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压轴题期末复习考试试卷及答案一、压轴题1. 已知数轴上,点A和点B分别位于原点O两侧,AB=14,点A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 的数为b.若b= 4,则a的值为(2)若0A=30B,求a的值.点C为数轴上一点,对应的数为c.若0为AC的中点,OB = 3BC,直接写出所有满足 条件的C的值.2. 如图,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 B, C,若用AB表示A, B两点的距离,AC表示C两 点的距离,且BC = 2 AB,点A、点C对应的数分别是、c,且 - 20 + c+10 = 0 .(1)若点P,Q分别从人,C两点同时岀发向右运动,速度分別为2个单位长度/秒、5个 单位长度/秒,
2、则运动了多少秒时,Q到B的距离与P到8的距离相等?(2)若点P, Q仍然以(1)中的速度分別从人,C两点同时出发向右运动,2秒后,动点 R从人点出发向左运动,点R的速度为1个单位长度/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 线段RQ的中点,点R运动了 X秒时恰好满足MV + Q = 25,请直接写出X的值.3. 如图,在数轴上的儿金,州,冷,氐,这20个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 2,G3。4,O20Y A2A2=A2A3=人1必20,I 03=20, IGI-O4 I= 12 . 1 ) AiAA 的长度=: OZ =:(2)若IaI-Xl =2+4.求 X 的值;(3)线段MA/从O点出发向右运动,当线
3、段M与线段 Wo开始有重叠部分到完全没有 重叠部分经历了 9秒.若线段MN=5,求线段M/V的运动速度.4. 如图1,已知而积为12的长方形ABCD, 边AB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一2,点B 表示的数为1,动点P从点B岀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 点P运动时间为t (t0)秒.DC铁ICAYB1A2-102k-2-10J2Sl图2(1)长方形的边AD长为单位长度;(2)当三角形ADP而积为3时,求P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多少;(3)如图2,若动点Q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与P 点出发时间相同。那么当三角形BDQ,三角形BPC两者而积之差为丄时
4、,直接写出运动时2间t的值.5. 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 B是数轴上位于点A左侧一点,且AB二22,动点 P从A点岀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t0) 秒(1)岀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_:点P表示的数_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若点P、Q同 时出发,问多少秒时P、Q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2?(3)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Q同 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Q?(4)若M为AP的中点,N为BP的中点,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 生
5、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岀线段MN的长.B0A0 86观察下列等式:=1-r4-r则以上三个等式两边分别相加得:2个数的和为讪:第二次再将两个半圆周都分成丄圆周(如图2),在新产生的分点标上相4邻的已标的两数之和的;,记4个数的和为a?:第三次将四个;圆周分成补圆周(如图2 483),在新产生的分点标上相邻的已标的两数之和的+ ,记8个数的和为33;第四次将八个 丄圆周分成丄圆周,在新产生的分点标上相邻的已标的两个数的和的丄,记26个数的和8164为B;如此进行了 n次.an=(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当an =6188时,求丄+丄+丄+丄的值aI a2 a3an
6、加W37. 已知数轴上有久B、C三个点对应的数分别是a、b、c,且满足a+24 + b+10+ (c-10) 2=0:动点P从A岀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设移动时间为r秒.B o C 、(1)求a、b、C的值;(2)若点P到力点距离是到B点距离的2倍,求点P的对应的数:(3)当点P运动到B点时,点Q从人点岀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C点运动,Q点 到达C点后.再立即以同样的速度返回,运动到终点在点Q开始运动后第几秒时,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8?请说明理由.8. 某商场在黄金周促销期间规泄:商场内所有商品按标价的50%打折岀售:同时,当顾 客在该商场消费打折后的金额满一左数额,还可
