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整理】发酵生产琥珀酸的研究进展(20210125151724)_第1页
【2019年整理】发酵生产琥珀酸的研究进展(20210125151724)_第2页
【2019年整理】发酵生产琥珀酸的研究进展(20210125151724)_第3页
【2019年整理】发酵生产琥珀酸的研究进展(20210125151724)_第4页
【2019年整理】发酵生产琥珀酸的研究进展(2021012515172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题目发酵生产琥珀酸的研究进展 姓名吴志洪 所在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专业生物工程 学号0908110342 日期2012 年12月10日 发酵生产琥珀酸的研究进展 摘要近年来,因瘤胃微生物产琥珀酸放线杆菌 Acti no bacillus succinogenes具有高的琥珀酸产量,并能够利用多种碳源进行发酵等 优点,在利用发酵法生产琥珀酸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商业化价 值,因而其代谢途径和发酵工艺等基础研究成为国内外研发的热点。 近年来,人们在产琥珀酸放线杆菌的代谢途径、琥珀酸发酵动力学模 型、新型经济培养基以及高产菌株选育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 展,对研发琥珀酸发酵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和节

2、能减耗等具有重要的 理论意义。 关键词;琥珀酸、发酵、产琥珀酸放 1琥珀酸的简介 1.1琥珀酸,学名丁二酸它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主要应 用于食品、医药、生物降解甥料、表面活性剂、洗涤剂、绿色溶剂和 动植物生长刺激物等领域1。目前,通过发酵法生产得到的琥珀酸, 其价格大约为0. 55 1. 10$/kg2 图1-1 丁二酸的分子结构 1.2它是厌氧代谢的发酵产物之一琥珀酸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 染料、香料、油漆、食品、塑料等行业,也可以作为C4平台化 合物,合成一些重要的化工产品如丁二醇、 四氢咲喃、丫 - 丁内酯、 n-甲基吡咯烷酮(NMD)、2-吡咯烷酮等,全世界市场需求量超过 27

3、6000 t/a. 1.3 利用微生物发酵法转化可再生资源(葡萄糖 , 木糖等)生产琥珀 酸, 由于原料来源广泛且价格低廉 , 污染小, 环境友好 , 且在发酵 过程中可吸收固定 CO2, 能有效缓解温室效应 , 开辟了温室气体二氧 化碳利用的新途径 , 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 3-4 。 2 生物发酵法制备丁二酸 2.1 发酵菌种 丁二酸是一些厌氧和兼性厌氧微生物代谢途径中的共同中间物。 一般情况下, 丙酸盐生产菌、 典型的胃肠细菌以及瘤胃细菌能够分泌 丁二酸。据报道,一些乳酸菌 (LactobaciIlus) 也能在特定的培养基 上不同程度地产生丁二酸。 国外在 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发酵生

4、产丁二 酸的研究, 目前报道的发酵产丁二酸的菌种主要 Anaerobiospirillum succiniciproducens 4、 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 5 、 Mannheimia succiniciproducens 6和另外还有如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 Mannheimia succiniciproducens 7 等菌种。由于天然菌株的产丁二酸能力非常低,发酵产物多种多样, 对糖或丁二酸的耐受性比较差, 因此必须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对现有的 菌种进行 8 。 2. 2 重组大肠杆菌产发酵丁二酸 野生大肠杆菌产丁二酸的

5、代谢途径:一般认为,野生型E. coli 在有氧环境中 , 琥珀酸仅作为 TCA 循环中的中间产物 , 没有积累 ;但在厌氧环境下,进行混合酸发酵(图1),并认为存在六条途径可 以代谢生成琥珀酸(图2)。其中,琥珀酸主要的产生途径为葡萄糖 经过糖酵解途经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并进而代谢合成草酰乙酸、 苹果酸、富马酸,最终以琥珀酸的形式积累。在此合成途径中,每1 mol葡萄糖生成2 mol NADH,生成1 mol琥珀酸需要消耗2 mol的 NADH,而生成乳酸、甲酸和乙酸则只需消耗1mol的NADH甚至不需要 消耗NADH,因此,在野生大肠杆菌中,琥珀酸由于需要更多的还原 力,积累很少。 Ma

