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Oread 实 验 指 导 2011年9月 电丁信息工程系 目录 实验一 电路原理图的绘制 实验二 总线与层次电路原理图的绘制 实验三 元件的绘制与直流工作点的分析 实验四 交流分析 实验五 交流扫描分析与噪声分析 实验六 瞬态分析 实验七 数字电路分析 实验八 印刷电路板设计 实验九 综合设计 5 实验一电路原理图的绘制 、目的: 熟悉在OrCAD中的功能及画图操作步骤 实验内容: 1. 画出电路图 VCC E? ANTENNA R? R? CAP NP C? R? NPN C? Q? Q? R? R? R Q? NPN R? Q? NPN NPN C? R? OUT R? R? R? R?
2、 R? R? C? 二 C? CAP NP CAP N d VCC (绘图时间:25 元件名称 元件库 说明 R Discrete.olb 电阻 CAP NP Discrete.olb 无级性电容 NPN Tran sistor.olb 三极管 ANTENNA Discrete.olb 天线 分钟) (Vcc 位于 Place/Power/Ca psym.olb 下, 0 Place/Grou nd/s ource.olb 下, OUT是 Place/Net alias) 2. OrCAD Capture、OrCAD Pspice、OrCAD Layout 的功能是? 3. 说明电路设计流程与
3、画电路图的步骤。 4. 在OrCAD Capture电路编辑环境中,如何加载元件库? 5. 在OrCAD Capture电路编辑环境中,如何取用元件? 6. 在OrCAD Capture电路编辑环境中,如何放大和缩小窗口显示比例? 7. 在OrCAD Capture电路编辑环境中,如何连接线路,在何种情况下会自动产生接点? 8. 对于交叉的导线,如何让他们连接? 9. 在OrCAD Capture电路编辑环境中,如何快速存盘? 10. 如何利用Capture所提供的自动元件序号排序功能,将电路图中所有不确定的元件序号 排序? 11. 如果电路图中,部分元件序号已排序,现在要将它们全部重新排序,
4、如何做? 12. 如果在电路图中有10个电阻,其元件名称为“ R”如果要一起将其改为1K,应该如何 做? 13. 对元件的属性进行编辑和了解。 14. Capture所提供的选取模式有哪两种,如果要包含完整部分才能选取的话,应该如何设 定? 15. 在Capture中,除了以导线连接外,还可以用何种方法连接? 17. 绘制一般线条、多折线、长方形、圆或椭圆、圆弧线、文字及图片。 三、上机操作报告 * 为自己个人目录。 DX20010156) 1、将所画电路图存入 WIN98系统中E :下。 (例如电信 2001 级01 班 56号同学,个人目录取名为 2、心得体会及其它。 8 实验二 总线与层
5、次电路原理图的绘制 、目的: 1、熟悉电路编辑环境中的界面修改。掌握层次式电路的画图步骤。 2、熟悉元件的制作步骤及组成; 二、实验内容: 1、 画出下面的电路图。 (相关元件的调用方法如下: 运行 Place/Part 点击 Part Search 输入相关元件的名称, 进行查找查找到相应的元件库,放置元件。) PC0.7 2 3 4 5 6 7 8 9 U2 A1 B1 A2 B2 A3 B3 A4 B4 A5 B5 A6 B6 A7 B7 A8 B8 G DIR U1 PBU.7 PA0.7 19兀 IOR74LS245 IOW ABU AB1 RESET 18 34 17 33 16
6、32 15 31 14 3U 13 29 12 28 11 27 DB0.7 5 36 9 8 35 6 D0 D1 D2 D3 D4 D5 D6 D7 PA0 PA1 PA2 PA3 PA4 PA5 PA6 PA7 4 PAU 3 PA1 2 PA2 / 1 f 40 PA- / 39珅/ 38 PA6 / 37 PA7 RD WR AU A1 RESET CS PB0 PB1 PB2 PB3 PB4 PB5 PB6 PB7 18 PBU/ 19 PB1 / 2UPB2/ 2PB3 / H2PB4/ 23 PB5/ 24 PB6 25 PB7 8255 PC0 PC1 PC2 PC3 PC4
