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2、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3、诗歌五首表达的思想感情。4、准确朗读并默写。能力目标1、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2、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情感目标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教学重点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

2、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五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二、学习观沧海1、作者简介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而令诸侯”后,先后灭吕布,败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大胜。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他善诗歌,步出厦门行、蒿里行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2、写作背景:公元207年,曹操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3、3、内容简介: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山。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写景的十句,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诗中洋溢着饱含的激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4、借助注释,解释词语:水何澹澹:何,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东临碣石。临:靠着山岛竦峙:竦,高。峙,挺立。高高地挺立。萧瑟

4、: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幸甚至哉:幸,庆幸。至,极点。庆幸得很,好极了。5、赏读课文,听准读音,体会感情。古诗的节奏一般按音节划分,但有时也要根据意义加以调整,以避免读破词语。四至七言句的节奏型依次是:四言句X XX X 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五言句X XX XX 或者(X XXX X )七言句X XX XX XX 或者(X XX XXX X )6、合作探究: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7、小结:“诗言志”诗人

5、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三、学习次北固山下1、作者简介及解题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闻名。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次

6、,这里是停泊的意思。王湾,洛阳人。公元712年中进士,次年(唐玄宗开元元年)出游吴地,由洛阳沿运河南下瓜州,后乘舟东渡大江抵京口(今镇江,即北固山所在地),接着东行去苏州。此诗当于此时写就。2、朗读诗歌,注意把握五言诗的节奏。(提示: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浅近而音韵和谐。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3、合作探究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颔联: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

7、作铺垫。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这首诗哪些句子属于写景?哪一句直接抒情?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4、拓展延伸“潮平两岸阔,风正(顺)一帆悬”写了怎样一幅景象?“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

8、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说说你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理解。清晨江上行舟,当残夜未全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露春意。时光流逝,岁月无情,怎能不叫身在“客路”,时当岁末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历来为脍炙人口、“形容景物,妙绝千古”(明胡应鳞语)的名句。唐时,张说为宰相时,亲笔

9、将此联题于政事堂,令朝中文士作为楷模。5、课外拓展:写出你所知道的思乡的诗词。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四、作业布置1、默写诗歌观沧海和次北固山下。2、预习后两首。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二、学习钱塘湖春行1.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歌政治倾向非常鲜明,重视讽喻,崇尚简单易懂。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钱塘湖春行是他任杭州刺史时写的。钱塘湖,即杭州西湖。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2、诗作简介: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诗人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

10、,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钱塘湖春行的优美诗歌来。3、朗读诗歌,把握七言诗的诵读节奏。七言诗句的节拍有/,/。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诵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一顿,这样诵读自有抑扬顿挫的声调。4、整体感知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风光?水面初平、争暖树、啄春泥、没马蹄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些景物来描写呢

11、?因为这些都是初春景象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通过对西湖早春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5、质疑探究: “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6、小结: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截取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至。开头写“湖平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令人

12、目迷神驰。三、学习天净沙1、简介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题材: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2、元曲的分类:可分为:散曲和杂剧,其中散曲又分为:套曲和小令。3、秋思作者简介及解题作者简介:马致远(1250?一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他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一起并称“元曲四大家”。其小令名作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解题:“天净沙”曲牌名,“秋思”题目。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曲有小令、套曲之分,天净沙是小令。曲与词体式相近,都按调填词,但较词明快自由。4

13、、朗读小令,并注意节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5、整体感知:曲中描写了哪几种景物?苦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直接写羁旅之思的是哪句话?你认为羁旅之思是怎样一种感情?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三句作者将这九种景物组合在一起,这样写有什么妙处?这三个句子,十八个字,却写出了九种事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另外,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名句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就空间说,那充满人物感受的景,不是“断肠人”故乡的景,而是“天涯”的景。就时间说,那不是早晨活中午的景,而是日落黄昏的景。远在“天涯”的景,增加“断肠人”的多少愁死;而日落黄昏之时,“断肠人”还有今夜宿谁家的问题。由此可见“断肠人”的乡愁,是何等浓重!6、总结:点评想象,点明天净沙的艺术成就。元代散曲家马致远,早年热衷功名,屡不得志,漂泊生涯二十余载,本曲乃漂泊生涯体验的结晶,是作者用血与泪写成的,元曲中的“绝唱”,元人誉为“秋思之祖”,近代王国维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