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0__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操作规程_第1页
3310__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操作规程_第2页
3310__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操作规程_第3页
3310__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操作规程_第4页
3310__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操作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作业指导书编号:CQJJCDC3314 2012发布日期:2012年03月01日第B版 第0次修订题目: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操作规程第23页共22页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操作规程1目的规范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操作,适应检测工作的需要。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中心开展的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工作。3职责3.1检测人员:正确执行检测方法,按时按量地完成检测任务;3.2复核人员:认真检查数据结果,确保结果准确;3.3分管主任:审核检测结果报告;3.4中心主任:满足检测工作的物质要求。4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操作规程4.1 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根据待测物在工作场所空气中的存在状态,选择正确采样方法。4.1.1气态和蒸气态毒物的采样方法

2、采集空气中气态或蒸气态毒物,有直接采集法、有泵型采集法和无泵型采集法。4.1.1.1直接采集法是采用如注射器、采气袋或其他容器,采集一定体积的空气样品用 于检测。注射器 选用气密性好的50毫升或100毫升的注射器。采样前应用现场空气抽洗 三次。当采集空气至满刻度,封闭好进气口,垂直放置。采样时间在5分钟内完成100毫升空气采集。采气袋 选用吸附性小,密闭性好,不漏气的采气袋。将空气样品打入采气袋内, 封好进气口,供实验室测定。采气袋多用于无机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采集。 采气袋的容量可根据测定所需样品量来选用。采样前必须在采样地点用现场空气样品 先吹洗三次。采气袋采气需要空气采样器或其它采

3、气动力 4.1.1.2有泵型采样法 也叫有动力采样法,由电动抽气泵和流量计组成,作为抽气动 力。有泵采样法根据使用的样品收集器不同,分为液体吸收法、固体吸附剂管法和扩 散吸收法等。a.液体吸收法将装有吸收液的吸收管作为样品收集器,当空气样品呈气泡状通 过吸收液时,气泡中的毒物分子迅速扩散入吸收液内,由于溶解作用或化学反应,很 快被吸收。常用的吸收管有大型气泡吸收管、小型气泡吸收管、多孔玻板吸收管和冲 击式吸收管。吸收管的使用要求和适用范围吸收管类型吸收液用量(ml)采样流量(L/mi n)适用范围大型气泡吸收管5100.5-2.0气态和蒸气态小型气泡吸收管20.1-1.0气态和蒸气态多孔玻板吸

4、收管5-100.1-1.0气态和蒸气态、雾态气溶胶冲击式吸收管5-100.5-2.03.0气态和蒸气态、气溶胶态吸收液的选择 水是常用的吸收液,是极性溶剂,对极性化合物有高的采样率, 如,甲醇、乙醇、丙醇、甲醛等;水溶液也是常用的吸收液,在水中加入合适的化学 试剂制成水溶液吸收液,酸性待测物用碱性吸收液,碱性待测物用酸性吸收液;有机 溶剂吸收液常用于采集难溶于水和水溶液的有机化合物。如,四氯化碳、用丙酮或丁 酮吸收液,乙酸酯类、溴甲烷等用无水乙醇吸收液。b.固体吸附剂法 将一定量固体吸附剂装在玻璃管内,制成固体吸附剂管。当空 气样品通过固体吸附剂管时,空气中的气态和蒸气态待测物被固体吸附而采集

5、。常用 的固体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胶、高分子多孔微球、浸渍固体吸附剂。活性炭:活性炭适合于采集有机气体和蒸气混合物。硅胶:常用的粗孔及中孔硅胶,具有物理和化学吸附作用,是一种极性兴奋剂。高分子多孔微球:用于采集分子较大的、沸点较高的有机化合物,能以蒸气态或 蒸气态与气溶胶状态共存于空气中,例如,多氯联苯、有机磷农药、有机氮农药、多环芳烃等。浸渍固体吸附剂:将固体吸附剂浸渍化学试剂,利用浸渍化学试剂与待测物发生 化学反应,生产稳定的混合物被收集下来,在物理吸附的基础上增加了化学吸附。通 常,采集酸性化合物时可浸渍碱性物质,采集碱性化合物可浸渍酸性物质。C.冷冻浓缩法又称冷阱法: 低沸点物质在常温下