7、 PC5 PC6 PC7 14 PCU 15 PC1 16 PC2 17 PC3 13 PC4 12 PC5 11 PC6 10 PC7 U5A U4B 5 6 4 74LS20 74LS32 2 5 4 U4A 2 74LS32 AB0.7 2、放置总线进出口时,如果要改变总线进出口的方向时,如何做? 3、 如何使目前的电路环境编辑不显示格点?如何设定我们在建立文件的时候,拥有B尺寸 的图纸。 4、 如何使得图纸边框参考格增加为水平6个格位,垂直5个格位? 5、当我们要放置一个标题栏,要如何操作?放好标题栏后,如何填写资料? 6、如果希望屏幕显示当前图纸的标题栏,而打印时,不要打印出该标题栏
8、,如何操作? 10 7、画出下列层次电路图。 On eBit carry_out x0 x1 x2 x3 y0 yi y2 y3 F_ADD 12 四位全加器根层电路图 (根层电路图作法如下:运行 Place/Hierarchical Block ,其中 Referenee Name: One bit ;lmplementation Type:Schematic View ; Implementation name:F_AD放置方框图, 可自行设置其大下区域单击方框图,运行Place/Hierarchical Pi n,输入方框图内信号的 名称及设置相关端口类型方框图外的其它器件调用方法:运行
9、Place/Port,调用不同符号, 同时修改其名称。) HA F_ADD电路图 (F_ADD子电路图作图方法如下:单击根层电路图中的某一方框图单击鼠标右键,运行 Descend Hierarchical ) H_ADD电路图 8、试说明元件由哪三部分组成? 9、试列举数种进入元件编辑器的方法? 10、试制作元件 TRL306A UD? TRL3 06A 三、上机操作报告: 1. 将所画电路图存入 WIN98系统中E : *下。* 为自己姓名。 2心得体会及其它。 实验三元件的绘制与直流工作点的分析 目的: 13 1、 练习直流工作点(Bias Point )的分析过程,了解输出文件的内容;
10、2、掌握修改元件参数的步骤; 3、掌握三极管直流工作点分析和直流扫描中对温度分析的过程; 4、掌握交流分析的过程,参数扫描和温度扫描的分析过程。 二、实验内容: R1 10V Z 10k D1N4536 一 VDD 0 1、电路如上图所示,图中 R=10k,】虽管诡J D1N4536且I s= 10 nA, n=2。对于 Vd=10V 和V)d=1V两种情况下,求I d和 V)的值 步骤:进入Schematics主窗口,绘出图所示电路,并设置好参数。其中二极管的I s= 10 nA, n=2要进入模型参数修改窗修改(先选中二极管,再选择菜单中Edit|Pspice Model项,单击 In s
11、ta nee Model(Text) 可打开模型参数修改窗)。 设置直流工作点分析(Bias Poi nt Detail) 在View/Output File 中得到如下结果: 当 VdEOV时,ID =( 当 VdEV时,ID =( ,设置电压源 VDD分别为10V和1V。进行仿真后。 )mA )uA ,VD = () V ,VD = () V 19 2、共射极放大电路如下图所示。设BJT的型号为2N3904 ( =50)。电路参数为:R= 3.3 k ! R= 1.3 k !弘=33 k ?忠=10 k ! R-= 5.1 k ! G1 = Cb2 = 10 mF,Ce = 50 mF(
12、R的旁路电容),Vx = 12 V。试用PSPICE程序作如下的分析:(1)求Q点;(2)作 温度特性分析,观察当温度在 -30度+70度范围内变化时,BJT的集电极电流Ic的变化 范围。 C1 A 10u VOFF = 0 VA MP L = 1 FRE Q =1 0k R1 33k R2 3.3k Q1 Q2N3904 V2 12v C2 lb- 10n R3 10k R4 R5 5.1k 1.3k =50要进 步骤:进入Schematics主窗口,绘出图所示电路,并设置好参数。其中三极管的 入模型参数修改窗中(先选中三极管,再选择菜单中Edit|Pspice Model 项,单击Inst
13、anee Model(Text)可打开模型参数修改窗),将 Bf的值改为50。 ,同时设置直流扫描分析(DC Sweep),对温度进行 设置直流工作点分析(Bias Poi nt Detail) -30 C+70C的线性扫描。 (1) 仿真后在输出文件中得到静态工作点:I b= () mA, Ic= () mA, Vce=() V。 (2) 在Probe窗口中得到I c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所示。 由图中看出温度在-30 C+70C变化时, I c 由()mA变到()mA。 8电路如图所示。设 BJT的 =80, rbb ( rb)= 100:;试分析电压增益的幅频响应和相频 响应,并求f L和fH
