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课件_第1页
中医适宜技术课件_第2页
中医适宜技术课件_第3页
中医适宜技术课件_第4页
中医适宜技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中医适宜技术中医适宜技术 二零一六年 第二篇第二篇 常见病症的中医常见病症的中医 适宜技术适宜技术 第五节第五节 落枕落枕 日期 2016- 07-31 2 3 一、概述一、概述 落枕或称“失枕”,是一种常见病,好发于青壮年, 以冬春季多见。落枕的常见发病经过是入睡前并无任 何症状,晨起后却感到项背部明显酸痛,颈部活动受 限。这说明病起于睡眠之后,与睡枕及睡眠姿势有密 切关系。 第五节第五节 落枕落枕 4 第五节第五节 落枕落枕 二、病因二、病因 落枕的病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肌肉扭伤;如夜间睡眠姿势不良, 头颈长时间处于过度偏转的位置;或 因睡眠时枕头不合适,过高、过低或 过硬,使头颈

2、处于过伸或过屈状态, 均可引起颈部一侧肌肉紧张,使颈椎 小关节扭错,时间较长即可发生静力 性损伤,使伤处肌筋强硬不和,气血 运行不畅,局部疼痛不适,动作明显 受限等。 5 二是感受风寒; 如睡眠时受寒,盛夏贪凉,使颈背部气血凝 滞,筋络痹阻,以致僵硬疼痛,动作不利 。 6 三是某些颈部外伤; 也可导致肌肉保护性收缩以及关节扭挫, 再逢睡眠时颈部姿势不良,气血壅滞,筋 脉拘挛,也可导致本病。 7 四是素有颈椎病等颈肩部筋伤 。 稍感风寒或睡姿不良,即可引发本病,甚 至可反复”落枕”。 8 三、诊断三、诊断 (一)因睡眠姿势不良或感受风寒后所致。 (二)急性发病,睡眠后一侧颈部出现疼痛,酸 胀,可

3、向上肢或背部放射,活动不利,活动时伤 侧疼痛加剧,严重者使头部歪向病侧,有些病例 进行性加重,甚至累及肩部及胸背部。 (三)患侧常有颈肌痉挛,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菱形肌及肩胛提肌等处压痛。在肌肉紧张处可 触及肿块和条索状的改变。 9 四、临床表现四、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为起床后感觉颈后部,上背部疼痛不适 ,以一侧为多,或有两侧俱痛者,或一侧重,一 侧轻,由于身体由平躺改为直立,颈部肌群力量 改变,可引起进行性加重,甚至累及肩部及胸背 部。 10 多数患者可回想到昨夜睡眠位置欠佳,检 查时颈部肌肉有触痛。由于疼痛,使颈项 活动不利,不能自由旋转,严重者俯仰也 有困难,甚至头部强直于异常位置,使头

4、 偏向病侧。检查时颈部肌肉有触痛、浅层 肌肉有痉挛、僵硬,触之有”条索感”。 11 第五节 落枕 五、中医适宜技术 (一)毫针刺 天柱、大椎、后溪、落枕穴 1.穴位复习 天柱:位于后头骨正下方凹处,也就是颈脖子处有一块 突起的肌肉(斜方肌),此肌肉外侧凹处,后发际正中旁开 约2厘米左右。 大椎:督脉穴; 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12 第五节 落枕 五、中医适宜技术 (一)毫针刺 天柱、大椎、后溪、落枕穴 1.穴位复习 后溪:手太阳小肠经穴;位于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 尺侧的近端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落枕:位于人体的手背上,在中指和食指相对的掌骨之 间,两指骨尽头起,向外一拇指宽处。 13 第五节

5、 落枕 五、中医适宜技术 (一)毫针刺 天柱、大椎、后溪、落枕穴 14 第五节第五节 落枕落枕 五、中医适宜技术 (一)毫针刺 天柱、大椎、后溪、落枕穴 2.操作方法 同前 (二)按摩理筋 1.立于落枕者身后,用一指轻按颈部,找出最痛点,然 后用拇指从该侧颈上方开始,直到肩背部为止,依次按摩 ,对最痛点用力按摩,直至感明显酸胀即表示力量已够, 如此反复按摩23遍,再以空心拳轻叩按摩过的部位,重 复23遍。重复上述按摩与轻叩,可迅速使痉挛的颈肌松 弛而止痛; 15 第五节 落枕 五、中医适宜技术 (二)按摩理筋 2.(1)将左手或右手中、食、无名指并拢,在颈部疼痛 处寻找压痛点(多在胸锁乳突肌、

