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面试15分钟试讲教案_第1页
语文面试15分钟试讲教案_第2页
语文面试15分钟试讲教案_第3页
语文面试15分钟试讲教案_第4页
语文面试15分钟试讲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面试15分钟试讲教案精品文档 语文面试15分钟试讲教案 1.沁园春?长沙 2.诗两首 3.大堰河我的保姆 4.烛之武退秦师 5.荆轲刺秦王 6.鸿门宴 7.纪念刘和珍君 8.小狗包弟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10.短新闻两篇 11.包身工 12.飞向太空的旅程 1.沁园春?长沙 上片 抓住“忆”和“恰”,从动词入手,体会诗人的情感。 提问:这首诗不仅意象选取精妙,很多动词的选用也非常传神。现在请大家齐读下片, 找出使用精妙的词语,并想一想这么用有什么好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以抒情方式为线索,串联上、下片,整体把握 我们前面说过,鉴赏诗歌,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从1 / 21精品文档

2、 意象着手来分析诗歌,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从诗歌所塑造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以及其抒情方式来赏析。抒情诗词有的直抒激情,有的通过写景、状物、记事、写人来抒发感情。接下来通观全篇,我想请同学们结合词作,说说作者运用了哪些抒情手法,又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明确: 上阕“看”统领的7句是借景抒情独立寒秋,却描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我们看到的是一位乐观、积极、气度不凡的诗人; “怅”、“问”是触景生情,直抒胸臆即景抒情,诗人把他的一腔宏图大志展现出来,我们看到是一个志在天下的伟人; 下阕的“携”、“忆”、“记”表明是怀人忆事抒情,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激情昂扬,我们看到的是一群志同道合、肩扛国家大义的

3、斗士。 2.诗两首 雨巷 好,时间到。我们已经完整地读完这首诗,大家找找看,这首诗里边,总共描写了多少位人物,分别是谁呢,没错了,那我们在讲前边的诗歌时,用了一个专门的术语,我们说这个术语是用来形容诗词中所描写的具体事物,这个术语是什么呢,,所以,这首诗歌中出现的意象,从人物方面2 / 21精品文档 来讲,就有“我”和“姑娘”,那在诗歌中,“我”和“姑娘”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我”在悠长的雨巷中彷徨,是为了什么呢,是希望逢着姑娘。说明“我”是想要追寻这个姑娘。请大家找找看,诗歌中用了哪些语句来描写这个姑娘,待会我请同学来回答。一节一节地找。 好,请一个同学来找出诗歌中描写姑娘的语句。 第一节:丁

4、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第二节: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哀怨/彷徨;第三节:彷徨/撑着油纸伞/默默彳于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第四节:静默地走近/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像梦一般地飘过;第五节:静默/走尽这雨巷;第六节: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第七节: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 我们从刚刚同学的回答可以看出,诗人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姑娘,描写姑娘的动作,描写姑娘的情绪,他还用了许多别的意象来衬托这个姑娘,首先他写到,姑娘是出现在一个什么地方,好,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细雨朦胧中,你走在这条悠长悠长又寂寥的巷子里,这里远离尘嚣,远离热闹,你的脚下,踩着幽暗的、湿漉漉的

5、青石板,透着寒气,透着冷清。在这样的一条雨巷中,你感觉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所以,雨巷这个意象,首先给我们规定了这个姑娘出现时候的大环境,是朦胧的、阴沉的。 3 / 21精品文档 我们也知道,这首诗歌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姑娘,但是,我们从这些描写中,是否看到了姑娘的样子,她是大眼睛呢还是丹凤眼,她是圆脸呢还是瓜子脸,我们看得到吗,。不仅我们看不到,诗人也看不到,为什么呢,因为她撑着一把油纸伞。请同学们注意这把油纸伞。在你的印象中,你在哪里见到过油纸伞。,对了,而且往往是一些以古代人们生活为题材的电视剧,因此呢,油纸伞具有复古、怀旧在特点,这样一把伞出现在姑娘的肩上,更加给这个姑娘增添了一层

6、神秘、朦胧的色彩。 而在首诗歌里边,诗人还多次用了同样一个比喻来形容姑娘,他将姑娘形容成什么呢,丁香,她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她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所以丁香也是我们这首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意象。丁香是一种,,没错了,丁香花。那假如这样,我换成别的花,牡丹花、玫瑰花,行不行啊,为什么不行啊,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了解丁香这个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含意。 丁香一般是开在暮春时节,花的颜色主要有两种,淡紫色和白色,开花的时候有一种淡淡的芬芳,它给人一种柔弱、纯洁、素净的感觉。所以,在古典诗词中,丁香一般象征着美丽、高洁。另外一方面啊,我们刚刚讲了,丁香是开在暮春时节,也就

