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公开课《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_第1页
2021年公开课《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_第2页
2021年公开课《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_第3页
2021年公开课《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_第4页
2021年公开课《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教 案 设 计(封面范本)设计主题:公开课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学 科: 学 校: 授课教师: 日期:二 年 月 日(内容范本)公开课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笔者在此整理了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公开课,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公开课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1.背景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不久的1950年,美帝国主义跟南朝鲜李承晚政府色结,向我国的友好邻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猖狂进攻,妄想灭亡朝鲜,进而侵犯我国东北。与此同时,美帝国主义还派军舰侵占台湾海峡,派飞机轰炸我国东北。为了

2、支援朝鲜抗击美帝侵略,保家卫国,我国政府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战争进行了三年,志愿军朝鲜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以无比顽强的精神,打败了美国侵略者,迫使它接受停战谈判。战后5年,志愿军又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在这8年的相处中,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58年,志愿军开始离开朝鲜回国,课文写的就是志愿军回国,朝鲜人民在车站依依相送的情景。本文作者魏巍,在抗美援朝时,曾于1950年、1952年两音乐会赴朝,任志愿军随军记者,与志愿军指战员生活、战斗在一起,先后写了近20XX章,汇成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1958年志愿军回国,他又写了纪实文

3、学依依惜别的深情,课文即节选于此。2.教材特点文章以道别语再见了,亲人作题,可见全文以写离情别意为主,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称呼朝鲜人民为亲人,可见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已结下了深厚的亲人般的感情。课文前一部分侧重写朝鲜人民依依惜别,回顾他们在战争岁月中为志愿年作出的巨大牺牲;后一部分侧重写志愿军依依难舍的感情。全文可分两段。第一段是重点段,即第1至3自然段,以大娘(老人)、小金花(孩子)、大嫂(中年人)为代表,表现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每个自然段各记叙一个代表人物。三个自然段结构相似,由劝慰-回忆-抒情三部分内容组成。回忆中安排的材料分别是:大娘送打糕昏倒在路旁和救伤员失去小孙孙这两件事;小

4、金花因妈妈救老王而永远失去了最亲的人;大嫂挖野菜被炸致残。二、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近排了哪些材料。2.学会8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并能用惟一深情厚谊造句。3.知道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并能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感受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为了说明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深情厚谊,安排了哪些典型材料,这些材料又是通过怎样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教学难点:通过朗读领会中朝人民的友情,使学生产生共鸣。四、教学准备符合课文情感的音乐、词句训练的小黑板。五、教学时间:3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背景及课文主要

5、内容。2.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给课文分段。3.学会生字,初步理解新词的意思。(二)教学过程(1)读课题,亲人指什么人?课文中的亲人是谁谁的称呼?这样称呼说明什么?(2)为什么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感情如同亲人一般呢?教师介绍写作背景。(见背景知识)2.了解课文内容。默读全文后,想一想课文描写了怎样一个场景,并完成填空。课文主要写( )战士在离开( )时,与( )、( )、( )这代表的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3.给课文分段。(1)课文分哪几方面来描写惜别的情景。根据交流,板书: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志愿军战士留恋朝鲜亲人不忍离别。(2)我们可以把课文按这两部分分为两段。那

6、么,每一部分,作者具体安排了哪些材料呢?四人小组讨论,汇报后归纳,教师板书要点。4.检查字词自学情况。(1)出示多音字,读准字音,分别组词。血xuè血泊看kn看守供gng供应xi血淋淋kàn看见gòng招供(2)注意噩的笔顺,在本子上写一写。(3)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阻击噩耗惟一雪中炭(4)辨析战争战役战斗在三个圈中,分别填上合适的词。( )( )( )选词填空: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朝鲜的( )。在解放隆化的( )中,董存瑞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辽沈、平津、淮海三大( )的胜利,奠定了解放全国的基础。5.完成课堂作业本1、7两题。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

7、学习第一段,了解三个材料联系的方式。2.能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感受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深情厚谊。3.知道反问句的作用,进一步理解惟一、同归于尽、雪中送炭等词语的意思。(二)教学过程1.研读第1自然段。这一段写谁来送别?课文中哪句话最能看出愿军与大娘的深情厚谊不忍离别?从哪些事看出大娘对志愿军的深情谊?(2)讨论以下思考题,再深入理解。比山还高比海学深的情谊说明什么?把这句话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后,比较着读一读,课文用反问的形式结束这一段,好在哪儿?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课文中雪和炭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说这真是雪中送炭呀?惟一是什么意思?大娘为什么宁愿舍去惟一的亲人也要救战士?(3)小结,指导朗读。

8、自由读一读,看看第1自然段按怎样的顺序写的,与后两个自然段一样吗?讨论后归纳:文章按劝慰-回忆-抒情的顺序写。分别指名读这3部分,个别与集体穿插朗读。我们可以按照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学习2、3自然段,即在阅读前,给自己提出相似的思考题,带着问题读课文。2.学生分4人小组,共同学习第2或3自然段。3.全班交流自学情况,同时,能把未尾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体会感情。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1)学生自由组合,配合朗读其中1个自然段。(2)每一合组汇报朗读,师生共同评议。(3)全班齐读第1自然段。5.完成课堂作业本2、3、4题。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习第二段,能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志愿军战士一朝鲜

