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政治试题归类解析_第1页
2011年高考政治试题归类解析_第2页
2011年高考政治试题归类解析_第3页
2011年高考政治试题归类解析_第4页
2011年高考政治试题归类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1年高考政治试题归类解析(商品货币价值规律)1(2011江苏)某公司向计算机个人用户提供免费的安全和杀毒服务,占据了国内网络安全软件市场的半壁江山。该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之所以免费提供,是因为其提供的产品与服务 A属于公共物品 B价值通过其他形式实现C使用价值不大 D未用于交换而没有价值解析 B。公司是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的的,所以,它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之所以免费,是因为这些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可以通过其他形式来实现,因此正确答案是B项。这些产品和服务不是公共物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因此A、C、D三项错误。2(2011安徽)假如一年内某国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为10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一年为4次

2、,同期中央银行发行纸币5000亿元。若其他条件不变,此种情况会引起该国商品A 价值量降低 B价值量提高 C价格下跌 D 价格上涨 解析 D。本题首先算出市场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100004=2500亿元。中央银行发行纸币5000亿元,明显是多发行了纸币,即发生通货膨胀的现象。这样该国商品的价格会上涨。本题答案选D。3(2011新课标全国)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A1452万

3、元 B1320万元 C1210万元 D1100万元【解析】 C。解答此题可分三步:首先,根据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计算出2010年价值总量,即132元10万件=1320(万元);其次,根据2110年单位产品价值量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计算出2011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即132(1+20%)=110(元)。再根据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和2010年商品数量,计算出2011年该企业产品数量,即10(万件)(1+10%)=11(万件);最后,计算出2011年该企业价值总量,即110元11(万件)=1210(万元)4(2011安徽)图1中的曲线反映的是某种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

4、价格走势。同期,该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其需求量发生反向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该种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该种商品的互补需求量会有所减少该种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减少该种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A. B. C. D. 解析 A。根据函数图显示的内容,是价格不断降低,需求量不断增长。一种商品价格降低,该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增加;该商品的替代商品的需求量下降。这样就排除了选项中的和,本题答案选A。5(2011四川)在谈到某些图书的价格时,有人认为:“每一份的品质都是由每一份的成本堆积起来的,没有真正物美价廉的东西。”这一观点蕴含的经济道理是A图书的价格由其价值

5、决定,它一定要等于其价值B图书的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它一定要反映其价值C图书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它不会等于其价值D图书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但它不会偏离价值【解析】 B。题干信息“每一份的品质都是由每一份的成本堆积起来的”,反映了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一定要反映价值,B符合题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一定要在每时每刻都等于价值,A错误;在每个交换点上,价格与价值不相符,但从较长时期看,价格仍等于价值,C错误;题干没有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6(2011山东)下列四幅图描述了某商品的价格(P)、需求量(D)、价值量(V)以及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L)之

6、间的关系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传导过程正确的是A B C D【解析】D。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商品的价格随之降低,需求量增大。显示的是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需求量增大,二者没有直接关系,排除;图的意思显示的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的价值量随之降低,正确。显示的是商品价格降低需求量增大,正确;显示的是随价值量的减小商品价格降低,正确。7(2011广东)右图描述的是某品牌奶粉的需求曲线由D1左移到D2。下列事件中能导致这种变动关系的是 A该奶粉生产商供应减少 B政府提高了商品消费税C居民收入水平大幅上升 D该奶粉检测出有害物质【解析】D。“政府提

7、高了商品消费税”是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但它会导致整个需求曲线发生如图的平行移动,即商品价格不变而需求量发生变化。但是,奶粉不属于消费品应税对象,因此,“政府提高了商品消费税”不是“提高了奶粉的消费税”,应排除B。在这种情况下,应当选D,因为该奶粉检测出有害物质,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减少,即会使需求曲线发生这种平行移动。8(2011海南)2011年4月20日,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政策在三亚的免税店试点实施,免税商品受到热捧,销售收入大增。免税商品销售收入的提高,是因为A免税商品一般是处于买方市场的商品B免税商品一般是需求弹性较高的商品C免税商品之间可以相互替代 D免税商品一般是生活必需品【答案

