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专题07 陈情表(第0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高中语文 专题07 陈情表(第0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高中语文 专题07 陈情表(第0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_第3页
高中语文 专题07 陈情表(第0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_第4页
高中语文 专题07 陈情表(第0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陈情表(课时2)1阅读课文第2段,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含义。(1)逮奉圣朝(_。)(2)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_。动词,_。)(3)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_。_。)(4)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_。_。古今异义词,古义是_,今义是中医医生。_。_。_。)(5)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古今异义,古义是_;今义是向上级报告;刊登在报纸上。)(6)臣具以表闻(动词的使动用法,_。)(7)诏书切峻,责臣逋慢(_。_。)(8)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古今异义,古义是_;今义是(车、马等)很快地跑。连词,_。_。】(9)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古今异义,古义是_;今

2、义是说给人,使人知道;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向法院提起诉讼。)2阅读课文第2段,翻译下面的句子并体会句式特点。(1)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省略句。第2.四个“臣”后省略谓语“为”)译文:_(2)州司临门,急于星火。(状语后置句。“急”的状语“于星火”后置。“于”是状语后置的标志)译文:_(3)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被动句。语意上含有被动)译文:_(4)拜臣郎中。(省略句。“臣”后省略谓语“为”)译文:_3阅读课文第3段,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含义。(1)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形容词作名词,_。_。_。)(2)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3、(名词作动词,_。_。_。)(3)至微至陋(_。)(4)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_。_。_。_。)(5)但以刘日薄西山(_。动词,_。)(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古今异义,古义是_;今义是(数量)少或者(人或事物)不重要。形容词作动词,_。)4阅读课文第3段,翻译下面的句子并体会句式特点。(1)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省略句、状语后置句。“仕”和“职”后省略介词“于”。“仕”和“职”的状语“(于)伪朝”“(于)郎署”后置。“(于)”是状语后置的标志】译文:_(2)今臣亡国贱俘。(判断句。无标志词,直接用名词作谓语)译文:_(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固定

4、句式。“无以”为固定句式,译为“没有办法”)译文:_5阅读课文第4段,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含义。(1)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古今异义,古义是_;今义是身心劳苦。_。)(2)皇天后土实所共鉴(_)(3)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_。_。_。_。)(4)死当结草(_)(5)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名词作状语,_。连词,表目的,_。)6阅读课文第4段,翻译下面的句子并体会句式特点。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状语后置句。“尽节”的状语“于陛下”后置。“于”是状语后置的标志)1(1)及、至(2)考察和推举举荐(3)主持、做辞谢(4)特地授官尚书省的属官不

5、久蒙受,承受授予官职(5)报答皇恩(6)使上闻,使听到(7)急切严厉逃脱(8)奔走效力可是病重(9)申诉(苦衷)2(1)从前名字叫逵的太守考察推举我做孝廉;后来益州叫荣的刺史举荐我为秀才。(2)州官登门催促,十分紧迫。(3)我想苟且顺从私情,向朝廷申诉又不被允许。(4)任命我为郎中。3(1)指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怜惜养育厉害,严重(2)做官希望,打算自夸(3)卑微(4)提拔、提升优厚犹疑不决的样子希望,企图(5)只是迫近(6)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废止奉养祖母而远离4(1)再说,我年轻时在伪朝任职,一直做到郎官。(2)现在我是蜀国的卑贱的俘虏。(3)我没有祖母,不能活到今日;祖母没有我,没有办法度

6、过剩下的日子。5(1)辛酸悲苦明明白白知道的(2)察(3)怜恤任,这里指准许、成全或许终(4)必定,一定(5)像犬马一样来6(这样看来,)我为陛下尽节效力的日子长。1李密上表的目的是什么,其原因又是什么?目的:辞不赴命,不出任官职。原因:(1)要供养祖母。(2)李密是蜀汉旧臣,对故国念念不忘。(3)司马氏以篡权方式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不能不有所顾虑,暂存观望之心。2李密是怎样介绍自己的身世的?有什么作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这一串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

7、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 3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李密最担心的就是怕晋武帝怀疑他因尽忠守节于西蜀而拒绝为本朝效忠。一方面他勇敢坦率而又十分机警地把自己的历史问题、人生态度以及从政思想来一个彻底交代,全盘亮相:“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但它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 尽忠守节于西蜀,而是为了“图宦达”。既然“图宦达”,就说不上“矜名节”,就较多地打消了武帝的疑虑。另