6、不易被采集,使用冷冻剂使样品 采集器的温度降低,在低温下可以收集下来。d. 扩散膜采样法:是使用扩散膜样品收集器采集空气中待测物的方法。扩散膜样 品收集器由扩散膜和收集介质组成,介质可是固体,也可是液体。当空气样品通过扩 散膜进入吸收液或固体吸附剂被采集。e. 浸渍滤料法:当滤料涂渍某种化学试剂后,待测物与化学试剂迅速反应,生成 稳定的混合物,保留在滤料上而被米集下来。f. 碳纤微滤料法:碳纤微是由活性碳制成的纤微,用于采集空气中有机气体和蒸 气,更适用于空气中待测物浓度很低时的采集。4.1.1.3无泵型采样法:也叫扩散采样法。采集空气中毒物时,不需要抽气动力和流量 装置,而是利用毒物分子在空

7、气中的扩散来完成采样的。4.1.2气溶胶态毒物的采样方法气溶胶是以微细的液体或固体颗粒分散于空气中的分散体系,存在形式为雾、烟和尘。 常用采集的方法有滤料采样法、冲击式吸收管法和多孔玻板吸收管法。4.1.2.1滤料采样法:是利用气溶胶颗粒在滤纸上发生直接阻截、惯性碰撞、扩散沉降、静电引力和重力沉降等作用,采集在滤料上。常用滤料有微孔滤膜、超细玻璃纤微滤纸、过氯乙烯滤膜(测尘滤膜)和定量滤纸等。微孔滤膜:由硝酸纤微同少量乙酸纤微基质混合交连成筛孔状滤膜,质轻色白,表面光滑,滤膜厚度约为0.15mm微孔滤膜孔隙细而均匀,孔径范围为 0.1 1.2um。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气溶胶采集的常为 0.8um

8、孔径。超细玻璃纤微滤纸:是由很多很细的且较均匀的超细玻璃纤微重叠而成,有的加一定量的粘合剂,形成不规则而较细的空隙。厚度较厚,一般小于1mm是滤料中厚度最大的一种。采集的机理主要是直接阻截、惯性碰撞和扩散沉降,几乎没有静电吸引。过氯乙烯滤膜:通常叫做测尘滤膜,由过氯乙烯纤微互相重叠而成,纤微较细,构成许多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孔隙,孔径较细而均匀。厚度一般在0.1m m左右。主要用于采集流量大的金属样品。慢速定量滤纸:是最早用于气溶胶态毒物采样的滤料。是由许多粗细不等的纯净的天然纤微互相重叠而成,形成大小和形状都不规则的孔隙。厚度一般小于0.25mm滤料的最高操作温度滤料过氯乙烯滤膜微孔滤膜慢速

9、定量滤纸玻璃纤微滤纸最高操作温度65 C125 C150C500 C使用滤料采集法应注意:采集金属尘首选微孔滤膜,称量法选用测尘滤膜,有机 化合物气溶胶选用玻璃纤微滤纸;使用的用具保持清洁,不要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装 取滤料;在高浓度情况下采样时要防止滤料的超负荷而致气溶胶颗粒的脱落,造成测 定结获果错误。采样流量要正确。开口式采样夹的流量为2 10L/min,闭口式采样夹的流量为1-5L/min。4.1.2.2冲击式吸收管采集气溶胶样品,是利用空气样品中的颗粒以很大的速度冲击到 盛有吸收液的管底部,再被吸收液洗下。4.1.2.3多孔玻板吸收管法:这种吸收管用于采集雾状待测物。空气样品通过多孔玻

