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易氏源流和易水_第1页
再论易氏源流和易水_第2页
再论易氏源流和易水_第3页
再论易氏源流和易水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再论易氏源流和易水前几年,我在“易氏源流考辨”(台湾古今艺文季刊1998年25卷1期)文中己讨论过,史籍和易氏家谱关于易氏起源,多是牵附为春秋战国时,齐国大夫雍巫易牙,或姜太公之后人,或战国时魏国易恺,因受封食采久居于易水,其后人系以易为姓.只要稍加思索,就会发现这些说法是荒谬的.试翻开历史地图看,齐国在今山东省,魏国在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而易水在今河北易县境,在秦统一以前属燕国,据史记.燕昭公世家,只有燕易王(公元前332-321年)和燕王哙(前320-312年)时,,燕国受齐侵拢。公元前313年,齐大胜,占领过一些燕地,至昭王廿八年(前284),燕打败齐国,收复失地.仅短短30多年,易水可

2、能曾为齐国占领,动荡未稳.齐人及其后裔不可能在易水食采或久居.而在此前300多年的齐桓公当政(前685-643年)时,燕国更不可能让齐国的易牙,在其易水食采了。推测是因齐大夫雍巫,善知味,以“易牙”(改易牙齿)赞其烹调技艺,类似今人称加餐为“打牙祭”,后竟成为其字号易牙,引起后人将燕属易姓,牵附成齐易牙后裔的荒谬说法。而魏国和燕国之间,隔着韩国和赵国,魏人更不可能在燕属易水食采久居的。很显然是受一些姓氏受封说的影响,而牵强附会的。但是它们都承认久居于易水的某氏族,始以易为姓。因此我提出,易氏的起源,是春秋以前,久居易水的某氏族(很可能是有易氏或有狄氏)始以易为姓,是自然演变,不一定因受封食采,

3、故无确切的始祖,这才合乎常理和逻辑。现就新发现的史料再补充讨论。我们知道,许多史籍甚至正史的资料来源,有一些是采自家谱,汉代以前的皇族家谱属籍,诸王世谱,和功臣家谱,以及随后官修官管的家谱,后来发展到士庶也私修家谱,编撰者固然不乏学识渊博之士,由进士翰林为官的退休者,如欧阳修苏洵等,而越到后来,修家谱扩展到平民各姓氏后,执笔者则多是秀才举人,在学识和历史知识上的参差,图书资料的不足,因而牵附成各种荒谬的说法,是不难理解的。再者自魏朝实行九品中正制以后,立中正不考人才行业,空辨姓氏高下(魏书崔亮传),吏部选官,也主要根据家谱。由于家谱成为选举官员的依据,于是士族赖以保持和维护其地位,庶族则群起伪

4、造或攀附望族,以提高地位。东汉以来形成的士族或世族官僚集团,至魏由九品制,从法律上按门第分配官位,相互排挤,以上欺下.“一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士庶之际,实自天隔(宋书王弘传).士庶的等级不同,享受的政治经济特权也不同,士族不服徭役,于是便出现入士族家当私户,或伪称士族.且婚姻也依门第,各层次的士庶族,自成婚姻集团,重门当户对,通志.氏族略称六朝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在这种政治历史条件影响下,有意无意攀附名人世族,乃势所必然。固然皇帝赐姓封地,因地为姓氏,历史上事例不少,但也有牵附的,我在考辨文中谈过,易氏家谱将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263)前后的将军兼雍州剌史易恺,牵附成战国

5、魏人,受封于易水而为姓的始祖,甚至更追远魏之先祖毕万为始,可算有代表性。百家姓中有卢,高,丁,年等姓,都说是姜太公之后裔,受封于某地,因而得姓,我未研究这些姓源,是否合乎事实,只质疑姜太公后裔,为何不随国君兼能人的祖先姜太公,姓姜或姓吕为荣,而要以封地另立小姓。在一种姓源说形成后,封建保守思想下的士子秀才,人云亦云,不加深究,以讹传讹地延传下来,甚至直到现在,出版的不少姓氏辞典之类书中,各姓氏起源等资料,多只是照录旧书,未加考究其矛盾和客观可能性,也有偶尔疏忽误传的,例如辞海这样经多少专家学者审校,多次出版的书,也难免疏忽;在其“雍”字辞条中,分明是雍巫字易牙,却又在“易”字,姓氏辞条中,写着

6、齐有易牙,把名字当成易姓,经我提出意见后,最近新版缩印本才删去齐有易牙,改为唐有易重,所谓错话假话重复多次,也能使人信而不疑,可见传统说法影响之深。由此推想,则清朝以前,学问不高的举人秀才以下的撰谱者,盲目照辑旧谱,姓源于受封,以讹传讹,更越传越? 肫妫筒蛔阄媪恕?BR> 史籍和易氏家谱关于易氏起源说,也像其它一些姓氏,总是往受封上扯。较早在唐朝林宝著元和姓纂中,只说是齐大夫易牙之后,可能觉得以名字作为姓说不过去,后来的书增改为雍巫受封于易水称易牙,竟不顾常理,一个齐国大夫易牙,怎么可能在燕属易水受封。最近,发现江西萍乡东部易氏家谱,在一篇谱序中提到,易氏在“殷商时为易氏部落”,这可说佐

7、证了我前面提出的说法:易氏在春秋以前,由久居易水的某氏族,始以易为姓。但该谱却不舍受封说,仍牵附姜太公之太子名灶,灶之子南仲征犬戎有功,受周穆王封于易水,其后人以南仲为一世祖,连续记录世系迄今达127世以上。这里有受封者的具体人和受封原因,且不是由齐国姜太公,而是由周朝天子穆王授封,其可能性是有的。连续记录世系127世以上,跨时约3000余年,在殊多姓氏中,尚属罕见。而汉以后由太原徙金陵,后迁长沙,迁徙走向和各朝代有些人物史实,与其它易氏家谱或史籍,大致相近,据悉该谱在民国七年三修时,是根据明末嗣临公手抄本续修的,除了可能偶有抄误外,理应有据,值得研究。首先,从姓源说谈起我在“考辨”文中,巳否

8、定齐国雍巫易牙,和魏国易恺受封于易水,为易氏始祖的谬论,现在只讨论由氏族名转化,和姜太公后裔受封于易水而得姓的问题。我在考辨文中引述过,古时易水原为有易氏居地,契的后人王亥在易水被有易氏酋长所杀,后王亥之子上甲又杀死该酋长,占领了有易氏居地,这故事在其它史籍中较详细。据竹书纪年有:“帝泄元年辛未(前1729)帝即位。十二年(前1717)殷侯子亥宾于有易,有易杀而放之。十六年(前1713)殷侯微以河伯之师伐有易,杀其君绵臣。殷侯子亥宾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绵臣杀而放之。故殷上甲微假河伯以伐有易,灭之,遂杀其君绵臣。中叶衰而上甲微复兴,故殷人报焉。”这故事在屈原楚辞天问中也谈到:“.帝乃降观下逢伊挚何条方致罚而黎服大说简狄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