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名窑中定窑的胎最好_第1页
五大名窑中定窑的胎最好_第2页
五大名窑中定窑的胎最好_第3页
五大名窑中定窑的胎最好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大名窑中 定窑的胎最好五大名窑中 定窑的胎最好 2015 年 06 月 21 日 09:03 金羊网 - 新快报 微博 我有话说 (81 人参与 )收藏本文 宋代 定窑白瓷酱口印花碗 (翻拍自定瓷 )北宋 白釉卧女 枕北宋 白釉刻花莲瓣纹葫芦形执壶 唐代中后期之后, 定窑便成为白瓷的主要代表,并逐渐伴有印花纹饰,工匠们 对烧制方法的改进,使得定窑在北宋达到顶峰,并在北宋初 期便成为皇宫定制贡瓷。广东省中国文物鉴赏家协会常务理 事冯素阁用 白定怡人 来描述它的珍贵。而陶瓷专家李海则 表示, “定窑的优势不在于花纹装饰, 而是以胎釉取胜。 在五 大名窑中,定窑的胎最好。”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2、实 习生 曾树刚 定窑以胎釉取胜,釉色清凉透明 定窑 在宋代“五大名窑”中是唯一的白瓷名窑, 它的“名气”在宋以后 超越了曾经显赫一时的白瓷名窑刑窑。晚唐以后,邢窑 由于制瓷原料缺乏等原因而衰败下来, 而定窑却在原有的 基础上迅速地发展起来。从唐代之金、元,历时 700 余年, 白瓷一直是定窑的主要代表产品。 唐代早期定窑白瓷质 量粗糙,胎质与同期黄釉瓷、褐釉瓷相同,需要使用化妆土 来美化胎体、 提高白度。 唐代中期以后, 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经过淘洗处理的胎体杂质大大减少。 广东省中国文物鉴 赏家协会常务理事冯素阁接受收藏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定窑的珍贵,是原因在于它是当时北方地区白瓷方面最具

3、代表 性的瓷器。而且历史上对定窑描述的文献相对比较多,包括 它的一些艺术特点,“胎薄,釉白,典雅秀丽,印花精美,看 起来比较完美, 白定怡人。 ” 曾从事古董贸易近二十年的 陶瓷专家李海则表示, “定窑的优势不在于花纹装饰, 而是以 胎釉取胜。胎非常白、细腻,另外,虽然它还有黑定、紫 定 , 但是它的胎都是白色的,在五大名窑中, 定窑的胎最好, 官窑的胎是灰的, 汝窑的胎也是灰的, 钧窑的胎就更不好了, 所以它的釉很厚,否则很难看,釉色清凉透明是定窑的最大 特点。 装烧方法节省燃料, 还能成倍提高产量 定窑在当时既要烧制高档的宫廷用瓷器,又要生产来自社会各个 方面所需的日用瓷器。为了满足这种需

4、要,变一匣一器为一 匣多器的装烧方法,就成为迫切的需要,支圈仰烧法就是基 于这种考虑而创造出来的。 定窑在支圈仰烧法的基础上, 进 而又发明了支圈覆烧迭置法。从器物仰烧到覆烧法的创造成 功,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瓷器装烧方法上的一大革命,它既充 分利用了窑位空间又最大限度地节省了燃料,而且还可成倍 地提高瓷器的产量。 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副会长李辉炳撰 文说,印花装饰同样是为适应这种需要而创造出来的。所以 凡印花器皿,多数为支圈覆烧,口沿无釉者居多。由于它既 起装饰器物的作用,又起辅助器物成型的作用,节省了成型 与装饰的时间,加快了制坯的速度。 南越王博物馆馆员 叶丹洋进一步分析称, “印花工艺是用一个

5、模子, 然后像盖章 一样一个个印在上面,所以,我们能看到印花大体来说都是 很一致的,花纹的排列和走向都很接近,这是定窑的一种纹 饰特征。” 不同年代的烧造工艺导致定窑器颜色有偏差 据了解,瓷器的造型是与装烧方法、使用的窑具有着密切的 关系;瓷器的釉色除了原料外, 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窑 中火焰的变化等等。各个时期定窑由于制瓷原料、窑炉结构 与烧窑所用的燃料等方面的不同, 以及烧造工艺上的不断 改进, 都会对瓷器的造型、釉色、装饰各方面留下一些工 艺痕迹, 形成各个时期不同的时代特征。 李海向收藏 周刊记者介绍,由于不同年代燃烧方法与燃料的不同,使得 颜色上也有轻微的变化, “采用“还原焰”烧法