8、】B1.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2.按劳分配:(1)前提是在公有制范围内。(2)形式:工资、奖金、津贴。3.按生产要素分配(1)含义: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2)种类: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例6.甲在国有企业工作,年薪4万元;甲利用空闲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1万元;甲购买股票,年终分得红利1万元。甲出租住房,年收入1万元。甲一年的劳动收入为_。()A.4万元B.5万元C.6万元D.7万元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劳动收入”,即通过付出劳动而取得的收入。试题中,甲的年薪是劳动收入,即4+1

9、=5万元。甲的红利收入和出租住房的收入都是非劳动收入。该题正确答案为B。1某员工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购买股票,年终分得红利1万元;出租住房,年收入2万元。该员工一年的劳动收入为A.10万元B、.9万元C.8万元D.7万元答案:D2某员工在外企工作,年薪5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购买股票,年终分得红利1万元;出租住房,年收入2万元。该员工一年的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为A.10万元B.9万元C.8万元D.7万元答案:A011高考政治经典:经济学计算题归类分析(6)高考辅导考试网 更新:2011-2-19 编辑:画心thea八、个人所

10、得税的计算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自2008年3月1日起由1600元/月提高到2000元/月。假设小李2008年2月份和3月份的工资都是4000元,那么他3月比2月应少纳税 元。C级 次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X) 税 率() 1 X500 5 2 500元X2000元 10 3 2000元X5000元 15A.2 1 5元 B.235元 C.60元 D.360元解析:C.起征点为1600元,2月时,小李的应纳税部分为:4000-1600=2400(元),小李应纳税:500 x5%+1500lO%+40015%=235(元);起征点为2000元,3月时,小李的应纳税部分为:4000-2000=2000

11、(元),小李应纳税:500x5%+1500x10%=175(元);那么小李3月份比2月份少纳税:235一175= 60(元)。知识归纳考查知识点:个人所得税方法指要:1、注意2008年2月先扣除1600元,2008年3月1日后,注意先扣除2000元2、分段计算九、国民收入的计算某国物质生产部门一年内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为5000亿元,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工资为1000亿元,上缴国家的税金为400亿元,企业利润为150亿元,那么该国在当年创造的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分别是AA.6550亿元 1 550亿元 B.5000亿元 1550亿元C.550亿元 550亿元 D.5550亿元 1500亿

12、元解析:A.社会总产值是社会总产品的货币表现,用公式表示为:社会总产值=C+V+M。公式中,C表示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V表示支付给工人的工资等,M表示国民收入中支付给职工工资后的利润余额。由此可知,题中C为5000亿元,V为1000亿元,M为(400+150)亿元。因此,该国在当年创造的社会总产值:C+V+M=5000+1000+(400+150)=6550(亿元)。而国民收入则是从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现就是净产值。用公式表示为:国民收入=(C+V+M)一C=V+M,它表示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因此,该国在当年创造的国民收入=V+M:1000+(40

13、0+150)=1550(亿元)。十、关于GNP、GDP的计算题例题GDP和GNP都是综合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二者的区别在于计算方式上( D)A. GD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本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B. GN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本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C. GN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D. GD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解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把握好GNP与GDP的定义和计算范围。顾名思义,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以本国居民为计算范围,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以国土为界来进行计算的。所以,答案为D。知识拓展: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