10、板 时,分散成极细的小气泡进入吸收液中,一部分被弯曲的孔道所阻留,一部分由吸收 液很细的气泡吸收 4.1.3蒸气和气溶胶毒物共存时的采样方法在工作场所中,有些毒物可呈蒸气和气溶胶共同存在状态。例如,三氧化二砷、 三硝基甲苯、和一些多环芳烃等。在室温下,它们主要以气溶胶态存在于空气中,但 都有一定的挥发性,又有一定浓度的蒸气态存在。采集蒸气和气溶胶态共存时的方法, 常用的有浸渍滤料法、聚氨酯泡沫塑料和串连法。浸渍滤料法:利用滤膜采集气溶胶态待测物,浸渍在滤料上的化学试剂采集气态 和蒸气态待测物。用于采集以气溶胶为主,伴有少量蒸气态待测物的样品。聚氨酯泡沫塑料:是由无数的泡沫塑料细泡互相连通而成的

11、多孔滤料,表面积大, 通气阻力小,适用于较大流量采样。串连法:即将采集气溶胶态的收集器与采集蒸气态的收集器串连起来,前者采集 气溶胶样品,后者采集蒸气态样品。串连时,应将气溶胶样品收集器放在前面,蒸气 样品收集器放在后面。选择合适的采样流量,即满足气溶胶采集的要求,又满足蒸气 采集的要求。通常,气溶胶采集的流量为1-10L/min,而采集蒸气的流量为0.1 2L/min 冲击式吸收管和多孔玻板吸收管也能用于气溶胶态和蒸气态共存时的采集。4.2 空气样品采集的质量保证空气样品采集和制备是空气检测十分重要环节,采样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检测的结果 必须根据检测的目的和要求,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好具

12、有代表性的采样点或采样 对象,确定正确的采样时机、采样时间、采样次数、采样方法和采样仪器,确保采集样品具有真实性、代表性,符合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4.2.1采样效率采样效率是衡量采样方法的主要性能指标,采样效率指能够被采样仪器采集到的待测 物的量,占通过该采样仪器空气中待测物总量的百分数,即:K= m/MX 100%式中:K采样效率%m采集到的待测物的量 ugM通过采样仪器空气中待测物的总量ug4.2.1.1采样效率的试验方法:试验采样效率的方法有串连法和标准气法。串连法:是将收集器串连采样,然后分别测定收集器内待测物计算出收集器中待测物 的含量占所有串连收集器总量的百分比。K=m/(m1+m

13、) X 100%式中:K前一个收集器的采样效率,m、m前后两个收集器内待测物的含量,ug标准气法:配制一已知浓度的待测物标准空气样品,然后用收集器采集,计算公式如下:K=m/cptx 100%式中:K收集器采样效率,;m-收集器内待测物的含量,ug;c标准器中待测物的已知浓度。ug/L ;p采样流量,L/min ;t 采样时间,min。421.2影响采样效率的因素:影响采样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全面考虑。待测物的理化性质:毒物的极性、溶解度、扩散系数、化学活性等理化性质都与采样 效率有关。毒物在空气中的存在状态: 根据毒物在空气中的存在状态(气态、蒸气态、气溶胶) 选用正确的采样方法,才能得

14、到理想采样效率。吸收液的吸收量和吸附剂的吸附容量:吸收容量和吸附容量的大小决定着一个采样方法能采集多少毒物量,超过吸收容量或吸附容量,则毒物会漏过吸收液或吸附剂,采 样效率明显下降。采样流量:每种采集方法都有一定的采样流量范围,超过或低于采样流量的范围,都 会降低采样效率。采样现场的环境条件:采样现场的气温、湿度都能影响采样效率。4.2.2采样点的选择选择采样点一是要有代表性;即满足卫生标准的要求,采样点必须包括待测物浓度最 高而且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能反应工作场所空气中待测物浓度的采样点。二是真实浓度;指在正常工作条件、生产条件和气象条件下,存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 待测物的浓度,是劳