7、是春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再加上它虽然娇美,但是非常容易凋谢,所以古人对着丁香,容易4 / 21精品文档 伤春,因此,丁香又可以用来象征愁怨。 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中,就有不少有关诗句涉及到丁香,比如说李商隐的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还有南唐李璟的浣溪纱中的“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些诗句啊,都是将丁香和愁怨联系在一起 。 回到我们这首诗歌中, 必修二 1.荷塘月色 2.故都的秋 3.诗经两首 4.孔雀东南飞 5.离骚 6.兰亭集序 7.赤壁赋 8.游褒禅山记 9.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10.我有一个梦想 11.诗三首 1.荷塘月色 选点第四、五自然段语言描写 诵读、鉴赏

8、第4段 1.指明一个学生朗读。 .提问:这一段写什么景,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明确:月下荷塘美景,写了荷叶、荷花、荷香、5 / 21精品文档 荷波、荷韵五个方面。 .提问:作者是怎样从这五个方面描绘这月下荷塘美景的:清找出这些句子,展开想象,阅读品味它的妙处。 明确:荷叶:“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荷叶的风姿。由“出水很高”联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两者不仅相似,而且写出其动态美。 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袅娜”写出荷花的饱满盛开状,“羞涩”写荷花含苞待放。这两个词本是用来描写女子娇美姿态、羞涩神情的,现在用来写荷花,赋予

9、物以生命力和感情。这是拟人写法。接着连用三个比喻,分别描绘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以及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写出了荷花的神韵,倾注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 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由嗅觉向听觉转移。“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如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飘渺、沁人心脾等,其间感觉的转移伴随想象的跳跃。“清香”与“歌声”同属美好的事物,把“清香”比喻成远处的“歌声”,烘托出几分幽雅和宁静来。 荷波:“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微风过处叶花

10、颤动的情状,既有视觉形象,叶子“有一丝的颤动”化为“一道凝碧的波痕”;又有听觉形象,风吹6 / 21精品文档 花叶的颤动声音。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创造出了清幽恬静的氛围。 荷韵:“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作者把所见与想象结合,“脉脉”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情传意,这里用来写流水,塘水在茂密的荷叶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却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那叶子下的水“脉脉”有情,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 .师生共同小结本段写景重点。 本段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手法,描绘了月下荷塘的美景,这些手法令人浮想联翩。更绝的是全段不着一个“月”字却处

11、处有月。请同学们朗读品味。 .齐声朗读课文第4段,品味其写景特点。 诵读鉴赏第5段, 1.指明一个学生朗读。 .提问:本段写荷塘上的月色,月色本是难写之景,作者借哪些景物,写出荷塘上月色的特点, 明确:叶、花、树,写出了月色朦胧飘渺的特点。 .提问:月色本是难状之景,作者用了一些传神的动词:,描绘出了可感的月光形象,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些动词的特点。 明确:泻既照应了以流水喻月光,又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动感。 浮写深夜水气由下而上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以动景写静景,描绘雾的轻飘状态。 洗写“叶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一种奶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状态。 画有“人为”动作含于其7 /

12、 21精品文档 中,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倩影”,写出了投在荷叶上的月影之真、之美。 .师生共同小结:本段虽着意写月色,但又处处不忘荷塘,用几个传神的动词,从不同角度写出淡月辉映下荷塘里雾光叶色、水气交相杂糅而形成的朦胧景象, 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请同学们看着挂图展开想象,进入情景,朗读课文。 .齐声朗读 第5段,体味作者写景的高明手法。 2.故都的秋 从绘秋方面来讲 思秋,绘秋,忆秋,恋秋 提问:1作者主要通过哪些景物来写故都的秋的? 破屋秋色、街头落蕊、室内蝉鸣、桥头秋雨、庭院秋果。 提问:2这些景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清 、静 、悲凉 学生讨论其余五幅图面的景物如何体现故都秋的“清”“