7、按如下方案抵扣相应金额:打折后消费金额(元)的范围200400)400,600)600,800)800000) 抵扣金额(元)20304050 说明:a,b)表示在范囤ab中,可以取到a,不能取到b根据上述促销方法,顾客在该商场购物可以获得双重优惠:打折优惠与抵扣优惠. 例如:购买标价为900元的商品,则打折后消费金额为450元,获得的抵扣金额为30 元,总优惠额为:900(l-50%)+30 = 480c,实际付款420元.商品的标价请问:(1)购买一件标价为500元的商品,顾客的实际付款是多少元?(2)购买一件商品,实际付款375元,那么它的标价为多少元?(3)请直接写出,当顾客购买标价为
8、元的商品,可以得到最高优惠率为.9. 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点B表示的数为16,点P从点A岀发,以每秒3个 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 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 0).(1)A, B两点间的距离等于,线段AB的中点表示的数为:(2)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t秒后,点P表示的数为,点Q表示的数为:(3)求当t为何值时,PQ = IAB ?(4)若点M为PA的中点,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 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直接写出线段MN的长.S_7 Q1610. 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 B是
9、数轴上在A左侧的一点,且A, B两点间的距离为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Q 从点B岀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1)设运动时间为t(t 0)秒,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是,点P表示的数是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若点P、Q同时出发,求:当点P运动多少秒时,点P与点Q相遇?当点 P运动多少秒时,点P与点Q间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11 .已知ZAoB和ZAOC是同一个平面内的两个亀OD是ZBOC的平分线.若ZAOB=50o, ZAOC=70,如图,图,求ZAOD的度数:若ZAOB=加度,ZAOC=H 度,其中 0Z79O,O79O
10、, Z + Z180且加,求ZAoD 的度数(结果用含加、“的代数式表示),请画出图形,直接写出答案.图(1)图12.数轴上线段的长度可以用线段端点表示的数进行减法运算得到,例如:如图,若点A , B在数轴上分别对应的数为 , b(a=L 丄 丄 I=1=I 丄*I * 丄 A團图 13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3,点B对应的数为2如图1点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X,且X是方程2xl=l-5的解,在数轴上是否存在 点P使PAPB=BMBt!若存在,求出点P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如图2,若P点是3点右侧一点,刖的中点为M ,N为PB的三等分点且靠近于P点,3 13当P在B的右侧运动时,有两个结论
11、:PM - - BN的值不变:-PM + - BN的值不4 24变,其中只有一个结论正确,请判断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14 问题一:如图1,已知q,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6 cm.甲,乙两点分别从相距3cm的 A.B两点同时岀发到C点,若甲的速度为8cms,乙的速度为6 cm/s ,设乙运动时间为 X(S),甲乙两点之间距离为X(Cm).当甲追上乙时,X=请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当甲追上乙前,尸;当甲追上乙后,甲到达C之前,X=;当甲到达C之后,乙到达C之前,y=问题二:如图2,若将上述线段AC弯曲后视作钟表外国的一部分,线段AB正好对应钟表 上的弧AB ( 1小时的间隔),易知ZAOB=3QQ
12、.(1) 分针OD指向圆周上的点的速度为每分钟转动_Cm:时针OE指向圆周上的点的速度 为每分钟转动Cm 若从4 : 00起计时,求几分钟后分针与时针第一次重合.15.已知:如图,点A、B分别是ZMON的边OM、ON上两点,Oe平分ZMON,在 ZCON的内部取一点P (点A、PX B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连接PA、PB .(1) 探索ZAPB与ZMONX ZPA0、ZPBo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 设ZOAP=Xo , ZOBP=y。,若ZAPB的平分线PQ交OC于点Q,求ZOQP的度数(用 含有x、y的代数式表示).【参考答案】杯沐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压轴题91281 (
13、1)10; (2)y: (3)8,【解析】【分析】(1) 根据题意画出数轴,由已知条件得出AB=14.OB=4,则OA=IO,得出a的值为10.(2) 分两种情况,点A在原点的右侧时,设0B=m.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进一步得出OA的长度, 从而得出a的值.同理可求出当点A在原点的左侧时,a的值.(3) 画数轴,结合数轴分四种情况讨论计算即可.【详解】(1) 解:若b=-4,则a的值为2p(2) 解:当A在原点0的右侧时(如图):BOT A设OB=m,列方程得:m+3m=14,解这个方程得,心,21 21 所以,OA右,点A在原点。的右侧,的值为亍当A在原点的左侧时(如图),21a=-221综上
