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译者的主体性看唐诗《春晓》的英译本_第1页
从译者的主体性看唐诗《春晓》的英译本_第2页
从译者的主体性看唐诗《春晓》的英译本_第3页
从译者的主体性看唐诗《春晓》的英译本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译者的主体性看唐诗春晓的英译本Witter Bynner ,美国诗人,中国文学史学者。他与中国友 人一起翻译了不少中国诗歌, 其代表作之一便是 唐诗三百首 。 许渊冲,生于江西南昌,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从事文学翻译 长达六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翻译集中在中国古 诗英译,形成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 人”,他是我国诗歌翻译界最具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 “译诗不 但要传达原诗的意美, 还要尽可能传达它的音美和形美”的“三 美”理论是许渊冲先生早期最有代表性的诗歌翻译理论, 并且一 直指导着他的诗歌翻译实践。1 译者的主体性 译者的主体性是指译者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2、本质特征, 即翻译主体能动地操纵原本, 转换原本, 使其本质力量在翻译行 为中外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译者的意识形态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 必定受到社会意识形态的影 响,而其又会影响翻译策略。 翻译就是改写和操纵文本以使其符 合不同的意识形态和诗学目的。 翻译中的删减就是典型的社会意 识对翻译的影响。1.2 译者的文化立场 译者的文化立场总是基于一定的文化背景。面对不同文化,译者立场不同所采取的翻译方法也不同。 即译者的文化取向可能 符合当时社会主流文化,通过翻译来维护现行的文化,如 19 世 纪对苏联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翻译; 也可能通过翻译来批判现行 文化进行改革,

3、 如梁启超翻译的一些政治书目及中西方冷战时期 对西方文学作品翻译时的删减和改写。1.3 译者的动机任何翻译都不可能没有目的。 翻译是一种动机性很强的跨文 化活动。 翻译动机直接决定了作品的选择和翻译策略。 梁启超翻 译的伟大思想家和政治家的作品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19 世纪末 期,梁启超认为翻译是一种振兴国家的途径。 他认为中国最需要 关于西方法律、政治、历史、教育和商业等等的作品翻译来改革 中国当时的政治制度。1.4 译者的审美价值、创造性和个人经历译者的审美价值、 创造性和个人经历也会对译本产生重大的 影响。这就是同一个人翻译的不同作品中都有自己的特点, 从而 形成自己独特的翻译风格。2

4、从译者的主体性来对比研究春晓 春晓是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所做的一首五言诗。这首小 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 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 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 而在于它的 韵味。自然而无韵致, 则流于浅薄; 若无起伏, 便失之平直。春 晓既有优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 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 却又不说尽, 不说透,“迎风户半开”, 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这首小诗共有四行 20 个字,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 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写景,描写了悦耳的春声,也交代 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通过描写夜间的潇潇风声,渲

5、染户外春意盎然的美好景象; 末句又回到眼前, 由喜春转为惜春。 然而惜春即是爱春, 爱极而惜, 全诗字里行间处处流露着诗人内 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这首小诗没有华丽的辞藻, 但 其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自然、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 来,人们传诵它、 探讨它, 更有多位国内知名学者将其译为英文, 广为流传。下面对春晓的两个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探 讨译文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原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译文一:I awake light hearted this morning of spring , everywhere round methe sin

6、ging of birds , but nowI wonder how many blossoms were broken. (Witter Bynner 译)译文以第一人称的描写方式, 即诗人本人以抒情主体直接介 入外在情景,并以自身的感受作为描述中心。也就是说,在译作 中,外在情景全围绕抒情主题自身展开。 这种译法满足了英文语 法表达习惯, 但汉语古诗极重诗的抒情性, 诗人常常不漏痕迹的 消融于客观事物之中达到物我交融。 原诗中诗人写春之声, 处处 蹄鸟、潇潇风雨,都只是诗人在室内耳闻,而这阵阵春声透露的 无边春色则留给读者去想象,去体味。因此,全部采用第一人称 过于直白, 把原诗中隐含的

7、意思说了出来, 这不利于含蓄之美的 创造,也难于构筑特别的意向,无法扩大读者的审美参与意识。译文二: This spring morning in bed I m lying not awake till I hear birds crying. After one night of wind and showers how many are the fallen flowers?(许渊冲译)译文让原诗作者作为出现于作品中的叙述者, 从他的主观视 角来描述,抒发感情。在译诗中第一句中用第一人称代词“ I ” 做主语, 虽然这样看似使译诗的意境变得狭隘了, 但表达了作者 的孤独与伤怀, 更具有美

8、学的感召力。 译者将原诗中第三句处理 为介词短语,充当下一句的环境成分,并选择“ the fallen flowers ”作为参与者, 隐去了诗人和体现诗人心理过程的动词, 不但与原诗协作风格吻合,而且较为含蓄简洁。可以说,该译本 融合了汉语古诗以少取多, 词约意丰及英语诗歌受形合特点影响 突出人称代词两方面的特点, 再加上译者的个性解读, 将原诗译 得出神入化。3 结语译诗难, 译中国古诗更是难上加难, 汉诗英译中不同的人称 确定会产生不同的情景联想和不同的抒情效果。 春晓一诗是 汉语重意合的高度体现, 这首诗四句话中的主语, 即“我”全部 省略,属于典型的无主句。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根据自己对原诗意境的理解,从自身主体性出发来诠释这首诗歌。 但从以上分析 不难看出,对原诗意境的正确理解对古诗英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展 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反过来,译文中的抒情效果和意境的再现 又是判断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