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恨不如爱_第1页
与其恨不如爱_第2页
与其恨不如爱_第3页
与其恨不如爱_第4页
与其恨不如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与其恨不如爱 谈爱的教育刚开始代课时我满怀激情,希望自己能有足够的耐心去爱我的每一位学生。有这样一件事儿,一位学生因受学校处分,耽误了好些课程,但是,从对他的作业批改中,我似乎看到了他的认真劲,因为唯独他很自觉得把练习册上先前的题全部补上了,在了解了他的情况后,我没有对他抱有偏见,而是很真诚的在他的作业上写了这样的批语:不抛弃,不放弃。只要你自己不放弃自己,没有人会放弃你。没想到这样的批语对他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上课的表现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好,学习态度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其他代课教师也发现了他的改变。有一次碰见他已经是他上高中以后了,一路上,我们聊了好多,聊得也很开心,分别时他很腼腆地对我说:“其他

2、学科还可以,就是对化学有很大的兴趣。”听了这句话,我感到无比的欣慰。我不敢说对他以后会产生多大的影响,能极激起他学习化学的兴趣,对于作为一个中学教师的我来说,已经很知足了。但是如今的我却对学生失去了耐性,记得有好些次上课时,提问的问题很简单,我自以为同学们会不假思索地就能回答上来,以便于课堂能顺利进行,但结果却很令人失望,学生的回答往往是答非所问,很是令人生气、令人恨。那时我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回答错了,说明他们没有把知识点领会透彻,而是把因生气产生的不良情绪带到了课堂上,指责他们说竟然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而答错问题的学生往往是课堂上发言最积极的学生,我的错误做法直接打消了他们的

3、积极性,为以后的教学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上课没人敢于主动发言了。还有一次,我刚讲过的课堂演示实验,有个学生竟去问我用的实验药品是什么,显然他上课没认真听讲,逮住学生的这一错误,我狠狠的批评他:“谁叫你上课不认真听讲?”“行,老师以后有问题我再也不问你了。”学生这句话一出口,我马上意识到我这样的做法是错的,我不应该这样简单粗暴的去伤害还有求知欲的学生。还有一种现象,就是上课时有一个女学生经常会有些没完没了的问题。她能提问我很开心,说明她很爱学习,而她的问题在我看来根本就不是问题,所以我往往会在课堂上毫不客气地说:“你提的问题毫无意义,连这样的问题你都问?你太让我失望了。”上课因为她提的问题太过简单

4、,我批评她好几次。因为提问总挨批评,所以有些学生就给她说:“你以后别提问问题了,问了还挨批,还不如不问。”在反思自己的教学时,我对自己提出了质疑:其实这学生就是还爱钻牛角尖,思维方式和习惯有些偏差而已,这说明她需要正确的引导。是的,对于一个求学的人来说,能提出问题是很重要的,这说明他在思考。一个好的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哪怕是这些问题过于简单或是老师根本就回答不上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启发学生思考,才能真正点燃学生的思维之花,而这远比给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重要的多。我们应该把能激发学生提问题看成是自己的职责。然而这种现象不只是发生在我一个人身上,在多数有过教学经历的人身上都有这个这样类

5、似的事情发生。两种对待学生截然不同的态度,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比较两者,那个更合适呢?反思我们的教育吧!与其恨不如爱,要认识到有缺点的学生才是正常的学生。古今中外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教育,要有爱心”。爱心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责任心是工作取得成功的保障。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无意剥夺学生的尊严,就谈不上任何教育。只有从爱心出发,进行科学的教育管理,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却总被我们忽略。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了生命,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之一。而在教育中,爱是教育的真谛,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

6、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但实际工作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会把成绩看得太重,患得患失,斤斤计较,对学生的缺点、过失无法容忍,急躁地会把不好的情绪带入到工作中去,简单粗暴的对待学生,导致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立,甚至还会把气撒在学生身上,恶化师生之间的关系。我们都知道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至关重要的阶段,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我们除了教给他们书本上的知识以外,还应该给予他们什么呢?那就是热爱学生,期望他们每个人,不管聪明还是愚笨,健康还是体弱,品德优良还是有“精神创伤”,将来个个都能成为都成为优秀的公民。现在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其实就是爱的教育,是对祖国、父母、师

7、长、朋友的真挚的爱,爱是教育的根本。首先,我们不能以爱的名义,去做些伤害爱的事情。在现实中作为成年人、作为家长、作为老师,不知不觉中扮演成摧残孩子们的刽子手,我们把自以为重要的喜欢的事情强加给他们,并强迫他们接受自己的关怀,从来没有平等地来问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在学业上给他们太多的压力,他们的生活被我们成人所控制,这是他们的悲哀。生活中不乏有这些现象:有些家长不结合自己孩子的情况,为了让孩子接受自认为良好的教育环境,不惜重金让孩子上重点学校。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极大的打消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伤到孩子的自尊,使得他们在生活中失去了欢声笑语,因为他们在学校总是垫底的,成绩让他们抬不起头。而作为教师

8、,为使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再提高,牺牲自己的时间给学生补课,而不管学生们愿意不愿意,是否接受。布置的作业一套又一套,学生的任务非常繁重,好些学生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和放松,甚至还会因有些学生觉得学业太重,恶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导致学习效率提不上。生活中诸如此类的爱,都不是真爱。所谓真爱,就是把孩子当成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是纯粹的、理智的。其次,在教育中要有科学的爱。有爱心首先有一颗平常心,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报告:当老师这么多年,也得到过一些荣誉,现在我做事情的出发点早已不再是从自己考虑,而是想着学生的30年后。想着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是经历风雨后的一种豁达与

9、从容,我想也应该是教师工作从大局考虑,为教育大计所应具有的一种情怀。平常心是一种冷静、客观、理智、忘我的心态,是决定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仅仅对学生有爱心是不够的,其实,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是一种双边交流融合的活动,教师思想的时代性、深度性、广度性、管理的先进性都会反映在活动中。一个教育观念不更新,没有素质教育人才观的教师,必将会因自己的思想陈旧、知识的狭隘与学生的极具敏感的精神世界、强烈的求知欲产生极大的矛盾。所以,还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人才观,要对学生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学生是客观存在的个体,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只有尊重个性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塑造学生。这就意味着要把学生当做独立自

10、主的人看,而不是任人摆布的物品零件;把学生培养成千人一面的做法是违背客观规律的。不要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要会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能只关心学习好的学生,更要关心一下学习成绩不好,但很认真,力求上进的学生。总之,我们的教育事业需要广大的教育者做出无私的、真诚的、爱的奉献,并且在教育中时时探索,处处创新,为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而辛勤耕耘。参考文献:教育中的爱与科学,作者:西安高级中学,郭亚菊;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修订版,作者:孙云晓。内容摘要:结合自己工作实际阐述教师对学生的“爱”与“恨”所产生的教育影响。反思教育,与其恨不如爱,要认识到有缺点的学生才是正常的学生。古今中外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教育,要有爱心”。 首先,我们不能以爱的名义,去做些伤害爱的事情。其次,在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