14、。 步骤:在模型参数修改窗中,将BJT的Bf值改为80, Rb的值改为100。设置交流分析(AC Sweep), 仿真得到图所示幅频响应和相频响应的波特图。由图得到f L = () Hz, fH = ()MHz。 幅频响应表达式:DB (V ( V0) /V (V6) 相频响应表达式:P (V (V0) /V ( V6) V5 R14 5.1K 3、电路如下图所示。设 BJT的 =50,rbb ( rb)= 100! Vbe = 0.7 V。试分析 C在1UF到 100UF之间变化时,下限频率 f l的变化范围。 (发射极旁路电容 C为该电路中的C5) 步骤:在模型参数修改窗中,将BJT的Bf
15、值改为50,Rb的值改为100,Vje的值改为0.7。 设置交流分析(AC Sweep)和参数分析(Parametric)。在参数分析中设置 C取列表值1UF、5UF、 10UF、20UF 50UF、80UF和100UF,仿真后,得到图所示的电压增益的幅频响应。由图中看 出,C在1UF到100UF之间变化时,下限频率越低。 R8 5.1K 上机操作报告: 1. 将所画电路图存入 WIN98系统中E : *下。* 为自己姓名。 2. 在报告中写出操作中相应的数据。 3. 心得体会及其它。 实验四 交流分析 一、目的: 输出特性曲线 ; 1. 利用三极管和场效应管放大电路来掌握瞬态分析的过程 ;
16、2. 利用直流扫描分析来验证二极管的 V-I 特性曲线和晶体三极管的 Vce-Ic 3. 利用反馈放大电路仿真来掌握传递函数分析的过程 ; 4. 利用信号产生电路加强了解瞬态分析的过程。 二、内容: 1、电路和参数如实验三中第七题所示 ,试运用PSPICE分析: 1) 输入正弦电压信号 J的频率为1kHz、幅值为10mV时,求输入与输出电压的瞬态波 形; 2) 电路输入电阻 R和输出电阻R的频率响应,确定通带内R和民的阻值。 2、场效应管共源极电路如下图所示。试运用PSPICE进行如下分析计算。 (1)作静态工作点分析,在文本输出文件*.out中查看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作瞬态分析,输入 取频率
17、为1KHz、幅值为10mV的正弦交流信号,观察和一的波 形。 (3) 作转移函数分析,求出中频区的电压增益3、输入电阻 和输出电阻RO (4) 作交流分析,观察二的频率响应,求出上、下限截止频率。 (5) 作交流分析,观察电路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的频率响应。并与(4)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 3、 绘出下面电路图,利用直流扫描(DC Sweep)来验证二极管的 V-I特性曲线。 0Vdc D1 D1N4002 Vi 步骤:1)、设置主扫描变量为电压源Vi,由-110V开始扫描到10V,每隔0.01V记录一点;查 看二极管流过的电流曲线I ( D1)。 2 )、现在调整横轴与纵轴坐标以便观察门坎电压值
18、。请选PlotAxis Sett in gs.功能选项或直接X轴坐标刻度上双击左键来打开Axis Setti ngs对话 框。请把 X Axis页内Data Ranges栏下的User Defined 值设为0-2V,请把 Y Axis页内Data Rangs栏下的User Defined 值设为0-5A。查看二极管电流 I (D1)。 3 )、再如上面的操作将 X轴坐标刻度值设为-101V到-99V,将纵轴坐 标调整为-5A到1A,查看二极管电流I( D1),可见其雪崩电压约为100V。 4、绘出下面电路图,利用直流扫描分析 (DC Sweep)的嵌套扫描(Nested Sweep)来验证晶
19、体三 极管的Vce-lb输出特性曲线。 步骤:1)电压源V1和电流源I1的元件属性默认都为 0。以下扫描类型均为Lin ear扫描。 2 )设置主扫描参数。在Options栏内勾选Primary Sweep 选项, 设置主扫描变量为电压源 Vi,由0V开始扫描到4V,每隔0.01V记录一点。 V1 Q1 Q2N2222 0Adc 3 )设置副扫描参数在Options栏内勾选Secondary Sweep选项,设置 副扫描变量为电流源11,由0A开始扫描到0.5mA,每隔0.1mA记录一点。或 者在 Value List中设置为 0 0.1m 0.2m 0.3m 0.4m 0.5m也可。 4 )