14、,a的值为片228解:当点A在原点的右侧,点B任点C的左侧时(如图)z C=- ABC0A当点A在原点的右侧,点B在点C的右侧时(如图),C=-8.CB0A当点A在原点的左侧,点B在点C的右侧时,图略,C=当点A在原点的左侧,点B在点C的左侧时,图略,c=8.28综上,点C的值为:8, 4【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通过画数轴,找出数轴上各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并用一元一次方程来求解, 需要注意的是分情况讨论时要考虑全而,此题充分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利用数行结 合解决问题的能力.2. (1)巴杪或10秒;(2)目或匕.71313【解析】【分析】(1)由绝对值的非负性可求岀a,C的值,设点B对应的
15、数为b,结合BC =2 AB,求出b 的值,当运动时间为t秒时,分别表示出点P、点Q对应的数,根据“Q到B的距离与P 到S的距离相等”列方程求解即可:(2)当点R运动了 X秒时,分别表示出点P、点Q、点R对应的数为,得出AQ的长,由中点的定义表示出点M、点/对应的数,求出M的长.根据MN+AQ=25列方程,分三 种情况讨论即可.【详解】(1)Vla-20 + c+10=0, -20=0, c+10=0tg=20 C= - IO 设点B对应的数为b.TBC=ZAB, :.b - ( - 10) =2 (20 - b)解得:6=10.当运动时间为r秒时,点P对应的数为20+2t,点Q对应的数为-o
16、+5r.Q到B的距离与P到B的距离相等, I - 10+5t - 10 = 20+2f- IOlt即 5t 20=10+2t 或 20 - 5t=10+2tt解得:t=10或匸巴7答:运动了 丁秒或W秒时,Q到B的距离与P到B的距离相等.COBA(2)当点R运动了 X秒时,点P对应的数为20+2 (x+2) =2x+24,点Q对应的数为-10+5(x+2) =5x,点 R 对应的数为 20 -X. .Q=5- 20.I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线段RQ的中点,点M对应的数为2 + 24 + 20-x 44 +X2 2点/V对应的数为20-x + 5X2= 2x+1044 + X:.MN= -
17、 (2x+10 ) = 12- 1.5x.29:MNAQ=25. 12 - 1.5x + 5x - 20=25.分三种情况讨论:当 OVX8,不合题意,舍去:当 x8 时,1.5x- 125x- 20=25, 解得:X=罟.14114综上所述:X的值为一或1313【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绝对值的非负性以及两点间的距离,找准等量关 系,正确列岀一元一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3. (1) 4, 16;(2) X= -28或x=52:(3)线段M/V的运动速度为9单位长度/秒.【解析】【分析】(由 A2A2=A2A3 = = AlgA20结合Ial - 4 =12 可求出 A3A4的
18、值,再由 a3=20 可求出 a2 = l:(2)由(2)可得出a=12, a2=16, a4 = 24,结合Ial-XI=a2+a4可得出关于X的含绝对 值符号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3)由(1)可得出A1A20=19A3A=76,设线段MN的运动速度为V单位/秒,根据路程 =速度X时间(类似火车过桥问题),即可得岀关于V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岀结 论.【详解】解:(1) A1A2=A2A3= =AI9A20 I 4 =12,3A3A4 = 12,* A3A4 = 4.又 VaS=20,a2 = a3 4=16 故答案为:4; 16.(2)由(1)可得:ai=12, a2=1
19、6, a=24,* Q2+a4=40.XvIaI X I= a2+a4 912-=40t.,.12-=40Jcl2-=-40.解得:X= - 28 或 x=52.(3)根据题意可得:A1A20=19A3A4 = 76.设线段MN的运动速度为V单位/秒,依题意,得:9v=76+5,解得:v=9.答:线段MN的运动速度为9单位长度/秒.【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以及规律性:图形的变化类,解题 的关键是:(1)由相邻线段长度相等求出线段AjAa的长度及a2的值:(2)由(1)的结 论,找出关于X的含绝对值符号的一元一次方程;(3)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岀一元一次 方程.4
20、. (1) 4;(2) -3.5 SAePC= BP9AD=-t X4 = 2/,2 2 2 21(6 6/) 2/1 = , 68 = O.5,解得:t=E或U:1 1 2 16 16若Q在B的右边,则BQ=AQ-AB=3t3.SYoQ=丄BQ4D二丄一3)x4 = 6f-6, SMpC=丄BPUD=丄fx4 = 2/ ,2 2 2 2(6-6)-2r = -, 4r-6 = 0.5,解得:匸匕或2 8 8QlULZ11131311综上所述:r的值为一、或一.16 16 8 8【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用到的知识点是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5. (1) -14, 8-5t