8、一方面,他又尽量把自己压低,把国恩抬高,表明 武帝的措施使自己这个“至微至陋”的“亡国贱俘”深感“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完全应当“士为知己者死”,怎么可能徘徊犹豫、另有所图呢?这又进一步打消了武帝的一些疑虑。最后作者又勾勒了一幅祖母刘氏的病笃图:“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又一次综述了自己跟祖母血肉相连不可或离的紧密关系,“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句句出自肺腑,动人神魄,自然得出“区区不能废远”的结论。4第三段,作者为什么要强调“以孝治天下”的治国之道?目的是引入到自己对祖母的孝心上去,从而向晋武帝表明孝顺祖母既为私情,又合法理。5在该段中,作者是如何说明

9、“辞不赴命”的理由的?叙述朝廷多次征召和自己进退两难之状。首先表达自己对朝廷的忠,再叙述多次征召的经过,段尾则以刘病日笃来说明自己欲仕不能,忠孝难以两全的境地。6体味“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这几组四字短句的表达效果。“切”“峻”“责”“逋”“慢”,形象地刻画了晋武帝当时的恼怒情态。郡县风驰电掣地执行王命,是“逼迫”,是“催臣上道”;州司具体贯彻王命,是“临门”,是“急于星火”。这几个短句描绘了一幅雷厉风行、无可阻遏的催命图。7由文中第4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其原因是什么?第一个原因,要求合理。“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第二个原因,言辞恳切

10、。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明知、共鉴。第三个原因,心诚志笃。“生当陨首,死当结草”。1下列加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险衅(xn)夙遭(s)祚薄(zu)更相为命(gng)B床蓐(r)猥以贱微(wi)陨首(yn)茕茕孑立(qing)C逋慢(b)犹蒙矜育(jn)盘桓(hun)宠命优渥(w)D侥幸(jio)期功强近(q)日笃(d)除臣洗马(xin)2对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夺:夺取B而刘夙婴疾病婴:缠绕C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闻:使上闻D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笃:病重3下列句中加线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亲故多劝余为长吏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零丁孤

11、苦,至于成立C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D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众人匹之4下列句中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九岁不行B臣欲奉诏奔驰C则告诉不许D臣以供养无主5下列各句中,加线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臣以供养无主 臣具以表闻 猥以微贱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但以刘日薄西山 谨拜表以闻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ABCD6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项是A今臣亡国贱俘B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C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7下面均是出自本课的成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乌鸟私情: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传说小鸟能反哺老鸟。近义成语有“舐犊情深”等。B茕茕

12、孑立:孤独无依的样子。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近义成语有“孤苦伶仃”等。C气息奄奄:形容人即将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即将灭亡。近义成语有“奄奄一息”等。D日薄西山:太阳接近西山。用日落比喻人的寿命即将终了。近义成语有“风烛残年”等。8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称妇女在丈夫死后不再嫁为“守节”,“舅夺母志”的“母志”就是指母亲守节抚孤的志愿。B古代丧礼,凡为祖父母、叔伯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服丧一年,叫“功服”。C刺史在晋朝时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D“孝廉”“秀才”都是汉代以来推荐人才的一种科目,“孝廉”即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秀才”即优秀人才。9仿照下面画横线的

13、句子,另写一段话,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因为它是有情的。读陈情表我们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读陈情表我们可以听到:_,_,_,_。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论盛孝章书孔 融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复永年矣!春秋传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絷,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

14、所以绝交也。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民所共称叹。燕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绝足也。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正之之术,实须得贤。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竟能发明主之至心,故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邹衍自齐往。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凡所称引,自公所知,而复有云者,欲公崇笃斯义也。因表不悉。(据中华书局影印四部丛刊本六臣注文选)【注】这是孔融写给曹操请求援救其友盛孝章的一封信。盛孝

15、章汉末为吴郡太守。为人器量高雅宏伟,而又爱重士人。孙策平吴会后,因为妒忌盛孝章的名望,把他囚禁起来。孔融和盛孝章交谊深厚,写了这封论盛孝章的信给曹操,希望曹操驰书于吴,以救盛孝章。但是曹操的信还没有寄出,盛孝章已为孙权所杀。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居:停留。B海内知识,零落殆尽 殆:几乎。C宗社将绝,又能正之 绝:覆灭。D凡所称引,自公所知 自:自从。2下列各组而子中,全都表明盛孝章“孤危愁苦”的一组是五十之年,忽焉已至惟会稽盛孝章尚存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复永年矣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而身不免于幽絷,命不期于旦夕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ABCD3下列