6、斜方肌等处),由轻到重 按揉5分钟左右。 (2)用小鱼际由肩颈部从上到下,从下到上轻快迅速 击打两分钟左右 16 用拇指和食指拿捏左右风池穴、肩井穴1 2分钟;以拇指或食指点按落枕穴(手背第 2、3掌骨间,指掌关节后5分处),待有酸 张感觉时再持续23分钟;最后进行头颈部 前屈、后仰、左右侧偏及旋转等活动,此动 作应缓慢进行,切不可用力过猛; 17 第五节 落枕 五、中医适宜技术 (二)按摩理筋 3. 两手同时点揉承浆(任脉与足阳明胃经的交 会穴,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风府穴 (在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处)约1分钟,手法轻柔, 然后双手点揉患部对侧之合谷、后溪穴,强刺激( 以病人耐受为度

7、),同时令患者轻缓左右扭颈,尽 量扭转至最大限度,约1分钟,然后低头,仰头,活 动颈部。 18 头痛严重、颈部不能转动者,可先按揉患侧肩井穴23分钟,并嘱患者缓缓转动颈项,当疼痛稍减后,再行治疗,效果更佳;头痛严重、颈部不能转动者,可先按揉患侧肩井穴23分钟,并嘱患者缓缓转动颈项,当疼痛稍减后,再行治疗,效果更佳;头痛严重、颈部不能转动者,可先按揉患侧肩井穴23分钟,并嘱患者缓缓转动颈项,当疼痛稍减后,再行治疗,效果更佳; 头痛严重、颈部不能转动者, 可先按揉患侧肩井穴23分钟,并 嘱患者缓缓转动颈项,当疼痛稍减 后,再行治疗,效果更佳; 19 第五节 落枕 五、中医适宜技术 (二)按摩理筋

8、4. 自我按摩:用两手掌在枕部用力按摩,直到局部发热 为止。 20 注意事项 1.疼痛甚者(头部不敢转动者),先按揉天宗穴2- 3分钟,并嘱患者轻缓转动颈项,当疼痛稍减后, 再用上法治疗。 2.颈部保暖,避风寒,不宜高枕。 3.局部热敷(如米醋热敷)或外敷药膏。 4.也可以按压落枕穴治疗。 时间约5-10分钟 21 第二篇第二篇 常见病症的中医常见病症的中医 适宜技术适宜技术 第七节第七节 急性腰扭伤急性腰扭伤 日期2016-07-31 22 第七节 急性腰扭伤 一、概述 急性腰扭伤是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因外力作 用突然受到过度牵拉而引起的急性撕裂伤,常发生于搬抬重 物、腰部肌肉强力收

9、缩时。急性腰扭伤可使腰骶部肌肉的附 着点、骨膜、筋膜和韧带等组织撕裂。 23 第七节 急性腰扭伤 二、病因 (一)腰扭伤 多因行走滑倒、跳跃、闪扭身躯、跑步而引起 ,多为肌肉、韧带遭受牵制所致,故损伤较轻。 24 第七节 急性腰扭伤 二、病因 (二)腰挫裂伤 是较为严重的损伤,如高攀、提拉、扛抬重 物的过程中用力过猛或姿势不正、配合不当,造成腰部的肌 肉筋膜、韧带、椎间小关节与关节囊的损伤和撕裂。 25 第七节 急性腰扭伤 三、临床表现 1. 患者伤后立即出现腰部疼痛,呈持续性剧痛,次日可因局 部出血、肿胀、腰痛更为严重。 2. 有的只是轻微扭转一下腰部,当时并无明显痛感,但休息 后次日感到腰

