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高考总复习推理与证明习题及详解_第1页
高中数学高考总复习推理与证明习题及详解_第2页
高中数学高考总复习推理与证明习题及详解_第3页
高中数学高考总复习推理与证明习题及详解_第4页
高中数学高考总复习推理与证明习题及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数学高考总复习推理与证明习题及详解一、选择题1(2010广东文,10)在集合a,b,c,d上定义两种运算、如下:那么d(ac)()AaBbCcDd答案A解析根据运算、的定义可知,acc,dca,故选A.2(文)(2010福建莆田质检)如果将1,2,3,n重新排列后,得到一个新系列a1,a2,a3,an,使得kak(k1,2,n)都是完全平方数,则称n为“好数”若n分别取4,5,6,则这三个数中,“好数”的个数是()A3 B2 C1 D0答案C解析5是好数,4和6都不是,取a13,a22,a31,a45,a54,则1a1422,2a2422,3a3422,4a432,5a532.(理)(20

2、10寿光现代中学)若定义在区间D上的函数f(x),对于D上的任意n个值x1,x2,xn,总满足f(x1)f(x2)f(xn)nf,则称f(x)为D上的凹函数,现已知f(x)tanx在上是凹函数,则在锐角三角形ABC中,tanAtanBtanC的最小值是()A3 B. C3 D.答案C解析根据f(x)tanx在上是凹函数,再结合凹函数定义得,tanAtanBtanC3tan3tan3.故所求的最小值为3.3(文)定义某种新运算“”:Sab的运算原理为如图的程序框图所示,则式子5436()A2 B1 C3 D4答案B解析由题意知545(41)25,366(31)24,所以54361.(理)如图所示

3、的算法中,令atan,bsin,ccos,若在集合|0tan,且sincos,当时,总有tansin,当时,sin0,tan0,cos0,sin0,且a1,下面正确的运算公式是()S(xy)S(x)C(y)C(x)S(y);S(xy)S(x)C(y)C(x)S(y);C(xy)C(x)C(y)S(x)S(y);C(xy)C(x)C(y)S(x)S(y)A B C D答案D解析实际代入逐个验证即可如S(x)C(y)C(x)S(y)(axyayxaxyaxyaxyayxaxyaxy)(2axy2axy)S(xy),故成立同理可验证均成立6四个小动物换座位,开始是鼠、猴、兔、猫分别坐在1、2、3、4

4、号位子上如图所示,第一次前后排动物互换座位,第二次左右列动物互换座位,这样交替进行下去,那么第2011次互换座位后,小兔的座位对应的是()1鼠猴23兔猫41兔猫23鼠猴41猫兔23猴鼠41猴鼠23猫兔4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A编号1 B编号2 C编号3 D编号4答案D解析根据动物换座位的规则,可得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换座后的结果如下图所示:1鼠猴23兔猫41兔猫23鼠猴41猫兔23猴鼠41猴鼠23猫兔4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据此可以归纳得到:四个小动物在换座后,每经过四次换座后与原来的座位一样,即以4为周期,因此在第2011次换座后,四个小动物的位置应该是和第3次换座后的位置一样

5、,即小兔的座位号是4,故选D.点评因为问题只求小兔座位号,故可只考虑小兔座位号的变化,用12表示小兔从1号位换到2号位,则小兔座位的变化规律是:312431243,显见变化周期为4,又201145023,故经过2011次换座后,小兔位于4号座7(2010山东文)观察(x2)2x,(x4)4x3,(cosx)sinx,由归纳推理可得:若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x)f(x),记g(x)为f(x)的导函数,则f(x)()Af(x) Bf(x) Cg(x) Dg(x)答案D解析观察所给例子可看出偶函数求导后都变成了奇函数,g(x)g(x),选D.8甲、乙两位同学玩游戏,对于给定的实数a1,按下