16、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起笔感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接着描述了盛孝章内外交困、岌岌可危的艰难处境。B第二段开头作者援引齐桓公的典故,是想以曹操比齐桓公,勉励曹操招纳贤才,匡复汉室。C第三段列举了许多历史典故,目的是想让曹操知道,营救盛孝章可以让天下人才归依曹操。D本文叙述紧凑,文字凝练,从交友之道和得贤之重来打动对方,措辞得体,具有一定的感染力。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2)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3)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2017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

17、文,完成15题。上池州李使君书 杜 牧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足下性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故处世显明无罪悔。(仆)在京城间,家事人事,终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怀以自晓,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去岁乞假,自江、汉间归京,乃知足下出官之由,勇于为义,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果为不缪,私自喜贺,足下果不负天所付与、仆所期向,二者所以为喜且自贺也,幸甚,幸甚。仆不足道,虽能为学,亦无所益,如足下之才之时,真可惜也。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此才可惜也;年四十为刺史,得僻左小郡,有衣食,无为吏之苦,此时之可惜也。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仆常念百代之下,

18、未必为不幸,何者?以其书具而事多也。今之言者必曰:“使圣人微旨不传,乃郑玄辈为注解之罪。”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若使玄辈解释不足为师,要得圣人复生,如周公、夫子亲授微旨,然后为学。是则圣人不生,终不为学;假使圣人复生,即亦随而猾之矣。此则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欺乱常人耳。自汉已降,其有国者成败废兴,事业踪迹,一二亿万,青黄白黑,据实控有,皆可图画,考其来由,裁其短长,十得四五,足以应当时之务矣。不似古人穷天凿玄,蹑于无踪,算于忽微,然后能为学也。故曰,生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也。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乃随所见闻,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楚王问萍实,对

19、曰:“吾往年闻童谣而知之。”此乃以童子为师耳。参之于上古,复酌于见闻,乃能为圣人也。诸葛孔明曰:“诸公读书,乃欲为博士耳。”此乃盖滞于所见,不知适变,名为腐儒,亦学者之一病。仆自元和已来,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典刑制度,征伐叛乱,考其当时,参于前古,能不忘失而思念,亦可以为一家事业矣。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如足下天与之性,万万与仆相远。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自古未有不学而能垂名于后代者,足下勉之。(选自樊川文集,有删节)【注】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李使君,即李方玄,杜

20、牧好友,时任池州刺史。缪:通“谬”。郑玄:字康成,东汉人,师从马融,遍注五经,为古文经学大家。萍实:南方池泽中常生蓬草的果实。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 期:期待。B真可惜也 可惜:令人惋惜。C使圣人微旨不传 微:精深微妙。D参之于上古 参:检验。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饰以温慎 举以予人B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 儿之成,则可待乎C其有国者成败废兴 其远而无所至极耶D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对非议郑玄等人且否定古注的“今之言者”深表不满,对这些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扰乱

21、治学的不良学风更以“欺乱”斥之。B作者提倡以据实控有的态度去对待历史上的成败兴废、事业踪迹,厘清因果,比较优劣,这样“足以应当时之务”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 C作者认为自己在学问上虽可成就一家之事业,但还是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轻目重耳,拘泥于所见而不知适应变化的弊病。D作者在这封书信中对同龄友人推许鼓励,倾吐怀抱,笔端流露真情;谈论治学之道,眼界开阔,见解精辟,语言洁净简要。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仆 自 知 顽 滞 不 能 苦 心 为 学 假 使 能 学 之 亦 不 能 出 而 施 之 恳 恳 欲 成 足 下 之 美 异 日 既 受 足 下 之 教 于 一 官 一 局 而 无 过 失

22、而 已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 (2)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1D【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这里主要考查多音多义字。D项,“期”应读j。2A【解析】夺:强迫改变。3C【解析】A项,动词,是;动词,担任,做。B项,介词,表比较,比;介词,引出动作的时间。C项,都是介词,因为。D项,助词,的;代词,他。4D5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介词“因”,介词“用”,连词,表目的。6A【解析】本题考查判断文言句式的能力。A项,判断句;其