10、部疼痛。 26 腰部活动受限,不能挺直,俯、仰、 扭转感困难,咳嗽、喷嚏、大小便时可 使疼痛加剧。站立时往往用手扶住腰部, 坐位时用双手撑于椅子,以减轻疼痛。 27 腰肌扭伤后一侧或两侧当即发 生疼痛;有时可以受伤后半天或隔夜 才出现疼痛、腰部活动受阻,静止时 疼痛稍轻、活动或咳嗽时疼痛较甚。 检查时局部肌肉紧张、压痛及牵引痛 明显,但无淤血现象。 28 四、诊断四、诊断 患者有搬抬重物史,有的患者主诉 听到清脆的响声。伤后重者疼痛剧烈 ,当即不能活动;轻者尚能工作,但 休息后或次日疼痛加重,甚至不能起 床。检查时见患者腰部僵硬,腰前凸 消失,可有脊柱侧弯及骶棘肌痉挛。 在损伤部位可找到明显压

11、痛点。 29 五、基本治疗五、基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压痛点明显者可用 1%普鲁卡因(或加入醋酸氢化可的松1毫 升)做痛点封闭,并辅以物理治疗。也 可局部敷贴活血、散淤、止痛膏药。症 状减轻后,逐渐开始腰背肌锻炼。 30 第七节 急性腰扭伤 四、中医适宜 (一)毫针刺:腰痛穴、阿是穴、委中 1.穴位复习: 腰痛穴:手背,在第2、3掌骨及第4、5掌骨之间,当腕横 纹与掌指关节中点处(腕背横纹下1寸),一手两穴。 委中穴: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腘窝正中。 31 第七节 急性腰扭伤 四、中医适宜技术 (一)毫针刺 2.操作方法 (1)消毒 针具消毒、腧穴部位的消毒和医者手指 的消毒。针具可用高压蒸

12、气消毒或75酒精浸泡30 分钟消毒。同时应注意尽可能做到一穴一针。 (2)采用指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 腧穴位置旁,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 。角度为直刺,即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角左右垂 直刺入。 32 第七节 急性腰扭伤 四、中医适宜技术 (一)毫针刺 2.操作方法 (3)手法 得气为度,平补平泻法。 33 第七节 急性腰扭伤 四、中医适宜技术 (二)刺络拔罐:阿是穴,配委中穴放血 操作方法 先用消毒过的皮肤针在穴位上轻轻扣刺,直到穴位处呈 现微微出血点,然后在出血点处进行拔罐,留罐1015分钟 ,每隔三四天拔1次,10次为1个疗。 34 第七节 急性腰扭伤 四、中医适宜

13、技术 (三)刮痧法:疼痛部位、委中 操作方法:分为平刮、竖刮和斜刮。平刮是用刮痧板的 平边着力于皮肤上,按一定的方向进行较大面积的平行刮摩 ;竖刮与平刮不同的是方向为竖直上下;斜刮是用刮痧板的 平、边、弯着力于皮肤上,用于某些不能进行平、竖刮的部 位。 35 刮痧法 有平刮、竖刮、斜刮及角刮。 (1)平刮。用刮板的平边,在刮拭部位上按一定方向 进行大面积的平行刮拭。 (2)竖刮。用刮板的平边,在刮拭部位上按竖直上下 进行大面积的平行刮拭。 (3)斜刮。用刮板的平边,在刮拭部位上进行斜向刮 拭。 (4)角刮。用刮板的棱角或边角,在刮拭部位上进行 较小面积或沟、窝、凹陷地方的刮拭。 36 第七节

14、急性腰扭伤 四、中医适宜技术 (三)刮痧 注意事项 a刮痧时用力均匀、适中,不可忽轻忽重,以病人能耐 受为度,刮拭面尽量拉长。 b要顺一个方向刮摩,不可来回刮。刮完一处或一线后 ,再换位置。 c顺序一般是先头颈部、背部,再胸腹部,最后四肢部 和关节。 37 第七节 急性腰扭伤 四、中医适宜技术 (三)刮痧 注意事项 d刮摩2-3天内出现疼痛感,属于正常反应。 e孕妇的下腹部、腰骶部以及活血通经的腧穴禁止刮 摩。 38 第二篇第二篇 常见病症的中医常见病症的中医 适宜技术适宜技术 第八节第八节 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外上髁炎 日期2016-07-31 39 第八节 肱骨外上髁炎 一、概述 网球肘(肱骨