6、late f um Fumarate 1/2 Glucose PEP PTS Pvruva.te NAOH Foniule JATT NADH NAE+ Accta Idel ly de Fth anol Acetyl-P frdAOP a Succinate Acetate A3P ALT 图1大肠杆菌厌氧混合酸发酵途径9 Fig. 1 Pathways of an aerobic mixed acid ferme ntatio n for Escherichia coli PEP 4 Isoeitrale 图2大肠杆菌K-12发酵产丁二酸途径 Fig. 2 Pathways for the

7、 formatio n of the ferme ntati onproduct succi nate inEscherichia coli K-1213 Note: 1: PEP carboxyk in ase; 2: Malate dehydroge nase; 3: Fumarase;4: Fumarate reductase; 5: PEP carboxylase; 6: Aspartate: glutamate transaminase; 7: Aspartase; 8: Succinic semialdehyde dehydroge nase; 9: y -aminobutyrat

8、e: glutamate transaminase; 10: Glutamate decarboxylase; 11: Isocitrate lyase 10 3产琥珀酸大肠杆菌基因改造策略: 3.1增强琥珀酸代谢途径中关键酶: a超量表达内源性基因:苹果酸酶催化苹果酸与丙酮酸之间的反 应, 正常生理条件下该酶催化动力学上有利的苹果酸转化为丙酮酸的 正向反应 , 但苹果酸酶在特定的菌种中有可能催化从丙酮酸到苹果 酸的逆向反应 , 原因是该反应方向在热力学上是有利的。 大肠杆菌中 编码苹果酸酶的基因sfcA,在E. coli双突变株NZN111中超量表达 后, 由于该菌株缺乏乳酸脱氢酶和丙酮酸甲

9、酸裂解酶活性 , 导致丙 酮酸的大量积累 , 使苹果酸酶逆向催化生成苹果酸 , 并以琥珀酸作为 最终还原产物而大量积累。 PEP羧化酶基因(ppc)和PEP羧化激酶基因(pck)催化PEP与草 酰乙酸(OAA)之间的反应。Millard等人发现PEP羧化酶可能是大肠杆 菌厌氧混合酸发酵中催化PEP至OAA最主要的酶,而当ppc缺陷时, PEP 羧化激酶可催化该反应。 富马酸还原酶是厌氧琥珀酸合成途径中另外一个关键酶 , 其核 苷酸序列、氨基酸序列与琥珀酸脱氢酶相似 , 均可催化富马酸与琥珀 酸之间的反应 ,仅与底物之间的亲和力有所差异。 3.2 b 引入外源性基因: 在大肠杆菌中过量表达内源性

10、基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且由于 稀有密码子少等原因容易表达 , 但发展空间较小 , 目前很多研究者 尝试在E. coli中引入外源基因,尤其是大肠杆菌自身不含的酶基因 来构建新的代谢途径(如pyc基因)以提高琥珀酸收率及生产强度。 3.3 敲除或失活琥珀酸竞争途径中的酶: 野生型大肠杆菌厌氧混合酸发酵过程中主要产物为乳酸 , 甲酸 和乙酸, 若要获得高浓度的琥珀酸积累 , 则必需减少这些副产物的生 成 , 使更多的代谢流流向琥珀酸 11 。 4 重复批次发酵简介 重复批次发酵, 即在发酵结束后回收发酵液中的细胞, 转入新鲜 培养基,继续发酵,进行重复批次生产。重复批次发酵可以延长了菌 体的发

11、酵时间,提高了产物的总产量,达到了细胞重复利用的效果。 重复批次发酵在乙醇生产过程中应用较多。大肠杆菌发酵丁二酸后 期,由于产物抑制作用,产物增加不再明显,但是细胞仍具有较高发 酵能力。因此,回收细胞,进行重复批次发酵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丁二酸发酵液的主要特点, 回收发酵液中菌体, 进行了重复 批次发酵。 每批次发酵采用细胞转化的方法, 即将回收的细胞悬浮无 菌水中,仅补加葡萄糖和碳酸镁,然后进行厌氧发酵,并考察了细胞 浓度、初始葡萄糖浓度、 pH 调节剂对细胞转化的影响。相比于两阶 段发酵,细胞转化节约了氮源和细胞生长期的能量消耗。 重复批次转 化循环利用菌体,延长丁二酸发酵时间,提高丁二酸