14、值 有何区别?第一,含义不同。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第二,计算方法、计算范围不同。国民生产总值是以常住居民为计算范围,只要是本国常住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全部计人国民生产总值,它不包括外国公民在居住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国内生产总值是以国界为计算范围,只要在本国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不管是本国居民还是外国居民所生产的,全部计人国内生产总值,它不包括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15、。十一、关于分配方式的计算题例题某员工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购买股票,年终分得红利1万元;出租住房,年收入2万元。该员工一年的劳动收入为_。A. 10万元 B. 9万元 C. 8万元 D. 7万元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劳动收入”,即通过付出劳动而取得的收入。试题中,只有年薪才是劳动收入,即5+2=7(万元)。红利收入和出租住房的收入都是非劳动收入(党的十七大把它称为合法的财产性收入),不合题意。所以,答案为D。十二、关于商业银行利润的计算题例8:某商业银行在2004年吸收存款5000万元,发放贷款3500万元,当年银行存、贷款利率分别是3%

16、和8%,其中各种开支50万元。请问该银行2004年的利润是A、430万元 B、200万元C、480万元 D、80万元解析:商业银行是以银行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企业法人,储户的存款利息最终来源于银行的贷款利息,因此,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始终高于存款利率。商业银行的银行利润计算公式为:银行利润=贷款利息-存款利息-银行费用。可见,该商业银行在2004年的利润为:35008%-50003%-50=80万元,因此,该题正确答案为D项。十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例:某公有制企业职工刘国庆每月工资800元,奖金200元,投入10000元作为企业的股份,每年可得股息2400元,同时刘国庆以技术入股,每年可得股息1

17、2000元。刘国庆临街还有门面2间,每月要得租金600元。请问刘国庆每月的按劳分配收入是多少?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是多少?按劳分配:800+200生产要素分配:2400+12000+600这三项生产要素分配属于党的十七大所说的财产性收入。十四、企业增值税的计算某服装加工厂购进一匹布料,其付出的款项包括布料的销售额850元、增值税金l 44.5元(850元 1 7%的税率)。该增值税金由纺织厂上缴并开具给服装 厂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黝注暇商品销售价850元, 增值税金144.5元,合计994.5元。服装厂将这匹布料加工成服装后销售给商店,其销售价为1 500元。服装厂应缴的增植税金是BA.120元

18、B.110,5元 C.255元 D.1 44.5元B.根据公式纳税额=(增值后一增值前)税率,先算出增值额=1500-850=650(元),再算(一)关于商品价值量、劳动生产率的计算题例1:(2007年高考全国卷文综试题第24题)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A、4克 B、8克 C、16 克 D、32克解析: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由材料可知,在去年1克黄金=8克白银,5件A商品=2克黄金,则5件A商品=16克白银。

19、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则1克黄金=4克白银,而此时5件A商品=4克黄金=16克白银。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C。领悟:分环节各个击破。先算出黄金、白银和A商品价值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再算出生产黄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对它的价值量的具体变化,最后与白银、A商品价值量进行换算选择答案。练习题一:(2007年高考全国卷文综试题第24题)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那么,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D)A、28040 B、24020 C、48020

20、 D、416040(二)关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题例2:如果某国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待售商品总量为4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150元/件,在这一年里每1元货币平均流通6次。那么,该国在这一年里纸币发行量应为 亿元;如果该国政府当年由于多发行纸币而使商品价格上涨了25%,那么当年该国实际发行了_亿元纸币。A、10001250 B、12001350 C、10001200 D、14001300解析:纸币发行有自身的规律,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来确定。根据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的计算公式: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商品

21、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可知,这一年该国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40亿150元)/6=1000(亿元)。而这一年实际由于该国政府多发行纸币使商品价格上涨了25%,那么,这一年该国实际发行的纸币应为:1000+100025%=1250(亿元)。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领悟:纸币本身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不能贮藏。所以,无论发行多少纸币,它的总体购买力都只能与实际所需的金属货币量一致。练习题二:(2007年高考四川卷文综试题第26题)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涨10%,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应为(C)A、

