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保温施工技术条件_第1页
设备保温施工技术条件_第2页
设备保温施工技术条件_第3页
设备保温施工技术条件_第4页
设备保温施工技术条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洛阳瑞泽设备保温施工技术条件石化工程有限公司70B1132006第1 页共 17 页目次1范围.12引用文件.13材料.24施工准备.35保温支持圈、保温钉及防水檐.46保温层施工.107保护层施工.118安全保护.159质量检查及验收.16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化工设备外部保温工程的材料、施工准备、保温支持圈及保温钉、保温层的施工、保护层的施工、质量检查及验收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立式或卧式设备(包括塔器、反应器、容器及换热器等)的外部保温工程。本标准不适用于埋地设备和大型储罐的外部保温工程,也不适用于设备的保冷工程。2 引用文件GB/T2518-2004连续热镀锌钢板和钢带GB/T3007

2、-82普通硅酸铝耐火纤维毡含水量实验方法GB/T3880-1997铝及铝合金轧制板材2006-10-12006-10-1编 制校 审审 核发布日期实施日期70B1132006第 2 页 共 17 页GB/T5464-1999建筑材料不燃性实验方法GB/T10299-88保温材料憎水性实验方法GB/T17393-1998覆盖奥氏体不锈钢用绝热材料规范3 材料3.1 保温材料3.1.1 保温材料及其制品必须具有产品质量证明书和出厂合格证,其规格、性能应符合本标准、设计文件和现行有关的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3.1.2 保温材料要求具有良好的隔热性,有明确的导热系数方程或导热系数图表。3.1.3 棉类保

3、温材料制品的密度不应大于 200kg/m3。3.1.4 保温材料及其制品的 PH 值不应小于 8。3.1.5 用于奥氏体不锈钢设备上的保温材料及制品,应符合 GB/T17393-1998 的有关规定。3.1.6 保温材料及其制品的含水率测试可参照 GB/T3007-82 进行,其值不得大于 7.5%(质量比),憎水率测试应按照 GB/T10299-88 进行,其值不得小于 95%;软质保温材料的回弹率不得小于 90%。3.1.7 保温材料及其制品应采用符合 GB/T5464-1999 评定判据要求的不燃材料。3.1.8 常用保温材料及其制品的主要性能应符合表 1 的规定。表 1 常用保温材料及

4、其制品的主要性能使用密度推荐使用温度常温导热系数导热系数的参考计算方程材料名称(kg/m3)()(W/mK)(W/mK)483000.043=。+0.00011 tm超细玻璃棉制品641200.042800.044250=。+ +0.00018tm岩棉及矿物渣棉制品1001200.0461501600.048硅酸铝纤维制品6513000.049=。+0.0002 tm70B1132006第 3 页 共 17 页1000.03811300.0361600.0376复合硅酸铝镁制品45806000.036=。+ 0.00024tm注:tm平均温度3.1.9 受潮的保温材料及其制品必须进行干燥处理,

5、合格后方可使用。当经过干燥处理后仍不能恢复合格性能时,不得使用。3.2 保护层材料3.2.1 保护层材料应具有产品质量证明书和出厂合格证,其规格及技术要求应符合本标准、设计文件和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3.2.2 采用金属材料作为保护层时,应根据使用环境选用厚度为 0.5mm 的镀锌薄钢板(GB/T2518-2004)或厚度为 0.6mm0.7mm 的 3A21H14 变形铝板(GB/T3880-1997)。3.2.3 采用非金属保护层材料,应选择强度高,在使用条件下不软化、抗环境大气腐蚀、不脆裂且抗老化的材料。其使用寿命不得小于设计使用年限。3.2.4非金属材料抹面保护层,应符合下列规定:a)

6、容重不得大于 1000kg/m3;b) 抗压强不得小于 0.8Mpa;c) 烧失量(包括有机物和可燃物)不得大于 12%;d) 干燥后(冷状态下)不得产生裂纹、脱壳等现象;e) 不对金属产生腐蚀。3.3 保温用金属构件保温支持圈、支持板、保温钉与设备壳体直接相焊的金属构件,应采用与壳体相同或相近的材料。与设备壳体不直接相焊的金属构件可采用与壳体不同的碳钢。4 施工准备4.1 在施工前,应检查保温材料及其制品的规格、性能是否符合本标准及设计文件的规定。70B1132006第 4 页 共 17 页4.2 对保温材料及其制品应进行抽检,同规格每 10 箱应抽检 2 箱,如不合格再抽检 2 箱,再不合

