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诗歌_第1页
中学化学诗歌_第2页
中学化学诗歌_第3页
中学化学诗歌_第4页
中学化学诗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学化学诗歌 姚有为著谨以此书献给:在浩瀚的“化学题海”里苦游的中学生,希望它是一艘轻便的小船,能载着你驶向成功的彼岸作者题记著作权依法专有剽窃盗印必严究序 言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努力转变教育观念,重视素质教育,改革教材教法,提高办学效益,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艰巨的任务。当社会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化学教育的潜在危机在于化学知识的膨胀和某些青少年对化学知识的淡漠。尽管原因很多,但初学者面对众多的死记硬背的化学基础知识而产生的厌烦和畏惧,肯定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作为启蒙者中学化学教师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化学初学阶段的枯燥感,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和献身化学事

2、业的远大志向。可以说,姚有为同志独创的中学化学诗歌,对此进行了大胆而有益的尝试,为中学化学教学与学习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路。姚有为同志文理兼备,他积丰富的化学教学经验,靠其坚实的文字功底,独创出了中学化学诗歌。该诗集基本覆盖了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综合性强,覆盖面大,编排井然有序,符合化学教育的基本规律。我虽不很懂诗,但读之琅琅上口,很有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这对帮助记忆化学知识来说,肯定会有很大的好处。作者从1985年就将化学诗应用于教学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因而得到了学校领导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祝中学化学诗歌这朵鲜艳的小花在化学天地里盛开!邹志琛 一九九六年六月于济南再版 前 言 要想学好一门学科,

3、就必须弄清该门学科的特点。化学这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的显著特点就是需要记忆的东西特别多。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化学实验现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化学基本规律等都需要记忆,如果记不住这些知识,就等于没有学好化学。做任何类型的化学题,都必须以熟记有关的化学基本知识为前提;一切化学能力的培养也必须以熟记有关的化学基本知识为前提。显而易见,学好化学的关键是解决记忆的问题,因而寻找一种巧妙的记忆方法是很有必要的,也可以说是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之一。在大学里,我班共有34名同学,但有28名“眼镜”!难道这是一个偶然现象吗?非然也。事实上,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就有权威人

4、士调查表明:在小学生中近视率高达10%左右,在中学生中高达40%左右!在大学生中高达80%以上! 令人遗憾的是,这组数据多年来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我国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延续了多年而没有得到根本的不变,说明了许多教师始终把“题海战术”当作是提高考试成绩的最有效的法宝,说明了枯燥僵化的教学方法已使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危害。1985年,笔者又成了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当我第一次站在讲台上面对那么多的“眼镜”的时候,我产生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教育必须改革,而且教育要健康发展只有改革才有出路!但是不久以后我就意识到,既要保证升学率,又不实施“题海战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5、。于是我长时间苦苦思索把学生从“题海”中拯救出来的巧妙的方法。一次,我在备课的时候,当我看到“化合价”这三个字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不由自主地立刻浮现出了我的初中化学老师给我们编的记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的一个顺口溜:“一价氢氯溴碘钾钠和银,二价氧钡钙镁铜还有锌。铁二三,碳二四,铝三硅四三五磷。锰是七价氮三五,二四六硫记在心。”我清楚地记得,老师给我们编的这个顺口溜使我仅用了1分钟的时间就记住了初中阶段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而且一下子就成了永久性记忆。这个顺口溜触发了我的灵感,于是我产生了创作中学化学诗歌的想法,但我接着又产生了一个这样的疑问:用诗歌的形式较全面地概括中学化学知识,是否符合科学的教育方法?

