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规脑电图检测规范_第1页
临床常规脑电图检测规范_第2页
临床常规脑电图检测规范_第3页
临床常规脑电图检测规范_第4页
临床常规脑电图检测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临床常规脑电图检测规范主要适应症:1、中枢神经系统发作性疾患,如癫痫、意识障碍、睡眠相关疾病等。2、癫痫外科手术前致痫区定位。3、围产期异常的新生儿监测。4、脑外伤及大脑手术后监测。5、危重病人监测(ICU )。6、脑死亡的辅助判定。1. 设备 脑电图仪标准:选择符合国际脑电图和临床神经生理联盟(IFSECN )及 中华人民 共和 国脑 电图国家 标准 并经 国家计量 局检测规程认可的脑电图仪。目前使用16导程或以上脑电图仪进行常规记录。有条件的实验室或出于特殊需要,可以应用更多导程记录。(2)电源标准:交流电的接线应该滿足所在地系统标准要求,所有的交流电插座必须提供可靠的地线,以避免交流电干

2、扰或触电的危险。要接专用电源线,电源电压为220V。应用交流电子稳压器时,需待电压稳定后方可打开脑电图仪的电源开关。(3)辅助设备:应该包括一个能够产生节律性高强度闪光的刺激装置。2. 电极及其放置理想电极应具有导电良好、易于安置和固定、无创性、耐磨损、无明显信号衰减信号(0.5-70HZ) 的特性。(1)头皮电极:包括盘状电极、针电极和柱状电极。盘状金属(银质)电 极记录效果较好,推荐在临床工作中常规使用。特殊需要时可使用一次性针电极,若用可供重复使用的电极,应确保严格消毒以避 免交叉感染。(2)特殊电极:包括蝶骨电极和鼻咽电极。主要用于记录特殊脑区(如颞叶底部或内侧)的异常电活动,临床上常

3、与头皮脑电图配合使用。疑及颞叶内侧放电而头 皮脑电图无异常发现时,可考虑加用蝶骨电极。推荐使用针灸毫针作为常规脑电图蝶骨电极使用,长时间监测时应使用柔软的线型植入式蝶骨电极。鼻咽电极目前已很少 使用。由于安置特殊电极具有微创性,需要由经过专门训练的医生或技术人员来 完成。(3)电极固定:短时常规监测可使用电极帽及导电膏固定,长时间监测时 推荐使用火棉胶固定头皮电极。(4)电极的清洁、消毒:电极必须保持清洁。在记录完疑为或确诊为传染病病人后,应米取高压消毒或销毁等有效措施,避免交叉感染。(5 )电极安放:推荐使用国际通用的10-20系统电极安放法。电极数不应少于1821个(1619个记录电极,2

4、个参考电极)。电极至少需覆盖前额区、中额区、中央区、顶 区、枕区、前颞、中颞和后颞区,有条件时还应包括额、中央、顶区的中线部位。新生儿因为头围小, 可适当减少电极数目,但应尽可能安放颅顶中央(Cz)电极,以便发现颅顶正相尖波。建议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电极位置:应根据颅骨标志经测量按10-20 系统电极安放法加以确定。 电极命名:包 括两部分:(a )电极所在头部分区。按头部解剖部位“额、颞、中央、顶、枕、耳垂”等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F、T、C、P、0、A ”等来表示。(b )国际上以阿拉伯数字的奇数代表左半球,以偶数代表右半球。接近中线的用较小的数字, 较外侧的用较大数字。中线部位为英文

5、小写字母“ z ”举例:A1代表左耳垂参考电极,T6代表右后颞区,Pz代表顶区中线。(6)电极阻抗:待电极安装好后应测定电极与头皮之间的阻抗,一般要求不超过 5K Q 。当记录中出现可能为电极导致的伪差时,应重新检测电 极阻抗。3. 导联组合导联组合是指用不同的导联方式连接电极。常用方法有两种:参考电极导联法和双极导联法。各个实验室根椐需要可采用不同的导联组合法。合理组合方式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1 )至少有8导程,尽量使用10-20系统法中的全部21个电极;(2 )导联组合要简洁明了,能清楚显示电位的空间走向;(3 )双极导联电极间距应相等;(4 )导联排列顺序,应从前向后、先左后右;(5

6、)在一次脑电图检查中,至少应该各有一段如下组合的记录:参考电极导联、纵向双极导联、横向双极导联。并在记录过程中,明确标明导联组合方式(数字化脑电图在回放时应以上述多种导联方式显示和分析);(6 )至少主要导联组合方式与其它实验室的应相同,以便于不同实验室之间的交流。数字化脑电图仪常设置Cz为虚拟的公共电极,但置于Cz和头皮其他部位的电极均不能作为真正的参考电极,回放时应转换为平均参考电极或耳电极阅图。对于较多导程的脑电图仪(如目前大多数的数字化脑电图仪),可酌情增加心电、肌电、 眼动、呼吸等其它生理参数的记录。4. 记录参数(1)校准电压(定标):在记录前需要方波定标和生物定标。方 波定标时,

