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20《香菱学诗》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20《香菱学诗》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20《香菱学诗》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20《香菱学诗》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 香菱学诗教学目标:1、了解红楼梦及曹雪芹。2、知香菱其人,感香菱其心,品香菱其志。3、学习本文以笑写悲的人物刻画方法。4、多元关注红楼女子的命运及各自的性格特点。5、学会阅读文学作品,提高古典文学修养。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喜欢读?什么都不喜欢?师:没有不喜欢读书的人,太好了。师: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曾说:只有有智慧的人才喜欢读红楼梦,因为这里面有你一生学不完的知识。二、整体感知随着宝钗进入大观园,香菱也来到了这个美丽的地方,香菱是怎样学会作诗的?读诗论诗写诗。所以课文的题目就叫香菱学诗,这是编者加的,你知道原题是什么吗?屏幕: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香菱学诗师:你喜欢哪个题目生说师:我个人认

2、为两个题目都挺好 ,第一个简洁,第二个比较典雅而且点出了香菱学诗的态度。作品中有苦吗?你能否找找看?(生找、划、汇报)屏幕显示具体句子此处省略三、研读“苦”学学生从文本找出表现香菱学诗“苦”的句子并体会“苦”的含义。师:我们觉得她苦她自己觉得苦吗?师:在这部作品中香菱脸上挂着一种惯常的笑你知道有几次吗?十五次!让我们关注一下其中的三次笑。屏幕:香菱听了,笑道:“既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我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香菱笑道:“姑娘何苦打趣我,我不过是心里羡慕,才学着顽罢了。”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每一句请一学生读一读(语气、语调、轻重等),并谈谈读的

3、特点与效果。(注意:结合人物的心境来谈)师:如此冰雪聪明的女孩子如果站在我的面前我一定会爱上她的,香菱学诗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我们可以改一改题目屏幕:慕雅女雅集痴吟诗师:如此痴迷学诗的香菱有没有作出一首好诗来?研读香菱写的第三首诗歌。师:香菱的诗有香菱自己的影子吗?诗中表达了香菱怎样的情感? 穿插介绍香菱的身世,了解苦命女子的悲惨命运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知其人,感其心,品其志),领悟香菱脱俗入雅的高尚追求,丰富醇美的心灵世界,和美诗意的生命价值。师:既然生活这么苦,学诗也这么苦,可香菱却都以笑脸相迎,这笑中包含怎样的内涵?让学生畅所欲言。师引评论家张英杰的评价:“曹雪芹刻画香菱以笑写悲,香菱笑

4、的越多越能引发读者的同情,越能让人感叹其身世之苦。”四、感其命运师:如此一个令人怜悯的女子,她的命运怎样?连接材料:(一)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青年罹祸,命运乖蹇,至为侧室,且虽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脂砚斋(二)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划再四,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脂砚斋 这就是红楼女子香菱的命运,而红楼中又有多少女子的命运如香菱般苦楚、令人感伤呢?五、品众命运师:香菱学诗,大观园里人人都欣赏她吗品读林黛玉、薛宝钗二女子的形象特点。在悲戚的葬花吟(配乐)中感受红楼众女子的命运。

5、师: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随着薛蟠的归来,香菱终究离开了大观园。等待她的,是薛蟠正妻夏金桂的敌视与折磨师:渴望美好、苦志学诗的香菱,饱受凌辱,终得干血症而死。风流灵巧、直爽热烈的晴雯,无端遭诋,含冤而去。清风卓韵、高情洁质的黛玉,痴情成空,泪尽而逝。重名持节、自珍自爱的宝钗,追求成梦,独守空闺。高雅大气、志量非凡的探春,远嫁海外,一去无返。清丽冷傲、性格独立的惜春,精神无着,遁入空门。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六、以诗结束师:开卷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此中味。”七、阅读引导以林黛玉、薛宝钗为重点,课外阅读红楼梦,多元关注人物形象特点,做到知其人,感其心,品其志。八、

6、板书设计 香菱学诗 曹雪芹 执着 坚强 认真 苦志学诗 乐此不疲(笑) 乐观 专注 诗意 痴迷附:评课内容:温州教育资深编辑林日正老师来到了我校初三林丽娟老师的课堂,林丽娟老师开场就和学生聊起暑期读书收获的话题,让林日正老师十分欣喜。他认为,语文教学,功夫在课外,必须调动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积极性。开学首日就上新课香菱学诗,面对学生预习不足的局面,林丽娟老师很快将学生带入文本,他对林丽娟老师的课堂调控和文本解读能力大加赞赏。针对中学生预习普遍不足的现状,林日正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不妨将预习做到课内,将一些教学任务落实在课内预习环节,并有效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也更加便于教师在现场以学

7、定教。 教学反思: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可见我们在欣赏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教学必须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入选教材的小说都在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方面有突出的表现。因此,教学时我们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一、 梳理故事情节,把握结构特征在小说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把握好故事情节。这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阶段。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因此梳理好故事情节,把握好

8、结构特征是学习小说的基础。二、 分析人物形象,感悟小说主题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可见人物形象是小说阅读教学的核心。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往往具有独特的鲜明的个性。因而在小说阅读教学时,我们分析人物形象可从三方面入手:(1)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2)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3)对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价值意义之所在。因此,分析好人物形象,感悟好小说主题是学习小说的核心。三、 体会环境描写,揭示社会背景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描写

9、的作用:(1)交代背景(2)推动情节(3)使情节更生动、真实(4)使主题更突出、深刻。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1)渲染气氛(2)刻画人物形象,衬托人物的性格(3)情景交融,给人以感染、启发和美的享受。因此,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环境描写,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等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认识人物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人物形象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社会背景的目的。这是学习小说的关键。四、 揣摩表现手法,体验艺术效果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字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熟练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才能。捕捉小说精妙技巧主要有三种方法:(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作用。如范进中举中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等人对范进态度的不同变化的对比。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是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倾向的。(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