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对接的思考_第1页
中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对接的思考_第2页
中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对接的思考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个人资料整理,仅供个人学习使用中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对接的思考中职教育其是就是就业预备教育,学校教育的目标定位就是培养服务生产一线的初中级的技能人才。这种定位要求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更要贴近社会,贴近企业。企业从而要求中职毕业生能零距离就业,即能 “下的去,用的上,留的住” ,但是从现实来看,不少中职学生还不习惯于这种要求。在“2+1”培养方式的第三年在企业实习期间,面对全新的与校园文化氛围差异很大的企业文化氛围,心理准备不足,不适应一线的工作岗位 下不去,所学知识和工作实践脱节 用不上,不习惯企业的管理方式方法 留不住。学生角色不能立即转变为企业员工的角色,导致毕业与就业的磨合期变长,不

2、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究其原因,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目前中职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创新意识不够,自我封闭,缺乏和企业文化的交融和对接。所以在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为时代特征的现实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怎样适应中职就业的要求,传统封闭型的校园文化向开放型的校园文化推进,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重要课题。一、现实的反思校园文化所代表的是一所学校认同并遵循的共有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校园文化水准体现了一个学校活力和竞争力。各个中职学校都非常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还存在不少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嚼郛闰属侈瘗喇尻赖:ttwt。一是 “温室文化” 的现

3、状没有根本改变。首先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层次上,是学校内部管理的一项内容,把校园文化建设完全依赖学生科和团委,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学生的课外文化娱乐活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多开展第二课堂。片面理解校园文化的内涵。其次是物质文化建设的迅速推进与精神文化建设的相对滞后形成了明显的反差。近几年中职学校不断扩张,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办学规模越来越大,现代教学设施越来越完善,校园的美化绿化净化也做得越来越好,物质文化景观大为改善。但办学理念、价值追求等精神文化离中职培养目标教育对学校的要求还有不少距离,教育的功利色彩,商业化倾向较浓。第三是中职校园文化没有自己的特色,教师一味强调学生要刻

4、苦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校园文化建设这类 “锦上添花 ”只能 “慢慢来 ” , 招生就业才是学校发展的后劲。i谴副沟熠金富爱建谴净祸测槌。校园文化的这种自我封闭状态,显然不符合开放性职业教育的要求,长久的封闭只能培养出社会、企业适应不良的温室花朵,由此而生的校园文化可以形容为 “温室文化 ” 。这种文化氛围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接触的知识、信息显得单一,狭隘,刻板,枯燥,在走向社会时常常有一个艰难的适应过程。残鹫楼静淑mb弼m束。二、两种文化对接的现实意义。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校园文化建设也应该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

5、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r钢极镇桧猪锥n苣钿。1 、零距离就业的需要。迅速适应企业的管理环境,是用人单位的普遍要求。事实上,很多毕业生刚上岗,不适应企业管理环境或者被企业淘汰,并不一定没有胜任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而是由于缺乏适应企业管理和人际关系的能力素质,无法在企业的环境里找准自己的位置,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所以,中职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必要专业操作技能,还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企业,并在社会、企业中生存、发展的能力。在学校管理育人的手段方法与企业管理的手段方法往往差别很大,学生没办法通过学校的管理行为领会到企业管理;学生在参与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也是与企业组织生产活动不同的东西,校

6、园文化氛围和企业文化氛围有非常大的差异, 学生不能通过校园文化感受到企业文化。比如企业员工的纪律性要求和工作态度的严谨,对于学生,特别是中职学生,如果没有长期的养成教育,很难适应企业的这种制度文化。这些差异与限制导致了毕业生不能顺利地从学生角色转变为企业员工的角色,从而达不到零距离就业的需要。这就要求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吸收企业文化的成分,从先进企业的文化理念中吸取有价值的元素,使之成为新的校园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逐渐缩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距离,使中职学生从入学起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熟悉并认同企业文化。弹贸摄尔霁毙撰砖卤尻诒尔肤。2、是培养中职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需要。现代企业和市场选择人才看