12、总产量,有利于 丁二酸的工业化生产 . 5 化学合成培养基及优化 为了达到某种日的,需要设计专门的培养基来满足实验要求。 AM3 培养基就是为了研究产琥珀酸大肠杆菌的代谢途径而设计的培 养基,McKinlay等12比较了 AM3培养基与富集培养基中该菌的生长和 产物形成情况,并研究了 NaHC,O 对产物的形成、菌体生长及代谢效 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NaHCO对其影响较大,而高浓度基 本没有影响,当浓度在25mmoJ/L时,菌体生长速率最大。 国内在培养基设计方面也做丁不少努力,郑璞等 13 利通过响应面 分析法对Act in obaciUus succi noge nesCGMCC5

13、93所用发酵培养基进 行了优化,并分析了碳源和氮源物质对琥珀酸产生的影响,并H该菌 在优化后的培养基中琥珀酸的产量达到了 41. 699/L。另外,玉米皮 14啤酒废酵母酶解液 |15 也被用来作为发酵培养基的成分, 琥珀酸产量 与合成培养基相当。 6 高产菌株的筛选 高产菌株的选育主要是通过诱变和驯化的方法对原菌株进行操 作,并对选育出的高产菌株做稳定性实验验证, 最终确定高产菌株的 筛选结果。 诱变法具有不定向性, 可能通过阻断或改变琥珀酸及副产 物的代谢途径,从而得到高产且副产物较少的荫株。 一项研究表明 16, 经过NTG诱变并利用氟乙酸作为选择压力筛选出的 SF-9菌株琥珀产 量叮以

14、达到35. 09/L,比出发菌株增加21. 4%,同样乙酸的产量有 所下降。 7 展望 产琥珀酸大肠杆菌作为一株很具发展前景的产琥珀酸菌株, 以其 独特的优势成为国内外的研发对象。 口前,产琥珀酸大肠杆菌发酵生 产琥珀酸存在产物抑制和基因改造工具缺乏两个难题,阻碍r 琥珀酸 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解决。 (1) 发展发酵与分离耦合工艺,及时将产物转移出来,从而消 除或减弱产物抑制。 (2) 通过诱变和驯化的方法筛选高耐受性菌株。 (3) 深入研究产琥珀酸大肠杆菌的代谢途径及关键酶的表达调控机 制。(4) 构建表达载体,利用代谢途径构建工程菌,提高琥珀

15、酸产量。 总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发酵法将成为工业化生产琥珀酸的主要 方法,并且有望取代化学合成方法。 参考文献 1 詹晓jb,朱一晖,Wang|)0ng. ai .琥珀酸发酵生产工艺及其产 品f仃场.食I协科技,2003(2) :“ -49 2 McKinlay J B , Vieille C , Zeikus J G . Prospects for a bio-basedsuccinate industry . Appl Mierobiol Bioteehnol , 2007(76) : 727 3 詹晓北,朱一晖,Donghai Wang .琥珀酸发酵生产工艺及其产品市 场. 食品科

16、技, 2003, 2: 44-49. 4 王大勋, 马铁宁. 从深度氧化石蜡中提取琥珀酸 . 化学工程师 , 2003, 96(3): 15- 16. 5 朱蕾蕾,刘宇鹏,郑璞,等.一株丁二酸产生菌的筛选及鉴定 J .微 生物通报, 2007 34(1) : 80 83 . 6 Lee P C , Lee S Y, Hong S H , et a1 .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ew succinic acidproducing bacterium , Mannheimia SUciniciproducens MBEL55E , from bov

17、ine rumenJ . App1. Microbio1 Biotechno1 . 2002, 58: 663666. 7 张玉秀, 王 姣,王 丹,齐 峰 . 大肠杆菌产琥珀酸基因工程 研究进展 .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29(7): 108117. 8 谢鑫,陈可泉,刘忠敏,姜岷,韦萍 . 产丁二酸大肠杆菌的构建及 其厌氧发酵 . 生物工程学报, 24(1): 101-105. 9 Clark DP. The fermentation pathways of Escherichia coli . FEMS Microbiology Reviews , 1989, 63(3): 223 -

18、234. 10 Vander Werf MJ, Guettler MV, Jain MK, et al. Environmental and physiologic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succina product ratio during carbohydrate fermentation by Actinobacillus sp. 130Z. Arch Microbiology , 1997, 167(6):332 -342. 11 姜 岷, 马江锋 , 陈可泉 , 王益娜 , 于 丽 . 重组大肠杆菌产琥 珀酸研究进展 .微生物学通报 , 36(1): 120124 12 McKinlay J B ,Zeikus J G ,Vieiile C 1nsights into 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 fermentative metalml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