22、1.8万亿元 B、2 万亿元 C、2.2万亿元 D、2.4万亿元(三)关于分配方式的计算题例3:甲在国有企业工作,年薪4万元;甲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1万元;甲购买股票,年终分得红利1万元;甲出租住房,年收入1万元。甲一年的劳动收入为_元。A、4万元 B、5万元 C、6万元 D、7万元解析:此题中学的“劳动收入”,即通过付出劳动而取得的收入。材料中只有年薪才是劳动收入,即4+1=5(万元)。甲的红利收入和出租住房的收入都是非劳动收入。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领悟: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搞清楚题干中的概念“劳动收入”,即通过付出劳动而取得的收入。解此类题目时,一定要注意区分劳动收入和非劳

23、动收入、按劳分配与非按劳分配、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等易混淆概念。练习题三:王某一家五口人,月收入23000元。其中:王某之父是国有企业工程师,月收入6000元;王某之母是外商独资企业的技术员,月收入4000元;王某本人是私营企业的小老板,月投资利润收入7000元;王某之妻是一外资企业的会计,月收入3000元;王某之妹开了一家小商店,月收入3000元。上述收入中,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是(C)A、 B、 C、 D、纳税额=650x17%=110.5(元)。(四)关于股票价格的计算题例4:王某购买了某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发行的每股面额为10元的股票1000股,预期每年可得5%的股息,而当年的银行存款

24、利率为4%。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那么,一年后王某所持股票的总价格为A、10000元 B、12000元 C、12500元 D、15000元解析:股票价格的高低,一般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预期股息和银行利息率。股票价格与预期股息成正比,与同期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用分式表示,就是: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息率。按照上述公式,该股票每股的价格为:105%/4%=12.5(元),那么,王某购买的1000股股票总价格应为:12.51000=12500(元)。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领悟:既可先算出预期股息(股票面额预期股息率),再除以同期存款利息率;也可先用预期股息率除以同期存款利息率,再去乘以股

25、票总面额。练习题四:(2006年高考四川卷文综试题第24题)某人持有每股面值100元的股票1000股,预期股息率为3%,当其他条件不变,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从2.5%降为2%时,他的股票会(B)A、升值35000元 B、升值30000元 C、贬值25000元 D、贬值20000元(五)关于企业经济效益和利润的计算题例5:下列情况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是:某企业占用资金100万元,获利40万元;今年扩大资金上升到150万元,获利为60万元;某企业的投资规模缩小1/2,利润总量减小1/3;某企业占用的资金比以前减小20%,利润总量没有变化;某企业规模扩大了10倍,利润也增加了10倍。A、 B、 C、

26、D、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把握企业经济效益与企业利润之间的关系。企业的经济效益用公式表示就是: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而企业利润用公式表示则是:利润=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利润)/生产成本=1+利润/生产成本。可见,企业经济效益是否提高,不能只看利润是否增长,而要看利润与生产成本之间的比值。如果利润增长的幅度超过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则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了;反之,则说明企业经济效益降低了;如果二者的增长幅度一致,则说明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变。据此分析:项中利润与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均为50%,所以经济效益不变;项中企业规模和利润都减少

27、了,但后者的幅度没有前者大,这说明经济效益提高了;项中投入减少,但利润总量没有变化,这也是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具体表现;项中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变。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领悟:有时应该把复杂数字抽象为简明语言,有时应该把抽象难懂的语言具体成直观的数字。比如选项,将规模和利润都乘以10,分式的值并没有改变,从而说明其经济效益没变。练习题五:某银行某年共发放贷款5000万元人民币,平均年利率是8%,在这一年中,共吸收存款4000万元,平均年利率4%,在这一年中银行共支付职工工资、奖金等40万元,其他开支120万元。这一年银行利润是_万元。( B )A、240 B、80 C、200 D、100(六)关

