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2-2013年下学期国 学 教 案 郭廷杰第一周:3月1日-3月8日第一课时 一 课题:试卷评析二 教学目标:通过试卷评析,让学员们了解本次考试的成绩分布。帮助学员们吸取教训,总结经验。1 公布每位学员的考试分数。2 分析全班考试各分数段的分布情况及特点。 全班共49人参加考试,缺考2人。全班平均分85.2分。其中90分以上16人。80-89分26人。60-79 分5人。不及格3人。从考试平均分及各段分数的分布情况来看,呈正态分布。但高分偏多一些。 3 分析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为了注重学习的过程,让学生门把功夫用在平时,而不是平时不努力,考试全凭抄。也为了让学生们在学习方面有一个较为公
2、平的竞争环境,本门课程采取了平时分与卷面分相结合的考核心方案。平时分与卷面分各占50% 。由于时成绩采取的方法是一个个单独过关的方式。经常要求提醒。所以,大部分同学都拿到了这50%的分数。如果卷面成绩也较好的话,就获得了较高的分数。 4 今后的方向。实践证明。把平时分做为一项期终成绩的一部分,是比较好的一种方式。避免了一部分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到考试时凭作弊蒙混过关的情况。今后我会坚持使用这一办法。第二课时:一 课题 三字经视频第七节二 教学目标:正确把握五对人际关系。三 主要内容:如何正确把握父子之间,夫妻之间,兄弟之间,长幼之间,朋友之间,上下级关系之间的关系及态度。四 学习形式:观看视频
3、材料五 学习地点:多媒体室六 主讲人:钱文钟 七 组织者:郭廷杰第三课时: 一 课题:第七节观后讨论及记诵 二 教学目标:1)深化理解观看内容 2)把所学知识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3 )背会本节内容。 三学习方式: 讨论交流 个人记诵 四 讨论问题:1 )“十义”指的是什么?2 )做为现代人,我们应当理解“十义”。3) 根据“十义”的内容,谈谈在我们处理与长辈,兄弟姐妹,朋友,同事,上下级关系时应当怎样做? 五 记诵内容: 从 “父子恩,夫妇从”至“小学终,至四书”第二周:3月1日-3月8日第一课时:一 课 题:君子思.视思明二 教学目标: 1明白什么是视思明,为何要视思明,怎样才能神思明。 2
4、 记诵论语相关内容。三 教学方式:专题讲座 个人记诵四 讲授内容: 1 “视”的含义:眼之视与目之视,有形之视与无形之视。 2 明的,含义:清楚明白、客观准确,深入透彻、长远开阔。 3 “视”为何要“思明”?1)视为知识之源,善视方能善事。 2)视常有所不明4 如何“视而能明”:观察要细致、判断要客观、思考要换位、格局要高远。五 记诵内容:从“君子九思”一节至“君子学而不思”一节 附课件:见课件1第二课时:一 课题 三字经视频第八节二 教学目标:1 了解四书的作者及内容。2 把握论语孟子的主要特点三 主要内容:1孔子其人及论语 2 孟子其人及孟子四学习形式:观看视频材料五 学习地点:多媒体室六
5、 主讲人:钱文钟 七 组织者:郭廷杰 第三课时: 一 课题:第八节观后讨论及记诵 二 教学目标:1)深化理解观看内容 2)把所学知识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三 教学方式: 讨论交流 个人记诵 四 讨论问题:1 论语有哪些特点?2孟子有哪些特点?3 周易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五 记诵内容: 从“论语者,二十篇”至“自修齐,至平治”第三周:3月18日-3月22日第一课时: 一 课题:君子九思.听思聪 二 教学目标:1明白听的含义,聪的内容。 2知道为何要听思明,怎样才能听思聪 3 记诵论语相关内容。 三 教学方式:专题讲座 个人记诵 四 讲授内容: 1 “听”的含义:耳之听,心之听。有形之听,无形之听。
6、 2 “聪”含义:解析字形:用耳听内容,用眼看表情,用嘴回应,用心来体会。 3 如何“听”,方能“聪”?1)听的态度认真听2)听的礼貌不打断3)听的思维要思考 4)听的意义要积累五 记诵内容:从“由,诲汝知之乎”一节到“季文子三思而后行”一节 附课件:见课件2第二课时:一 课题:三字经视频第九节二 教学目标:1 了解六经的名称及主要内容。2 了解 “三易”出处及“典谟”“训诰”“誓命”的含义三 主要内容:1六经的名称及主要内容。 2 尚书的主要文体。四学习形式:观看视频材料五 学习地点:多媒体室六 主讲人:钱文钟 七 组织者:郭廷杰 第三课时: 一 课题:第九节观后讨论及背诵 二 教学目标:1