6、我把我的想法和疑问告诉了化学教师出身的校长,那位校长非常支持我的想法,并给我讲了前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创造的“沙塔洛夫纲要信号法”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就在前苏联等不少国家开始流行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莎塔洛夫纲要信号法。“沙塔洛夫纲要信号法”是把所教授的知识进行高度压缩、概括,提炼成容易记忆的几句话或几个词,作为一种特殊的信号传入学生的大脑里,每当这种信号出现的时候,学生就会很快地联想起所学的知识,经过几次反复,这些信号以及它们所概括的知识,便能长久地牢固地保留在记忆中,由于这种信号既简明又富有趣味性,因而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我国已有不少教师将“沙塔洛夫纲要信号法”成功地应用于地

7、理、历史等文科课程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颇受学生的欢迎。笔者从对“沙塔洛夫纲要信号法”的研究发现,该法完全符合著名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心理学理论,于是主动地把“沙塔洛夫纲要信号法”应用于中学化学教学上,创作了中学化学知识的“纲要信号”化学诗。化学诗是把中学化学知识进行高度压缩、概括,编成简单易记的诗句,以七言诗的形式表现,每首诗或每句诗或每句诗的某个词都是“纲要信号”。这本化学诗集有四个特点:一是符合七言诗的韵律,琅琅上口,富有优美的节奏感,便于记忆,而且不易遗忘;二是综合性强、覆盖面大。短诗言简意明,长诗则象一个个概括力强的涉及面宽的简明的专题讲座;三是便于自学。为便于读者自学,笔者对每首

8、诗都进行了较详细的解释。未解释的诗句仅有两种情况,不是已在前面解释了,就是诗意非常明显不需要解释;四是介绍的知识面宽,而深度适宜。该诗集是笔者根据自己指导高三学生综合复习的实践经验,在仔细钻研教学大纲和中学课本的基础上创作的。原则是为了适用指导学生应考,适当将知识面放宽一点;但为了避免学生“劳而无功”,在知识深度上控制在一个适宜的程度内,做到决不超“纲”。有些诗句在前后不同的诗中出现了重复,这是笔者有意安排的,目的是为了从不同的角度保持知识的系统性,便于读者综合联系、综合比较、综合分析,读者仔细体会一下,就会理解笔者的苦心。笔者从1985年将化学诗应用于教学,深受学生欢迎,效果颇佳。1994年

9、面向全国邮购,得到了许多同行和中学生的赞誉。1996年根据教材的变化,作了一次较大的修改;今年根据新教材,又作了一次大的修改。本书主要对象是广大中学生,也可供从事中学化学教学和研究的老师及师范院校化学系的大学生参考。另外,笔者认为,对中学化学诗歌的锤炼是永无止境的,真诚希望读者能提出一些修改的高见。原山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山东省中学化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邹志琛老师为本书作了序;原潍坊市教委主任许曰东同志(书法家),挥毫为本书题写了书名;在笔者创作化学诗时,曾经得到了钟岱峰同志(原潍坊市基础教育教研室主任、中学化学特级教师、从事中学化学教学与研究三十多年)和王兆之同志(原潍坊四中校长、中学化学

10、特级教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谢忱! 作 者二三年七月十六日目 录序 言再版前言第一部分 化学实验诗集 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2实验安全与事故处理 6托盘天平的使用 8过滤操作实验 10蒸发操作实验 10蒸馏操作实验 11萃取操作实验 1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3中和滴定 14氧气的制取实验 16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17氨气的制取实验 18氧化铜的制取实验 19氢气的制取实验 20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 21乙炔的制取实验 23氯气的制取实验 24乙烯的制取实验 25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测定实验 26硝酸钾的溶解度测定实验 27硫酸亚铁的制取实验 27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 28

11、肥皂的制取试验 29氨气和氯化氢的喷泉实验 30醛的氧化实验 31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32重要演示实验 33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36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原则 38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原则 38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原则 39 * * *甲烷的制取实验41硫化氢的制取实验42溴苯的制取实验43硝基苯的制取实验44阿佛加德罗常数测定实验45四氯化碳分子量的测定实验46氨的催化氧化实验47乙醇沸点的测定实验48溴乙烷的制取实验49酚醛树脂制取实验50第二部分 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诗集 52碱金属及其化合物53 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56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61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65碳族元素及其化合物73镁