7、格则判定该批材料不合格。4.3 保温材料及其制品,应按材质分类存放。在保管中应根据材料品种不同,分别采取防潮、防水、防冻及防挤压变形(成型制品)等措施,其堆放高度不宜超过 2m。露天堆放时,应选择地势较高处,且下设大于 200mm 的垫层,上盖防雨篷布。4.4 保温工程的施工应在设备压力试验或致密性试验合格及设备外壁防腐施工完毕后进行。4.5 凡设备内壁设有防腐漆或橡胶等衬里的设备,保温支持圈及保温钉的焊接必须在衬里前进行。4.6 在雨雪天进行室外保温工程施工时,应采用防雨雪措施。在寒冷季节施工的室内外保温工程应采取防冻措施。4.7 施工场地应有完备的消防及安全防护等设施,施工人员应配备有劳动

8、保护用品,施工机具应匹配合理。4.8 保温材料及其制品出库时,应核对其品种、规格、有效期限等,并经外观检查合格。4.9 进行保温施工前,必须具备下列条件:a. 支持件及固定件安装完毕;b. 开口补强的补强板信号孔试压完毕;c. 平台梯子支架及管线支架和仪表接管部件等均安装完毕;d. 电伴热或热介质伴热管均已安装就绪,并经过通电或试压合格;e. 现场局部热处理的设备热处理完毕。5 保温支持圈、保温钉及防水檐5.1 立式设备应设置保温支持圈,最下一层保温支持圈的位置及保温支持圈的间距见设备图,保温支持圈的间距不宜大于 3m。5.2 立式设备的保温层进行卧式安装时,除应符合 5.1 条的要求外,还应

9、在设备壳体上焊接保温钉,保温钉的要求应符合 5.3 条的规定。5.3 卧式设备保温前,应在筒体上沿轴向焊接数排形保温钉。保温钉布置及结构尺寸见图 1,排数见表 2。70B1132006第 5 页 共 17 页表 2设备公称直径 DN保温钉排数28003280045.4 卧式设备两端的封头,所有立式设备的顶封头及支腿式立式设备的底封头均应焊接形及 Z 形保温钉,保温钉布置及结构尺寸见图 2(a)(b)。裙座式立式设备的底封头上焊接 Z形保温钉。见图 2(c)。封头中心部位应设置固定圆环(无开口)或活动圆环(有开口)。形保温钉间距宜为 300mm,Z 形保温钉环向间距和径向间距(包括与固定或活动圆

10、环、形保温钉之间的间距)不宜大于 400mm。70B1132006第 6 页 共 17 页5.5 立式设备的裙座顶部内侧应焊接形保温钉。当设备的设计温度小于 350时,底封头及裙座处的保温结构尺寸及形保温钉尺寸见图 3,裙座上形保温钉的安装位置尺寸 H 见表3;当设备的设计温度等于或大于 350时,底封头及裙座处的保温结构尺寸及形保温钉尺寸见图 4,隔热圈最小安装尺寸 Zmin 见表 4。表 3 设计温度小于 350裙座上形保温钉的安装位置尺寸mm底封头保温厚度塔4060708090100110120130140径H600145168179190201212223234245256700154

11、1771881992112222332442552668001621851972082202312422532652769001691932052172282402512622742851000177201213225236248260271283294120019121622824025226427628829931170B1132006第 7 页 共 17 页140020322924225426727929130331532716002152422552682802933053183303421800227254267281294306319332344357200023726627929

12、330631933234535837022002512802943073213343483613743862400264293308322335349362376389402260027730732133535036337739140441728002893203353493633773914054194323000302333348362377391405419433447320031434536137639040541943344746134003263583733894044184334474614753600338370386402417432446461475489380035038

13、339941443044546047448950340003623954114274424584734875025174200370404420436452467483498512527440037841242944546147749250852353746003864214384544704865025175335484800393429446463479495511527542558500040143745447148850452153655256752004084454634804975135305465615775400416453471488505522539555571586560