28、于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和GNP、GDP的计算题例6:某国物质生产部门一年内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为5000亿元,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工资为1000亿元,上缴国家的税金为400亿元,企业利润为150亿元,那么该国在当年创造的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分别是_、_。A、 6550亿元1550亿元 B、5000亿元 1550亿元 C、 550亿元 550亿元D、5550亿元 1500亿元解析:社会总产值是社会总产品的货币表现。用公式表示为:社会总产值=C+V+M。公式中,C表示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V表示支付给工人的工资等,M表示国民收入中支付给职工工资后的利润余额。由此可知,题中C为5000亿元,V

29、为1000亿元,M为(400+150)亿元。因此,该国在当年创造的社会总产值=C+V+M=5000+1000+(400+150)=6550(亿元)。而国民收入则是从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现就是净产值。用公式表示为:国民收入=(C+V+M)-C=V+M,它表示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因此,该国在当年创造的国民收入=V+M=1000+(400+150)=1550(亿元)。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领悟:关键是弄清国民收入的含义和计算范围。社会总产值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余下的净产值都属于国民收入,包括上缴的利税。练习题六:(2004年高考广东卷政治试题第1

30、3题)GDP(国内生产总值)和GNP(国民生产总值)都是综合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二者的区别在于计算方式上(D)A、GD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本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B、GN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本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C、GN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D、GD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七)关于增值税的计算题例7:一般增值税税率为17%。某厂购进一批蚕丝(假定这些蚕丝的生产者是第一个生产环节),支付货款850元,增值税款144.5元。10天后加工成绸缎以1500元卖给某商场。请问,该商场应为此支付_元增值税款?A、110.5 B、16

31、10.5 C、255 D、175.5解析:增值税的计税方法是:企业商品销售额税率-上一环节已纳税金。故该商场为此应纳增值税款为:1500元17-144.5=110.5元。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领悟:增值税要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所以会扣除前面环节已缴纳的增值税款。练习题七:若某制衣公司以2000元从该商场购得“例七”中的那批绸缎,请问该公司应为此支付多少增值税款?(A)A、229.5元 B、85元 C、195.5元 D、340元(八)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题例8:假如某工程师2008年3月份的月工资为5800元,则他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应为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级数 全月

32、应纳税所得额(X) 税率(%)1 X500元52 500元X2000元 103 2000元X5000元 15A、60元 B、445元 C、480元 D、505元解析:个人所得税是指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它对个人工资、薪金的缴纳是月收入扣除2000元后的余额。因此,本题的具体计算为:首先确定该工程师的应税额:5800-2000=3800元;其次明确各段税率5005%+150010%+180015%=445(元)。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领悟:关键是弄清分段后每一段的应税收入额(2008年3月1日起,起征的标准是2000元)。例如2000元至2500元总收入段的应税额为500元,而不是2

33、500元,不足部分,以实际数值计算,如总收入只有2300元,则应税额仅为2300元-2000元=300元;另外还要看清题干是要求选择按照新标准应缴纳个人所得税总额还是选择比以前少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额,避免过失性失分。练习题八: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农民工收入也在逐年上升。在成都某大型建筑工地当焊工的民工老许2006年11月缴纳个人所得税218.5元,请算出他该月的个人收入是多少元?(B)A、2290 B、3890 C、4370 D、3818.5(九)关于储蓄存款(债券)利息的计算题例9:(2007年高考天津卷文综试题第29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居民投资方式日益多样化。如果你以7.

34、70的汇率卖出1万美元,并将换得的人民币存入银行,存期为三年,年利率为4%,利息税率为20%,存款到期后应得本息为A、7392元B、79464元C、84392元D、86240元解析:根据利息计算公式:税后利息=本金利率(1-利息税率)=(100007.70)4%3(1-20%)=7392(元)。最后,本息共计84392元。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领悟:一定要明白,利息税是指利息收入的20%,而不是本金的20%;另外要注意现在执行的利息税税率标准已下调为5%,而不是原来的20%。练习题九:(2007年高考北京卷文综试题第29题)金融体系的改革使居民的理财方式日益多样。小华有人民币7700元,如

