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重点详细_第1页
生态重点详细_第2页
生态重点详细_第3页
生态重点详细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态重点1.城市建设中的地质问题: 1、a城市地质稳定性b城市地质安全性c城市地质基础d城市地下水供水条件2.影响城市建设的主要地质因素a工程地质b水文地质c地质构造d地壳升降活动e地震3.地下水按其成因及埋藏条件分为(滞水、潜水、承压水),具有城市用水意义的地下水主要是(潜水和承压水)4.地震概念: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壳自然快速颤动,应力突然释放引起的剧烈地壳运动。地震的原因主要是有构造的、火山的、陷落的以及其它人为因素诱发的地震。地震类型:根据地震的成因,地震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震源:地下岩石首先破裂的地方称为震源。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位置称

2、为震中。震级:表示地震波强弱程度的标度称为震级,是震源释放能量大小的级别,通常用里氏震级标准划分。烈度:地震时地表震动的强度称为烈度,表示地震对地面及建筑物的影响与破坏程度,它和震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基本烈度: 当以地震烈度为指标,按照某一原则,对全国进行地震烈度区划,编制成地震烈度区划图,并作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依据时,区划图可标志烈度便被称之为“地震基本烈度”。设计烈度: 设计烈度是指在工程设计中,根据安全和经济需要加以调整的基本烈度。一般建筑物可采用基本烈度为设计烈度。世界四大地震带:a环太平洋地震带b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c大洋中脊洋脊大陆裂谷地震带d大陆断裂谷地震带5.从城市规划布局考

3、虑提高综合抗震防灾能力的主要措施:a避免在强震区建设城市b按照用地的设计烈度及地质地形情况,安排相依的城市设施。c对易于产生次生灾害的设施,要先期措置合适地位d按震时的安全需要,安排各种疏散避难的通道和场所e保护好城市重点工程设施。如城市生命线工程(供水、供电、供气、通信、机场、车站、桥梁等),医院、消防等重要设施部门,以免震时受到损坏,市城市机能瘫痪。6.城市化引起的地貌过程变化:a流水作用过程的变化b重力作用过程的变化c喀斯特地貌过程的变化7.地貌营力过程和效应,尤其是人类作用营力和效应:自然地貌营力是间接的城市地貌过程,有风化过程、重力过程、流水过程、风沙过程、海岸过程、岩溶过程、冰缘过

4、程等,是叠加在人类作用上的自然因素人类作用营力和效应:人类作用营力是直接城市地貌过程,如堆积过程和剥离过程,或称建设过程和破坏过程。其方式分别有修造、扩建、改造、填埋、拆迁、开凿等,作用过程直接快速,改造或创造新的城市地貌体。这些人类造貌过程,又产生了一系列环境地貌效应a地面侵蚀,是一种现代城是常见的一种地貌营力过程,是由于流水作用产生的,城市建设活动破坏了地面尤其坡地的相对稳定性,因而引起A片状或线状侵蚀过程加速,坡面后退B表面切割加强,狗骨发育,地表破碎,加速物质转移C坡地失稳,如人工切坡、坡顶增载、坡地建筑,破坏力的平衡,减低抗剪抗压强度,导致滑坡、坍塌b河湖淤积,自然界河流沉积作用,是

5、由于河床坡度变缓,渗流、蒸发大量减少,或人工筑坝改道等原因减少流量,引起水流动力降低,致使搬运的物质沉积下来。而城市化的结果,高楼大厦、柏油马路代替了原来的森林、草被,从而导致流域水文状况发生变化,改变了水循环方式,局部地表径流加强。8.城市地貌灾害:a地势造成的城市洪涝灾害b重力作用造成的滑坡、崩塌灾害c人为作用产生的地面沉降9.城市化对气候的影响及机制:城市气候的基本特征:辐射和气温城市直接辐射和总辐射比郊区少城市气温比郊区高,形成城市热岛(2)风和湍流城市的风速比郊区小,风向不稳定城市空气多湍流运动,有热岛环流和城市风(3)蒸散和湿度,城市蒸散量和空气湿度比郊区小(4)云和雾城市云量比郊

6、区多,尤其是低云城市的雾比郊区多,有的还有光化学烟雾(5)降水,城市降水比郊区多,尤其是对流性降水。因为城市空气中凝结核多,城市下垫面的热力、动力作用,促进对流运动,气流上升,凝结产生降水和伴随着对流行天气较多。10.热岛效应:城市气温高于四周围郊区,这是城市气候中最普遍存在的气温分布特征。如果绘制等温线图,则形成等温线呈闭合状态的城市气候高温区,人们把这个高温区比喻为立于四周为较低温度的乡村海洋中的孤岛,称为城市热岛,而这种城市气温高于四周郊区的温差现象称为热岛效应。热岛效应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一)城市热岛的空间分布(1)水平分布,大量观测资料证明,在水平方向上城市高温中心出现在人口密集