21、;(2) 2.5或3秒时P、Q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2:(3)点P运动M秒时追上点Q: (4)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X,见解析.【解析】【分析】(1) 根据已知可得B点表示的数为8-22:点P表示的数为8-5t:(2)设t秒时P、Q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2.分点P、Q相遇之前和点P、Q相遇之后两种情况求t值即 可:(3)设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Q,则AC二5x, BC二3x,根据AC-BC二AB, 列出方程求解即可;(3)分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当点P运动到点B的 左侧时,利用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求出MN的长即可.【详解】(1) .点A表示的数为& B在A点左边,AB二2
22、2,点B表示的数是8 - 22= - 14,T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t0)秒,点P表示的数是8-5t.故答案为: 14 8 - 5t;(2) 若点P、Q同时出发,设t秒时P、Q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2.分两种情况: 点P、Q相遇之前,由题意得3t+2+5t=22,解得t二2. 5; 点P、Q相遇之后,由题意得3t-2+5t二22,解得t=3.答:若点P、Q同时岀发,2. 5或3秒时P、Q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2:(3) 设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Q,0 6则 AC二5x, BC二3x,VAC - BC二AB,5 - 3x=22,解得:x=
23、ll,点P运动H秒时追上点Q:(4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11:理由如下: 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5 。、E M 、11111MN=MP+NP= -AP+ - BP= - (AP+BP) =-AB- 22=11;22222 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P N BM OA0L1 1 1 Z 、 1MN=MP NP二一 AP-BP=- (AP - BP)二一 AB二 11,2 2 2 2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11.【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用到的知识点是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关键是根拯题意画出图形,注意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6. (1) n n + 1(2)
24、(Z)(n)375364【解析】 【分析】(1) 观察发现:先根据题中所给出的列子进行猜想,写出猜想结果即可:根据第一空中的猜想讣算出结果:(2)由 a】=2m = Fm ,a2=4m = Tm a厂丁m a4 = IOm=TmJ 找规律可得结论;由 5)5 + % = 2x2x7 X 13x17 知3m(n + l)(n + 2) = 22371317 = 751521 据此可得m = 7, n = 50 再进一 步求解可得.【详解】(1) 观察发现:1_ I ln(n + l) n n + 1 ,1 1 1 11+ + ,12 23 34n(n + l)IlIIll 11=1 H + t故
25、答案为一-(2) 拓展应用 V al = 2m = m , a9 = 4m = m , 丨33m, a4 = IOm =33322 3 3 4 n n + 1故答案为 + n + m.3对6188分解质因数可知6188 = 2x2x7x13x17,3.a11=_m = 6188 且 m 为质数,n-1)(n + 2Im = 2x2x7xl3xl7.m(n + l)(n + 2) = 22371317 =75152 ,. m = 7 , n = 50= Z(n+l)(n + 2)1 _31an 7 (n + l)(n + 2),1 1 1 13 3331+ + 6m 12m20m (n + l)
26、(n + 2)m3111+.:7 23 34(n + l)(n + 2)36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字的变化规律,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熟练运用所得规律:1 _ I ln(n + l) n n + 1 *447. (I)Q=24, b=-10, c=10; (2)点P的对应的数是或4; (3)当Q点开始运动后第6、21秒时,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 根据绝对值和偶次幕具有非负性可得a+24=0, b+10=0, C-IO=0,解可得a、b、C的 值:(2) 分两种情况讨论可求点P的对应的数:(3) 分类讨论:当P点在Q点的右侧,且Q点还没追上P点时;当P在Q点左侧时