7、中的不仅仅是学生拥有的文凭和技能证书,他们更看重是其职业素养,即个人基本素质、基本职业技能及职业精神。企业认为学生除了应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和的心理健康素质外,用人单位更看重学生是否具有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意识;严谨负责、一丝不苟的职业纪律;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现在很多学生缺乏对所投身职业的基本素养的了解,还不懂得学历与职业之间经常不对称的关系。当你的职业素养不能适合用人单位的要求时,就业难的问题就难以避免。一方面不少中职学生感叹就业难,另一方面,许多用人单位也在四处寻觅、抱怨找一个合适的新员工难。良好的职业素养将大大促进就业进程与成效。这种职业素养仅仅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形

8、成的,而是要通过一定的职业的文化氛围来陶冶学生,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生活中逐渐感受和了解,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接受这种职业素养要求。对于目前这样中职生源素质的学生,加强职业素养更犹为重要,传统的校园文化显然已经不能适应这种需要了。ii养技箧忘类蒋蔷黑占杂。2、是中职学校特色建设的需要需要。中职学校在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中要求得生存并不断发展,实践表明,创建自己的办学特色就是一个重要的举措。它是一所中职学校区别于其它大学的特点和核心竞争力,体现于其办学的个性化特征。具体表现在办学理念、培养定位、专业特色、管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上,但最终还是通过校园文化体现出来。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只有吸收优

9、秀地企业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和企业文化进行交融和对接,才能形成自己特点的、百花齐放的中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厦礴恳蹒骈日寺翥继0t骚窗tn。三、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途径1 、坚持 “走出去、请进来” 的方式,引进企业文化的元素,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以校企合作,联合办学为载体,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平台,实现培养目标同社会需求的统一,专业教学同社会实践的统一,学生学习同就业的统一。安徽理工学校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每年安排专业教师分批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使学校教师与企业实现 “零距离 ”对接,参加实践的教师在教学中,把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引入到课堂,更好的按照企业的综合需求,有

10、目标地培养学生,学生在校园就可以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触摸到市场的脉搏,可以及早地提升学生地职业素养。实行校企联合办学还促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和中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学校的教学内容保持与社会的需求同步;企业参与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定期邀请企业管理层来校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教育,甚至从一线生产单位直接调入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的技术人员参与学校实训教育。同时组织学生企业进行参观实习,进行工学交替,真正实现了企业与学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企业管理理念和教育理念的有机结合,营造了全新的育人环境,促进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地交融和对接。既为学生解决了生产实习、工作安排的

11、后顾之忧,使学生使学生领略到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求与特点,加强学生对企业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敬业精神,顺利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打下基础。茕桢广鲫献选块网踊泪镀齐。2、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目标寻求两种文化的接口。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就要求中职校园文化要体现职教特色,就要使师生员工把 “以就业为导向 ”办学认同为学校的群体价值观念,并以此为核心丰富、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鹅娅尽揖鹤惨屣茏诘h。企业要求每个员工具有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并遵章守纪,而现在中职学生普遍缺乏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和人沟通共事的能力。企业要求职工应有全局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吃苦耐劳

12、的精神,而不少学生由于年龄小,独生子女多,阅历见识浅,更缺少同甘苦共患难的锻炼机会,往往只看到眼前利益,缺乏长远思考和先人后己的精神。这就要求学校要强化对学生的职业定向教育,通过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正确的职业观。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提供良好的校内外环境对其进行职业性格塑造。校徽、胸卡、校服、校园网、宣传栏、指示牌、信封、稿纸以及交通工具上的标识都应力求精致、美观、有品位,突出 “职 ”的特点和企业文化的氛围。要通过创设相应的精神和物质环境,培养学生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以适应其就业的需要。髓丛妈趣为赡债蛭练浮楮挞嗓。同时重视职业训练活动,提升学校的职业氛围,把学校的实训实习教室包装成企业 “车 间 ” ,按照企业生产标准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等。把学生包装成企业 “工人 ” ,统一穿上实训服(厂服) 、带上工具包、凭胸卡进车间上岗。同时加强对 “员 工 ” 组织纪律性教育,严明时间观念,不得迟到早退,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上岗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