15、外上髁炎)时肘关节外侧前臂伸肌起点 处肌腱发炎疼痛。疼痛的产生是由于前臂伸肌重复用力 引起的慢性撕拉伤造成的。患者会在用力抓握或提举物 体时感到患部疼痛。网球、羽毛球运动员较常见,家庭 主妇、砖瓦工、木工等长期反复用力做肘部活动者,也 易患此病。 40 第八节 肱骨外上髁炎 二、病因 前臂伸肌肌腱在抓握东西(如网球拍)时收缩、紧张 ,过多使用这些肌肉会造成这些肌肉起点的肌腱变性、 退化和撕裂。 41 网球肘病因包括 1.击网球时技术不正确,网球拍大小 不合适或网拍线张力不合适、高尔夫 握杆或挥杆技术不正确等。 2.手臂某些活动过多,如网球、羽毛 球抽球、棒球投球;其他工作如刷油 漆、划船、使锤

16、子或螺丝刀等。 42 网球肘发病的危险因素: 打网球或高尔夫; 从事需要握拳状态下重复伸腕的工作; 肌肉用力不平衡; 柔韧性下降; 年龄增大。 43 第八节 肱骨外上髁炎 三、临床表现 1.发病缓慢,网球肘的症状初期,患者只是感到肘关 节外侧酸痛,患者自觉肘关节外上方活动痛,疼痛有 时可向上或向下放射,感觉酸胀不适,不愿活动。 44 第八节 肱骨外上髁炎 三、临床表现 2.手不能用力握物,握锹、提壶、拧毛巾、打毛衣 等运动可使疼痛加重。一般在肱骨外上髁处有局限性 压痛点,有时压痛可向下放散,甚至在伸肌腱上也有 轻度压痛及活动痛。 45 3.局部无红肿,肘关节伸屈不受影响,但 前臂旋转活动时可疼

17、痛。严重者伸指、伸腕 或执筷动作时即可引起疼痛。 有少数患者在阴雨天时自觉疼痛加重。 46 第八节 肱骨外上髁炎 四、诊断 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查体,主要表现为肘关节外侧的疼 痛和压痛,疼痛可沿前臂向手放射,前臂肌肉紧张,肘关节 不能完全伸直,肘或腕关节僵硬或活动受限。做下列活动时 疼痛加重:握手、旋转门把手、手掌朝下拾东西、网球反手 击球、打高尔夫球挥杆、按压肘关节外侧。 网球肘试验(+):即屈腕并在前臂旋前位伸 肘时可诱发疼痛。 47 (一)非手术治疗 1. 休息 避免引起疼痛的活动,疼痛消失前不要运动 ,尤其是禁打网球。 2. 冰敷 冰敷肘外侧1周,1天4次,1次1520分钟 。毛巾包裹冰

18、块时不要将冰块接触皮肤以免冻伤皮肤。 3. 服药 阿司匹林或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如布洛 芬等)。 4. 护具 在前臂使用加压抗力护具,可以限制前臂 肌肉产生的力量。 5. 热疗 热疗应用在牵拉疗法和运动准备活动之前 。 48 6. 牵拉疗法 当急性疼痛消失后即按医嘱开始 轻柔牵拉肘部和腕部,不要产生疼痛,保持牵 拉状态10秒钟,重复6次。 7. 力量练习 按医嘱进行加强腕伸肌肉力量的 训练。 8. 逐渐恢复运动 按医生建议,开始锻炼运动 项目(工作活动)需要的手臂运动。 9. 用可的松局部封闭 在肘关节特定部位注射 可的松类药物可以消炎、止痛。 10. 体外冲击波治疗 可以改善局部血运,减轻

19、炎症,对肌腱末端病的疗效较好。 49 (二)手术治疗 如果是网球肘的晚期或顽固性网球肘,经 过正规保守治疗半年至1年后,症状仍然严重 、影响生活和工作可以采取手术治疗。手术 方法有微创的关节镜手术和创伤亦不大的开 放性手术,以清除不健康的组织,改善或重 建局部的血液循环,使肌腱和骨愈合。 50 七、预防七、预防 1. 纠正直臂击球的动作,让大臂和小臂无 论在后摆还是前挥时都保持一个固定且具弹 性的角度。 2. 用支撑力较强的护腕和护肘把腕、肘部 保护起来。限制腕、肘部的翻转和伸直。 3. 打球时于前臂肌腹处缠绕弹性绷带,可 以减少疼痛发生,但松紧需适中。 4. 一旦被确诊为网球肘,则最好能够中