15、动者日常接触的浓度,而不是在特殊情况下的待测物浓度。还要 根据监测目的,结合生产的工艺流程、生产情况、毒物的理化特性和排放情况、当时 的气象条件等因素进行。在选择采样点时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a)评价劳动者接触毒物的状况时,采样点选择在劳动者经常操作和活动的场所。b)评价工作场所的污染程度、毒物的影响范围时,可根据工艺流程,在生产过程 的各个环节部位设置采样点,包括工作场所的休息场所、中心控制室、走廊、临近工 作场所和办公室等。c)评价卫生防护的效果时,可在工作场所均匀设置采样点,亦可在实施防护措施 的局部布点,有时还需在毒物的排放口、密闭装置的内外及可能逸散有毒物质的隙口 附近设点,在防护措施

16、实施前后进行采样测定。4.2.3采样对象的选择进行个体监测时,必须将有代表性的劳动者为采样对象:即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整个工作班内接触毒物浓度最高的、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4.2.4采集空气样品的量产品采集时需要采集多少体积的空气,有根据工作场所中待测物的容许浓度及其测定 方法的灵敏度来决定,采样前可以算出最小采气体积。最小采气体积指能测出容许浓 度水平的毒物所需采集的最小空气样品体积。公式为:V=vd/c式中:V最小采气体积,L;v样品的总体积,ml;d测定方法的检出限,ug/ml ;c容许浓度,mg/n34.2.5采样的时机和频率425.1采样的时机首先要满足职业卫生的要求,即采样要采到工作场

17、所中待测物的最 高浓度。其次,要根据卫生调查和评价的需要即由检测的目的确定采样时机和频率。日常检测:采样时机应选择在一年中空气中待测物浓度最高的月份的工作日,并在浓 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检测。如果生产是间断性的,或毒物的逸散是断断续续的,毒 物的浓度随着职业活动过程而波动,应找出峰浓度,确定采样时机。425.2采样的频率要根据卫生调查和评价的需要,由检测的目的以及待测物的毒性及 对健康的危险度、工作场所的工作情况、管理水平、职业卫生条件和环境条件来确定。 对日常检测来说,毒性大的采样频率要高;对管理水平高、职业卫生条件好、待测物 浓度保持在容许浓度以下的,采样频率可低。4.2.5.3评价卫生防

18、护措施的效果的采样监测,应在使用防护措施前后,分别采样。评价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应在不同的季节,特别是冬、夏两季分别进行采样检测4.2.6采样时间采样时间要根据卫生标准的要求和检测方法要求确定正确的采样时间。时间加权平均 浓度的检测,即在整个工作班里进行分段采样;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是15分钟的时间决定加权平均浓度,采样时间最好为 15分钟。瞬时采样不计时间,直接计采样体积, 如注射器采样。空气中待测物浓度低,测定方法灵敏度低或采样流量低时,采样的时间长,反之,则 短。最短米集时间可由下列公式计算: t=VD/vC式中:t 最短采样时间,mi n;V样品的总体积,ml;D测定方法的检出限,u

19、g/ml ;C待测物的容许浓度,mg/m ;v采样流量,L/mi n。4.2.7采样误差采样误差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采样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出现误差,如,采样方法的选择、采样仪器及其操作、样品的运输和保存等。使用仪器的误差:使用不合格的仪器、使用未经校正的仪器、采样流量没有及时调节。 采样操作的误差:采样装置漏气、采样操作中受污染、采样过程中吸收液损失、采样 量超过收集器的容量或吸附容量、吸收管的进气管内壁吸附着一定量待测物、使用错 误的米样流量。采样方法造成的误差:收集器选择不合适、采样时机选择错误、采样高度选择不当、 采样点选择不当、个体采样时,采样对象选择不当、个体采样器挂得不当、采样时机