35、果目前汇率是1美元=7.7元人民币,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是3 %,美元是4%,预计一年后人民币升值到1美元=7.5元人民币,小华可行的最佳理财方式是(B)A、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8142B、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7931元 C、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57美元D、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40美元(十)关于外汇汇率升降或货币升值(贬值)的计算题例10: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日人民币对美元就升值2%,即1美元=8.11元人民币。据此可以计算出升值前100元人民币大约兑换_元美

36、元。A、10 B、8 C、12 D、 14解析: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升值前1美元能换的人民币为:8.11元1+2=8.2722元。则100元人民币能换的美元为:1008.272212.1美元。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领悟:计算汇率,务必注意两点:一是分清是本币汇率(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多少外国货币),还是外币汇率(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多少本国货币),二者本质是一样的,但计算中的数值却不同,容易因为粗心而出错;二是明白外汇汇率升高则外币升值,本币贬值,本币汇率下降;外汇汇率降低则外币贬值,本币升值,本币汇率上升高考政治计

37、算题归类总结及解析2011-05-04 18:21:15|分类: 【教学精华资源】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高考政治计算题归类总结及解析1.(2005全国卷3)25. 小张曾在网上看中了标价为5欧元的一件小饰品,那时的汇率为1欧元=10人民币元。一个月后,欧元升值了5%。此时,用人民币购买这件饰品,小张要比一个月前A. 多支付人民币0.5元 B. 少支付人民币0.5元C. 少支付人民币2.5元 D. 多支付人民币2.5元解析:欧元升值了5%,就表现为单位欧元可兑换的人民币数额增加了5%(人民币贬值5%)即1欧元10.5元人民币,5欧元为52.5元人民币,52.5502.5,选D。2.(20

38、05广东大综合)13. 如果生产一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4小时,售出后收入60元。某毕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在其他生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他用4小时生产同样的皮鞋售出后收入是A30元 B60元 C90元 D120元解析:生产一双皮鞋的必要劳动时间是4小时,收入是60,某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1倍,那么就是阐明用了2小时,劳动时间收入是60。那么他四小时生的生产的同样的皮鞋售出后收入是60*2=1203.(2006四川)24. 某人持有每股面值100元的股票1000股,预期股息率为3%,当其他条件不变,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从2.5%降为2%时,他的股票A.升值35000元 B.升值30000

39、元 C.贬值25000元 D.贬值20000元解析: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率。根据这一公式和标题所给条件,给股民的股票价格的变化为:1001000(3%/2%-3%/2.5%)=30000(元),因此他的股票升值30000元。答案为B。4.(2006全国卷2)25股票W的票面金额为1元,预期一年后可失掉5%的股息,同期银行存款年利率为4%。一投资者若以10 000元购买股票W,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理论上最多可能购买股票W的数量为A12 500股 B、10 000股 C、8 000股 D、7 500股解析: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率。根据这一公式,股票W的价格=5%/4%=1.25元,因

40、此,10000元理论上最多可以购买股票W的数量为10000/1.25=8000股,C项正确。5.(2006上海)37.材料一:世界全国人大常委会地18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正个人所得税的决定。我国自 2006年1月1日起,将个人所得税的费用限额(俗称“起征点”)由原来的800元提高到1600元.据估算,这项调剂将使国家财政减收约280亿元个人所得税款。(1)税法划定,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逾额累进税率。调全部人所得税起征点后,对月工资收入2000元的纳税任务人适用5%税率,其纳税额=(月工资-起征点)5%。请计算出现纳税额。解析:(2000-1600)5%20元 07年计算题 (一)关于商品价值量、劳

41、动生产率的计算题例1:(2007年高考全国卷文综试题第24题)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A、4克 B、8克 C、16 克 D、32克解析: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由材料可知,在去年1克黄金=8克白银,5件A商品=2克黄金,则5件A商品=16克白银。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则1克黄金=4克白银,而此时5件A商品=4克黄金=16克白银。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C。领悟:分环节各个击破。先算出黄金、