7、推荐尝试不同滤波设定状态下记录并测量校准电压。定标电压应该调到敏感水 平,全部记录笔尖均应在零位并应排列在同一条直线上。生物定标是指各导联同时记录同一部位电位波形、波幅、位相应完全一致。(2 )敏感度:常规记录时,敏感度一般设置于7 p V/mm10 p V/mm (成人)、10 p V/mm20 p, V/mm(儿童),可酌情及时调整。(3 )滤波:常规记录时,高频滤波不应该低于70Hz,多设定为70Hz。低频滤波不应该高于1Hz ,多设定为0.3Hz 或 0.5Hz (对应时间常数分别为0.4s 或 0.3s)。(4 )走纸速度:常规记录速度设为3cm/s1.5cm/s速度可用于长时间描记

8、。(5 )描记时间:常规脑电图应至少记录20分钟清醒状态下的无干扰图形。(6)诱发试验:睁闭眼、闪光刺激及过度换气应作为常规诱发试验,癫痫病人应尽可能进行睡眠诱发。进行诱发试验时,均需相应增加记录时间。睁闭眼试验:在受检者清醒、放松闭目状态时,每隔10秒左右嘱其睁眼3-5秒,反复睁闭眼2-3次,并标记每次睁闭眼的时间点。闪光刺激:闪光刺激器置于受检者眼前约态下并面向 闪光刺激器中心。刺激器发光亮度为30cm10,在闭目状万烛光(100Nit ),刺激脉宽0.110ms,刺激频率在160Hz可调。 每一频率刺激持续时间为10秒,间隔10秒,再用另一频率刺激10秒钟。一般采用由低频逐渐递增至高频刺

9、激。举例:1Hz 3Hz 6Hz 9Hz 12Hz15Hz 18Hz 21Hz 24Hz 27Hz 30Hz。在闪光刺激过程中如出现临床发作,应立即停止刺激。过度换气:过度换气描记应至少持续3分钟,深呼吸频率为20-25次/分。在过度换气之前及之后,均应在不便换导联组合条件下记录至少 1分钟。下列情况不应进行过度换气:严重心肺疾病、脑血管病、 高颅压、 镰状细胞贫血及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睡 眠诱 发:应记 录到 入睡 过程 和浅 睡期 (非 快速 动眼 睡眠I、口期)图形5. 围记录期注意事项:(1) 检查前应和受检者充分沟通,消除紧张与疑虑,以配合检查。(2) 检查前一天受检者应洗头,洗后不

10、用发脂、发胶等,检查时头部应清洁干燥。(3) 对正在服用抗癫痫药物的病人,常规检查一般不应减停药物。特殊情况下,如需要获得发作期脑电图,应在患者和家人知情同意情况下谨慎减停药物,检查后及时恢复用药。(4) 睡眠脑电图检查以自然睡眠描记最为理想。可在检查前进行适当睡眠剥夺。 如果不能获得自然睡眠,可以采用药物诱导睡眠。多选择起效时间快、作用时间短、 对睡眠影响小的药物(如戊巴比妥、水合氯醛等)。亦可通过动态脑电检查获得睡眠期的记录。(5) 用记录纸记录的脑电图上必须注明受检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描记日期、住院号/门诊号、使用药物名称及剂量、受检者的意识状态、操作技师姓名等(6) 脑电图记录期发生

11、的重要事件应该实时清晰的标记。主要包括:导联方式的更换、记录参数的调整、各种来源的伪差、意识状态的判断、受检者出现的症状等。二、脑电图报告书写规范脑电图报告应包括四方面内容:1.受检者一般情况;2.脑电图记录的描述;3脑电图结论(正常或异常及其严重程度的判定)4. 脑电图结论的解释。1. 受检者一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利侧手、体位、临床诊断、使用药物名称和剂量、意识状态、配合程度、记录时间、病历号等。2. 脑电图记录的描述包括对脑电图特征进行客观全面的描述。应描述各种记录状态下(清醒、睡眠、各种诱发试验)出现的各种正常及异常脑电特征。描述既要客观全面,又要简洁明晰。这部分内容是判定脑电