7、、建筑密度大、工商业最集中的城区,因为人为热多,建筑密集城市高温区内等温线稀疏、气温水平梯度小,而城市边缘水平梯度大、等温线密集,因为下垫面差别大,人口、活动等梯度大闭合等温线分布和走向大致与城市轮廓平行城区内由于土地利用类型和下垫面性质不同,气温也有高低之别。(2)垂直变化,在垂直方向上,城市热岛强度随高度的变化因城市不同而异,一般白天城郊差别不明显,夜间,因城郊气温垂直变化不同,城市热岛明显,强度大,向上递减,到一定高度出现交叉现象,郊区表现为辐射逆温(二)城市热岛的时间变化城市热岛强度的日变化,城市热岛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热岛强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夜间现象,可归因于城乡冷却率的差异而不是

8、加热率的差异,特别是日落后3-5个小时,乡村一般以每小时2-3的速率冷却,城市冷却率较小,此时热岛强度最大。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的原因,是城郊下垫面性质和形状不同引起的辐射收支差异所致a日落后城郊冷却率的差异,城市白天吸热多,夜间散热少。白天城区地面吸收和贮存大量太阳辐射热,并于夜间辐射放回大气。而夜间城市大气污染物由于对流减弱而集聚,对地面长波辐射对地面长波辐射有明显的吸收削弱作用,使城市冷却慢,郊区空旷冷却快,所以城区夜间降温比较去慢,出现城郊温差b城郊贮藏热量的差异,城市下垫面热容量大,蓄热能力大于郊区,蓄热多,白天贮藏的热量夜间释放回大气c城郊反射率的差异,城市下垫面的反射率比郊区小,吸

9、收辐射多城市热岛强度的年变化,城市热岛一般出现在高气压影响下,少云、小风、湿度小、大气稳定的天气下,我国季风气候区,城市热岛强度年变化一般是秋冬季强,春夏季弱,原因是a春夏季大气多不稳定,城市大气污染物和热量易扩散到周围郊区b春夏季雨水较多,城区地面有水分蒸发消耗热量,雨水冲洗大气污染物c春夏季云量多,覆盖市区和郊区,体现不出城郊对辐射影响的差异。(三)城市热岛的其他不规则变化(1)随城市人口规模、密度而异,城市化进程越高,即城市面积、人口规模、人口密度越大,其热岛强度越强。(2)随城市建筑密度而异,城市建筑密度越大。热岛强度越大。(3)随城市土地利用性质不同而异,工商业用地住宅用地为主的城区

10、是热岛中心所在地,而农业用地、水域为主的城区,为凉区所在地(4)随下垫面形状、街谷、城市布局而异,城市街谷随着天穹可见度减小,下垫面温度有明显上升。(5)随区域气候条件而异,高纬度寒冷地区,城市人工取暖消耗能源多,人为排放热量较大,热岛强度增大。(6)城市热岛强度还因天气气象条件和人为因素不同而出现非周期性变化。热岛效应的危害:a加重城市空气污染,城市热岛环流,气流向市区附和,把城郊工厂的去染污带入市区,污染城市空气b影响取暖季节和能耗,冬季中高纬度地区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取暖季节比郊区缩短,节省取暖的能源消耗,可削减城市大气污染c影响城市积雪,冬季高纬度地区热岛效应能减少城市积雪频率、积雪时

11、间和积雪深度,使城市积雪少于郊区,减少建筑物的雪压d影响无霜期和物候期,热岛效应能延长无霜期,能使植物发芽、开花期提早,有利于植物生长和城市绿化,故对居民生活和城市经济有其有利的一面(5)夏季,热岛效应加强城市高温的酷热强度,易产生高温灾害,影响健康舒适。防治热岛效应的对策:根据城市能量平衡方程QN+QF=QH+QE+QG+QP,要削减城市热岛效应,一方面是要使方程左边的量减少:(1)削减认为热的排放,措施是控制城市人口,减少煤、石油等矿物燃料的消耗量,提高利用效率和开发新能源(2)削减城市净辐射量,措施有a增大城市反射率,例如用浅色涂料粉刷建筑物b合理规划城市建筑物的高度和密度c削减大气污染