6、列方法操作一次产生一个新的实数:由甲、乙同时各掷一枚均匀的硬币,如果出现两个正面朝上或两个反面朝上,则把a1乘以2后再加上12;如果出现一个正面朝上,一个反面朝上,则把a1除以2后再加上12,这样就可得到一个新的实数a2.对实数a2仍按上述方法进行一次操作,又得到一个新的实数a3.当a3a1时,甲获胜,否则乙获胜若甲获胜的概率为,则a1的取值范围是()A12,24B(12,24)C(,12)(24,)D(,1224,)答案D解析因为甲、乙同时各掷一枚均匀的硬币,出现的可能情形有4种:(正,正)、(正,反)、(反,正)、(反,反),所以每次操作后,得到两种新数的概率是一样的故由题意得即4a136

7、,a118,a136,a118出现的机会是均等的,由于当a3a1时,甲胜且甲胜的概率为,故在上面四个表达式中,有3个大于a1,a118a1,a136a1,故在其余二数中有且仅有一个大于a1,由4a136a1得a112,由a118a1得,a124,故当12a1b)若EFAB,EF到CD与AB的距离之比为mn,则可推算出:EF,试用类比的方法,推想出下述问题的结果在上面的梯形ABCD中,延长梯形两腰AD、BC相交于O点,设OAB、OCD的面积分别为S1、S2,EFAB,且EF到CD与AB的距离之比为mn,则OEF的面积S0与S1、S2的关系是()AS0BS0C.D.答案C解析根据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

8、平方求解二、填空题11(2010盐城调研)请阅读下列材料:若两个正实数a1,a2满足a12a221,那么a1a2.证明:构造函数f(x)(xa1)2(xa2)22x22(a1a2)x1,因为对一切实数x,恒有f(x)0,所以0,从而得4(a1a2)280,所以a1a2.根据上述证明方法,若n个正实数满足a12a22an21时,你能得到的结论为_(不必证明)答案a1a2an12(文)如图甲,在ABC中,ABAC,ADBC,D是垂足,则AB2BDBC,该结论称为射影定理如图乙,在三棱锥ABCD中,AD平面ABC,AO平面BCD,O为垂足,且O在BCD中,类比射影定理,探究SABC、SBCO、SBC

9、D之间满足的关系式是_答案SABC2SBCOSBCD解析根据类比推理,将线段的长推广为三角形的面积,从而得到答案(理)(2010湖南湘潭市)现有一个关于平面图形的命题:如图所示,同一个平面内有两个边长都是a的正方体,其中一个的某顶点在另一个的中心,则这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恒为,类比到空间,有两个棱长均为a的正方体,其中一个的某顶点在另一个的中心,则这两个正方体重叠部分的体积恒为_答案13(文)(2010陕西理)观察下列等式:132332,13233362根据上述规律,第五个等式为_答案132333435363212解析观察所给等式可以发现:132332(12)21

10、3233362(123)213233343102(1234)2推想:132333n3(123n)2第五个等式为:132333435363(126)2212.(理)(2010广东省佛山顺德区质检)已知一系列函数有如下性质:函数yx在(0,1上是减函数,在1,)上是增函数;函数yx在(0,上是减函数,在,)上是增函数;函数yx在(0,上是减函数,在,)上是增函数;利用上述所提供的信息解决问题:若函数yx(x0)的值域是6,),则实数m的值是_答案2解析由题目提供信息可知yx(x0)在(0,上是减函数,在,)上是增函数,当x时,ymin6,m2.14(文)(2010湖南衡阳八中)如图(1)有关系,则

11、如图(2)有关系_.答案解析根据类比推理,将平面上三角形的结论,推广到空间,即.简证如下:设B、B到平面PAC的距离分别为h、H,则.又已知,.(理)(2010江苏姜堰中学)如图,数轴上A(x1)、B(x2),点P分AB成两段长度之比,则点P的坐标xP成立;如图,在梯形ABCD中,EFADBC,且,则EF.根据以上结论作类比推理,如图,在棱台A1B1C1ABC中,平面DEF与平面ABC平行,且,A1B1C1、DEF、ABC的面积依次是S1,S,S2,则有结论:_.答案解析将三棱台补成棱锥PABC,不妨令PA1m,DAn,则A1Dn,那么,由,得m,又由,得mn,n,由此得.三、解答题15(20

