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生平简介及重要作品分析_第1页
辛弃疾生平简介及重要作品分析_第2页
辛弃疾生平简介及重要作品分析_第3页
辛弃疾生平简介及重要作品分析_第4页
辛弃疾生平简介及重要作品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人物评传辛弃疾( 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南宋爱国词人。他出生时家乡已被金所占领,二十一岁参加耿京领导的抗金起义军,任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 1162 年)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转江阴签判,他不顾官职低微,进九议、美芹十论等奏疏,具体分析南北政治军事形势,提出加强实力、适时进兵、恢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大计,均未被采纳。后任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 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 湖北转运副使、 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等,任职期间,都采取积极措施召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豪强以利国便民。后被诬落职, 先后在信州上饶、 铅山两地

2、闲居近二十年。 晚年被起用知绍兴府兼浙江安抚使、 知镇江府。 在镇江任上, 他特别重视伐金的准备工作, 但为权相韩侂胄所忌, 落职。一生抱负未得伸展,终因忧愤而卒。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 (康熙济南府志人物志)!后赠少师,谥号忠敏。辛词现存六百多首, 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 其词多以国家、 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如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满江红(鹏翼垂空)等,表现了恢复祖国统一的豪情壮志;驾新郎(细把君诗说)、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表现对北方地区的怀念和对抗金斗争的赞扬。 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 、 摸鱼儿(

3、更能消几番风雨)、贺新郎(老大那堪说)、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永遇乐 (千古江山)等,表现对南宋朝廷屈辱苟安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忧愤。这些作品大都基调昂扬,热情奔放。此外,其描写农村景物和反映农家生活的作品,如清平乐 (茅檐低小)、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 玉楼春(三三两两谁家女)等,都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以清新之感。其抒情小词,如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等,写得储蓄蕴藉,言短意长。辛词继承了苏轼豪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 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 扩大了词的题材, 几乎达到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 又创造性地融汇了诗歌、 散文、 辞赋等各种文学形式的

4、优点,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辛词的独特风格。辛词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沈郁、 明快、 激励、 妩媚, 兼而有之。 他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 对自然界的山、水、风、月、草、木都赋予情感和性格,并有所寄托。他还善于吸收民间口语入词,尤其善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文句,往往稍加改造而别出新意。但也有些作品因用典、议论过多而显得晦涩、呆滞。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突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吴衡照莲子居词话说:辛稼轩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

5、之峭。”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的创新精神, 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 刘过等, 或稍后的刘克庄、 刘辰翁等, 都与他的创作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 后世每当国家、 民族危急之时, 不少作家从辛词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传世名篇摸鱼儿【题解】见稼轩长短句。词题花蕾词选作“暮春”,草堂诗余作“春晚”。作者自题曰: “淳熙乙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此词为淳熙六年(1179 )暮春辛弃疾由湖北转运副使调往湖南时所作。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地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

6、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水龙吟见稼轩长短句。题为“登建康赏心亭”。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二十三岁的辛弃疾,以中原义军将领的身份,由已沦陷的故乡山东投归南宋。不久,向孝宗献奏美芹十论,畅论抗金大计,朝廷不纳。乾道五年( 1169 )辛充疾被任命为建康通判,登赏心亭,面对大好江山,想到收复中原的事业一筹莫展,百感交集而作此词。【原文】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

7、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揭英雄泪。满江红【题解】见稼轩长短句。题为“江行,简杨济翁、周显先”,花蕾词选作“感兴”。淳熙五年(1178),辛弃疾由大理少卿,出任湖北转运副使,乘舟溯江而行,作此词,是年三十九岁。此词写舟中所见所感。【原文】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曾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行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要寻,今犹昔。菩萨蛮【题解】见稼轩长短

8、句 。 题为 “书江西造口壁” 。 造口即皂口, 在赣州 (江西万安西南)此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二、三年( 1175 、 1176)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期间。时辛弃疾驻节赣州,感念四十多年前金兵侵扰赣西地区事,悲愤而作此词。【原文】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祝英台近【题解】见稼轩长短句。题为“晚春”,花蕾词选作“春晚”。作年无可考。此摹词写晚春闺怨。宝钗分, 桃叶渡, 烟柳暗南浦。 怕上层楼, 十日九风雨。 断肠片片飞红, 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鬓边觑,试把花卜花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