14、04234604794965145315475645805965800430468486504552539556573589605600043747549451253054756458159861470B1132006第 8 页 共 17 页5.6 需热处理的设备,其保温支持构件必须在设备热处理前焊好。如设备未带保温支持构件,可在现场设置螺栓连接的角钢支持圈(抱箍式保温支持圈),见图 5。70B1132006第 9 页 共 17 页5.7 抱箍式保温支持圈与设备之间,凡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夹垫非金属隔垫层。a. 设备设计温度大于或等于 200;b. 设备壳体材质为非铁素体钢。5.8 立式锥顶

15、储罐当设备设有保温层时,应在筒体上部设置防水檐。储罐筒体及锥顶均设有保温层时,其结构型式见图 6(a);储罐筒体设有保温层,而锥顶无保温层时,其结构型式见图 6(b)。70B1132006第 10 页 共 17 页6 保温层施工6.1 一般规定6.1.1 当采用同一种保温材料,且保温厚度大于 100mm 时,可分为两层或多层逐层施工,各层的厚度宜接近。保温层分层施工时,内层施工完毕且检验合格后,方可施工外层。层与层应错缝,内外层应压缝,错缝间距或压缝宽度不宜小于 100mm。当外层保温层采用粘胶封缝时,外层可不错缝。6.1.2 对于采用两种或多种保温材料的复合结构保温层,每种材料的厚度应符合设

16、计文件的规定。6.1.3 保温设备的裙座、支座、吊耳、支架、吊架等附件,当设计文件无规定时,可不进行保温。6.1.4 施工后的保温层,不得覆盖设备铭牌。当设备铭牌支架的高度小于保温层厚度时,可将铭牌周围的保温层切割成喇叭形开口,开口处应密封规整。6.2 捆扎法施工6.2.1 保温层施工时,应先用弹性橡胶带将保温材料捆在设备上,使保温材料与设备表面紧贴。纵向和环向接头的缝隙均应用相同材料填塞、压好。再用包装钢带或22.5mm 的镀锌钢丝捆扎。6.2.2 保温层沿设备纵向的捆扎间距,对软质制品不应大于 200mm,对半硬质制品不应大于300mm,且两端 50mm 长度处各应捆扎一道。分层的保温材料

17、应分层施工,逐层捆扎。捆扎应用力均匀,松紧适度,使保温层捆扎后的厚度及密度应符合规定,外形应规整、美观。6.2.3 封头保温时,必须将保温材料切割成合适的形状,错缝敷设。保温层敷设后,在圆环与形、Z 型保温钉之间用22.5mm 镀锌钢丝拉成扇形固定保温层。6.2.4 任何情况下,保温层的每道捆扎都应单独进行,严禁采用螺旋式缠绕捆扎。6.2.5 立式设备的保温层施工应从底部保温支持圈开始自下而上进行。6.2.6 立式设备的底封头处的保温层施工完成后,应在外表面捆扎一层 21 号镀锌六角拔花钢丝网。6.3 可拆卸式保温层的施工70B1132006第 11 页 共 17 页6.3.1 设备上的观察孔

18、、人孔、检测点、维修处的保温层或需要保温的接管法兰保温层,必须采用可拆卸式结构。6.3.2 可拆卸式结构的保温层,宜为二剖分的组合形式或其它可拆卸形式,其尺寸应与实物相适应。具体结构参见图 12。7 保护层施工7.1 金属保护层7.1.1 保护层施工完毕并经检查合格后,应及时进行保护层的施工。7.1.2 金属保护层施工前,应确保保温层的干燥、表面平整。7.1.3 每张金属护壳在安装前四周均应轧边,并应紧贴保温层的表面。护壳的搭接口应朝下,以防雨水进入。护壳间的连接采用十字槽平圆头自攻螺钉,排列应整齐均匀,间距为 150mm。为了适应设备的轴向膨胀,沿轴向每隔 3m 的环向接头应采用插口连接,而