12、铝铁及其化合物78第三部分 有机化合物诗集 83常见有机物的鉴别84常见有机物的制备87常见有机物的水溶性90甲烷90乙烯92乙炔93苯94乙醇94苯酚95乙醛95甲醛96乙酸97酯97烷烃的命名98第四部分 杂诗集100金属活动性歌 101常见无机阳离子的鉴别 104常见无机气体的鉴别 106常见无机阴离子的鉴别 108书写离子方程式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109常见化学药品的贮存 110常见无机盐的水溶性 112除掉杂质的方法 113集气歌 114常见元素化合价 116元素周期律 116元素之最 117原电池的判别 119电解的一般规律 119胶体 121推断题的解题思路 122中学化学与环境污

13、染 123第五部分 化学反应方程式配平诗集125歧化反应简捷配平法 126双水解反应简捷配平法 127奇数配偶法 129氧化还原反应交叉配平法 131万能配平法 134配平决策歌 136怎样充分发挥化学诗的作用 138谈“联想”对学好化学的意义 144中学生对化学诗评价情况的调查 147第一部分化学实验诗集化学实验诗集紧扣现行六年制中学化学课本的内容,以七言律诗的韵律表达化学实验的操作和注意事项。这部分诗的特点是短小精炼,琅琅上口,很易记忆,而且具有“实战”意义,只要把诗记住,考试时就可直接运用,得到较理想的答案,我坚信聪明的中学生都会非常喜欢它。举例:托盘天平的使用螺丝游码刻度尺,指针标尺有

14、托盘。调节螺丝达平衡,物码分居左右边。取码需用镊子夹,先大后小记心间。药品不能直接放,称量完毕要复原。解释:1、螺丝游码刻度尺,指针标尺有托盘:这两句说了组成托盘天平的主要部件:(调节零点的)螺丝、游码、刻度尺、指针、托盘(分左右两个)。2、调节螺丝达平衡:意思是说称量前应首先检查天平是否处于平衡状态。若不平衡,应调节螺丝使之平衡。3、物码分居左右边:“物”指被称量的物质;“码”指天平的砝码。意思是说被称量物要放在左盘中,砝码要放在右盘中。4、取码需用镊子夹:这句的意思是说取砝码时,切不可用手拿取,而必须用镊子夹取。5、先大后小记心间:意思是说在添加砝码时,应先夹质量大的砝码,然后再夹质量小的

15、砝码(最后再移动游码)。6、药品不能直接放:意思是说被称量的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联想:可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片,然后把被称量的药品放在纸片上,潮湿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表面皿或烧杯里称量)。7、称量完毕要复原:意思是说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零处,使天平恢复原来的状态。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氢气检纯试管倾,先通氢气后点灯。黑色变红水珠出,熄灭灯后再停氢。解释:1、氢气检纯试管倾:“氢气检纯”的意思是说通入大试管的氢气必须先检查纯度,否则有爆炸的危险;“试管倾”的意思是说,为了防止生成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却回流,导致试管破裂,必须使试管倾斜(使管口低于管底)。2

16、、先通氢气后点灯:意思是说做该实验时务必先通一会氢气,待试管中的空气被排出之后,再点燃酒精灯,否则氢气和空气混合在受热的条件下将可能发生爆炸。3、黑色变红水珠出:意思是说待黑色粉末(氧化铜)全部变成光亮的红色(铜粉),同时管口有大量的水珠出现时,说明反应已完全,至此停止实验。4、熄灭灯后再停氢:意思是说停止实验时务必先熄灭酒精灯,过一会儿待试管冷却后再停止通氢气。否则,空气将进入试管,这样还原出来的铜又和空气中的氧气在受热的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重新生成氧化铜,从而导致实验失败。氯气的制取实验二氧化锰盐酸逢,隔网热瓶氯气生。盐水硫酸除杂质,吸收通入火碱中。解释:1、二氧化锰盐酸逢,隔网热瓶氯气

