英语对于网络空间的统治还要维持多久

11、?这是一个难以预计的问题。论述”印刷资本主义”的时候, 安德森指出了语言本土化的巨大意义。语言本土化极大地拓展了印刷品的市场, 这个时刻的文化民主与市场扩张是相互支持的。(5)同样, 如果”网络资本主义”不得不向非英语国家开拓市场, 那么, 废弃英语霸权是一个必然的前提。所以, 尽管网络空间的英语代表了后殖民时代的文化压迫, 但是, 被压迫者的反抗往往因为缺乏技术后盾而陷于徒劳。或许, 这种压迫的解除只能源于技术市场的进一步需求人们可以从中文版的视窗软件之中发现这种迹象。这个意义上, 网络空间决不像当初人们想象的那么自由。人们总是顽强地将世俗的重量例如权力, 或者价格赋予没有重量的比特。2任何

12、一个目光犀利的政治家都会不可避免对这个事实抱以极大的关注:他所置身的领土之上增添了一个巨大的空间;同时, 这个空间的范围与他所置身的领土边界并不重合。这个事实对于政治是意味深长的。这个无形的空间可能为周围的现实带来了什么?这个空间内部又会演变出哪一种政治模式?某些国家已经提出了电子政府的设想, 某些政治家意识到, 网络空间可能与传统的社会模式发生冲突这一切均可视为政治对于网络空间所作出的初步回应。(6) 如果仅仅将网络视为新闻和言论的集散地, 那就低估了这个传媒的功能。某些人的手中, 还可以成为发动攻击的堡垒。新任俄罗斯总统普京的竞选是个成功的范例。根据普京的竞选助手帕夫洛夫斯基的回述, 普京

13、击败普里马科夫和卢日科夫的一个重要武器是互联网: 帕夫洛夫斯基用他对卢日科夫(”祖国全俄罗斯”联盟中比较容易一击即中的领导人)的攻击展示了网络的力量。一个相互关联的站点网络对这位市长进行了猛烈的攻击。有一个www.lujkov.ru ( lujkov是这位市长姓名的另一种英文拼写)看起来像是这位市长的官方在你阅读了每一页的攻击材料之前。在另一个上, 卢日科夫和”祖国全俄罗斯”联盟的另一位领导人、圣彼得堡市长弗拉基米尔雅科夫列夫的照片旁边列出了两人”涉嫌”参与的犯罪案件。这些信息由这个媒体传播开来, 而且这种攻击被证明特别有效。(7)网络用户的年龄段:4150 4.5;5160 1.2;60岁以

14、上 0.4网络用户的文化程度:博士及以上 1上网主要地点:上网费用的来源:用户上网的主要目的:获得各方面的信息:57.97;学习计算机等新技术:12.1;休闲娱乐:9.75;工作需要:6.75;获得各种免费资源:5.47;对外联系方便:5.1;节省通讯费用:1.13;炒股需要:1.11;其它:0.43;赶时髦:0.19用户最常使用的网络服务:电子邮箱:71.65;搜索引擎:50.4;软件上传或下载服务:44.16;BBS电子公告栏:16.32;网上游戏娱乐:13.64;免费个人主页空间:13.49;网上寻呼机:13.17;网上炒股:8.5;网上购物或商务活动:7.77;用户在网上最主要获得哪方面信息:新闻:65.52;计算机软硬件信息:51.7;电子书籍:38.04;休闲娱乐信息:38.79;商贸资讯:17.26;各类广告信息:12.79;旅行信息:11.94;医疗信息:9.39;交友征婚信息:8.2;其它:0.73;(10)如此众多的用户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