20、不合要求。共存物的干扰:空气中共存物与待测物发生理化反应,影响采集或测定。气象因素造成的误差:气温气压对采样体积有影响外,同时,气温对采样效率也有一定的影响。湿度的大小也可造成采样误差。风向风速对采样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4.2.8样品的空白试验样品空白试验的操作除不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全部同样品采集。4.2.9采样记录根据采样和测定目的,可以采用定点采样记录表和个体采样记录表。内容包括:工厂 名称、待测物、样品编号、采样地点或检测对象、采样流量、采样开始和结束时间、米样日期、米样点气温、气压等。4.3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检测4.3.1空气温度检测方法测量温度,我国采用摄氏温标C)。常用的空气

21、温度测定仪表有液体温度计、热电偶和半导体数字温度计等。4.3.1.1玻璃液体温度计1)原理玻璃液体温度计是用一根厚壁的玻璃毛细管灌注水银或酒精而制成。它是利用玻璃管内液体受热而均匀膨胀的原理来测温的。玻璃管上刻有温度刻度,下端的储液小球为温包。水银温度计的量程为-30 C 550Co酒精温度计的量程为100C 57C。液体温度计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具有足够的准确度,故应用广泛。缺点是容易损坏。有一定的热惰性。玻璃液体温度仪的工作取决于液体的膨胀系数。2)仪器a)玻璃液体温度计温度计的刻度最小分值不大于0.2 C测量精度土 0.5 C,玻璃体温度计的技术要求和质量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应符号ZBY1

22、36-83的要求。b)悬挂温度计支架3)测定步骤和注意事项a)为了防止日光等热辐射的影响,温包需用热遮蔽。b)经5-10分钟后读数,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水银温度计按凸出弯月面最高点读数,酒精温度计按凹月面的最低点读数。c )读数应快速准确,以免人的呼吸气和人体热辐射影响读数的准确性。d)零点位移误差的订正。由于玻璃热后效应,玻璃液体温度计零点位置应经常用标准温度计校正,如零点有位移时,应把位移值加到读数上。4)结果计算t实=t测+ d式中:t实一实际温度,C;t测一测得温度,C;d零点位移值,C;d=a-b式中:a温度计所示零点,C;b标准温度计校准的零点位置C;4.3.2空气湿度检

23、测方法4.321 通风干湿表1)原理干湿球温湿度计是由两支完全相同的水银温度计组成,其中一支保持通常的干燥 状态,称为干球温度计,所测出的温度为空气的干球温度。另一支为湿球温度计,温 包上裹有浸水的纱布,测量时要给湿球纱布上加水,保持纱布处于湿润状态。将干球 温度计装入金属套管中,水银温度计温包部双重辐射防护管。套管顶部装有一个用发 条或电动机驱动的风扇,启动后抽吸的空气均匀地通过套管中的干湿球温包,使球部 处于2.5m/s的气流中(电动可达3m/s),经大约5min后,读取以干湿球温度计上的 温度值,然后根据干湿球温度计的温差,计算或查表得出空气的相对湿度。2)仪器机械式通风干湿度表:温度刻

24、度的最小分值不大于0.2 C,测量精度土 3% RH测量范围为10100% RH上足发条后通风器的全部作用时间不得少于6min。3)测定步骤和注意事项a)用吸管吸取蒸馏水滴入湿球温度计套管内,湿润温度计湿包部纱布条。b)上满发条,如用电动通风干湿表则应接通电源,使通风风扇转动。c)通风5min后读干、湿温度计所示温度。4)结果计算a)水汽压的计算e= Bt -AP (t-t )式中:e测量时空气中的水汽压,hPa;Bt湿球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hPa;P测量时大气压,hPa;A温度计系数,依测定时风速而定,与湿球温度计头部风速有关,风速0.2m/s 以上时为 0.00099,2.5m/s 时为

