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大题精做22 祭十二郎文(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高中语文 大题精做22 祭十二郎文(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高中语文 大题精做22 祭十二郎文(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高中语文 大题精做22 祭十二郎文(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高中语文 大题精做22 祭十二郎文(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祭十二郎文【2017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业。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建武三年,充生。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肯。诵奇之。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八岁出于书馆,书馆

2、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充书日进,又无过失。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所读文书,亦日博多。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不好徼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常言人长,希言人短。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众会乎坐,不问不言;赐见君将,不及不对。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得官不欣,失位不恨。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淫读古文,甘闻异言。世

3、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充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所友位虽微卑,年虽幼稚,行苟离俗,必与之友。好杰友雅徒,不泛结俗材。俗材因其微过,蜚条陷之,然终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 (王充论衡自纪篇,有删节)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岁凶,横道伤杀 凶:凶险B闾里未尝让 让:责备C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 讽:背诵D游必择友,不好苟交 苟:草率,随便【答案】A【解析】此项中的“凶”是年岁不好、遭遇灾年之意。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B或以书丑得鞭 勉以行操为基C处逸乐而欲不放 涂有饿莩而不知

4、发D俗材因其微过 其孰能讥之乎【答案】C【解析】题中,C项的“而”都做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然而”。A项的“焉”,前句做代词,相当于“那里”;后句做助词,置于词尾,相当于“的样子”。B项的“以”虽都做介词,但前者表原因,相当于“因为”;后者相当于“把”。D项的“其”,前者做代词,相当于“他(的)”;后者做副词,相当于“难道”。3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王充美好品德的一组是( )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礼敬具备,矜庄寂寥以笔著文,亦如此焉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幽处独居,考论实虚行苟离俗A BC D【答案】A【解析】回答此题,首先要根据上下文明白题中6个句子的意思,考查它们是不是表现了王

5、充的美好品德;然后紧扣题干中“全都表现王充美好品德的一组”这个要求,运用排谬法在四个选项寻找正确答案。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B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C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D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答案】C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王充极少说别人的短处,而愿意说别人的长处。他为人清高自重,被人诬陷,也不加辩白。B王充幼年时恭顺仁厚,未曾受父母责备鞭打。他追求好名声,喜欢结交杰出高雅的朋友。C王充做官时不计较俸禄的多少和官位

6、的高低,国君和将领召见时他考虑不周到就不对答。D文章从生活、读书、做官等多方面来写王充的为人处事,多采用对偶句式,既使人物形象鲜明,又言简意赅,富有节奏感。【答案】B【解析】题中,B项错误在于,该项“他追求好名声”的说法同文本中“不好徼名于世”的说法相悖。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2)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3)淫读古文,甘闻异言。【答案】(1)又赶上兵荒马乱,怕被仇人捉住。(2)他的言论初听时似乎很古怪,与众不同,直到把他的话听完了,大家才认为说得很正确。(3)(王充)爱广泛地阅读古书,喜欢听不同于流俗的言论。阅读下面的文

7、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予兄子瞻,谪居海南。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明年,舟至淮、浙。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呜呼!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公之于文,得之于天。少与辙皆师先君,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乃出中庸论,其言微妙,皆古人所未喻。尝谓辙曰:“吾视今世学者,独子可与我上下耳。”既而谪

8、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矣。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先君晚岁读易,玩其爻象,得其刚柔远近、喜怒逆顺之情以观其词,皆迎刃而解。作易传,未完。疾革,命公述其志。公泣受命,卒以成书,然后千载之微言,焕然可知也。复作论语说,时发孔氏之秘。最后居海南,作书传,推明上古之绝学,多先儒所未达。既成三书,抚之叹曰:“今世要未能信,后有君子当知我矣。”至其遇事所为诗、骚、铭、记、书、檄、论、撰,率皆过人。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奏议十五卷,内制十卷,外制三卷。公诗本似李、杜,晚喜陶渊明,追和之者几遍,凡四卷。幼而好书,老而不倦,自言

9、不及晋人,至唐褚、薛、颜、柳,仿佛近之。平生笃于孝友,轻财好施。伯父太白早亡,子孙未立,杜氏姑卒,未葬,先君没,有遗言。公既除丧,即以礼葬姑;及官可荫补,复以奏伯父之曾孙彭。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节选自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注】子瞻:苏轼,字子瞻。苏辙:苏轼的弟弟。四年:这里疑有误,应为三年,即元符三年。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贤愚皆咨嗟出涕 涕:眼泪B少与辙皆师先君 师:学习C而辙瞠然不能及矣 及:超过D平生笃

