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精选总结分享5篇 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1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一、英国革命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特点:保留国王,实际上“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国家的权力在议会,实行代议制。议会是国家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是正式确立的标志。18世纪责任制内阁逐步形成。三、美国政府的建立: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
2、。独立之初的美国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邦联)。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9世纪中期,美国形成民主党、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格局四、美国1787年宪法: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评价: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加强了国家权力,实践了三权分立原则,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局限性:承认黑人奴隶制,印第安人没有公民权,妇女地位低下。五、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意义: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制共和
3、国),标志着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七、德意志的统一:俾斯麦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1871年,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八、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特点:皇帝不是虚位,而是握有实权。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大权。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2一、经济领域1.资奉主义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在l9世纪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电磁学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新的科技成果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在生产力提高的同时加速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最终形成了以科技为依托、垄断形式组织生产的经济模式。2.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最早出现垄断组织的是钢铁和电力工业。之后汽车、
4、飞机制造等工业部门也相继出现垄断组织: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工业结构实现了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飞跃,最终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布局,资本主义生产进人成熟阶段。3.能源结构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隧着发电机的创制成功,电力逐渐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的新能源.人类社会进人“电气时代”以煤气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以及之后创制成功的柴油机,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在此基础上“电力”和“石油”成为人类社会使用的主要新能源。二、政治领域随着垄断组织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日益完善,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较为健全的议会民主
5、制度。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资产阶级调整统治政策,实行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立法在政治上工人阶级已经取得了普选权、组织政党等权利,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经济上,工人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工人运动失去了暴力斗争的环境,多以经济斗争和合法、和平斗争为主。三、思想领域19世纪中期出现的三大思潮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到i9世纪末也有所发展甚至出现了新的变化。1.自由主义到干预主义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从自由竞争阶段进人垄断阶段,资产阶级从要求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到越来越多的干预国家的经跻政治生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借助国家政权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
6、展。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已从自由主义转向干预主义。2.马克思主义到列宁主义19世纪末,随着工人队伍的壮大,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工人运动再度高涨。在俄国+以列宁为首的多数派,坚持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纲,最终形成了以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主义。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诞生。3.民族主义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扩张和民族压迫,亚非拉美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在斗争中日益成熟的殖民地人民更加注意本国的实际情况.民族主义思潮日益民族化,如中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印度的提拉克主义等。四、国际关系1.世界格局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各国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英法
7、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相对缓慢,尤其是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而美德等国抓住机遇发展迅速,到l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产值超越英法分别位居世界第一、第二位。面对日益变化的经济格局,列强要求按照变化的实力重新瓜分世界,到l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美的绝大多数地区已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同时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帝国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同时,列强问争夺殖民地和霸权的斗争日益尖锐,在勾结和斗争中形成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各国更加疯狂的扩军备战,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2.对中国的影响l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
8、的狂潮,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掀起反帝反封斗争的新高潮,先后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在打击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同时,加速并最终了腐败的清王朝,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4.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1、相同点:(1)两次科技革命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2)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第一次科技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科技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3)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形成了
9、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第二次科技革命,形成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4)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2、不同点:(1)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发起者主要是劳动者,他们凭借经验或技能取得许多成果,这些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起者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2)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展开;第二次科技革命则是多源的。(3)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3一、西汉(一)七国之乱1、原因:历史原因:汉高祖刘邦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郡
10、国并行,上次青岛市摸底考试有一个郡国并行的看图题)直接原因:面对诸侯国尾大不掉之势,贾谊、晁错等人上书,主张消减封国2、过程:公元前154年,汉景帝接受建议,开始着手削夺诸侯国的封地,七个诸侯王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二)汉武帝改革1、根本目的:为了加强皇权,巩固国家统一2、措施:建中朝(“中朝”(内朝)是决策机构,由皇帝左右亲信充任中朝的主要官吏尚书令、侍中、常侍等职。原先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机构,逐渐成为执行机构“外朝”。)【要点解析】设刺史(刺史是一种监察官员,负责监察地方)推恩令(解析: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儿子也可以获得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皇帝直接控制的郡
11、守管辖。通过推恩令,消弱了地方实力,使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3、作用:积极:巩固、发展了大一统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皇帝权力过于集中,造成后来外戚和宦官专权。(注意与经济和文化相联系,文化上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上是由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所决定的;而经济上“重农抑商”也是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产生的。)二、唐代经过东汉末年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动荡之后,隋唐实现了统一。唐中叶发生了安史之乱,参与平叛安史之乱的唐朝大将和安史降将被封为节度使,他们拥兵自重,使唐中叶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三、五代十国1、实质: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2、特点:政权更迭频繁,南方相对稳定3
12、、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统一奠定了基础。四、宋太祖改革(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1、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收精兵统兵权归“三衙”掌管(三衙由殿前司、侍卫步军司和侍卫马军司三部分组成)调兵权归枢密院掌管使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兵权最终由皇帝掌握。(2)削实权兵权枢密院中央:削弱了宰相权力财权三司使行政权中枢门下(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地方:规定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州郡长官下设通判,负责监察。(3)制钱谷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部分外,其余运往指定地点,由中央掌握。从而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2、影响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消极:造
13、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到北宋为止,中央和地方的斗争基本告一段落,以中央的胜利而结束。)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4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知道都江堰、翻车、筒车;知道古代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4课)(1)耕作方式:原始社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汉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2)水利灌溉:我国古代一直很重视农业灌溉,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人们还创制和改进了农业灌
14、溉工具,如曹魏时的翻车、唐朝时创制的筒车。(3)土地制度:奴隶社会一切土地属于国家,这种土地国有制度被称为“井田制”。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限制土地买卖。(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精耕细作;自给自足。2、列举纺织、冶金、陶瓷等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2课)(1)纺织业: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唐朝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风格。缎是清朝丝织品的代表。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2)冶金业: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
15、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利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的钢铁技术世界,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3)陶瓷业:商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朝出现了五大名窑。明清时期,青花器、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江西景德镇是的瓷都。(4)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官营手工业发达、民间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地域分布广泛,生产规模巨大,分工细,产品种类多,生产技术先进。长期于世界,产品远销欧亚非地区,广受赞誉。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5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知识点归纳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背景: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议
16、会与国王斗争(2)过程: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成立共和国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2.确立标志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1)内容:它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2)作用: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也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法律保障。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概况18世纪初,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2.组成:下院议员由普选产生,多数党领袖为首相3.职能控制下院立法程序,通过控制下院本党议员控制下院,宣布提前大选等4.特点内阁成员(各部大臣)集体负责,与首相(内阁首脑)共进退;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首相掌握国家大权(行政权立法权);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首相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5.意义:使立法机构得以控制行政权,有效地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三、议会改革1.概念:使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2.原因: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3.过程:英国1832年议会进行选举改革4.结果: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四、君主立宪制的意义1.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 广告设计师如何设计与用户体验 试题及答案
- 前期准备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纺织工程师考试常见误区试题及答案
- 笔试认知能力试题及答案
- 大学比较文学试题及答案
- 助理广告师考试内容回顾与提升试题及答案
- 注重细节2024年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纺织品设计师证书考试的学习新趋势试题及答案
- 社保机构面试题及答案
- 业主授权租户安装充电桩委托书
- 毕业设计论文-智能电表的设计
- 桥式起重机定期检查记录表
- 2024年江西南昌市留置看护队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结构》课程标准
- 间质性肺炎 护理
- 银行客户维护方案
- 雨水收集和利用使用雨水进行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
- 物业公司保洁员培训课件
- 省级家庭病床管理服务规范
- 中国食物:蔬菜史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