7、)深化理解观看内容 2)把所学知识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3)背会本节内容。 三学习方式: 讨论交流,记诵内容。 四 讨论问题:1 六经包括哪六部经书?其主要内容各是什么?2三易主要有哪些?3 尚书有哪些文体形式?3 周易是一部什么样的书?五,记诵内容:从“孝经通,四书熟”至“有誓命,书之奥” 第四周:3月25日-3月29日 第一课时: 一 课题:君子九思.色思温,貌思恭 二 教学目标:1明白温和的脸色,谦恭的态度对于人的重要性。 2懂得怎样做到温和而谦恭地表达自我 3 记诵论语相关内容。 三 教学方式:专题讲座 个人记诵 四 讲授内容: (一)色思温 1 “色”与“温”含义及表现。 2 “色温”
8、的价值与意义 1) 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水平 2) 可以使人际关系和谐。 3)可以避免矛盾及冲突事件的发生。 4)可以得到他的人欣赏与接近,从而赢得个人成功和发的机遇。 3 为何“色”要“思”“温”? 1) 现实生活中,要做到色温,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 心气的浮躁和个人中心是色不温的主要原因。 4 讨论与交流: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色温? 导思问题: 1)在家中对父母,对兄弟姐妹,应该如何? 2)在学校,对老师,对同学,对门卫,对宿管员应当怎样? 3)将来参加工作 ,对领导,对同事,对家长,对学生应当怎样? 4 在社会上,对帮助了你的人,对无意中造成你不便的人他人应当怎样? (二)
9、貌思恭 1 “貌”“恭”的含义及表现 2 我们为何要“貌思恭”? 1)是人际交往的需要。是礼节的要求。 2)是为人诚信的表现。 3)是让人喜欢的法宝。 3 反思与交流:你自己,有过“貌不恭”的行为吗,今后应当怎样做? 五 记诵内容: 从“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一节至“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节。 第二课时:一 课题:三字经视频第十节二 教学目标:1 了解周礼的作者及主要内容。2 了解 诗经的特点,分类及主要内容三 主要内容: 1周公旦其人。 2 周礼的主要内容。 3诗经的有关知识。四学习形式:观看视频材料五 学习地点:多媒体室六 主讲人:钱文钟 七 组织者:郭廷杰 第三课时: 一 课题
10、:三字经视频第十一节 二 教学目标:1 了解春秋及其春秋三传。2 了解 “五子”的主要生平及思想观点三 主要内容: 1。春秋及春秋三传的相关知识。 2 荀子,杨雄,文中子,老子,庄子的主要思想。四学习形式:观看视频材料五 学习地点:多媒体室六 主讲人:钱文钟 七 组织者:郭廷杰 第五周:4月1日-4月5日 本周清明节放假,不上课 第六周 4月8日-4月12日 第一课时: 一 课题: 第十节,十一节三字经讨论交流与背诵 二 教学目标: 1 理解与消化第十节,十一节讲座内容。 2 记诵三字经第十节,第十一节内容。 三学习方式: 讨论交流,记诵内容。 四 讨论问题:1 你对诗经有哪些了解?2你对诸子
11、百家有哪些了解?五,记诵内容:从“我周公,作周礼”至“文中子,及老庄” 第二课时: 一 课题:孟子.舍和取义 二 教学目标:1了解孟子的思想及主张。 2 熟读并理解舍生取义全文。 3 记诵本文第一段。 三 教学方式:讲议结合 个人记诵 四 讲授内容: 1 孟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 2 孟子是如何对“生”“义”这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认证的。 第一段 理论论证1 以“鱼”与“熊掌”为喻,提出自己观点:二者不可得兼时,要舍生取义。2 从生命的两个极端“生”与“死”的角度,从正面论证舍生取义的价值与意义。 3 从生命的两个极端“生”与“死”的角度,从反面论证舍生取义的道理。4 总结上述论证,得出结论:“由是则