20、止 练习,待完全康复并对错误动作进行纠正之 后再继续进行练习。 51 第十一节 颈椎病 一、概述 1.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 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 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 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 患。 52 第十一节 颈椎病 一、概述 2. 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 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 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 的临床综合征。 53 第十一节 颈椎病 二、病因 1. 颈椎的退行性变 颈椎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椎间盘的 退变尤为重要,是颈椎诸结构退变的首发因素。 54 颈椎诸结构退变,并由此演变出一系

21、列颈椎诸结构退变,并由此演变出一系列 颈椎病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改变。颈椎病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改变。 椎间盘变性;椎间盘变性; 韧带韧带-椎间盘间隙的出现与血肿形成;椎间盘间隙的出现与血肿形成; 椎体边缘骨刺形成;椎体边缘骨刺形成; 颈椎其他部位的退变;颈椎其他部位的退变; 椎管矢状径及容积减小。椎管矢状径及容积减小。 55 2. 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 近年来已明确颈椎管内径,尤其是矢状径 , 不仅对颈椎病的发生与发展,而且与颈椎 病的诊断、治疗、手术方法选择以及预后判定 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有些人颈椎退变严重,骨赘增生明显,但 并不发病,其主要原因是颈椎管矢状径较宽, 椎管内有较大的代偿

22、间隙。而有些患者颈椎退 变并不十分严重,但症状出现早而且比较严重 。 56 3. 慢性劳损 慢性劳损是指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最大限 度或局部所能耐受时值的各种超限活动。因其 有别于明显的外伤或生活、工作中的意外,因 此易被忽视,但其对颈椎病的发生、发展、治 疗及预后等都有着直接关系,此种劳损的产生 与起因主要来自以下三种情况: 57 第十一节 颈椎病 (1)不良的睡眠体位不良的睡眠体位因其持续时间 长及在大脑处于休息状态下不能及时调整,则必然 造成椎旁肌肉、韧带及关节的平衡失调。 (2)不当的工作姿势大量统计材料表明某些工作量 不大,强度不高,但处于坐位,尤其是低头工作者 的颈椎病发病率特高,

23、包括家务劳动者、刺绣女工 、办公室人员、打字抄写者、仪表流水线上的装配 工等等。 58 (3)不适当的体育锻炼 正常的体育锻炼有助 于健康,但超过颈部耐 量的活动或运动,如以头颈部为负重支撑点的 人体倒立或翻筋斗等,均可加重颈椎的负荷, 尤其在缺乏正确指导的情况下。 59 4. 颈椎的先天性畸形 在对正常人颈椎进行健康检查或作对比研究性摄片 时,常发现颈椎段可有各种异常所见,其中骨骼明 显畸形约占5%。 60 三、临床表现三、临床表现 颈椎病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主要有颈 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下肢乏力、 行走困难、头晕、恶心、呕吐,甚至视物模 糊、心动过速及吞咽困难等。颈椎病的临床 症状

24、与病变部位、组织受累程度及个体差异 有一定关系。 61 1.神经根型颈椎病 (1)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 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2)压头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 (4)痛点封闭无显效。 (5)除外颈椎外病变如胸廓出口综合征、腕管 、肩周炎等所致以上肢 疼痛为主的疾患。 62 2. 脊髓型颈椎病 (1)临床上出现颈脊髓损害的表现。 (2)X线片上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影 像学证实存在脊髓压迫。 (3)除外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 伤、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等。 63 3. 椎动脉型颈椎病 (1)曾有猝倒发作。并伴

25、有颈性眩晕。 (2)旋颈试验阳性。 (3)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枢椎关节骨质 增生。 (4)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 (5)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 (6)除外椎动脉I段(进入颈6横突孔以前的椎动 脉段)和椎动脉III段(出颈椎进入颅内以前的椎动 脉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全。 (7)手术前需行椎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椎动脉 造影(DSA) 64 4.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 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X线片颈 椎有失稳或退变。椎动脉造影阴性。 65 5. 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颈椎椎体前鸟嘴样增生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经 食管钡剂检查证实)等。 66

