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亢害承制与失眠症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院中医睡眠疾病研究所_第1页
浅析亢害承制与失眠症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院中医睡眠疾病研究所_第2页
浅析亢害承制与失眠症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院中医睡眠疾病研究所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 w w . c s r s . o r g . c n浅析亢害承制与失眠症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院中医睡眠疾病研究所/许良摘要:浅析亢害承制与失眠症的相关性。例举亢害承制在失眠症的临床运用,说明亢害承制的哲学辨证观,对指导失眠症的辨证与治疗以及疾病的防治、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均具有临床指导现实意义。关键词:失眠症/中医药疗法 亢害承制“亢害承制”源于素问六微旨大论,原属运气学说内容,说明六气相承制约,是万物生化的重要保证,如失于相承,则无所制约,必致过亢为害。我中心在王翘楚教授领衔指导下,经过近十六年的临床探索,运用亢害承制的哲学辨证观,从肝论治以失眠为主症的内科相关性疾病,取得了较好效

2、果。兹对亢害承制与失眠症相关性研究,试窥探一斑,以飨同道。一、亢害承制释义“亢害承制”出自素问六微旨大论第六十八。原文为:“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从字面上讲,过于亢盛,则相承之气就会制约它。也就是说,五行之中,有生有化,有制有克,如无制克,势必盛极(亢盛)为害,有制克,始能生化。外列主岁之气有盛有衰,如主岁之气与主时之气,在相互影响下都盛极了,则为害更甚。若是盛极(亢盛)为害,必定败乱失常,生化的功能也就没有了,人体必然发生大病。亢害承制具体落实到五行气运、脏腑调适之中,可谓一亢则一制,制后随之以生,由生而化,由微而著,更相承袭,体现了亢害承制关系在人体生理

3、活动中最基本的动态平衡规律,当这种规律受到克贼之邪的侵扰,则成为疾病。克贼之邪的来源,不外乎内外两因,内因由于脏腑与脏腑之间的亢害承制关系失常;外因则来源于六淫,同气相求,内归相应脏腑,以胜相加,导致脏气亢盛,亦可克伐其所胜。说明五运六气与人之五脏生理病理活动密切相关。二、亢害承制在失眠症中的临床运用在一年的五个运季中,春木主生发,夏火主壮长,长夏主变化,秋金主收降,冬水主封藏,生、长、化、收、藏具体体现了五行的相生关系。正常情况下,五行中任何一行不断涵养和强化与相应的另一行,结果使被资生的那一行的功能得以促进,气化作用被加强,这种相生调节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基本调节形式。同时,五行中又存在一

4、种相克调节。素问宝命全形论所谓:“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中国最权威、最专业的睡眠网站w w w . c s r s . o r g . c n物尽然,不可胜竭”,可见亢奋与抑制在相互协调,常态下五行的任何一行不断发生“相克”指令来,控制相应一行,使其发生的“相生”能力不致过分而又保持在一定水平上。所以说,相生和相克是不可缺少的两种调节,而“相克”则是更为重要的调节因素。如:临床上,胃胀、嗳气频作,伴情志不悦的失眠患者,证属多为肝郁木旺,侮土犯胃,则胃气上逆,胃失和降(胃病不寐),治宜平肝解郁、和胃降逆的方药,相克为制,屡收良效。可见,在五行运行中,要重视

5、“制”在生化中的决定作用,只有五行相互制约,才能维持正常的生长和变化。五行的制化现象,不是静止不变的,它随五行之间的盛衰盈虚不断变化,产生作用。但是脏腑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并不局限于五行相生相克的一般规律。脏腑之间生理上相互依存、病理上互相波殃的密切关系也是常见的,这种现象临床上多见于某一脏病邪亢盛而殃及他脏发病。某一行在运行中出现太过与不及,不能自调,出现所谓“亢而不能自制”,或“侮而乘之”,发而为病,则须用汤液、针石、导引之法以助之,使其达到“承乃制”的作用。我中心在 1997 年2002 年中,收集 2812 例失眠症临床资料,发现当今的失眠临床症候主要特点是:以精神亢奋者多,衰弱者少;