42、白银和A商品价值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再算诞生产黄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对它的价值量的具体变化,最后与白银、A商品价值量进行换算取舍答案。训练题一:(2007年高考全国卷文综试题第24题)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那么,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D)A、2 80 40 B、2 40 20 C、4 80 20 D、4 160 40(二)关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题例2:如果某国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待售商品总量为40亿件,平均

43、价格水平为150元/件,在这一年里每1元货币平均流通6次。那么,该国在这一年里纸币发行量应为_亿元;如果该国政府当年由于多发行纸币而使商品价格上涨了25%,那么当年该国实际发行了_亿元纸币。A、1000 1250 B、1200 1350 C、1000 1200 D、1400 1300解析:纸币发行有本身的法则,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来肯定。依据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的计算公式: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程度)/货币流畅次数,可知,这一年该国流通中所须要的货币量为:(40亿150元)/6=1000(亿元)。而这一年实际因为该国政府多发行纸币使

44、商品价格上涨了25%,那么,这一年该国实际发行的纸币应为:1000+100025%=1250(亿元)。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领悟:纸币自身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不能储藏。所以,无论发行多少纸币,它的总体购买力都只能与实际所需的金属货币量一致。练习题二:(2007年高考四川卷文综试题第26题)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如果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涨10%,其他条件不变,实践上今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应为(C)A、1.8万亿元 B、2 万亿元 C、2.2万亿元 D、2.4万亿元(三)关于调配方法的计算题例3:甲在国有企业工作,年薪4万元;甲应用业余时间在民

45、营企业兼职,年薪1万元;甲购买股票,年初分得红利1万元;甲出租住房,年收入1万元。甲一年的劳动收入为_元。A、4万元 B、5万元 C、6万元 D、7万元解析:此题中学的“劳动收入”,即通过付出劳动而获得的收入。资料中只有年薪才是劳动收入,即4+1=5(万元)。甲的红利收入跟出租住房的收入都长短劳动收入。所以,本题的准确谜底为B。领悟: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搞明白题干中的概念“劳动收入”,即通过付出劳动而取得的收入。解此类题目时,一定要注意辨别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按劳分配与非按劳分配、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等易混杂概念。练习题三:王某一家五口人,月收入23000元。其中:王某之父是国有企业工程师

46、,月收入6000元;王某之母是外商独资企业的技巧员,月收入4000元;王某自己是私营企业的小老板,月投资利润收入7000元;王某之妻是一外资企业的会计,月收入3000元;王某之妹开了一家小商店,月收入3000元。上述收入中,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是(C) A、 B、 C、 D、(四)关于股票价格的计算题例4:王某购买了某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发行的每股面额为10元的股票1000股,预期每年可得5%的股息,而当年的银行存款利率为4%。如果不其他因素的影响,那么,一年后王某所持股票的总价格为A、10000元 B、12000元 C、12500元 D、15000元解析:股票价格的高下,正常取决于两个根本因素:

47、预期股息和银行利息率。股票价格与预期股息成正比,与同期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用分式表示,就是: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息率。按照上述公式,该股票每股的价格为:105%/4%=12.5(元),那么,王某购买的1000股股票总价格应为:12.51000=12500(元)。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领悟:既可先算出预期股息(股票面额预期股息率),再除以同期存款利息率;也可先用预期股息率除以同期存款利息率,再去乘以股票总面额。练习题四:(2006年高考四川卷文综试题第24题)某人持有每股面值100元的股票1000股,预期股息率为3%,当其他条件不变,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从2.5%降为2%时,他的股票会(