19、不用自攻螺钉,见图 7。7.1.4 立式设备的金属保护层施工应自下而上敷设,且上口压住下口。7.1.5 立式和卧式设备封头的金属保护层,均应根据封头的大小,把保护层做成瓜皮形状,轧边后进行安装。分片接口宜为咬接,若为搭接,则上口应全部压出凸筋,并压住下口,然后70B1132006第 12 页 共 17 页用自攻螺钉紧固,螺钉规格、排列要求与第 7.3 条相同。7.1.6 立式设备封头金属保护层包完后,顶部中心管开口处应采用圆环金属压板将金属保护层压实固定,见图 8。顶封头保护层接缝处应作防水处理(如抹密封剂)。7.1.7 卧式设备封头保护层的搭接口应朝下。封头中心应用内外两个圆形金属板将中心封

20、堵。两个圆形金属板为内小(内圆形金属板不压凸筋)外达(外圆形金属板凸筋)。内圆形金属板上部插入分片内,下部压住分片。外圆形金属板应全部盖住内圆形金属板,并用自攻螺钉固定,见图 9。7.1.8 人孔、管线引出口、仪表管嘴、平台及梯子的支撑等处的金属保护层,可将整张金属护壳按实样开口套入,或剪开拼合,然后用小张金属护壳补严,见图 10。保温层如妨碍开口上70B1132006第 13 页 共 17 页的螺栓装卸时,应将保温层局部凹入,再用锥形小金属护壳封好,见图 11。人孔保温时应将与人孔盖相连接的吊杆拆除,见图 12。当立式设备外部有加强圈时,如无特殊要求应将加强圈置于保温层内,见图 13。所有拼

21、接接头必须作防水处理。70B1132006第 14 页 共 17 页7.1.9 在已安装的金属护壳上,严禁踩踏或堆放物品。7.2 抹面保护层7.2.1 露天设备不宜采用抹面保护层。当必须采用时,应在保温层外表面再包缠毡、箔或布类保护层,并应在包缠层表面涂敷防水、耐候性的涂料。7.2.2 室内设备的保温和裙座式立式设备底封头的保温允许采用抹面保护层。7.2.3 用抹面做保护层时,保温层外必须先敷设一层 10101 或 20201 的平织镀锌钢70B1132006第 15 页 共 17 页丝网,并用22.5mm 的镀锌钢丝捆扎。封头部分的钢丝网与形及 Z 形保温钉、圆环用捆扎保温层的钢丝扎紧。7.

22、2.4 抹面保护层的总厚度为 20mm,分两次抹,第一次抹面时应先找平、挤压、填实,并能盖住钢丝网,捆扎钢丝外表要粗糙,稍干后再进行抹平、压光,表层应致密,厚度要均匀。7.2.5 抹面保护层在未硬化前,应防雨淋水冲。7.2.6 当昼夜室外平均温度低于 5,且最低温度低于-3时,应按冬季施工方案采取防冻措施。7.2.7 大型设备抹面时,应在抹面保护层上留出纵横交错的方格形或环形伸缩缝,伸缩缝做成凹槽,其深度为 58mm,宽度为 812mm。8 安全保护8.1 设备保温施工前,施工人员应穿戴好工作服、安全帽等常用防护用品。施工纤维类保温材料时,施工人员应戴口罩、防护手套、风镜及防尘帽。8.2 施工

23、现场应设有消防器材。8.3 设备保温施工完毕或告一段落时应将工具及场地清理干净。易燃、有毒物品应移至规定场所。8.4 搭建的临时支撑应在固定构件安装牢固后方可拆除。8.5 拧紧捆扎钢丝时,不得用力过猛,并应将钢丝头嵌入保护层内。8.6 施工含有纤维棉的保温材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 高空运送散装材料时,必须用筐或箱装运,不得单用绳索绑吊;b. 在脚手架和网格板上加工保温制品时,应采取避免粉尘飞扬的措施;c. 在缝合矿物棉毡的过程中,应防止钢针或钢丝伤人。8.7 作业现场的粉尘或有害气体的最高容许浓度应符合现行国家卫生标准的规定。8.8 易燃、易挥发、有毒及腐蚀性材料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a. 易燃、易挥发物品必须避免阳光暴晒,存放处严禁烟火;b有毒及腐蚀性剂液,不得存放在高位货架上。所装容器应封闭严密,发现损坏或破漏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制止剂液流淌;70B1132006第 16 页 共 17 页c. 制剂在配置、加热过程中,必须仔细搅拌,加热温度不得超过规定,防止液体飞溅;d. 在接触刺激性物质的作业场所,应有随时冲洗的设施。e. 粘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