27、,且 Q点追上P点后:当Q点到达C点后,当P点在Q点左侧时;当Q点到达C点后,当P 点在Q点右侧时,根据两点间的距离是&可得方程,根据解方程,可得答案.【详解】(1) Vla+24 + b+10+ (C-IO) 2=0,.+24=0, 6+10=0, C-Io=0,解得:=-24, b=-10, c=10:(2) -IO- (-24) =14,2844-24+ =3T点P在AB之间,AP=12 二 282+7T44点P的对应的数是;3点P在AB的延长线上,AP二14x2=28,-24+28=4,点P的对应的数是4:(3) V/48=14, BC=20 AC=34, tp=2Ol=2O (S),
28、即点 P 运动时间 0t20,点Q到点C的时间h=342=17 (S),点C回到终点A时间t2=682=34 (S),当P点在Q点的右侧,且Q点还没追上P点时,2t+8=14+t,解得Q6;当P在Q点左侧时,且Q点追上P点后,2f-8=14+t,解得t=2217 (舍去):46当Q点到达C点后,当P点在Q点左侧时,14+t+8+2t-34=34f t=y 20 (舍去), 当点P到达终点C时,点Q到达点D,点Q继续行驶(t-20) S后与点P的距离为&此时2 (t-20) + (220-34) =8,解得t=21:综上所述:当Q点开始运动后第6、21秒时,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点睛】此题主
29、要考査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掌握非负数的性质,再结合数轴解决问题.8. (1)230 元;(2) 790 元或者 810 元;(3) 400, 55%.【解析】【分析】(1) 可对照表格汁算,500元的商品打折后为250元,再享受20元抵扣金额,即可得出实际付款;(2) 实际付款375元时,应考虑到200 375+20 400与400 37530 600这两种情况的存在,所以分这两种情况讨论:(3) 根据优惠率的左义表示岀四个范用的数据,进行比较即可得结果.【详解】解:由题意可得:顾客的实际付款= 5OO5OOx(l 50%) + 20 = 230 故购买一件标价为500元
30、的商品,顾客的实际付款是230元.(2)设商品标价为X元.200375 + 20 400与400375 + 304008001216二当商品标价为400元时,享受到最高的优惠率= + / = 55%故答案为400 , 55%【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打折销售问题,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时要抓住未知疑, 明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关键.9. (1)20,6;(2) -4+3t, 16-2t;(3) t=2或6 时:(4)不变,10,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由数轴上两点距离先求得A, B两点间的距离,由中点公式可求线段AB的中点表示 的数;(2)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
31、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点B 岀发,向右为正,所以-4+3t: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向左为负,16-2t(3)由题意,PQ =-AB表示出线段长度,可列方程求t的值:2(4)由线段中点的性质可求MN的值不变.【详解】解:(T点A表示的数为T,点B表示的数为16,.A, B两点间的距离等于-16 = 20,线段AB的中点表示的数为二弓 =6故答案为20, 6(2) T点P从点A岀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二点P表示的数为:-4 + 3t,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二点Q表示的数为:16-2t,故答案为-4 +
32、3t, 16-2t(3) . PQ = IAB.M + 3t-(16-2t) = 10.t = 2或 6答:t = 2 或 6 时,PQ = IAB(4) 线段MN的长度不会变化,点M为PA的中点,点N为PB的中点,.PM =丄PA, PN =丄PB2 2. MN = PM-PN = I(PA-PB). MN = IAB = IO2【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找到正确的等量关系列岀方程 是本题的关键.10. (1) -4, 6-5t;(2) 当点P运动5秒时,点P与点Q相遇:当点P运动1或9秒时,点P与点Q间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解析】【分析】(1) 根据题意
33、可先标出点A,然后根据B在A的左侧和它们之间的距离确左点B,由点P从点A出发向左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匀速运动,表示岀点P即可:(2) 由于点P和Q都是向左运动,故当P追上Q时相遇,根据P比Q多走了 10个单 位长度列出等式,根据等式求出t的值即可得出答案;要分两种情况计算:第一种是点P追上点Q之前,第二种是点P追上点Q之后.【详解】解:(1) T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OA=6,贝U OB = AB - OA=4.点B在原点左边,数轴上点B所表示的数为-4:点P运动t秒的长度为5t,T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P所表示的数为:6-5t,故答案为4, 6-5t;