17、生:这句的意思是说在实验室中是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烧瓶中隔石棉网的方法来制取氯气。2、盐水硫酸除杂质:“盐水”指饱和食盐水,“杂质”指混在氯气中的氯化氢和水蒸气。这句的意思是说使气体依次通过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分别除掉混在氯气中的氯化氢和水蒸气。联想:有时也用水除氯化氢,但水却溶解了一部分氯气,不如用饱和食盐水好,因为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3、吸收通入火碱中:的意思是说多余的氯气必须通入火碱溶液中吸收掉(因为氯气有毒)。第二部分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诗集这部分诗是将碱金属、卤族、氧族、碳族、氮族五个主族元素和镁、铝、铁及其化合物的有关知识编成六首较长的诗。每首诗的内容的顺序和课本各章内容的

18、顺序大致一致。每首诗是每章的特殊的简明的复习题纲,读者可以按化学诗意的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课本的内容透彻地复习一遍。它既适合高一、高二学生的单元复习之用,更适合高三学生综合复习之用,在教学实践中很受学生的欢迎。第三部分有机化合物诗集 这部分诗分为三类:第一类包括常见有机物的鉴别、常见有机物的制备、常见有机物的水溶性。这三首诗从纵向角度,以诗歌的形式将常见有机物的鉴别、制备和水溶性高度地系统地概括起来,其特点是综合性强、覆盖全局,尤其适合高三学生综合复习之用;第二类是将甲烷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制备和用途以诗的形式加以概括,它非常适合高二同学作为单元复习之用,也适合高三同学综合复习之用;第三类

19、是烷烃的命名,是将烷烃的命名方法用一首小诗巧妙地概括起来,其特点是简单易记,便于瞬间掌握。第 四 部 分杂 诗 集这部分诗是从中学化学的不同角度将中学化学的有关知识分别高度地概括起来。每首诗都象一个专题讲座,它使“破碎”、“杂乱”的知识变得具体化、系统化、科学化。读了每首诗后,你就会对这首诗所概括的某方面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理解。这部分诗尤其适合高三同学综合复习之用。第五部分化学反应方程式配平诗集这部分诗包括六首小诗,前五首向你介绍了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五种配平方法,第六首诗告诉你在实际配平过程中,如何灵活巧妙地运用这五种方法。如果你能记住并理解这六首小诗,那么你就可以自豪地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化

20、学反应方程式我不会配平” 举例:双水解反应简捷配平法谁弱选谁切记清,添加系数电何等。反应式中常加水,质量守恒即配平。说明:双水解反应,是指由一种强酸偌碱盐与另一种强碱弱酸盐作用,由于相互促进,从而使水解反应进行到底的反应。如:AI2(SO4)3和Na2CO3反应。该法可以直接写系数,可在瞬间完成配平过程。解释:1、谁弱选谁切记清:“谁弱选谁”的意思是说,在两种盐中要选择弱碱对应的金属离子(如AI3+是弱碱AI(OH)3对应的金属阳离子;NH4+离子是特例)和弱酸对应的酸根阴离子(如CO32-是弱酸H2CO3对应的酸根阴离子)作为添加系数(配平)的对象。2、添加系数电何等:意思是说在选择出的对象

21、前添加一定的系数,使弱碱对应的金属阳离子(或NH4+)的电荷数与弱酸对应的酸根阴离子的电荷数相等。3、反应式中常加水,质量守恒即配平:意思是说在两种盐的前面加上适当的系数后,为了使质量守恒,常在反应式中加上nH2O。例题:写出AI2(SO4)3和Na2CO3两种溶液混合,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诗意的要求分析如下:、根据水解原理首先写出水解产物:AI2(SO4)3Na2CO3 AI(OH)3CO2Na2SO4 、因为要“谁弱选谁”,所以应选AI3+和CO32-。、添加系数电荷等。因为AI3+带3个正电荷,而在AI2(SO4)3中有个AI3+;所以有6个正电荷;CO32-带2个负电荷,要使