26、 6. 颈型颈椎病 颈型颈椎病也称局部型颈椎病,是指 具有头、肩、颈、臂的疼痛及相应的压痛 点,X线片上没有椎间隙狭窄等明显的退行 性改变,但可以有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 椎体间不稳定及轻度骨质增生等变化。 67 第十一节 颈椎病 三、诊断 1. 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 行性变; 2. 颈肩背疼痛,伴上肢放射痛或麻木,颈后伸时加重; 3. 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或一侧肩胛骨内上 角有压痛,可触及条索状硬结; 4. 上肢肌力减弱,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退 ,腱放射异常; 68 第十一节 颈椎病 三、诊断 5.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或压顶试验阳性; 6. 颈X

27、片显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 椎间孔变小; 7. 除外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腱 鞘炎、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所致以上肢疼 痛或麻木为主的疾患; 8. 症状、体征与X光片的异常所见在椎节上一致。 以上(1)(2)(5)(6)+(8)标准或(2)(6) (8)+其余一项者可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69 第十一节 颈椎病 四、中医适宜技术 (一)针灸治疗 取穴:病变颈椎夹脊穴23个,肩髃、曲池、外关、合谷、 中渚 (在手背,第四、五掌骨小头后缘之间凹陷中, 当液门穴直上1寸处) 操作方法:取俯卧位或坐位,颈部夹脊穴直刺0.81.2寸。 肩髃、曲池直

28、刺1.01.5寸,外关、合谷直刺0.81.2寸, 中渚直刺0.30.5寸,诸穴尽量使针感向远心端放射。留针 2030min,中间行针12次,每日治疗一次。 70 第十一节 颈椎病 四、中医适宜技术 (一)针灸治疗 取穴:病变颈椎夹脊穴23个,肩髃(臂外展,或向前平 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曲池、外关、合谷、中渚 71 第十一节 颈椎病 四、中医适宜技术 (二)自我按摩体操 第1节 伸懒腰(站立、坐均可) 双手握拳向上举,同时挺胸深吸一口气,手伸直举到头 上后停顿3-5秒,然后两手从身体两侧缓缓放下,回落体侧 ,与此同时慢慢呼气。此节动作可做1-2次;注意调节呼吸, 抛开杂念,切记对身体放松

29、之时的控制。 72 第十一节 颈椎病 四、中医适宜技术 (二)自我按摩体操 第2节 摇头摆脑(站立、坐均可) 注意这一节的动作一定要慢,不可无方向的乱摇摆脑袋,不 可用力过大,否则有可能会对颈部的软组织造成损伤,而且 会有头晕的感觉。掌握动作的力度和角度大小就以自然为好 , 不可牵强。其步骤如下: 1. 两手插腰,头以颈为轴向左转80-85度,回中位,同样再 以颈部为轴向右转,回中位。 2. 两手插腰,头摆正,头向前倾45度左右(即低头),回中 位,头再向后倾45度左右(即抬头),回中位。 3. 两手插腰,头摆正,头向左摆45度左右,然后回中位, 头再向右摆45度左右,再回中位。 以上为一个动

30、作周期,反复做4-8次; 73 第十一节 颈椎病 四、中医适宜技术 (二)自我按摩体操 第2节 摇头摆脑(站立、坐均可) 4. 头以颈为中心逆时针连惯摇转3圈,回中位(注意摇 转时与颈椎轴心的偏离角度40度左右就好,不宜过大,速度 要慢),每摇转1圈的时间在3秒左右;之后再顺时针摇转3圈 ,回中位。以上为一个动作周期,反复做2-4次,不宜过多 ; 5. 两手手指交错相握,置于脑后颈椎处,头向后仰, 之后头向前倾。此动作反复做4次。 74 第十一节 颈椎病 四、中医适宜技术 (二)自我按摩体操 第3节:搓柔腰部:(站立、坐均可) 两手掌放在两腰部,左手顺时针(同时右手逆时针)旋转12 圈,之后停