12、,以减少大气逆辐射。第二方面是使方程右边的QEQp项增大,使QH项减少。措施是(1)增加城区水域面积和喷水洒水设施(2)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11.雾霾: 雾是指在接近地球表面、大气中悬浮的由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当气温达到露点温度时(或接近露点),空气里的水蒸气凝结生成雾。 霾,也称灰霾(烟霞),是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酸雨:富含硫酸、烟硫酸和硝酸的降水,当其pH值小于5.6时称为酸雨。临界风速:在大范围风场较弱的情况下,城市的热力、动力扰动作用较摩擦作用更为突出,因而使近地层

13、风速增大,此时,城区风速大于郊区,而且静风频率减小,而当盛行风速大于这一界值时,城市的摩擦作用突出,因而使城区风速明显小于郊区,故该风速值称为临界风速。街道风:城市建筑物由于受热不均匀而产生局部热力环流,称街道风城市峡谷效应:气流在两排高大建筑物之间的街道通过时,犹如在两座高山之间的峡谷之中,气流加速前进,称城市峡谷效应城市热岛环流:晴天,大范围风速减小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城区大气层结不稳定,四周郊区的较冷的空气相城区附和,上升到高空辐散,向郊外流出并下沉,引起局地环流,称为城市热岛环流。12.城市风场特征对城市规划的影响:(1)风的作用:风向决定污染物输送的方向,风速平流输送、扩散稀释决

14、定污染物扩散的速率,因此在城市规划布局时应考虑风场对城市的影响(2)盛行风与城市规划,大范围盛行风是影响城市空气污染物的重要原因。我国主要包括的盛行风有五类A季节变化型,在季风区,风向随季节转换而变化,城市规划布局应尽量避开冬夏对吹的风向,选择最小风频方向B主导型风向,主导风向型的地区,全年吹一个方向的风,所有有污染的工厂宜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居住区布置在上风向。山区城市选与风向平行的山谷C无主导型风向,这种类型的城市,有污染的工厂企业宜置于最大平均风速的风向的下风方。13.城市暴雨致灾原因:a自然因素,暴雨是形成洪涝的首要原因,我国城市大都集中在东部气候区,这里常常形成暴雨。b人为因素,

15、城市的热岛效应和雨岛效应有加剧暴雨的作用由于城市的大面积的不透水下垫面已形成径流,排水设施不足容易导致内涝。c上游流域暴雨的影响,上游流域暴雨,使下游城市江河暴涨,如果围堤标准不高,也会酿成灾害。14.城市河流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a保持河流原来的自然地貌特征b维持河流的水文特征c保持河流水质清洁d合理开发利用,城市规划要考虑各项生态功能,尊重河流的自然规律,使其有效利用。15.城市化对水分循环的影响(图4-1)16.城市化对水量平衡的影响:根据物质不灭定律,任何一个区域(或流域)在任一时段内输入水量与输出水量的差值,恰巧是该时段区域内贮水量的变化,三者之和称为水量平衡。(1)流域水量平衡方程

16、式W=(P+R+G)(E1+E2+R1+G1+S)式中,P为降水量,R,R1分别为地表径流流入和流出量,G,G1分别为地下提取和渗入量,E1,E2分别表示地表蒸发和植物蒸腾水量S为生态系统组分内贮水量,W为时段内区域贮水量变化。(2)城市水量平衡方程式W=(P+R+G+T)(E1+E2+R1+G1+S+T1)式中,T为上水管道输入水量,T1为下水管道输出量。17.城市化对河流水文性质的影响:河流水文性质包括水位、断面、流量、流速、洪峰、静流系数、水质、水温、泥沙等,影响包括:a流量增加,流速增大b径流系数增大c洪峰增高、锋线提前,历时缩短d径流污染负荷增加18.城市化对地下水的影响:a地下水水

17、位下降,局部水质变差b水量平衡失调c生态环境恶化15-18 归结于 图4-3 城市化水文问题框图(P111)19.地表产流过程的影响因素:截流、蒸发、填洼、下渗20.城市河道年径流量增加和减少的原因:增加的原因是a城市降水量增加b城市地表径流系数增大c从外流域取水或抽取地下水;减少的原因是a下水道排水直接入海或输送到城市边界以外b用水系统等引起的水量损失c城市化引起的蒸发量增加,但一般此项影响甚微。21.城市建设用地径流系数:城市防洪标准(p113-p114)22.城市地面雨洪排水系统组成和类型:组成a地表径流子系统,一般是指排水系统地面以上部分b传输子系统,例如排水沟渠或地下管网c收纳水体子