9、人民依依惜别之情。2.总结全文,读写结合,练习写再见了,××。(二)教学过程1.学习第二段。(1)第一段中写到的大娘、小金花、大嫂代表谁?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再一次概括落大意。)(2)自由读读第二段,这3个自然段的内容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生的?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讨论,归纳:列车启动-挥手告别边速加快-再看一眼列车离远-心心相连表达了惜别之情(3)为了表出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这一段该怎样朗读,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比较读,评价,齐读。2.配乐朗读全文并总结。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为什么会结下这般深厚的友情呢?(这种友情是鲜血凝成的。)3.读写结合(1)回顾文章第一段

10、的写作结构和第二段感情递增的材料安排,(2)激发写作动机,回忆内心深处对某一人、某一物(包括动物)、某一景、某一事的深情厚谊。(3)交流题材,拟好提纲。(4)练笔再见了,××。教师也可提供部分题材,如:再见了,爷爷,再见了,二十世纪再见了,我的小龟再见了,我的启蒙老师4.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本5、6题。公开课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2一、朗读课文,领悟写法1、选择你最感动的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感情地朗读。2、学生分别读不同的故事。3、这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三个自然段虽内容有别,但写法相似,这三个朝鲜人民的代表人物都为志愿军付出了数不清的日日夜夜、说不尽的关心帮助,

11、付出了鲜血甚至生命这样高的代价,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每一段最后的一个反问句,都强烈地表达了我们对朝鲜亲人的感激和不舍之情。二、刨根究底,再读再悟1、可亲可敬的朝鲜人民,为什么要像亲人一样对待我们志愿军战士呢?再读课文,找出句子体会。2、交流: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所小房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着。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我们缺少野菜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3、志愿军战士踏上异国他乡,与朝鲜人民共同浴血奋战;朝鲜人民关心志愿军战士,军民一家人,同甘共苦,都是

12、为了什么?(为了共同的敌人,为了共同的心愿-和平,这就是爱国主义,这就是国际主义精神。)三、创设情境,体验朗读1、当离别的抽泣声与长鸣的汽笛交织在一起时,当我们从车窗伸出手、探出头跟朝鲜亲人再见时,当列车的轰鸣一声紧似一声时,你的心情是怎样呢?请通过第四、五、六自然段的朗读来表现出你的心情。2、指名读-互评-齐读。3、读了这几自然段,你觉得当时的场景可以用哪几个词来形容?(难舍难分、依依不舍)4、正是因为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两国人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所以说这种友谊是伟大的友谊,这种感情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1、齐声朗读课文。2、这篇课文是以志愿军的口吻

13、来说的,但是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肯定也有千言万语要表达。想一想,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请选择小金花、大娘、大嫂三者之中的人以角色,以他们的口气,写一个片断题目,也是再见了亲人。五、作业1、背诵喜欢的段落。2、摘录使自己感动的句子。公开课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反思再见了,亲人是一篇叙事抒情的散文,文中采用典型事例和典型场面突出中心思想,多种句式交替使用的方法,使文章情感波澜起伏,是一篇进行语言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好课文。由于时空距离大,学生对抗美援朝时代景景缺乏认识,加上句式复杂,因而对理解课文内含的丰富感情,难分难舍的送别情景,中朝人民鲜血凝成的友谊,难于引起情感共鸣。因此,运用一般的讲读法,效

14、果不好。我根据叙事抒情的散文的特点,采用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即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弄清全文主要的人和事,人物之间的联系后,即以体会语言的意义和情味的方法,使学生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始终处于情感曲线起伏跌宕,心灵不断得到净化的情感内化状态,收到教学上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自然渗透思想教育的良好效果。我在教学上的主导作用,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词、句、段的基础上,多读、善读、带着感情读,反复体会语句的意义和情味,做到披文以入情。教师注意以读激情、以情激情,诱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但情感目标的实现又建筑在认知目标的实现的基础上,使知与情相互渗透,互为因果,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共

15、同为完成文道统一的教学目标服务。我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感知全文,认识亲人指谁?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接着便抓住文中句式和重点词、句、段的理解,分析典型场面,典型事例,想象朝鲜人民为志愿军舍生忘死,雪中送打糕、智救侦察员、上山挖野菜付出巨大牺牲的动人情景,扣动学生心弦,接着移情入文,进行感情朗读指导,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设疑触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幻灯、录音创设情思、品味词句激发情思等情思结合读议结合的方法,使学生逐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朝鲜人民的伟大情怀,对朝鲜人民付出血的代价缔结中朝友谊引起心灵上的震撼,从而使知与情,理解与情感在联系中,不断加深,不断升华,引起情感上的和谐共振,水到渠成地感知课文的中心思想,又受到生动、深刻的国际主义教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