9、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青玉案见稼轩长短句。题为“元夕”从词的内容推测可能作于作者在临安任职之时,确年无可考。内容描写京城中元宵节之夜满城灯火,游人如云,彻夜歌舞的热闹场面,在此繁华场面中,却另有一人,不逐繁华,独立在灯火阑珊之处,这正是作者千百度寻求才突然出现的意中人。 作者借所谓的意中人, 寄托怀抱, 表明自己宁愿遭受冷遇也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尚志趣。【原文】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清平乐【题解】见稼轩长短句。题为“村居”。辛弃疾于淳熙八年( 1181 )受投

10、降派排挤,罢职闲居于江西之上饶,直至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才出任福建提刑。在此期间他写过不少反映田园生活的词, 此即其一。 此词以农家生活为题材, 反映江南农村淳朴宁静的风貌。作者运用素描的手法,通俗的语言,把农家老小五人各自不同的语言、行动和神态描写得生动如画, 反映了喜爱村居生活的恬淡心情和幽雅情趣, 体现了辛词朴素平易的另一种风格。【原文】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贺新郎【题解】见稼轩长短句。题为“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陈诧异与弃疾纵论恢复之事,并长歌互答。 此为弃疾答和陈亮之作。 词中斥责宋之软弱,

11、表露出慷慨昂扬的爱国之志。【原文】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盂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 神州毕竟, 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 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西江月【题解】见嫁轩长短句。题为“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闲居上饶时,曾筑书堂于上饶西之黄沙岭,往来其间。这首词当作于此时。此词描写农村夏夜景物,有明月、清风、疏星、小雨,有蝉声、蛙声,还有稻花的香气,在宁静的气氛中蕴含着一片生机,反映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恬适心情。风格清新活泼,笔

12、调灵活轻快,乃描写田园风光之佳作。【原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木兰花慢【题解】见稼轩长短句。题为“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作年莫考。内容写作者在送走中秋明月时,对月亮提出若干疑问。【原文】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 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 纵横触破, 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水调歌头【题解】见 稼轩长短

13、句。 词前有作者自题。 作者以高旷绝尘之笔, 自由挥洒, 任意驰骋,创一高朗空灵之意境,暗寄人生之感喟。【原文】赵昌父七月望日用东坡韵叙太白、东坡事见寄,过相褒借,且有秋水之约。八月十四日余卧病博山寺中,因用韵为谢,兼寄吴子似。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有客骖鸾并凤,云遇青山赤壁,相约上高寒。酌酒援北斗,我亦虱其间。少歌曰:“神甚放,形则眠。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欲重歌兮梦觉,推枕惘然独念:人事底亏全?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婵娟。破阵子【题解】见稼轩长短句。题为“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年莫考,约写于作者闲居江西带湖时。 此词极写抗金部队壮盛的军容, 横戈跃马的战斗

14、生活, 以及恢复祖国河山的一片壮心。这些是作者在梦中也不能忘怀的。但他的幻想终于被“可怜白发生”的现实所碾碎。有力地表现了报国有志志不伸的悲愤。【原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鹧鸪天【题解】见稼轩长短句。题为:“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宋高宗三十一年( 1161),作者在济南金占领区,率起义队伍二千余人,投义军耿京部任掌书记。次年,受耿京委派至建康谒宋高宗,归途至海州,闻耿京被判徒张安国所害,作者率义兵五十余人直趋济州(今山东巨野)张安国驻地,将判徒擒

15、获,突围渡江,至临安献俘。 此词上片即追念少年时这一壮举。 写义军声威之盛以及与金人战斗之激烈, 豪情洋溢。下片突然低沉,从往事想到眼前功业无成,鬓发已白,用对比手法表现抚今思昔的主题。表现出作者报国无门而被投闲置散的苦闷以及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原文】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褥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妮胡(左革右录),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永遇乐见稼轩长短句。题为“京口北固亭怀古”,作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宋宁宗嘉秦三年(1203 )韩侂胄大揽,欲借抗金以巩固其权位,因起用长期闲居,年已六十多岁的辛弃疾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辛弃疾为想借此机会,实现抗金宿愿,但也意识到韩侂胄轻率北伐,很难有所作为。他满怀忧时爱国的悲愤,写下此词。词的内容借古讽今,抒发感慨。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杜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南乡子【题解】见稼轩长短句。题为“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此词作于知镇江府任上,意在通过对孙权的怀想和歌颂,鼓舞人们抗金复国的斗志。【原文】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