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备课组_第1页
七年级数学备课组_第2页
七年级数学备课组_第3页
七年级数学备课组_第4页
七年级数学备课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年级数学备课组(上)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数学备课组长,面对五位数学老师和519名学生。从入学考试情况来看,学生数学基础较过去生员有些转变,但学生层次差异非常大,主要表现在同一班内。这对分层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我们五位老师是一次特殊的考验。初一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所以老师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老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老

2、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老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二.教材及课标分析第一章 有理数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

3、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1充分体现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历探索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给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2知识呈现过程尽量做到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发展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3让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得以充分暴露,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4注意发挥例题和习题的教育功能。加强学科间的纵向联系并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注意适当插入一些开放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适时渗

4、透美育和德育教育.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

5、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

6、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

7、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7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继续探究两直线相交所成的邻补角与对顶角的关系;垂直作为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与它有关的概念和结论(如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等)是学习下一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直接基础.2.平行公理(教科书称“基本事实”)是研究两直线平行的出发点,教科书通过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发现”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并让学生初步感受推理的作用

8、和意义.3.本章增加一节新内容“平移”,平移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平移变换是研究几何问题、发现几何结论的有效手段。教科书将“平移”安排在本章最后一节,一方面是考虑将其作为平行线的一个应用,另一方面考虑引入平移变换,可以尽早渗透图形变换的思想,使学生尽早接触利用平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4.与原教科书相比,本章在内容和要求上都有所变化.在内容选择上,增加了上面提到的有关平移的内容;删掉了原教科书中关于三维空间的内容,对于命题、定理、证明等逻辑知识不再单独设节,也不用大段文字介绍形式逻辑的概念和术语,只是结合具体例子简单介绍命题及其构成,这样安排是希望将有关逻辑的知识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渐渗透,在学生

9、接受推理论证训练的过程中逐步认识逻辑知识.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1.放在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之后,是考虑到在第五章学习了两条直线垂直和平行的内容,知道怎样从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结合以前学过的数轴,就可以学习有关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2.第六章除了介绍与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有关的概念和点与坐标(均为整数)的对应关系外,增加了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和用坐标表示平移的内容.3.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体现了坐标系在实际中的应用.4.用坐标表示平移,从数的角度刻画了第五章平移的内容,包括点或图形的平移引起的坐标的变化,以及点或图形顶点的坐标的变化引起的点或图形的平移。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会在方格

10、纸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5.能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感受图形的平移与点的坐标的变化.三.教学进度计划表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进度表周次章节内 容课时预计上课时间1小初衔接教材代数部分78.31-9.42小初衔接教材几何部分79.6-9.11小初衔接教材统计部分31.11.1正数与负数79.13-9.181.21.2.1有理数1.2.2数轴1.2.3相反数1.2.4绝对值单元测试(一)1.31.4.1有理数的乘法(1)、(2)1.4.2有理数的除法41.41.3.1有理数的加法(1)、(2)79.20-9.251.3.2有理数的减法1.

11、3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1)、(2)1.51.5.1有理数的乘方(1)、(2)1.5.2科学记数法1.5.3近似数和有效数字单元测试(二)511、 章节系统复习39.27-9.302、 达标测试6国庆长假10.1-10.972.12.1.1一元一次方程(1)、(2)、(3)710.11-10.162.1.2等式的性质(1)、(2)2.22.2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1)82.32.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2)710.18-10.23单元测试(一)2.42.4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单元测试(二)921、 章节系统复习710.25-10.302、达标测试期中期中达标考试10

12、3.13.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1)、(2)711.1-11.63.1.2点、线、面、体单元测试(一)3.23.2直线、射线、线段3.33.3角的度量113.43.4.1角的比较711.8-11.133.4.2余角和补角单元测试(二)31、 章节系统复习2、达标测试124.1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全面调查举例711.15-11.204.2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抽样调查举例134.3课题学习 调查“你怎样处理废电池?”711.22-11.2741、章节系统复习2、达标测试1455.1相交线711.29-12.45.2平行线5.3平行线的性质5.4平移第五章复习1566.1平面直角坐标系7

13、12.6-12.116.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第六章复习161-2章节复习712.13-12.18173-4章节复习712.20-12.25181-4综合复习712.27-12.31191-4考前练习71.3-1.820期末期末达标考试6四.奋斗目标达到学校要求的目标,进入直属学校第一名,并超市平分20分.五、具体措施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