12、图正常与否或异常程度的依据。3. 脑电图结论(正常或异常严重程度的判定)是指对一次发作间期脑电图检查结果的综合判定。对成人和儿童可采用不同的判定分级方案。为了方便其他医生阅读报告时掌握重点,更有效的读懂脑电图结果,对于异常脑电图,除了标注异常程度之外,建议应同时描述最能够体现该异常程度的主要异常发现。举例:局限性异常脑电图 左前颞区频繁棘波、尖波,仅出现于睡眠期(2)左前、中颞区为著持续性、不规则、中等波幅8活动。4. 脑电图结论的解释即对本次脑电图结论的临床提示意义做出解释。这部分内容对于不太熟悉脑电图的临床医师有帮助。但是,合理解释应该在综合分析临床和脑电图资料的基础上谨慎给出,这需要丰富

13、的临床及脑电图经验,只适用于判读脑电图的临床医师。应注意:(1)由于脑电图主要反映脑功能状态而缺乏病因特异性,在脑电图报告中不宜作出临床疾病的诊断。举例:高度异常脑电图(双侧弥漫性慢的棘-慢波综合,可诊断Lennox-Gastaut综合征)(错误)(2)对于相对有特征性的异常脑电活动,可以在有把握的情况下 提示可能出现该异常电活动的常见临床情况,供临床医生参考。例如持续出现广泛性约每秒一次(或1Hz )周期性三相波发放,而临床又有进行性疾呆、肌阵挛等症状时,可以提示临床医师有无 Creutzfeldt-Jakob病的可能。举例:a.高度异常脑电图(弥漫性三相波,可见于代谢性脑病、肝肾功能衰竭、

14、脑缺氧等)b.高度异常脑电图(弥漫性爆发-抑制脑电活动,提示弥漫性大脑功能障碍,可见于缺氧性脑病、低体温、药物中毒、癫痫持续状态等)C.局限性异常脑电图(左前颞见频繁癫痫样波发放和较多3慢波活动,提示左前颞区局限性脑功能异常,可能存在有潜在致痫性病灶)(3) 脑电图异常对于癫痫的发作分类诊断很有意义,可以作出提示供临床医生参考。举例:a.中度异常脑电图(可见双侧对称同步高波幅3Hz棘-慢波综合节律长程阵发,提示全面性癫痫发作,失神发作可能)b.局限性异常脑电图提示(睡眠中左侧中央中颞反复出现高波幅尖波及双相尖波,部分性癫痫发作,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BECCT】能)(4) 对于在同一实

15、验室复查的病人,应与上次检查结果进行比较,作出是否 好转、恶化或无变化的结论。(5) 除脑电图书面报告外,应附图(包括EEG的背景及主要异常所见)。脑电图记录的描述内容1. a ( alpha )节 律:应描 写a节律 存在部位、频率范 围、波幅、调节和调幅及双侧对称性,是否在全部安静描记中为主要频 率。2. B ( beta )波:应描写存在部位、频率范围、波幅及双侧对称性,散在还是成节律,并应估计在全部描记中所占比例3. e( theta )及A ( delta )波:应分别描写存在部位、频率范围、波幅及双侧对称性,单个散在还是成节律,并应估计在全部描记中所占比例。4. 睁闭眼: 描写睁眼

16、后脑电图的变化,是否出现异常波及其部位,以及闭目后恢复情况。5. 过度换气: 描写过度换气后脑电图的变化及其出现时间、续时间。过度换气恢复至过度换气前背景的时间,如出现异常波应描写波形、部位以及出现方式,即单个散在还是成节律。6闪光刺激:描写闪光过程中及闪光后脑电图的变化。如有节律同步化应注明出现部位及刺激频率,如有异常波应描写波形、部位及出现方式。7. 睡眠:除描写背景活动外,应描写睡眠波(顶部尖波、睡眠纺锺、K复合波)的出现部位,双侧是否对称;睡眠纺锺的频率及波幅以及每次出现的持续时 间;还应对睡眠分期作描述,如睡眠中出现异常波,应描写出现于那一期,出现 部位及出现方式。8. 异常波(癫痫

17、样波):应描述波形、波幅、出现方式、部位、持续时间、同步性、对称性、出现于何种状态。9.临床发 作:如果在监测 过程中 出现了临床 发作, 应对发作的具体表现及发作 期脑电图特征进行描述。成人脑电图诊断标准 根据脑电图背景活动正常与否以及异常程度,可分为正常范围、边缘状态、轻度异常、中度异常、高度异常和局限性异常等6种。参照临床资料做出诊断时必须谨慎。中度不正常以上的脑电异常有较明确的临床意义、正常脑电图符合下列所有各项时为正常脑电图:脑波分布有正常的部位差别,左右基本对称;2Hz ;主要分布在双侧枕区;双侧枕区最好,生理反应最明显;卩V,以额、颞区为主;清醒状态全头部a波频率差不超过a节律的