6、烧制,含铁偏重, 所以,瓷器会有一点点偏青色。用“氧化焰”烧法烧制,含铁 量则偏少, 定窑瓷略微有一点点偏黄。 ” 李辉炳分析燃料 变化的原因称, “由于窑炉不断增加, 生产区域随之扩大, 烧 窑所用的燃料木柴的大量消耗 (北方少柴 ) , 也已经达到 了难以继续维持生产的地步。聪明的窑工们在这种种的困难 面前, 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经过反复的试验, 成 功地创造了从烧柴改用烧煤的新方法 (北方多煤 ) , 这就给当 时的定窑带来了新生。” 因有“芒口”,定窑在南宋被宫廷 弃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支圈覆烧迭置法 (简称覆烧 法) ”适应了当时大量生产、节约燃料、降低成本的需要,但伴随

7、而来的问题却尤为“致命”,那就是通过这种方法烧制的 瓷器,其特点是器口沿无釉, 文献上称其为“芒口”。就是碗 口沿处留下了一圈无釉涩胎,无论是外观还是使用安全性都 出现了大问题。 1969 年,河北定县有两处塔基出土了 大量宋代定窑白瓷,最高的一件达 61 厘米,是一个净瓶, 国宝级的定瓷。塔基的年限在宋代初年,表明北宋早期皇宫 已经在使用白瓷。而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宋太宗时代定 窑白釉器已经进入北宋皇廷成为贡瓷,并成为最早进入北宋 宫廷的御用瓷之一, 但由于后来“覆烧法”的广泛应用, “芒口 成为了定窑抹不去的“伤疤”,致使南宋宫廷对其态度发生了 强烈的变化。据南宋叶寘坦斋笔衡 中记述“本朝以

8、定州白 瓷器有芒不堪用, 隧命汝州造青窑器”。 陶瓷专家楼钢也 分析说, “当时定窑的工匠们宁愿要数量也不要荣誉, 依然坚 持采用覆烧法来生产,致使来自宫廷的订单流失。” 而 李海则认为, 工匠们曾经也为这一缺失努力弥补, 就是对“芒 口”镶金镶银,“考虑到皇室使用,工匠才想到这个方法,否 则一般的老百姓怎么能镶嵌得起呢?” 当时定州红瓷在 烧造上有相当的难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宋宫廷中使用 的定窑,不仅仅是白色,当时还烧造了各种颜色,根据颜色 的不同,被后人定名为红定,现在叫紫定、墨定,现在也叫 黑定;还有绿定,古籍上有记载,但非常少见。李海认为, 绿定基本没有完整器, 博物馆也只是收藏有几

9、件碎片。 他说:“无论是白定 , 紫定还是黑定 , 釉色都是有光玻亮璃照人的, 反光,能照人,这一点胜于其他窑口的瓷器。” 其中,红 定在这些颜色中也许是较受重用的,苏东坡在咏定瓷中 便有这样一句“定州花瓷琢红玉”,说的正是红定。而在北宋 邵伯温邵氏闻见录中也有记载这么一段故事,北宋第四 个皇帝,宋仁宗是个非常简朴的皇帝,有一天他跑到张贵妃 那里,突然看见一件定州红瓷器, 他就问:“你这个东西是哪 儿来的啊?”这妃子就跟他说: “是一个叫王拱辰的大臣送的。 ” 皇帝生气了: “我经常告诉你,不要接受大臣的馈送, 你为什 么不听呢?”说完以后,手持柱斧, 当场把它打碎了。 马 未都认为, 这个说明了红定瓷在当时是非常贵重的东西。 “当 时定州红瓷在烧造上有相当的难度,所以底下的大臣才开始 拍马屁,去送礼。想送皇上,因为皇上节俭,不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