25、0.000677 ;T干球温度,C;t 湿球温度,C;b)绝对湿度的计算3K= 289e/T (g/m )式中:K绝对湿度(即水汽在空气中的含量),g/m3;e空气中的水汽压,hPa;T测量时的气温,K。c )相对湿度的计算相对湿度二e/E x 100%式中:e空气中的水汽压,hPa;E干球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汽压,hPa。4.3.3风速检测方法4.3.3.1热球式电风速计1)原理热球式电风速计由测杆探头和测量仪表组成探头装有热电偶和加热探头的镍铬丝圈.热电偶的冷端连接在磷铜质的支柱上,直接暴露在气流中,当一定大小的电流 通过加热圈后,玻璃球被加热温度升高,引起探头电热或电压的变化,由于风速的作

26、 用使得测头温度改变,变化程度与风速呈现负相关,将电压的电化经电压调理电路后 由仪器显示出。2)仪器指针式或数显式热球电风速计的最低监测值不应大于0.05m/s。测量范围为0.01-20m/s内。其标定误差不大于满量程的5%有方向性电风速计测定方向偏差在5 时,其指示误差不大于被测定值的土 5%3)测定步骤和注意事项 指针式热球电风速计法a)先调整电表上的机械调零螺丝,使指针调到零点。b)将测杆插在括座内,将测杆垂直向上放置。c)将“校正开关”置于“满度”,调整“满度调节”旋钮,使电表置满刻度位置。d)将“校正开关”置于“零位”,调整“精调” “细调”旋纽,将电表调到零点位 置。e)轻轻拉动螺

27、塞,使侧杆探头的红点应对准风向,从电表上读出风速的值。f)根据指示风速,查校正曲线,得实际风速。数显式热球电风速计法a)将测杆插头插在括座内,将测杆垂直向上放置。b)打开电源开关,调整风速零点。c)轻轻拉动螺塞,使测杆探头露出,测头上的红点应对准风向,即直接显示出风 速的值。433.2转杯式(旋翼式)风速表法1)原理采用转杯式或旋羽翼式风速传感器,输出电信号,经数据处理,由显示器显示。2)仪器数字风速表的启动风速为w 0.7m/s,测量精度士( 0.5+0.05V )3)测定步骤和注意事项a)打开电池盖,装上电池,将传感器插头插适应症插孔。b)将传感器垂直拿在手中置于被测环境中,打开电源开关,

28、即可读得瞬时风速。c)将开关拨到平均档,二分钟后显示的第一次风速不读,再过二分钟后显示的风 速即为所测的平均风速。433.3风速计的校正1)校正风速计所需仪器a)风洞;b)可调速风机;c)标准皮托管;d)微压计;e)气压表;f)温度计。2)校正步骤a) 启动风机、待风机稳定后,用皮托管和微压计测量风洞轴伺动压和静压,计算 出风速。b)将欲校正的风速传感器置于风洞轴心位置,观察并记下测得的风速。c)改变风速值,重复程序。d)记录读数,即可得到相应的校正曲线。4.3.4噪声检测方法4.3.4.1 一般方法测量前的准备工作噪声测量使用的声级计应符合国家标准,用前应进行校正,并检查电源是否够用。测量的

29、量和读数方法 稳定噪声,测量A声级,标记为dB( A);不稳定噪声,测量不同 A声级下的暴露时间,计算等效连续A声级或测量等效连续A声级。 测量使用慢档时取 平均值。测点确定 若所测范围内A声级差别V 3分贝(A),则只需选择1-3个测点。若所测 范围内各处声级波动3分贝(A),则需要按声级大小分成若干区域,每个区取1一 3个点,任两个区的声级差3分贝(A),每个区域内声级波动必须V 3分贝(A)。 在工厂中对各种设备形成环境噪声的测量,可以用声级计在厂房或设备周围取等声级 点,绘出声级曲线。由若干等声级线可以显示出声场分布情况。其测点离地1.2 一 1.3米高。另外也可采用网络格法测出各网格