12、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串而有不为也”5 从性善论出发,人人皆人此心。贤者能够保持罢了。第二段。实例论证: 用“行道之人”与“乞人”这两种人为例,印证“”舍生取义的道理。第三段,联系现实,针砭时弊。五 提出讨论与交流的问题,进行思考,最好形成书面文字:在当前的现实生活中,应该如何理解舍生取义? 附:课件3第三课时 一 课题: 孟子.舍生取义的讨论交流与背诵 二 教学目标: 1 熟练诵读孟子,舍生取义全文。 2 背会本文第一段。 3 懂得在生活中如何尊重道义而不是满足个人私欲。 三教学方式: 诵读,背诵,讨论交流。 四 讨论问题:1 如果说,为了人间道义,连生命都可舍弃。那么,为了人间道义,更
13、应该舍弃哪些东西? 2 你感到,在现实生活中,有为了个人私欲而不顾道义的人和事吗?都有哪些?3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舍私欲取道义“?五,记诵内容:1论语从“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至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2孟子.舍生取义第一段。 第七周 4月15日-4月19日 第一课时一 课 题:君子思.君子三乐二 教学目标: 1明白亲情之乐,做人之乐,为师之乐的道理。 2 背会本文。三 教学方式:专题讲座 四 讲授内容: 1 作者首先把“王天下”排除在了人生之乐之外,是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何在? 1)孟子把“王天下”排除在了人生之乐之外,是想告诉我们这样一种理念:人生的快乐与幸福,与权势无关,与财富
14、无关。 2)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幸福本质上是人们对自己生理,心理得满足的一种内心体验。权欲本质上是一种控制他人他事欲望。由于客观主观条件的限制,任何人都不可能实现对他人他事的完全控制。所以,如果把人生的快乐幸福建立在增加控制力的基础上,注定不可能得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 财富欲本质上是一种企图对对物质进行有效掌控的欲望。由于主观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物质的掌控总是很有限度的。所以,如果把人生的快乐幸福建立在不断增所控物质的数量上,也必定要与痛苦结伴。 3)历史事实与社会现实表明,无论是控人欲,控事欲还是物控欲的极度扩张,都难以避免失败,破裂,灭亡的命运。商纣王如此,秦始皇如此,贪官们如此。很多破
15、灭的家庭也是如此。 2 为什么说“父母俱存,兄弟无故”是人生第一乐? 1)亲情之爱是爱的基础和根本。无亲情之爱,难有其它之爱。 2)亲情之爱是生存发展的条件。家和万事兴。 3)亲情之爱是人归属需要的满足的保障。 4)父母俱存,则无“子欲孝,亲不在”之悲。 3 为什么“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是人生第二乐?。 1)人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永续发展。 2)当人类的活动有违于自然规律时,会受到自然的处罚。环境破坏,气候异常,物种灭绝,人类四大杀手病泛滥等都与此有关。4 只有不做对不起社会,对不起别人的事情,才能心安理得。身体健康,延年益寿。否则处于焦虑,愧疚,惊惧之中。不会快乐。这就人们所说的“平
16、时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5 为什么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人生第三乐 1)英才能够让老师更有成就感。 2) 英才更能体现老师的人生价值。第二课时一 课题:君子三乐的讨论交流与记诵二 教学目标 : 1 深化对亲情,孝道的理解与认识。 2 深化对环境保护的理解与认识,深化对如何做人的理解与认识。 3 深化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三 教学方式:讨论,交流,记诵。四 讨论问题 1 我们如何做,才能把自己之乐与父母之乐,亲情之统一起来? 2 在现实生活中,你觉得有哪些人和事是有愧与天,惭怍于人的。我们应当怎样做。 3 我们做为学生,如何让老师以我们为乐。 我们将来做为老师,又如何让学生以我们为乐?