13、静”“悲凉”的特点的。学生讨论后回答 明确:“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给人一种明净高爽、了无点尘之感,写出了“清”;“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的花朵”以及“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是在写“静”;有着几分冷落和萧条的“破壁”,蓝、白等冷色调的“牵牛花”以及象征生命衰竭和凄凉的“秋草”体现了“悲凉”。 1.如何理解作者认为牵牛花的花色“以蓝色或白色8 / 21精品文档 为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 明确:因为蓝色和白色为冷色,能体现作者悲凉的心境,而淡红色为暖色。 “秋槐落蕊”图:“静”“铺得满地的落蕊”,“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觉出一点点极细微极柔软的感觉”;“清”“一条条扫帚的丝

14、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悲凉”“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落寞”。 “秋蝉嘶鸣”图:静处处蝉鸣声;悲凉秋蝉衰弱的蝉声 “闲话秋凉”图:清放晴的天空、雨后的斜桥影;静息列索落的雨声;悲凉凉风、雨后话秋凉的“都市闲人” 2.雨后话秋有一句,“唉,天可真凉了”,作者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是出于什么目的, 点拨:目的在于渲染“清、静、悲凉”的气氛。“了”字音抬得高,拖得长,好比是对着无边的大森林呼唤,呼唤的越响,回荡得越远,森林越发显得空寂。 “秋果胜景”图:清果实成熟的八九月;悲凉西北风、尘沙灰土的世界 3.枣子为红色,作者为什么选来作为体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特点之景物?

15、 明确:作者欣赏的是“全盛时期”的秋,因为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的枣子颜色为“淡绿微黄”,表现了故都秋的特点和作者的心境。 提问3、故都北京,即使是在郁达夫那个时代,秋天9 / 21精品文档 里,明艳之色有,繁市之境在,作者为何避而不写, 明确:从客观方面来讲,这是景物本身固有的特征,是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从主观方面来讲,也有三个因素:第一,跟旧中国时代环境的黑暗有关,这导致他思想苦闷;第二,跟作家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有关。郁达夫早年丧父,在日本十年的异地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第三,跟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有关。在杭州期间,郁达夫提倡“静”的文学, 写的也多是“静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学”。因此,上述

16、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就决定了作家会选什么样的景来抒什么样的情。 议秋部分 提问7、作者为何要写故都之外的南国之秋, 点拨:为了对比,两者的比较点都是“秋味”,突出北国之秋更够味,更切合作者的心境。由此可见,为了突出景物特色,鲜明的对比是有效方法。 提问8、思考第12自然段 的议论有无必要, 点拨:这一段通过古今中外的引证,说明感秋处处有,而中国的文人最突出,秋的“深味非北方莫属”,还是为了突出北国之秋。这就使整个文章的情、景、理交融起来,充实了内容,深化了主题,同时也使文章疏朗不羁,挥洒自如。 10 / 21精品文档 提问9、作者在文中展开联想,体现在哪里,其作用是什么, 点拨:作者由故都的秋

17、写到江南的秋,由故都秋中的槐树、蝉声、果树写到南国秋中的“二十四桥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由现实中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感受,写到外国著名诗人、中国古代著名诗人对秋的描写。 作用:在对比、映衬中,突出了故都的秋之“清、静、悲凉”的特点,表达了在这一时期作者的苦闷、忧愁的思想感情。 3.诗经两首 氓 抽生讲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女子被一个青年男子氓所追求,后来两人结为夫妻。婚后,尽管妻子甘心贫困,日夜操劳,多年如一日。但是最终还是被丈夫遗弃的故事。 全文结构 一部分:相恋 一段:定情。 1、表现女子温柔体贴、善解人意而有主见。氓急躁而任性。 2、婚姻方式:自由恋爱

18、,自主婚姻。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二段:恋爱。表现热恋女子的痴情。终于答应结婚。 11 / 21精品文档 1、基调:热情,幸福 2、手法:赋直接铺陈叙述,追忆当年恋爱结婚的经过。 女子答应嫁给氓,是不是太草率, 答:不。?青梅竹马。?婚前通过氓进行了占卜。 二部分:婚变 三段:懊悔。叙事中断,劝告所有女性,暗示婚后生活并不幸福。 四段:被弃。简述婚后的辛苦生活和氓的无情。两人关系破裂的原因在“氓”。女子年老色衰,男子二三其德,喜新厌旧,感情不专一。 五段:劳苦。具体叙述婚后的悲苦生活。表现女子的善良和勤劳。 1、基调:怨恨、沉痛 2、手法:比兴和抒情。以追悔的口吻,发出悲伤的感叹。 ?“桑