22、“电荷等”,则必须在CO32-前加系数3,与是得到:AI2(SO4)33Na2CO3 2AI(OH)33CO23Na2SO4 、“反应式中常加水”。因为生成物中有6个H,所以应在反应物中加上“3H2O”。这样就得到了配平好了的双水解反应方程式:AI2(SO4)33Na2CO33H2O 2AI(OH)33CO23Na2SO4 怎样充分发挥化学诗的作用正如笔者在前言中提到的,化学诗是把有关化学知识进行高度压缩、概括编成简单易记的诗句,它是化学知识的“纲要信号”,每首诗或每句诗或每句诗中的某个词都是“纲要信号”。显然,要想充分发挥化学诗的作用,关键问题是看到或想起化学诗,就必须联想出它所概括的丰富的

23、化学知识,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大脑中使化学诗和它所概括的丰富的化学知识之间建立起固定的联系,就是说建立起固定的条件反射。根据心理学原理,建立起这个条件反射是可能的。心理学告诉我们:脑、神经系统基本活动的产生方式是反射。反射就是动物有机体借神经系统实现的对一定的刺激所作的有规律性的反应。实现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任何一个比较复杂的反射活动,实际上都不是一次单向传导所能完成的,而是在传入、传出部分都有来回往返的传导。在感受器的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传导时,神经中枢本身的变化也返回传导感受器;在神经中枢将

24、神经冲动沿传出神经向效应器传导时,效应器本身的变化也返回传导到中枢神经,这样就保证有机体对外界的精确反映和自身活动的准确控制。反射是多种多样的,有简单的,有复杂的,有先天就会的,有后天获得的。巴甫洛夫对大脑半球高级神经活动规律的实验研究表明:反射一般地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无条件反射,另一类是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先天具有的、用不着学习就会的反射。如一只刚生下来的小狗,把食物喂到它嘴里去,它自己就会咀嚼并把食物咽下去。一个出生的婴儿也会自动地吮吸奶头,也会因为鼻孔里有微小的东西侵入而打喷嚏。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后天获得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如一只小狗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学会根据物体的形状、声

25、音、气味等线索,去寻找食物,学会辨别生人和熟人的面孔和气味,学会捕捉猎物,判明夜间各种声音的意义等等。一个小孩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学会根据母乳气味的方向而找到母亲的乳头,认清母亲的容貌,判明大人的面部表情和声调的意义,自己逐渐学会在不同的条件下以不同的声调向大人发出不同的“信号”等等。巴甫洛夫曾用狗进行了条件反射实验:把食物喂到狗嘴里,狗就分泌唾液。这是不学而会的无条件反射。食物就是引起这个无条件反射的刺激物,叫做无条件刺激物。起初,狗听到铃声并不分泌唾液,但把铃声和给狗喂食物结合数次后,铃声就很容易成为引起狗分泌唾液的刺激物,这时狗一听到铃声,虽然没有食物出现,但也会分泌唾液,铃声这时对狗来说已

26、经成为食物的信号,它能引起分泌唾液,这种反射就是条件反射。而铃声就是这个条件反射的条件刺激物。条件反射还需要无条件刺激物给予强化,才能巩固。这就是说,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以后,必须接着给狗喂食物,铃声才能继续作为食物的信号,继续引起条件反射并使之固定下来,否则,铃声就不再能作为食物的信号,不再能引起狗分泌唾液,条件反射就会消退。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是在大脑皮层上形成暂时神经联系的过程。原来,在有机体内部和外部刺激物的作用下,大脑皮层发生两种不同的活动兴奋性的活动和抑制性活动,这是高级神经活动的两个相对立的基本过程: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兴奋过程激发或加强与皮层的兴奋中心相关联的器官、腺体、肌肉的活

27、动。抑制过程则相反,它停止或削弱与皮层的抑制中心相关联的器官、腺体、肌肉的活动。在用铃声对狗建立食物性条件反射时,铃声与食物同时在狗的大脑皮层上引起的相应的两个兴奋中心,经过多次重复,这两个兴奋中心之间就建立了暂时神经联系。按照巴甫洛夫理论,大脑皮层上产生的兴奋过程或抑制过程,都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的,而是沿着大脑皮层或远或近地扩散开来,之后又集中在原发点上,这叫做神经过程的扩散和集中。神经过程的扩散和集中是大脑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之一。高级神经活动的另一个规律是相互诱导。大脑皮层发生的兴奋、抑制过程相互作用,兴奋过程可导致抑制过程或加强它,这叫做负诱导;反之,抑制过程也可以导致兴奋过程或