12、10瑞安中学)用分析法证明:.证明证法1:要证成立,0,0,只要证()2()2成立即证5292成立即证242成立,只须证0,故只须证62成立,即证8180成立最后一个不等式显然成立,以上步步可逆,故原不等式成立证法2:要证成立,只须证成立,只须证7272成立,即证成立,即证1210成立,最后一个不等式显然成立,故原结论成立16(文)设数列an的首项a1a,且an1记bna2n1,n1,2,3,.(1)求a2,a3;(2)判断bn是否为等比数列,并证明你的结论解析(1)a2a1a,a3a2a.(2)a4a3a.a5a4a.b1a1a0,b2a3,b3a5.猜想bn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证明如下:bn

13、1a2n1a2nbn(nN*)bn是首项为a,公比为的等比数列(理)(2010湖南文)给出下面的数表序列:表1表2表31 13135 4 4812其中表n(n1,2,3,)有n行,第1行的n个数是1,3,5,2n1,从第2行起,每行中的每个数都等于它肩上的两数之和(1)写出表4,验证表4各行中的数的平均数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构成等比数列,并将结论推广到表n(n3)(不要求证明);(2)每个数表中最后一行都只有一个数,它们构成数列,1,4,12,记此数列为bn求和:(nN*)解析(1)表4为13574812122032它的第1,2,3,4行中的数的平均数分别是4,8,16,32,它们构成首项为4,公

14、比为2的等比数列将这一结论推广到表n(n3),即表n(n3)各行中的数的平均数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构成首项为n,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简证如下(对考生不作要求)首先,表n(n3)的第1行1,3,5,2n1是等差数列,其平均数为n;其次,若表n的第k(1kn1)行a1,a2,ank1是等差数列,则它的第k1行a1a2,a2a3,ankank1也是等差数列由等差数列的性质知,表n的第k行中的数的平均数与第k1行中的数的平均数分别是,a1ank1.由此可知,表n(n3)各行中的数都成等差数列,且各行中的数的平均数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构成首项为n,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2)表n的第1行是1,3,5,2n1,其平均数

15、是n.由(1)知,它的各行中的数的平均数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构成首项为n,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从而它的第k行中的数的平均数是n2k1),于是,表n中最后一行的唯一一个数为bnn2n1.因此(k1,2,3,n)故4.17(文)已知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am,am2,am1(mN*)成等差数列,试判断Sm,Sm2,Sm1是否成等差数列,并证明你的结论解析设等比数列an的首项为a1,公比为q(a10,q0),若am,am2,am1成等差数列,则2am2amam1.2a1qm1a1qm1a1qm.a10,q0,2q2q10.解得q1或q.当q1时,Smma1,Sm1(m1)a1,Sm2(m2)a

16、1,2Sm2SmSm1.当q1时,Sm,Sm2,Sm1不成等差数列当q时,Sm,Sm2,Sm1成等差数列证明如下:证法1:(SmSm1)2Sm2(SmSmam1)2(Smam1am2)am12am2am12qam1am12am10,2Sm2SmSm1.当q时,Sm,Sm2,Sm1成等差数列证法2:2Sm2a1,又SmSm1a1a1a1,2Sm2SmSm1.当q时,Sm,Sm2,Sm1成等差数列(理)已知函数f(x)对任意的实数x、y都有f(xy)f(x)f(y)1,且当x0时,f(x)1.(1)求证:函数f(x)在R上是增函数;(2)若关于x的不等式f(x2ax5a)2的解集为x|3xx2,则x1x20,从而f(x1x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