30、顶点的声级,以表明附近声级分布情况。对本底噪声的修正本底噪声是指被测的噪声源停止发声后,用声级计测出的噪声。现场测量中,如果噪声源的噪声级与本底噪声相差 10分贝以上,可忽略本底噪声的影 响,如果二者相差小于3分贝,贝U测量无实际意义,如果二者相差 3-9分贝,应按声 源噪声进行修正。排除本底噪声的修正表所测出的声源声级与本底噪声的差值 (dB)34 56 7 8 9修正值-3-2-1避免环境因素的影响测量噪声时,要把声级计尽量放在远离反射物的地方,特别是测量机床噪声时应尽可能避开机器周围的障碍物。另外声级计应放在距地面1.2-1.3米高度位置(即人耳朵高度),这样可确保侧得的是直达声。噪声训

31、量时,要注意避免 和减少气流、电磁场、温度、湿度等因素对测量的影响。工作场所风速超过3m/s时,要在传声器上装一个防风帽。测量记录 测量的A声级的暴露时间须填入与之对应的中心声彼下面,以便计算。中 心声级是一个限定好的声级范围的平均值,例如78、82分贝对应的中心声级为(82+78)/2 = 80 分贝4.342工业场所噪声检测车间噪声测量测量目的是了解工作环境的噪声强度对职工身体健康的危害。测量方法:将声级计放置在操作人员耳朵位置(操作人员离开)或放在生产作业面附 近,选择数个测点为宜。绘制平面图,标出车间范围,机器布局和种类,标明测点位 置。车间内机器噪声测量目的是为了解机器噪声大小。测恶

32、劣工作环境时应尽量将声级计靠近机器,在空旷车间内,测点可稍远。对不问尺寸的机械设备,测点和数目建议 如下;外形尺寸小于30cm的设备,测点距离表面30cm左右;外形尺寸30 一 100cm之 间的中型设备,测点距其表面约 50cm左右;外型尺寸大于100cm的较大型设备,测点 距其表面约100一 500cm测点数可视设备大小和声音部位多少,取4 一 8个。测点高度应以机械设备的半高度为准或选择在机械水平轴的水平面上,但距地面应0.5m。空气动力机械排气噪声测量通风机鼓风机压缩机进排气口的噪声时进气噪声测点应取进气口轴向,距管口面最小距离等于管口直径的位置;排气噪声测点应取在 排气口轴线成45角

33、的方向上或在管口平面上,距管口平面中心线0.5 1m处。环境噪声测量选择多个测点,测点距地面1.2 一 1.5m,距墙面或反射物不小于3.5m,有风时应在传声器上加防风帽。4.3.5照度测定方法4.3.5.1可见光照度检测1)原理可见光是波长在380nm 760nm范围内的光辐射,也就是人视觉能感受到“光亮”的电磁辐射。人眼的主观感觉依波长为紫色、蓝色、绿色、黄色、橙色和红色 目前普通照度计的探测器基本上是采用硅光电器件,而弱光照度计的探测器多采用光电倍增管。当硅光电池将接受到的光转变成所需的光电信号后,先经过I /V变换,然 后经过运算放大器A放大,最后在显示器上显示出相应的光照度值。2)数

34、字式照度计技术指标a)测量范围:0.1-199900 I xb)精度:测量值的= 0.5%土 1个字c)准确度:测量值的w 4% 1个字d)线性误差:测量值的w 0.2% 1个字e)温度特性:测量值的w 0.1 %/ 1个字f)长期稳定性;年变化v 2%。435.2紫外光照度检测1)概述:a)紫外辐射的波长范围是100nmr400nm。通常将其分为三部分:长波紫外线(UVA ,波长为400315nm又称黑斑区;中波紫外线(UVB ,波长为315280nm又称红斑区;短波紫外线(UVC,波长为280100,又称杀菌区;b)辐照度照射到表面一点处的面元上的辐射通量除以该面元的面积,单位是w/cm2