18、系统,如河流、湖泊、海洋。类型:a合流制排水系统b分流制排水系统23.城市径流水质污染源类型:a点源污染,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点源排放,污水集中在若干地点,故称其为点源b面源污染,又称非点源污染,是指城市雨洪径流淋洗和冲刷大气和地面各种污染物,这些污染物来源与广阔的区域,经过很长时间的地面迁移后以分散的形式间接性地向收纳污水体汇聚。三级污水处理措施:污水处理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及土地处理方法,由于污水污染物较多需经过三级处理,a一级处理是除去漂浮物和部分悬浮物,过滤、沉淀、曝气、化学氧化、调节ph值,降低腐蚀程度b二级处理,主要使用曝气塘、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生物氧化法、高

19、活性污泥法等,除去大量有机物,使水进一步净化c三级处理,主要采用离子交换、电渗析、粒状活性降解等处理方法。综合防治:a控制污染来源,包括控制大气污染浓度,对集聚地面的污染物在雨水冲洗之前就从地面上清除,及时清扫街道,储运垃圾。b植树种草,对裸地进行植物覆盖,保护表土不受侵蚀和截留过滤污染物c控制流入下水道系统污染物,对已被径流冲走的污染物,可在下水道中用沉积法清除。24.城市水资源问题的主要表现:a城市用水量激增,水资源短缺b城市水质污染严重c城市用水不合理 城市水资源系统组成和结构:供水系统、用水系统、处理系统、容纳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25.城市供需水预测模型:a城市经济和产业发展规划模型b

20、城市总的需水量及供水需水平衡预测模型c供水总量预测模型d工业需水量预测模型e郊区农业需水量预测模型f家庭需水量预测模型g城市活动需水量预测模型26.植物区系:指一定地区范围内全部植物种类的总和。它包括a所有植物的科属种的数量b地理成分,即把所有植物按地理分布、分布区类型、种的发生地和迁移路线划分成若干群,统称植物区系成分c历史成分,按迁移时期和路线划分的为迁移成分或历史成分。 城市植物区系特点:a乡土植物种类数量减少,人工散布的植物种类数量增加b城市植物种类较乡村多,原因是人造景观多样性高c城市植物生态习性改变d植物对城市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按植物适应能力分为极嫌城市植物、中度嫌城市植物、适生

21、城市植物、极适生城市植物27.植被:指某一地区地面上生长着的全部植物群落的总称,包括自然的和人工的森林、灌丛、草地、荒漠、沼泽等。 城市植被生态景观类型和特点:类型,耕地、园地、草地、林地、城市绿地、交通道路绿地、其他绿地。 特点:a覆盖率低b群落类型多成岛状分布c自然群落比例减少,人工半人工群落比例增加d出现城市特有的群落类型,如耐践踏的植物群落e脆弱性28.城市森林的生态功能及评估:功能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降温增湿,调节气候c吸碳放氧,净化空气d杀菌消毒,过滤污水e削减噪声f栖息动物,保护物种 评估:a贮水功能b保土功能c空气负离子作用功能d生物多样性功能29.城市自然保护, 含义:是指

22、通过人的思想、行为、意志,调节城市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减少城市发展、人为活动对自然的超负荷压力和破坏,保留、保护、建设具有地方自然历史特色的、为当地居民所必需的自然环境。 内容:除了传统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地质矿产资源、自然历史遗迹、自然景观、自然环境等的保护之外,更着重于如下方面:a保护与当地居民生活、活动密切相关的自然景色b保护对当地科学文化有促进意义的生境c保护有自然历史价值的地点、地址遗产等d建设新生镜也是城市自然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活动特点:a侧重于对居民价值和利益的考虑b缺乏多样性、稀缺性、群落的完整性,不一定包含稀有生境和稀有物种c一般面积不大 目的:a确保地方政府在

23、制定规划时给与自然历史价值以应有的重视,防止有价值的地点和不利发展的方向b把城市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低限度c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使居民更接近自然d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经济效益 意义:城市自然保护关系到人们的知识、情趣、社会、物质等方面的利益,城市中的自然区域可以具有吸引力和经济效益。自然绿地除具有观赏价值和环境效益外,还可以通过建立自然群落获得显著的经济价值,还可以为游客提供游览和观赏的景点,和满足城市内中小学生学习的需要,建立公众能接近的某些生物、稀有生境、稀有种的保护点,并确保期为城市居民所分享。如何进行城市自然保护(P148-154)30.城市绿化的生态环境效应:城市绿化改善生