34、(2)点P运动t秒时追上点Q,根据题意得5t=10+3t,解得t=5,答:当点P运动5秒时,点P与点Q相遇:设当点P运动a秒时,点P与点Q间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当P不超过Q,则10+3a - 5a=&解得a = l;当 P 超过 Q,贝IJ 10+3a+8=5a,解得 a=9;答:当点P运动1或9秒时,点P与点Q间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点睛】在数轴上找出点的位置并标出,结合数轴求追赶和相遇问题是本题的考点,正确运用数形 结合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注意不要漏解.11 . ( 1)图 1 中Z AOD=60o ;图 2 中Z AOD=IOO ;Z ,亠n + m IJI .n m(2 )图 1
35、 中ZAOD=;图 2 中ZAoD=2 2【解析】【分析】(1)图1 中ZBOC=Z AOC - Z AOB=20 ,则Z BOD=IOO ,根据ZAOD=Z AOB+Z BOD R卩 得解:图 2 中ZBOC=Z AOC+Z AOB=I20 ,则Z BOD=60o 根据ZAOD=Z BOD - Z AOB 即可得解:(2 )图 1 中ZBOC=Z AOC - Z AOB二n - m,则ZBOD二一 ,故2n + m亠r,1n + mZAOD=Z AOB+Z BOD=:图 2 中 ZBOC=Z AOC+Z A0B=m+n,则 ZBOD=,故2 2n-mZAOD=Z BOD - Z AOB=2【
36、详解】解:(I )图 i 中 ZBOC=Z AOC - Z AOB=70o - 50o=20o JT OD是Z BOC的平分线,1 Z BOD=-Z BOC=IOO r2 Z AOD=Z AOB+Z BOD=50o+10o=60o ;图 2 中 ZBOC=Z AOC+Z AOB=I20o rT OD是Z BOC的平分线,1 Z BOD=-Z BOC=600 r2 Z AOD=Z BOD Z AOB=60o - 50o=10o ;(2 )根据题意可知Z AOB= m 度,Z AOC=H 度,其中 0w90,090, w+180 且 m2)三种 情况求点P所表示的数即可;(2)设P点所表示的数为n
37、,就有PA = n+3 , PB = n-2,根3 13据已知条件表示出PMX B/V的长,再分别代入PM- -BN和一PM+ -BN求出其值即4 24可解答.【详解】(I)T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3,点8对应的数为2 ,. AB = 5 解方程2x+l二-X- 5 Wx=42所以SC= 2(-4)=6所以.设存在点P满足条件,且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 当点P在点的左侧时,2 I PA = a- ( -3)= +3 , PB = a2 .,77所以 PAPB = +3+ - 2 = 2+l = 8t 解得:=- , 2 *所以,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对应的数为-和寺设P点所表示的数为门,.
38、PA = n+3 , P = - 2 的中点为M ,1 n+3PM= -PA = IlL2 2N为PB的三等分点且靠近于P点,92BN二PB二亏X(Z 2 ). PM -BN= tIlJ - - ( n - 2 ),424 3二牙(不变)丄pm+Ibzv二卫単+ JX奚( - 2 ) = -y (随P点的变化而变化)T 444 344正确的结论是:PM - BN的值不变,且值为2.5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数轴的运用,数轴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运用,去绝对值的运用,解答时了灵活运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解是关键.3 3124014问题一、(1)二;(2) 3-2孟 2尸3; 13-6曲 问题一、(1) -: :25 2011【解析】【分析】问题一根据等量关系,路程=速度X时间,路程差=路程1-路程2,即可列出方程求解。【详解】问题一:(1)当甲追上乙时,甲的路程二乙的路程+3所以,8x = 6x+32x = 33X =23故答案为2(2)当甲追上乙前,路程差=乙所行的路程+3-甲所行的路程;所以,y = 6x + 3-Sx = 3-2x.当甲追上乙后,甲到达C之前,路程差=甲所行的路程-3-乙所行的路程;所以,y = 8x 3 6x = 2x 3 当甲到达C之后,乙到达C之前,路程差=总路程-3-乙所行的路程;所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4火烧云》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 综合探究 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3文化生活-人教版
- 花城版三年级下册歌曲 《春天来了》教学设计及反思
- 学校安全教育课件展示
- 老年人的健康运动
- 麻醉科麻醉后恶心呕吐处理指南
- 麻醉科椎管内麻醉管理规范
- 眼科患者入院评估
- 外科普通外科创面感染处理指南
- 护理评估流程图解
- 2025年共青团入团考试测试题库及答案
- 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与案例分析
- 2025年云南昆明东南绕城高速公路开发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商业写字楼租赁合同范本
- 钢结构建筑合同范本
- 2025海南三亚政府雇员人才储备库招聘30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标准
- GA/T 1280-2024银行自助设备安全性规范
- 二手摩托车交易协议书范文电子版
- 《边缘计算与人工智能应用开发技术》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