17、五 记诵内容: 本节全文。 第三课时: 一 课题:三字经视频第十二节 二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上古的历史人物。2 思考古代圣贤对今人的启示。三 主要内容: 1 如何正确对待历史。 2“三皇”“二帝”“三王”的故事传说 。四学习形式:观看视频材料五 学习地点:多媒体室六 主讲人:钱文钟 七 组织者:郭廷杰 第八周 4月22日-4月26日 一 课 题:孟子.左右逢源 二 教学目标: 1明确学习要“自得”的道理。 2 明白“自得”与“左右逢源”的关系。 三 教学方式:专题讲座 讨论交流 个人记诵 四 讲授内容: 1 “左右逢源”的含义: 1)本义:到处都可遇到源泉活水。(意味着能够很好地生存和生活
18、) 2)基本义:知识技能丰富,做事得心应手,应对自如。 3)其它义:两面讨好,都不得罪。 2 “自得”与学习方法的关系 “自得”,就是自己有所获得。人如果是带着自我收获,自我提高的目的去学习,就会主动选择能够真正有效提高自己的方法,遵循学习的规律去学习。如果不是为“自得”而学习,而是为老师,为父母,为应付,为满足虚荣心,为功利目的而学习,就会急近功利,偷懒取巧,敷衍了事。 3 “自得”与学习效果,学习积累,应对生活的关系。 一个人如果带着“自得”的目的来学习,而不是带着功利的目的来学习,就会内心沉静而不浮躁,精神专注而不旁移,自然淡定而不焦虑,遵循规律而不取巧。就会效率高,记得牢。长期为之,日
19、积月累,就会形成深厚功底和能力。遇到问题需要解决时,自然会厚积薄发,左右逢源,应付裕如。五 讨论交流: 1 你在学习过程中,是为“自得”而学,还是为应付而学? 2 当一个学生为“自得”而学时,还有会上课不专注,自习课无所事事的情况发生吗。?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做,谈谈你的看法。六 记诵内容:左右逢源全文。第二课时一 课题:曾经沧海茅塞顿开二 课型:自读课三 教学方式:自学,讨论,交流,背诵四 学习程序 : 1 自学弄懂文意。 2 导思进行思考 3 讨论形成共识 4 交流思想碰撞 5 背诵完成积累 五 导思问题:(一)曾经沧海导思问题1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
20、何启示?2“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何启示?(2) 茅塞顿开导思问题 1“茅塞顿开”的原义是什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对于我们的学习成长有何启示? 六 :完成这两篇课文的背诵任务第三课时: 一 课题:三字经视频第十三节 二 教学目标:1 了解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变迁。三 主要内容: 1 夏代的建立与灭亡。2 商代的建立与灭亡。3周代的建立与动荡。四学习形式:观看视频材料五 学习地点:多媒体室六 主讲人:钱文钟 七 组织者:郭廷杰 第九周 4月29日-5月3日 本周五一放假,不上课 第十周 5月6日-5月10日 第一课时 一 课 题:周易.天行健 二 教
21、学目标: 1了解周易的成书及大致逻辑结构。 2 懂得人要自强不自息的道理。 三 教学方式:专题讲座 讨论交流 个人记诵 四 讲授内容: (一)周易的含义及成书 1 含义:“易”字是个合意字。上边是个“日字”,下边是个“月”字。二者合在一起,表示阴阳的交错变化。进而推之为一切事物的变化。所以,“周易”意为周人所写的,反映事物变化规律的学问。 2 成书:相传上古伏羲创制了八卦。后来周文王周文王推演为六十四卦,并作卦辞,他的儿子周公旦为编了每一爻撰写也爻辞,共三百八十四爻辞。 后来孔子及其弟子又对卦辞和爻辞进行解读,形成易传。(2) 周易的逻辑结构。 周易认为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一个最原始的事物生成
22、的。此物命名为“太极”。用“”表示。太极发生阴阳变化,生成“二仪”。分别用“”和“一 一”表示。阴阳两两结合形成“四象”。四象再分别加下阴阳的变化,形成“八卦”。这就是所谓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种八卦分别重叠,形成六十四卦。每卦的一个阴阳符号为一爻。六个六十四,一共是三百八十四爻。周易就是根据这六十四卦三百八四爻的变化规律来推测事物变化规律的。 (三) 乾卦卦辞解析。 在古人看来,天人是合一的,大自然的规律和人的规律是相的。人生于自然也要取法于自然。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所以古人经常通过对自然的观察来思考人生的道理。周易第一卦“乾卦”的卦辞就是如此。古人通过对天体运行观察的
23、长期观察,他们发现:宇宙中和各种天体,无论白天黑夜,无论春夏秋冬,无论乱风下雨。他们都那么沉着的,坚定的,有条不紊地运行着。永远不气馁,永远不懈怠。这就是所谓的“天行键”。古人由此得到启示:作为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志向的人。应该效法于天,要让自己坚强起来,无论客观现实如何变化。无论经受什么挫折,都要坚定地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走下去,永不停息。 五 讨论交流: 1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遇到过哪些挫折和坎坷?你当时是如何做的? 2 你觉得今后,我们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或挫折。如果真遇到了这些困难挫折,我们应该怎样做?六 记诵内容:从“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至“”刚柔交错,天文也。第二课时一 课题:
24、周易.忠信所以进德也二 课型:自读课三 教学方式:自学,讨论,交流,背诵四 学习程序 : 1 自学弄懂文意。 2 导思进行思考 3 讨论形成共识 4 交流思想碰撞 5 背诵完成积累 五 导思问题:1 “知至至之,可与几也”是什么意思,对我们有何启发? 思考提示:这句话是说,一个人,只有能够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到了什么程度,并且能够努力采取行动中与之保持一致。才不会落伍。只有能够这样做的人,才可以与他交流事物的具体细节了。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对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和程度,要有敏锐的观察、了解和判断。并且能迅速采取相应行动,紧紧抓住机遇,不能错失良机。比如对于幼师学员来说,要清楚的了解幼师生将来
25、发展的前景,现在到了何种程度,国家的政策和计划是怎样的,这样才能抓住机遇,做出充分准备,提前占领位置。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行所当行”。2“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什么意思,对我们有何启发?思考提示:这句话是说,知道了事情已发展到了最后,该结束了,就要及时终止它,就可仍保持道义的存在。避免事情走过头。比如,晚上睡觉休息是必要的,但是到了早上,该“终”的时候却不“终”。仍躺在床上睡懒觉,这就违背“义”了。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止所当止”。3 联系你的生活实际问题,谈谈怎样做到“知至至之”和“知终终之” 六 :记诵内容: 从“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至“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第三课时: 一 课题:三
26、字经视频第十四节 二 教学目标:1 了解从“春秋”到“汉代”的历史变迁。三 主要内容: 1 “春秋五霸”的故事。 2 “战国七雄”的故事。 3 秦国统一的故事。 4 楚汉相争的故事四学习形式:观看视频材料五 学习地点:多媒体室六 主讲人:钱文钟 七 组织者:郭廷杰第十一周 5月13日-5月17日 第一课时 一 课 题:周易.地势坤 二 教学目标: 1 懂得人宽厚方能承载万物的道理。 2 明白宽厚对自己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三 教学方式:专题讲座 讨论交流 个人记诵 四 讲授内容: 1 坤卦卦辞解析 何为“坤”?“坤”是无限延申的土。当土地以三个维度向外延申之后,就成了无边无际,深厚无比的地球。
27、正像人们通过对天体宇宙的观察百得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结论一样,当古人把目光投向大地时,他们发现大地是那样的广袤无边,那样的厚不可测。而正是大地这样广阔深厚,才能够载万物如无物,承损益而不觉。人也一样,只有德积深厚,胸怀宽广。才能够承载各种各样正向的或负向的,好的或不好的事物。如成功,失败,打击,挫折,名誉等才能够托起应当托起的重任。如事业,家庭等。五 讨论交流: 1 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像,说一说正面的或反面的关于“厚德载物”或“寡德自损”的例子。 2 你觉得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够“厚德载物”,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六 记诵内容:从“知进而不知退”至“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第
28、二课时一 课题:周易.不恒其德周易.修辞立其诚周易.上九,亢龙有悔二 课型:自读课三 教学方式:自学,讨论,交流,背诵四 学习程序 : 1 自学弄懂文意。 2 导思进行思考 3 讨论形成共识 4 交流思想碰撞 5 背诵完成积累 五 导思问题:1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是什么意思,对我们有何启发? 思考提示:这句话是说,一个人的良好品德,要永久保持,时该保持。否则,即是一时忘记或疏忽,也可能让自己做出不光彩的事情而蒙羞。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对自己的品德言行,要经常提醒,时刻反思。否则,一时不慎,就很可能做使自己遗憾,后悔的事情。对自己的人生遭成负面影响。我们也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平时很不错人