24、态环境效益,最明显和最普遍的是改善城市局地气候效应。绿化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换成有机化学能,同时吸收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气,维持植物生命,而且改变其环境的能源能汇,影响环境的温度、水分和局地气流,为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转换提供动力条件,其中辐射能是城市绿化生态环境效应的能量基础。城市绿地类型不同,绿化树种、树龄、树冠、结构等不同,其生态环境效应有很大的差别。(一)城市绿化的光能效应(1)绿化树木的减光效应(2)绿化树木的削减太阳辐射效应(3)绿化树木的热量平衡效应(二)城市绿化的降温增湿效应(1)城市绿化调节小气候效应(2)城市绿化树木降温增湿效能测算a绿化树木的蒸腾强度Em=E0A,b绿

25、化树木的降温效应c绿化树木的增湿效应(三)城市绿化的碳氧平衡效应a绿化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特性CO2+H2O光能叶绿素=CH2O+O2,b城市绿化的碳氧平衡效应(四)城市绿化的净化环境效应a绿化植物对二氧化硫的净化效应b绿化植物对其他有毒气体的净化作用c绿化植物的减沉作用31.颗粒污染物的类型与特性:颗粒状污染物指粉尘之类。粉尘分降尘和飘尘两类,降尘颗粒大,粒径在10微米以上,飘尘颗粒较小在10微米以下,粒径小于100微米的所有颗粒物称为总悬浮微粒。32.气态污染物的类型及危害:(1)二氧化硫,常与飘尘结合在一起进入人体,对呼吸道粘膜起到破坏作用,长期接触会引起慢性结膜炎、鼻炎、气管炎等疾病(2

26、)氮氧化物,会导致慢性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等,有助于致癌,还会抑制绿化植物的生长(3)一氧化碳,被吸入肺泡后,与血红蛋白结合,降低血样运输氧气的功能。(4)氟及其化合物,对呼吸道粘膜有腐蚀和刺激作用,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牙齿发育不良。(5)氯气,具有强烈刺鼻性气味,吸入后已导致肺炎肺水肿,促使人急性窒息,还会抑制植物光合作用。 光化学烟雾:有汽车和工厂烟囱排出的氮氧化物和碳化氢,经太阳光紫外线照射而生成的一种毒性很大的不同于一般煤尘废气的浅蓝色烟雾,称为光化学烟雾。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能使人眼睛红肿,喉咙疼痛,中毒严重者,呼吸困难,头晕目眩,手足抽搐。33.城市水体污染物及危害:(一)有机污染物,

27、碳氢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等有机物排入水体后,需要经过微生物的分解消化,从而导致水中含氧量被消耗,引起水体供氧不足而发酵变臭造成有机污染,用以下几个方面来表示,a溶解氧(DO)b耗氧量(COD)c生物化学耗氧量(BOD)d氨氮(NH3)e亚硝酸盐氮(NO2)f硝酸盐氮(NO3)g水体“富营养化”(二)无机污染物,包括酸碱无机盐(三)有毒污染物(四)其他污染物,主要包括油的污染、热的污染、含色臭味的废水污染、病原微生物污水污染34.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包括工业固体污染物、矿业固体污染物、医疗废物、生活垃圾、废水处理渣等。 危害:堆积占地,不仅影响城市环境的整洁美观,而且许多有毒废物

28、会造成大气、水和土壤的环境污染。35.城市环境污染源类型及特点:类型,根据地域分布特点可分为固定性污染源、流动性污染源;按产生污染的国民经济部门分为(1)工业污染源,特点是工业三废污染严重,主要来自燃料燃烧,污染大气,工业废水量大,及其产生较大的震动和噪声(2)交通运输污染源,特点是a铁路运输污染源,粉尘、烟雾污染大气机车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客运火车会产生工业生产中的废气物,客运列车中产生生活垃圾b市内交通污染源,有轨车辆振动噪声、各种车辆的喇叭声,排出的废气物喝多,汽油的铅污染c航空运输污染,主要是飞机起降机飞行过程中的噪声污染d农业污染源,包含农药流失污染、化肥流失污染、禽畜粪便污染e生活污染源包含生活用煤污染、生活废水污染、生活垃圾污染、生活噪声污染。36.循环经济模式:循环经济的社会含义,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路式的反馈流程经济模式,是在物质不断循环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运用链的技术,建立起不同层次的循环链接,实现良性循环,达到经济、社会、环境相统一。清洁生产的概念:a指综合预防的环境政策持续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