19、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兴:先说桑树,继而讲述和氓的故事。 比:同时又是比,以桑树的枝繁叶茂,比喻女子正值青春芳华; 以桑树的枝叶枯落,比喻女子红颜已老,青春不再。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比:桑葚甜美,吃多12 / 21精品文档 了会上火,斑鸠贪吃,以致昏醉;甜蜜的爱情就像桑葚,沉湎其中难免神伤。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比:用河水和洼地有岸和边,反比氓在感情的歧途上越走越远,不知道回头。 女子婚后表现:境遇悲惨,生活艰辛,但勤劳持家。任劳任怨,专情柔弱。 男子婚后表现:朝三暮四,甚至动用暴力。专横暴躁,三心二意。 桥教案 本教案是本人当时考特岗

20、准备的,面试成绩89分,仅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 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 格魅力。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1、结合课文,让学生感受到情况的危机,领悟老支 书每一次举动的内涵和精神。 2、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三、课前准备:搜集各地遭受洪灾的图片和录像资料。 13 / 21精品文档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师:同学们,大家回忆一下,之前我们学过有关“桥”的课文有哪些, 这些课文讲述了什么内容, 生:学

21、过兰兰过桥,讲的是新奇的潜水桥和塑料桥。 生:学过赵州桥,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 生:学过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讲的是海峡两岸人民用爱心救 助一位大陆白血病患者的故事。 师:同学们的记忆力很好,今天我们要讲的这篇课文,仅用一个“桥” 字作为题目,那么这又是怎样的一座桥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的第78页,认真的读一遍这篇课文。 师:同学们,课文读完了,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桥, 生:“窄窄的木桥”“不结实的木桥” 师: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这样的一座桥,平日里在山 14 / 21精品文档 村中或许只是很不起眼的的一座桥,可是洪水来临的时候,却成了, 生:“逃命桥”、“救命桥”、“希望桥”。 师:就

22、是这样一座又窄又不结实的桥,成了洪水突然来袭时的唯一的 逃命桥。那么它是否真的能轻易的救老百姓的性命呢,当时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这究竟是一场多么可怕的洪水呢,大家再读一下课文,读的过程中画出描写洪水的句子。 生: 师:同学们读完了么,谁把自己画下来的句子读一读,这位同学你来 读。 生:“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 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窜上来,放肆的舔着人们的腰。”,“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师:找的很准确,把描写洪水的句子都找了出来。“咆哮”是什么意思,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这位同学你说。 生

23、:“咆哮”指野兽的吼叫。这里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15 / 21精品文档 师:回答的很好,作者把洪水比作“受惊的野马”,来 表现洪水来势凶猛。“洪水在路面上跳舞”,是演员在跳着优美的舞蹈么,对,不是,是魔鬼,野兽在跳舞,跳的是死亡之舞。“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狞笑是一种怎样的笑呢,这里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生:“狞笑”是一种凶恶的笑,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回答的很好。是什么在向人们逼近,是死亡啊同学们在脑海中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洪水像野兽长着大嘴向你扑来,跳着恐怖的死亡之舞,狞笑着向你逼近,再来读下这些句子 生: 师:读的很好,看来同学们已经感受到了洪水的可怕,从这五句话,

24、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断上涨,灾情在加重。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村民都会有逃生的欲望。我们来看看村民是怎样逃生的。一起读一下课文的3-6自然段。 生:“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 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东面,16 / 21精品文档 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师:同学们,村民们惊慌失措,如果一百多号人都拥上了这座又窄又 不结实的木桥,那么这座桥能承受的了么,它将变成怎样的一座桥呢, 生:“要命的桥”,“通向死亡的桥” 师:回答的很

25、好,这座桥马上就要成为一座通向死亡的桥,就在这危 机的时刻有一个人出现了他是谁, 生齐答:老汉。 师:老汉是什么身份呢,他出现在这里要干什么呢,请同学们一起读 下课文的7-9自然段。 生:“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 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 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17 / 21精品文档 师:在这些惊恐不安的村民眼里,老汉像什么, 生齐答:一座山。 师: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 把老汉比作“一座山”, 生: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写出了老汉在人 们心中的地位,老汉就是村民们获得生命希望的靠山. 师:回答的真棒,大家掌声鼓励一下。面对如此惊慌失措的村民,老 汉默不作声,可是他心里也没有说话么,你知道他心里在想些什么么,是啊,此时此刻,老汉虽然默默无言,但心中却为村民的安危而焦急如焚啊。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在这危难的时刻,老汉下了一道命令,什么命令,请同学们读一下。 生:“老汉沙哑的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好一句“党员排在后边”,谁排在前面,对老汉始终把群众的 安危放在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