18、波幅最高,调幅B活动在20%以下,波幅不超过20e活动不超过5%,波幅不超过30卩V ;全部记录中偶见8活动,波幅不超过50 V ;过度换气、a波频率范围超过2Hz ,两侧频率不对称,8Hz波增多,两侧闪光刺激等诱发试验无异常反应;生理性睡眠波顺序出现,睡眠周期正常; 无异常阵发性电活动。、边缘状态正常背景活动的轻度量变符合以下一项者即为边缘状态:a波频率变化范围超过 2Hz ;a波幅两侧不对称超过 30%;a波波幅增高超过 100卩v :B波增多,数量超过 40%或波幅达3050卩v ;额部低波幅散在 e 波稍增多,超过10%15% ;有时其波幅超过枕部 a波;低波幅 8活动稍增多;出 现某

19、种临床意义不明确的波形;睡眠周期紊乱等。三、轻度异常背景活动的改变较为明显。符合以下一项者即为轻度异常:波幅差超过50%,生理反应性不明显或不对称; B活动明显增多,波幅可达50100卩V ;B波明显增多,波幅可达 50100卩V ,呈阵发性出现,主要在额区;8波轻度增多。四、中度异常背景活动的量变加上波形的中等度改变。符合以下一项者即为中度异常:a频率变慢,以8HZ为主或 a消失; a频率及波幅明显不对称;额颞部有阵发性高幅a节律,而枕部较少(a前移),或 a泛化;中波幅9节律占优势;中波幅8波成组或持续出现;有较多异常波;正常生理性睡眠波在一侧或双侧消失,或正常睡眠周期消失。五、高度异常背

20、景活动高度的量变和质变。符合以下一项者即为重度异常:a波消失,或仅有少量频率很慢的a波,如8HZ波散在;波幅和频率无规则,完全失去节律性;广泛性中、高波幅9节律或8节律,其间夹以高波幅B波;异常病理波呈节律出现或反复爆发出现;周期现象或爆发-抑制;持 续低电压或电静息状态。六、局限性异常一侧或某一局部导联的尖波、棘波、尖-慢波综合、棘-慢波综合或慢波并有位相倒置。有时也表现为局限性的快波甚至波幅抑制。小儿脑电图诊断标准(供参考)、正常小儿脑电图小儿(不 包括新生儿) 脑电 图符 合下 列各项表 明时为正 常脑电图:1. 背景活动的频率、波幅、节律性、调节性和分布符合相应的年龄范围;2. 左右半

21、球相应部位基本对称,波幅差不超过 50%,婴幼儿期颞区可有轻度不对称;3. 在其年龄段应该出现的生理性波形如期出现(如睡眠纺锺、顶尖波等),在其年龄段应该消失的不成熟波形如期消失(如8刷、枕区插入性慢波等);4. 可存在与年龄相关的图形(如思睡阵发性慢活动、颞区轻度不对称等);5. 过度换气没有明显的慢波提前出现和(或)延迟消失;6. 生理性睡眠波顺序出现,睡眠周期正常;7. 各种状态下没有阵发性异常放电。二、正常范围小儿脑电图正常 范围 小儿 脑电 图多 数为 正常 变异,和 正常 小儿 脑电 图的临床意义基本一致。在正常小儿脑电图的基础上,具有下列一项表现时为正常范围脑电图:1. 脑波频率

22、范围轻度增宽,调节、调幅欠佳(仅指年长儿);2. 过度换气时有轻度的慢波提前出现和(或)延迟消失;3. 出现少量临床意义不确定的波形三、界线性小儿脑电图界线性小儿脑 电图可为正常变异,也可见于轻度脑功能障碍小儿,临床不具 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在正常范围小儿脑电图的基础上,具有下列一项表现时为界线性脑电图:1. 脑波频率轻度落后于相应年龄的正常范围,慢波轻度增多,调节调幅不良(仅指年长儿);2. 出现少量不典型棘波、尖波; 或出现较多临床意义不确定的波形。四、异常小儿脑电图小儿 脑电 图出 现以 下情 况属 于明 确的 异常。异 常小 儿脑 电图不再分度,但需 要具体指明主要异常表现。(一)背景活动1. 背景脑活动发育延迟,清醒时基本脑波频率明显落后于相应年龄的正常范围(基本节律慢化),该年龄段应出现的脑波未正常出现(如枕区a节律),或应消失的脑波未如期消失(如S刷形放电、TA波形等);2. 脑波分布无正常部位差别(如无枕区优势频率);3. 两半球对应区域明显持续不对称;4. 广泛或限局性的持续慢波活动;5. 出现高度节律紊乱、爆发-抑制、周期性波、低电压或电静6. 睡眠周期或睡眠结构异常,或在长时间的睡眠记录中生理性睡眠波在一侧或两侧恒定消失(二)诱发试验1.过度换气时诱发出癫痫样放电或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