28、加强它,这叫做正诱导。正是由于神经过程的规律性活动,产生了动物有机体高级神经活动的复杂多变的现象。人物一理,人类是从动物进化来的,人的大脑皮层活动服从于条件反射的上述基本规律。但是人类在进化水平上又比其它动物都高,人的神经活动又有着与动物本质上不同的特点。人的劳动、社会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语言、意识,以及与之相应的行为,包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这就是人的条件反射具有社会的意义,不同于动物的条件反射。比如说,学校一打吃饭铃,学生就到食堂吃饭,这时铃声对学生来说固然是食物的信号,但还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社会意义,体现着学校这个集体生活的作息制度,要求学生具备一系列符合我们这个社会主义社会的道

29、德标准的文明行为。这是动物的条件反射所不能比拟的。人的条件反射还可以通过语言来形成,通过语言来强化、减弱或消退。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科学知识的过程,从学生的大脑皮层进行信号活动以揭露事物的本质来看,就是用语言来形成复杂的、多级的条件反射,用语言来强化、改造或消退条件反射的过程。巴甫洛夫把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叫做第一信号系统,把用语言文字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起来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综上所述,在化学诗和它所概括的丰富的化学知识之间建立起固定的条件反射是完全可能的。怎样使化学诗和它所概括的丰富的化学知识之间建立起固定的条件反射呢?根据上述心理学原理,我们不

30、难理解,要想使化学诗和它所概括的丰富的化学知识之间形成固定的准确的条件反射,就必须使化学诗和有关的化学知识在大脑皮层上建立起暂时的神经联系。 要想建立这种联系,笔者认为必须做到如下四点:其一是,看课本的时候,一看到有关的化学知识,就要立即去联想高度概括这些知识的相应的化学诗。要善于通过某一句话、某一个词、某一个化学术语等联想化学诗,而且要多次重复,使之强化、巩固;其二是,在听老师讲课的时候,要注意联想化学诗,要善于用化学诗来概括老师所讲的化学知识;其三是,每当看到(或想起)一首(或一句)化学诗,就必须立即联想它所概括的丰富的化学知识。如果有时想不起来了,则应该立即查看一下诗句的解释或课本上的有

31、关内容,要多次联想、多次强化;其四是,要自觉地应用化学诗作适量的练习题,在作题的时候,要联想化学诗对某个问题的解释,多次的练习是强化记忆的重要方法。只要做到了这四点要求,那么就能在化学诗和它所概括的丰富的化学知识之间建立起固定的条件反射。一旦使化学诗和它所概括的丰富的化学知识之间建立起固定的条件反射,那么就会使化学诗发挥出巨大的作用。笔者认为其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一些重要的、短小的诗,读者很容易记住,而一旦记住了这些诗,那么就等于记住了这些诗所概括的丰富的化学知识;二是,为学习节约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多次重复是记忆的重要方法,多次重复需要时间,而对每一个人来说时间是有限的,是宝贵的。现

32、行中学化学课本共4本(初中1本,高中3本),有90多万字,而且有些问题是课本上没有直接说明的,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因而不得不查阅课堂笔记和课外参考书。这样一来,要对中学化学知识全面复习一遍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笔者的化学诗仅82首(其中仅供参考的非必修内容10首),计3017字。显然通过化学诗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中学化学知识复习一遍,从而节约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即在一定的时间内复习的遍数大大增加,这对于巩固化学知识是很有意义的,这便是化学诗的真正作用!明确了这一点,读者也就不要为了背诗而背诗,象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那样的较长的诗,背过很难,而且根本没有必要背过(当然记忆力好的读者能背过更好)