48、B)A、升值35000元 B、升值30000元 C、贬值25000元 D、贬值20000元(五)对于企业经济效益和利润的计算题例5:下列情况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是:某企业占用资金100万元,获利40万元;今年扩大资金上升到150万元,获利为60万元;某企业的投资规模缩小1/2,利润总量减小1/3;某企业占用的资金比以前减小20%,利润总量没有变化;某企业规模扩展了10倍,利润也增加了10倍。A、 B、 C、 D、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掌握企业经济效益与企业利润之间的关系。企业的经济效益用公式表示就是: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而企业利润用公式表示则是:利润=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由此我们

49、可以得出,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利润)/生产成本=1+利润/生产成本。可见,企业经济效益是否提高,不能只看利润是否增长,而要看利润与生产成本之间的比值。如果利润增长的幅度超过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则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了;反之,则说明企业经济效益降低了;如果二者的增长幅度一致,则说明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变。据此分析:项中利润与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均为50%,所以经济效益不变;项中企业范围和利润都减少了,但后者的幅度没有前者大,这说明经济效益提高了;项中投入减少,但利润总量没有变化,这也是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具体表现;项中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变。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领悟:有时应该把复

50、杂数字形象为扼要语言,有时应该把抽象难懂的语言具体成直观的数字。比方选项,将规模和利润都乘以10,分式的值并没有改变,从而说明其经济效益没变。训练题五:某银行某年共发放贷款5000万元人民币,均匀年利率是8%,在这一年中,共接收存款4000万元,平均年利率4%,在这一年中银行共支付职工工资、奖金等40万元,其他开销120万元。这一年银行利润是_万元。( B )A、240 B、80 C、200 D、100(六)关于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和GNP、GDP的计算题例6:某国物资生产部门一年内生产进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为5000亿元,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工资为1000亿元,上缴国家的税金为400亿元,企

51、业利润为150亿元,那么该国在当年创造的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分别是_、_。A、 6550亿元 1550亿元 B、5000亿元 1550亿元C、 550亿元 550亿元 D、5550亿元 1500亿元解析:社会总产值是社会总产品的货币表现。用公式表示为:社会总产值=C+V+M。公式中,C表示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V表示支付给工人的工资等,M表示国民收入中支付给职工工资后的利润余额。由此可知,题中C为5000亿元,V为1000亿元,M为(400+150)亿元。因此,该国在当年创造的社会总产值=C+V+M=5000+1000+(400+150)=6550(亿元)。而国民收入则是从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

52、费的生产资料后,余下的那局部净产品,用货币表现就是净产值。用公式表示为:国民收入=(C+V+M)-C=V+M,它表示劳动者新发明的价值。因此,该国在当年创造的国民收入=V+M=1000+(400+150)=1550(亿元)。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领悟:要害是弄清公民收入的含意和计算范畴。社会总产值扣除已耗费的生产材料价值,余下的净产值都属于国民收入,包含上缴的利税。练习题六:(2004年高考广东卷政治试题第13题)GDP(海内生产总值)和GNP(国民生产总值)都是综合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二者的差别在于计算方式上(D)A、GD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本国规模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B、G

53、N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本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C、GN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国外生产的终极产品和劳务总量D、GD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 (七)关于增值税的计算题例7:个别增值税税率为17%。某厂购进一批蚕丝(假设这些蚕丝的生产者是第一个出产环节),支付货款850元,增值税款144.5元。10天后加工成绸缎以1500元卖给某商场。请问,该商场应为此支付_元增值税款?A、110.5 B、1610.5 C、255 D、175.5解析:增值税的计税方法是:企业商品销售额税率-上一环节已纳税金。故该商场为此应纳增值税款为:1500元17-144.5=110.5元。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领悟:增值税要防止对一个经营额反复纳税,所以会扣除前面环节已缴纳的增值税款。练习题七:若某制衣公司以2000元从该商场购得“例七”中的那批绸缎,请问该公司应为此支付多少增值税款?(A)A、229.5元 B、85元 C、195.5元 D、340元(八)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题例8:如果某工程师2008年3月份的月工资为5800元,则他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应为 。 A、60元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