10、于孝友 笃:忠实【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及:达到。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被病,卒于毗陵 得复见将军于此 B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 窃为大王不取也C至其遇事所为诗 其孰能讥之乎D公既除丧,即以礼葬姑以其无礼于晋【答案】A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篇墓志铭从苏轼之死起笔,突出苏轼死后在当时社会上引起的强烈反响,可见落笔便见高潮。B苏辙在追忆苏轼被贬到黄州后关门读书、挥洒文墨时,用大河奔流与文章气势相对比,突出表现苏轼文风为之一变。C作者认为苏轼的诗本来与李白、杜甫相近,晚年喜欢上了陶渊明的诗作,因而几

11、乎所有陶诗,他都有追和之作。D文中所述“吾昔有见于中得吾心矣”,可见苏轼早年思想里已掺和老庄之道,这些思想对他后来虽历尽坎坷而仍能乐观旷达奠定了基础。【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用大河奔流与文章气势相对比”错。原文有“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之句,是比喻苏轼的文风之变,意思是其文章气势就像大河奔流。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2)既成三书,抚之叹曰:“今世要未能信,后有君子当知我矣。”【答案】(1)后来他读佛书,深刻地感悟宇宙事物的真相,融合孔、老,广博雄辩没有阻碍,知识渊博,无边无际。(2)三

12、本书写成后,他抚着书叹息道:“今生今世如果不能有人理解我,后世也一定有君子理解我。”【参考译文】我的哥哥子瞻,被贬官到海南。元符四年春日正月,徽宗即位,施恩之广,波及鸟兽。夏日六月,他受命渡海北归。第二年,船到江淮一带。秋日七月,他得了病,在毗陵去世。吴越一带的老百姓,一起在街上痛哭,士大夫们都在家中哀悼。噩耗传遍四方,不论贤愚都叹息落泪。太学生几百人,相邀到慧林寺向和尚施饭。唉!这颗文坛巨星坠落了,后辈还能景仰谁?他刚生病时,就写信嘱咐我:“死后,把我埋在嵩山脚下,你给我写墓志铭。”我拿着信哭道:“我怎忍心给你作铭!”他写作文章的天赋,是上天赋予的。他小的时候和我一起向父亲学习,起初喜好贾谊

13、、陆贽的文章,议论古今安定与动乱,不说空话。后来读庄子,感慨叹息说:“我过去心中有所得,但说不出,今天看庄子,说出了我的心里话。”于是写成中庸论,语词精妙,都是古人所未晓谕的。他曾经对我说:“我看当今有学识的人,只有你可以和我不相上下。”后来他被贬谪到黄州,关门幽居,挥洒文墨,他的文风一变,文章气势就像大河奔流,我却干瞪眼而赶不上他。后来他读佛书,深刻地感悟宇宙事物的真相,融合孔、老,广博雄辩没有阻碍,知识渊博,无边无际。父亲晚年读易经,玩味爻象,悟出刚柔、远近、喜怒、逆顺的道理,再来看卦词,无不迎刃而解。父亲作易传,没有完成,就病重了,让哥哥继承他的遗志。他哭着接受父命,最后完成了这本书,从

14、这以后,千年以前的精微道理才鲜明彰显而能让人知晓。又写论语说,不时发掘孔子的深奥道理。最后在海南,写书传,推测阐明上古独到的学说,许多都是先儒所未能达到的。三本书写成后,他抚着书叹息道:“今生今世如果不能有人理解我,后世也一定有君子理解我。”至于遇事有感写成的诗、骚、铭、记、书、檄、论、撰等,都超过了别人。他著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奏议十五卷,内制十卷,外制三卷。他的诗本来与李白、杜甫相近,晚年喜欢陶渊明,几乎所有陶诗他都有追和之作,诗共有四卷。他年轻时喜爱书法,老了也不厌倦,自称比不过晋代书家,到唐时的褚遂良、薛稷、颜真卿、柳公权,差不多可以比得上。一生忠于孝道友情,轻视钱财喜好施舍。伯父太白(苏澹,字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