31、顿5秒,两手再向与刚才相反的方向旋转12圈。 此动作反复做2-4次。摩擦腰部之后,您会明显的感觉到腰 部温热,这是为了疏通僵硬的肌肉,为下面的动作热身。 75 第十一节 颈椎病 四、中医适宜技术 (二)自我按摩体操 第4节:扭腰运动:(站立、坐均可) 两手半握拳,在胸前收紧,两臂向身体两侧撑开,之后向 左扭腰,再向右扭腰。反复做8-16次。这样可以锻炼腰椎, 增加柔韧度,并且可以使上半身更加修长。 76 第十一节 颈椎病 四、中医适宜技术 (二)自我按摩体操 第5节:摆手运动:(站立、坐均可) 1. 身体摆正,两手自然下垂,两肩放松,做走路时左右 手交替向前后摆动的动作,做8-10个8拍; 2

32、. 把刚才的左右手交替向前后摆动的动作改为两手同时 向前后摆动,做8-10个8拍; 3. 两手自然下垂,右手掌抬起拍左肩,回原位,之后左 手抬起拍右肩,回原位。拍肩板一下算一个节拍,反复动作 做4-8个8拍。 77 第十一节 颈椎病 四、中医适宜技术 (二)自我按摩体操 第6节:全身(半身)运动(孕妇忌做此节动作) 全身运动由于全身运动动作比较大,怕羞的朋友可以在没 人的地方(比如寝室、卫生间)进行 全身立正,两手自然下垂,双脚并拢,全身放松,之后 身体缓慢下蹲,到达最低点时,下颚点膝盖,双手抱腿,停 顿3秒,然后起立,反复做8-16次; 78 第十一节 颈椎病 四、中医适宜技术 (二)自我按

33、摩体操 第6节:全身(半身)运动 半身运动(运动全身关节,促进血液循环,显然全身运动 要比半身运动效果要好) 若坐姿则只能做上半身运动:身体坐正,双脚并拢,腰 缓慢向下前弯,下额点到膝盖时,双手抱脚,停顿3秒,之 后回正。反复做8-16次。 79 注意事项 1.合适枕头的选用,不宜高枕。 2.颈部保暖,避风寒。(预防感冒) 3.局部热敷或外敷药膏,颈托或家庭牵引。 80 颈托 颈托与牵引器 81 4. 加强功能锻炼(如米字操),增强体质。 82 准备姿势 83 1) 颈前屈低头至最大限度 84 然后后伸仰头至最大限度 85 2)左旋转颈部至最大限度 右旋转颈部至最大限度 86 3)左侧屈颈部至

34、最大限度 右侧屈颈部至最大限度 87 颈部保健操 7fen颈部保健操_标清.flv 88 注意事项 5.纠正不良的姿势及习惯。不宜打麻将、玩 电脑时间不宜过久,不宜躺在床上看电视 等。 89 注意事项 6.避免“挥鞭伤”及运动损伤。 90 第十二节 肩周炎 一、概述 1.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俗称凝肩、五十肩。 2. 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 3. 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如得不到 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肩关节可 有广泛压痛,并向颈部及肘部放射,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三 角肌的萎缩。 91 第十二节 肩周炎 二、病因 1. 肩部原因

35、(1)本病大多发生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软组织退行病变, 对各种外力的承受能力减弱; (2)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所产生的慢性致伤力; (3)上肢外伤后肩部固定过久,肩周组织继发 萎缩、粘连。 (4)肩部急性挫伤、牵拉伤后因治疗不当等 92 第十二节 肩周炎 二、病因 2. 肩外因素 颈椎病,心、肺、胆道疾病发生的肩部牵涉痛,因原发病 长期不愈使肩部肌肉持续性痉挛、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转 变为真正的肩周炎。 93 第十二节 肩周炎 三、临床表现 1. 肩部疼痛 起初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 加剧或钝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 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

36、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 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 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 化特别敏感。 94 第十二节 肩周炎 三、临床表现 2. 肩关节活动受限 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旋外旋 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 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 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 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 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 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 95 第十二节 肩周炎 三、临床表现 3. 怕冷 患者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 部也不敢吹风。 4. 压痛 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沟处、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 等处。 96 第十二节 肩周炎 三、临床表现 5. 肌肉痉挛与萎缩 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 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