6、以中壮年较多(约 66%),老年人稍少;精神情志因素合并躯体疾病者多(约 91%),单纯神经衰弱者少。说明亢害现象在失眠症候群中多处存在,肝木偏旺是失眠症发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肝木过于亢盛,除了克伐脾土引起脾运失常外,尚可凌侮肺金,致肺失清肃。如:感冒发烧热退后,常咳嗽不已,用一般宣肺化痰药无效,久之肺燥呛咳难寐,证属木旺侮金(肺病不寐),治以平肝润肺安神,相侮而制,常获佳效;又如:肝火亢盛,下汲肾水,为子病及母,致肾水不足,临床多见更年期综合征,常见尿频、尿急、难控,伴夜不安寐,尿常规阴性,证属肝亢肾虚(肾病不寐),治以平肝补肾安神,有桴鼓之效;再如:肝木亢盛,木火上炎,母病及子,致使心火无制

7、,多见肝亢犯心、心血瘀阻(心病不寐),症见胸闷心悸,或隐痛不适,心烦不安,急躁易怒,治以平肝镇心安神,相生而制。另外,还有一种逆生克承制规律的病理变化者,即承制之脏亏乏,或受制之脏病邪较盛,承制不及,反被受制之脏邪气凌侮。如肝木不足,不能克制脾土,或脾湿壅盛,均可引起土壅木郁之见证,宜疏肝健脾、柔肝化湿于一体,辨证加减。总之,脏腑病变,除按五行运气的一般规律“克其所胜”为常见外,尚可见于殃及邻脏或侮其所不胜者。由此可见,我们从“人与天地同纪”观点出发,运用取类比象的基本逻辑方法,提出“五脏皆有不寐”的整体观,从肝论治,兼顾他脏,辨证加减。把人体与自然相联系,阴阳五行与人体五脏功能和生克制化相结

8、合,从而将自然环境变化与人体组织器官、精神活动等联系在一起。所以说,亢害承制,除了自调平衡之外,还须医家因时、因地、因人、因病而异,中国最权威、最专业的睡眠网站w w w . c s r s . o r g . c n知常达变,辨证施治,才能纲举目张、运筹帷幄,提高临床疗效。三、亢害承制意味深长经过十六年的临床实践探索,我们通过从肝论治以失眠为主症的内科相关性疾病的具体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运用“亢害承制”原理指导诊治失眠症确有较好疗效。总的体会是:失眠症病位和病因病机实源于脑,表现于肝,波及五脏,从而在临床上出现“五脏皆有不寐”现象。故从肝论治,统顾五脏实体病症,分清主次,标本兼治。但中医理论

9、博大精深,还须不断努力挖掘、创新、提高。如今我们运用“亢害承制”理论仅对失眠症进行初步探究,然而精神上表现亢奋与抑制、气血运行上存在太过与不及等亢害现象在临床上多处出现,没有防范意识,还会不断增多。根据五行亢害承制原理,不仅能阐明人体生理病理的普遍现象,而更为主要者是运用承制关系拟定相应治法,以达到平衡脏腑气血,扭转人体亢害病机之目的。我们掌握辨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维方法,遵循“天人相应”的中医自然观,“亢害承制”的辨证观,创“脑主神明、肝主情志、心主血脉“的学术观点,通过药物承制方法,辨证论治,以有利于继承发展中医理论,提高临床疗效。如今,人类已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越来越重视人与自然统一和谐,关注以人为本,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实践。我们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亢害承制唯物辨证观对临床辨证立法遣药和康复预防疾病、养生保健,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均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如能深入研究,其意义深远。参考文献:1、张齐.七篇大论中自稳调节规律初探J .中国医药学报,1991,(2):58。2、谢文英.“亢害承制”浅析J .河南中医,2002,22(6):8182。3、许良.失眠证从肝论治附 1000 例临床资料分析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35(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