35、,mw/c点卩w/cm。紫外辐射检测用紫外照度计进行。2)检测方法a)测定位置应测量操作人员面、眼、肢体及其他暴露部位的辐照度 应使用防护用品如防护面罩,应测量罩内和罩外辐照度。具体部位是测定测试者面罩 内眼,面部及面罩外辐照度。如测试者站在工人左侧测定,则测定测试者右眼、面部 辐照度以代表工人左侧眼、面部辐照度数值。如测试者站在工人右测测定,则与左侧 操作方法相反。b)使用方法电源安装及检查。连接探测器及选择波长。量程选择:为保护仪器,应从最大量程开始测定。为保证测定准确,一年应校正一次。c)混合光源(如电焊弧光)计算有效辐旺照度方法电焊弧光的主频率分别为 254nm 290nm以及365n

36、m,其相应的加权因子s入分别为0.5、0.64以及0.00011,具体计算方法如下:Eeff=0.00011 X Ea+0.64 X Eb+0.5 X Ec式中:Eeff :为有效辐照度;Ea:为所测UVA辐照度;Eb:为所测UVB辐照度;Ec:为所测UVC畐照度。4.3.6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4.3.6.1医用X射线卫生防护监测方法4.3.6.1.1 对使用单位正常运行中的X射线机进行防护监测,可在X射线管电压70kv、管电流3mA条件下进行泄漏辐射检测,其评价标准相应取0.12mGy/h。4.3.6.1.2 有用线束入射体表空气比释动能率的检测1)普通荧光屏X射线机的检测a)将探

37、测器置于有用线束中心。焦点距固定的机器,探测器置于距床面20mm的荧 光屏一侧。焦屏距固定的机器,探测器置于距焦点 350mm处。便携式机器,探测器置 于距焦点300mn处。b)在确认无附加过滤的情况下,取管电压70kv、管电流3mA进行测试。c)检测中采用水箱体模,其外尺寸为250mrhC 250mM 150mm箱壁用有机玻璃制作。2)有影象增强器X射线机的检测a)将探测器置于有用线束中心。X射线管头在床下时,探测器置于床上,其上方 50mm处放置体模;X射线源组件在床上时,探测器置于上 300mm处,体模置于探侧器 下方。b)有自动照射量率控制的X射线机,加40mm铝衰减层,无自动照射量率

38、控制的机 器在70kv,1mA条件下进行测试。3)立体和卧位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上空气比释动能率的检测a)将水箱体置于有用线束中,台屏距调至 250mm荧光屏上照射野面积调至250mm又 200mmb)在70kv、3mA条件下,用X射线防护监测仪在透视防护区侧试平面上进行扫描巡视,立位透视防护区测度平面的空气比释动能率不能大于50卩Gy h 一1、卧位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的空气比释动能率不能大于150卩Gy.h 一1。c)测量立位按5点、测量卧位按7点的散射线的空气比释动能率测定。4)普通透视用X射线机照射野中心与荧光屏中心对准检测。a)荧光屏置于距诊断床最近处,照射野开到最大,这时照射野小于荧光

39、屏,然后将荧光屏向远拉,当最大射野等于荧光屏大小时,侧量台屏距,台屏距乘2为焦屏距。b)将照射野缩小到15mm 15mm测量照射野中心距离。求出该距离与焦屏距的比 值,即为中心偏差率。5)焦皮距的检测a)焦皮距(有诊视的为焦点距)的检测使用两只细金属丝做成的圆圈,大圈直径为小圈直径的二倍。b)将小圈贴在诊视床中阎,大圈贴在荧光屏射线入射面上的中心处。在较低条件下透视,并将荧光屏向远处拉,直到两圈图象重合。c)测量焦点距,此时焦台距即为焦皮距。6)透视荧光屏灵敏度的检测a)在台屏距最小,照射野开到最大,探测器置于荧光屏射线入射面时,用60kv3mA条件照射,测得比释动能率。b)在相同条件下,用荧屏亮度计测荧光屏的亮度。荧光屏亮皮与比释动能率之比 为荧光屏灵敏度。7)灯光野与照射野偏差的检测。a)将足够大的胶片置于水平诊视床的暗盒架上,准直测试板置于对应暗盒位置的床上。b)将焦片距调至100cm灯光野边界与检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