29、,因为一时的糊涂,失控或轻率,做了有失道德的或法律的事情。造成对自身或对他人不应有的精神或身体损害。甚至不可挽回的结果。回想起来,自己也非常后悔。但这世界上,是买不来后悔药的。2你如何“修辞立其诚”这句话,对我们有何启发?思考提示:这句话表明了说话形式与说话内核的相互关系。人们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即要注意说话技艺方式,讲究“修辞”。使人能够接受。同时,也要心态纯正。说话的技巧要建立在诚实守信的基础了。而不是意在讨好甚至欺骗的谎言假语,花言巧语,甜言蜜语。3 联系你的生活实际问题,谈谈如何理解“上九,亢龙有悔”这句话.思考提示:此句为周易.乾卦的第六爻爻辞。因周易中阳爻一律称为“九”,而此爻又在上
30、卦的最高一层。因此,称为“上九”。又因此爻是阳爻在阴位,又不居中。阴气太重,所以是“高处不胜寒”,有阴盛阳衰之象。一般比喻人的位置或事业已经发展到了顶峰或极致。已有脱离现实或人道之虞。此时,如果知进而不知道,知存而不知亡。一意孤行,继续走下去的话,很可能造成悔恨的事情。这句话启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走极端。否则,好事可能会变坏事,有理的事可能变成没理的事。爱你人可能变成恨你的人,美好的愿望可能成为破灭的梦想。其实,历史上的很多朝代兴亡,现实中的很多人间悲剧,多缘于此。 六 :记诵内容: 从“君子上交不谄,”至“上九,亢龙有悔”第三课时: 一 课题:三字经视频第十五节 二 教学目
31、标:1 了解从三国二晋南北朝的历史变迁。三 主要内容: 1 “三国两晋的”的历史变迁。 2 南朝的历史更替。 3 北朝的分裂与朝代更替。 4 隋的统一与灭亡。四学习形式:观看视频材料五 学习地点:多媒体室六 主讲人:钱文钟 七 组织者:郭廷杰第十二周 5月20日-5月24日 第一课时 一 课 题:中庸.凡事豫则立 二 教学目标: 1 懂得先思而后行,谋前而后动的道理。 2 明白在生活中如何能够有计谋,有准备的言行做事。 三 教学方式:专题讲座 讨论交流 个人记诵 四 讲授内容: 1 理解文意 这段话是说。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只有事先做好充分准备,才有可能成功,否则就可能失败。如果说在说话之前提
32、前有思路,有准备。那么在应对时就不会磕磕绊绊,结结巴巴,说不到点子上。做事之前,提前就想好事情的步骤,方式,可能出现的情形及结果。那么在做事时就不会限入难以解脱的困难之中。如果在行动之前提前想好此事可不可行,该不该做,就不会做出使自己错误和让自己后悔的事。做人道理如果能够事先想明白,就不会处处碰壁了。 2 思想感悟:这段话告诉我们,随意是地上的石头,它会在你冷不防时绊你个跟头。轻率是暗处的敌人,他会在你行进过程中突然袭击你让人躲闪不及。冲动是可怕的魔鬼,他会让你情绪发泄之后治你于死地。五 讨论交流: 1 你在生活成长的过程中有过因没有做准备而造成被动的事情吗?。 2 你的人生理想是什么,你认为
33、为实现这些理想,现在就应该做哪些准备?六 记诵内容:从“从上不怨天”至“博学之。”第二课时 课型,自读课。一 课题: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二 课型,自读课。三 教学目标:1 理解“中”“和”的含义和意义2 树立控制自我,达到中和的思想。 四 教学方式:自学,讨论,交流,背诵 五 学习程序 : 1 自学弄懂文意。 2 导思进行思考 3 讨论形成共识 4 交流思想碰撞 5 背诵完成积累 五 导思问题:1 你对此段中的“中”“和”是如何理解的?所谓“中”,就是正中,不偏向任何一方。就人的情绪而言,喜乐是正向情绪,哀怒负向情绪。无论正负,都不是情绪之中。因此,情绪之“中”应该是心情平静,既无喜乐,也无哀怒。所谓“和”,就是和谐,不伤和气。发而有度,既无“过”,亦无“不及” 思考提示:2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中和”的理念来处理我们的生活?思考提示:在现实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纺织工程师考试知识应用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远传型压力变送器项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古代化妆测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纺织工程师转型发展机会试题及答案
- 探索未来纺织行业的劳动力市场变化试题及答案
- 如何系统复习纺织品设计师试题
- 视觉传达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试题及答案
- 骨质疏松考试题及答案
- 探索国际商业设计师考试的职业标准试题及答案
- 助理广告师考试知识点剖析试题及答案
- 九型人格之职场心理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基于机器学习的缓存优化
- 肝损伤患者的护理
- 学术论文文献阅读与机助汉英翻译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重庆大学
- 老年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解读
- 新高考背景下202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策略讲座
- 学校五好关工委方案 - 副本
- 电力施工总承包合同范本2024年
- 汽车行业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开发方案
- 化工1.4丁二醇介绍及生产流程设计书
- 急性冠脉综合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