33、,只要把它作为一个特殊的简明的概括力强的涉及面宽的提纲即可,利用这个提纲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多次复习知识,从而掌握了知识,这就达到真正的目的了。请读者记住:背诗不是目的,用诗节约宝贵的学习时间,才是化学诗的真谛。谈“联想”对学好化学的意义联想是一根“奇妙的思维神经”,这根神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却是存在于人的思维之中。如果用这根“奇妙的思维神经”把多种相同或不相同的形象、事物连接起来,那么就会在我们的面前产生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如果我们把这根“奇妙的思维神经”自觉地应用于化学学习上,那么你就会发现我们的化学世界真精彩!有人也许要问:联想是否是只有具有天才的人才能够产生呢?回答是否定的。不论是什么人,

34、他(她)都会产生联想。狄德罗说过:“联想是人的一种特质,没有它,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有思想的人,一个有理性的生物,一个真正的人。”例如,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在林黛玉赏曲中,这位少女欣赏牡丹亭时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正是“联想”这根“奇妙的思维神经”作用的结果。“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这八个字,使林黛玉产生了一连串的联想:先是联想到“水流花谢两无情”,继而联想到“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再联想到“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既然每一个人都可以产生联想,那么我们自觉地运用联想来学习化学是完全可能的。根据心理学理论,运用联想来学习化学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非常好的。在心理学上,联想分为无意联想和有

35、意联想。无意联想是事先没有确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任何努力,好像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一种再现。人们常说的触景生情,这便是无意联想。有意联想则是由于直接规定了回忆某种事物的任务而自觉地引起的一种再现。在有意联想时往往要利用许多的有时甚至是极为间接的“中介性联想”,并且还要通过判断和推理,才能逐渐地联想起所需要的东西来。有意联想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转化为无意联想。我们要用联想学习化学,显然属于有意联想。现在的问题是:怎样运用联想学习化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一是可以通过“特征”去联想。这里说的“特征”涵义很广泛,如:实验装置特征、实验现象特征、离子反应特征、元素的价态特征等等。例如,由启普发生

36、器制取氢气,可以联想起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的制取也可以用启普发生器。又如,由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可以联想到甲烷、一氧化碳、硫化氢燃烧也可以产生淡蓝色火焰,继而联想到它们的鉴别方法等等。二是通过“相似相反问题”去联想。用“相似问题”去联想在化学上可以举很多例子。可以由氯气的一些性质去联想同一主族的氟、溴、碘的性质;由卤族元素的各种性变规律去联想其它主族元素的性变规律;由醛类能发生银镜反应去联想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葡萄糖、麦芽唐、果糖也可以发生银镜反应。用“相反问题”去联想,在化学上也可以举不少例子,如:由二氧化硫被氧气氧化为三氧化硫(二氧化硫做还原剂)去联想二氧化硫被硫化氢还原为硫(二氧化硫

37、又是氧化剂);由“氢在氯中苍白焰”去联想“磷在氯中烟雾漫”;由原电池去联想电解池;由中和反应去联想盐类的水解反应等等。三是可以通过笔者的化学诗去联想。在前面我曾提到过,在有意联想时往往要利用许多的有时甚至是极为间接的“中介性联想”。显而易见,笔者的化学诗正是这种“中介”。看到(或想起)化学诗就要立即去联想化学诗所概括的丰富的化学知识,根据化学诗意的要求复习化学知识,就可以达到节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经过多次反复联想,那么就会产生“条件反射”,就象“触景生情”那样,我们可以“触化学诗生化学知识”,如果达到这种境界,那么也就是说有意联想已经转化为无意联想。如果读者能充分地有效地把联想应用于对化学的学习,那就会把化学知识连贯化、系统化,就会达到学活、学透、学精的境界,就会感到我们的化学世界很精彩,就会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中学生对化学诗的评价情况的调查笔者从1985年开始创作并将化学诗应用于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到1987年完成了化学诗的全部初稿,为了了解学生对化学诗的态度,笔者对笔者所教的一个班进行了一次调查。对化学诗的评价,笔者规定了5个档次:非常喜欢、喜欢、比较喜欢、无所谓、讨厌。要求学生以无记名投票的形式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