23、他三项为状语后置句。7A【解析】A项,前后矛盾,“乌鸟私情”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舐犊情深”比喻父母对子女的热爱。8B【解析】本题考查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B项,“功服”应为“服期”。9少年孤苦无依的哀叹 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 帝王催促严厉的呵责 孝子忠诚恳切的呼告1D【解析】D项,“自”的意思是“本来”。2D【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句作者感叹时光易逝;句表明盛孝章是作者健在的为数不多的朋友之一;句夸赞盛孝章才能出众。3B4(1)他被东吴孙氏政权困辱,妻子儿女都已死去,一个人孤单无助,处境危险,心情愁苦。(2)您如果能赶快派遣一个使者,再带上一封短信,就可以把孝章招来,而交友之道也可以发扬光大了。

24、(3)珠玉没有脚,却能够到人的身边来,是因为人喜欢它们,何况贤士们都有脚呢!【参考译文】光阴不能停留,像流水一样消逝,很快就到了五十岁的年龄。您是刚满,而我却已经超过两岁了。国内的相识知交,差不多都要死光了,只有会稽的盛孝章还活着。他被东吴孙氏政权困辱,妻子儿女都已死去,一个人孤独无助,处境危险,心情愁苦。假使忧愁可以损害人的健康,孝章恐怕不能长寿了。春秋公羊传里说:“诸侯之间有相互并吞的,齐桓公没有加以救援,自己感到是一种羞耻。”盛孝章确实是当今男子中的豪杰,天下一些善于言谈议论的人,常要依靠他来宣扬自己的名声,而他本人却不能避免被囚禁,生命朝不保夕,那么孔子就不应该谈论朋友好坏的问题,也无

25、怪朱穆所以要写他的绝交论了。您如果能赶快派遣一个使者,再带上一封短信,就可以把孝章招来,而交友之道也可以发扬光大了。现在的年轻人喜欢说前辈的坏话,或许有人会对孝章加以讥讽评论。总的说来孝章是一个盛名天下、为天下人所称赏赞美的人。燕君购买骏马的尸骨,不是要它在道路上奔驰,而是通过它来招致千里马。我想您正在拯救和恢复汉朝王室,使将要覆灭的政权重新安定下来。天下要安定,关键在于得到贤才。珠玉没有脚,却能够到人的身边来,是因为有人喜欢它们,何况贤士们都有脚呢!燕昭王筑了黄金台来尊崇郭隗,郭隗虽然是一个才能不高的人,但却得到厚待,终竟能传播明主的诚心,所以乐毅从魏国前去,剧辛从赵国前去,邹衍从齐国前去。

26、假如当初郭隗处于困苦危急之中,昭王不去帮助他,正像落水将要淹死的时候不去援救他,那么其他贤士也都将远走高飞,没有肯到北方燕国来的人了。上面所说的一些事情,本来就是您所熟悉的,而我还是要再说一下,无非是想请您对交友之道加以重视罢了。实在不能详尽地表达我的意思。1B【解析】B项,“真可惜也”的“可惜”,结合语境“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可知,应该是应予爱惜。【名师点睛】文言实词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主要考查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要注意近几年文言实词错误选项经常出现一词多义现象,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2B【

27、名师点睛】高中阶段考查的主要是考试大纲上规定掌握的18个常见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它们需要考生平时在学习中认真识记、辨析,并能灵活运用,在文言文阅读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需要结合文本的上下语境进行推断。3C【解析】C项,结合文本内容“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此亦学者之一病也”可知,“认为自己在学问上虽可成就一家之事业”错误。【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要认真阅读题干要求,然后将题中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4仆自知顽滞/不能苦

28、心为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解析】给文言文断句,先要通读全文,了解句意。本题需要注意“假使”,“足下之美”“足下之教”的对称等。【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先诵读这个语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其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5(1)我认为上天给予您有将来的名誉声望,业绩光耀于身前身后,(时机)恰好在现在,岂可不努力啊!(2)我看郑玄等人的分析说明,清楚完备,即使圣人复活,也定会提携他们,让他

29、们坐在子游、子夏的位置上。【名师点睛】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名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词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代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则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我和您年龄相同但是为人处世方法不同,您性情俊逸通达坚定明确,心态平正,气性温和,用温和谨慎装饰自己,因此能够处事光明高尚,没有什么过错。我做京城期间,家里家外的事情,天天束缚自己,不能够活得明白,当然不敢用我们的想法期待您啊。去年告假,从江汉回京城,才知道您由京官调任地方官的原因,勇于坚持正义,以前我猜测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