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知识_第1页
中医护理知识_第2页
中医护理知识_第3页
中医护理知识_第4页
中医护理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屮医护理知识一、中医护理特点1、整体观念A、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B、人与自然界相通相应C、人与社会环境的一致性二、辨证施护以整体观出发,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患者有关疾 病发生、发展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比、推理、辨证得 出所属何病、何证,从而提出护理诊断或护理问题,并制定相应 的护理计划与护理措施。辨证施护的内函1、辨证:将四诊收集的病史、症状、体征等资料,通过 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病机以及邪正的盛衰等 情况,从而辨别疾病属何种证。厂 c m2;施护:根据辨证的结果,结合相关的因素确定相应的 护理原则和方法。三、中医护理对象1、常见病、多发病患者2、慢性病患者和有身体丧

2、失的患者3、康复期病人和身体虚弱病人4、心理疾病患者5、需要中医保健护理的人群四、中医常用护理方法(一)生活起居护理(六)拔罐护理法(七)刮痂护理法(A)熏洗护理法(九)湿敷护理法(十)保健按摩功护理法(二)情志护理法(三)饮食护理法(四)针灸护理法(五)推拿护理法(一)生活起居护理1、病室采光、温度、湿度、整洁卫生、情景布置2、制定作息时间、体育锻炼时间3、衣服增减、饮食变化通过这些逐步养成有规律的科学的生活方式。(二)情志护理1、通过语言的交流,行动的感召,和病人建立良好的信 任关系,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他们了解关于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消除不良的思想因素。2、用情志相胜法治疗情志

3、疾病: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悲胜怒。J J u丄 k/ U 111(三)饮食护理1、根据食物的偏性和口味的差异,根据病人的身体情况 指导病人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2、根据疾病情况,辨证饮食:我在影响中医疗效的几 个环节认为:中医治疗疾病,对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饮食宜忌, 劳逸量度,四时寒温调节十分讲究。假使患者不遵医嘱,图一 时之快,如肝病偏饮酒、肺病不戒烟、肾虚反纵欲、脾虚还暴 食等,定会影响疗效。3、热证宜食寒凉及平性食物,忌辛辣、温热之品,寒证 宜食温热性食物,忌寒凉、生冷之品,虚证宜食用补益类食物, 同时也要注意不能过于油腻,实证宜疏利、消导之品,皮肤顽 疾饮食宜清淡,忌

4、辛辣发物,痰湿之体(肥胖)忌食过甜及油 腻食物。4、人参等滋补之品,忌与萝卜类蔬菜同服;荆芥忌与鱼 蟹同服。5、温热性食物、寒凉性食物、平性食物(见教材)(四)针灸护理法1、针刺护理:通过针刺工具刺激穴位,激发人体免疫潜 能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方法:通过刺激不同的穴位治疗不同的疾病。2、灸法:是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 络脸穴的作用,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的一种方法。方法:A艾炷灸直接灸(瘢痕灸无瘢痕灸)间接灸(隔姜、蒜、盐、附子灸)B艾卷灸(1艾条灸:温和灸、雀啄灸2太乙针灸3雷 火针灸)适用范围:慢性疾病、虚寒性疾病、防病保健(五)推拿护理法推拿护理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

5、根据病情,在人体表 特定的部位和穴位上,运用各种手法以及某些特定的肢体活动 进行按摩,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态,从而达到疾病 适用 范围:内、夕卜、骨、儿科以及保健预防等(软组织损伤,消化 不良,胃痛,偏瘫)(六)拔罐护理法是以罐为工具,借助热力排除其中空气,造成负压,使之 吸附于穴位或疼痛点或敏感点的体表而产生刺激,使局部皮肤 充血、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作用: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祛风散寒适用:风湿、神经麻痹、腰背疼痛、痛经、胃脱痛、哮喘、 消化不良等(七)刮痂护理法器具:铜钱、硬币、小汤匙、瓷器片方法:蘸植物油或清水在病人体表部位从上到下,从内到 外进行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状

6、如砂粒的细小出血斑点。作用:调畅气血,透邪外出:适用:莎症、感冒、发热、呕吐、疳积、头身疼痛、咳嗽 等W eUO v 111 C O 111(A)薰洗护理法方法: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薰蒸、淋洗、浸浴。(药液 温度50 - 60度为宜)作用:疏通歷理,活血通脉,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消 肿止痛,杀虫止痒适用: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皮肤瘙痒、溃烂等, 如眼科、肛肠科、妇科等疾患。(九)湿敷护理法方法:将无菌沙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的治疗方法。作用:通调勝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止血止痛适用:痈疮疗肿、无名红肿、毒虫咬伤、伤口溃烂 注意: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十)保健按摩功护理法保健按摩

7、方法各异,根据病情和体质确定相关功法,具体 办法须由按摩师编排,没有一法而适用众人。五、常用中成药的种类(十种)1、丸2、口服液3、散4、膏5、冲剂6、片剂7、酒剂8、茶剂9、糖浆剂10、注射剂六、常用中成药给药方法1、口服给药ccrvn2、皮肤给药13、注射给药七、常用中成药给药原则1、辨证给药:分清寒、热、虚、实2、一日二至三次,急性病4小时一次,慢性病早晚各一 次。3、体质壮实者用量可稍重,老、幼、孕妇或体弱者用 量可稍轻,5岁以下用成人量的1/4, 6-12岁可用成人量的 一半。4、感冒药宜热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中西 药全用,原则上应错开服药时间,补益药应在饭前2小时服用, 安神药应有睡前服,泻下药、祛虫药应空腹服。5、一般在服药期间,应讲究饮食宜忌,病情不同,饮食 禁忌亦有区别,如热病忌食辛辣,油腻,煎炸类食物,寒性病 忌食生冷类食物,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