20、进行仿真分析,查看集电极电流IC (Q1)。 5 )启动光标来测量坐标值。由曲线上,大致可以看出在放大区内三极管放大系数3为 ( )。 5、一 BJT互阻放大电路如图所示。设BJT的型号为NPN型硅管2N3904,=100,电路参数为: FC=500; R f =10k! Vcc=12Vo 分析: 1) 当温度在-30 C到+50 C的情况下,集电极电流 Ic的变化情况。如 果反馈电阻R从10 k J50 k二变化时,毎阳10K记录一点,在同样的温度变化范围 内,Ic的变化情况如何; 2) 若其它参数不变,FC从500 測1 k尤讯交J |HVo Ic、R i、FO 和ARF相应的变化如何,并
21、与工程上的近似估算相比较。 步骤:进入仿真环境中,绘出所示电路,并设置好参数。特别是要选择参数元件(PARAMETER, 设置两个自定义变量Rf和Rc。 1) 在直流扫描分析中设置对温度的扫描,同时在嵌套扫描(Nested Sweep)中设置变量 Rf不 同的取值,仿真后得集电极电流Ic。由图中看到温度在-30 C到+50 C的情况下,Rf取不 同值时,集电极电流I c的变化情况。 2) 设置直流工作点分析和传递函数值分析(Tranfer Function),即Calculate small-signal DC gai n. From In put Source 填入ls,To Output
22、填入V(Vo)。并在参数分析中设置变量Rc FC=500 FR=600 FR=700 FC=800 R=900 FF=1k I C Ri FO ARF 取不同的值。仿真后,从输出文件中可以得到 VO |c、R i、甩和Arf随民变化的情况。(Rf=10k) 5、弦波振荡器电路如图所示。试运用PSPICE作瞬态分析,观察输出 由小到大的起振和稳定在某一幅度的全过程。 步骤:在作瞬态分析时,R3的选取很关键,选得稍大,负反馈过强,电路不起振或振幅较小; 选得稍小,负反馈过弱, 出现非线性失真。这里选择R3的SET=0.27。瞬态分析的观察时间也 应稍长,此电路的起振约需 20ms,终止时间应大于此
23、值,这里取 40ms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作瞬态分析时应限制最大计算步长,以使迭代运算收敛,对于此电路最大计算步长设置小于 30us。 仿真后,查看输出电压波形,从中可看到电路起振的过程。 另外,由图中看出输出波形的振荡周期为T =1.068ms,振荡频率为f=1/T=936.3Hz。与理论 值相符。 32 C1 0.033U R1 10k D3 D1N4148 D1N4148 R2 5.1k R3 100k 12 V3 7 U1 3 + 2 os OS -5 VOUT4 R4 C2 15k 6 OU uA741 0.033U 12V 0 四、上机操作报告: 1. 将所画电路图存入 WIN98系
24、统中E : * 下。* 为自己姓名。 2. 在报告中写出操作中相应的数据。 3. 心得体会及其它。 实验五交流扫描分析与噪声分析 目的 1、掌握噪声分析过程及输出文件内容。 2、掌握数字电路分析过程。 内容 1、电流并联负反馈电路如图LT_02a所示。试运用PSPICE分析该电路的 Af、输入电阻Rf和 输出电阻Rof 。 V- 丄- V1 12V V- 12V 0 V+ Q V2 7=2 uA741 2 Rs Is 500K 3 步骤:a、设置交流扫描分析,仿真后得到频率响应曲线,由图可得AIF=I ( RL) /I ( RS = (),输入电阻 RIF=V( IS)/( I ( IS)-I
25、 ( RS)=(). b、再将Is开路,(将其电流源数值改为0A)保留Rs,将Rl换成一个测试电压源,再 进行交流扫描分析可以得到Rf= ()M : 2、在电路中计算的噪音通常是电阻上产生的热噪音、半导体器件产生的散粒噪音和闪烁噪音。 步骤:1)打开 Orcad/Pspice/Samples/Anasim/Example/example.obj文件。 2)进行交流扫描分析,选中噪音分析。在Output Voltage 中填入V(OUT2),在I/V 中填入 V1,在Interval 填入30. 3)查看输出文件。在频率为100Mhz下的各个元器件的噪声、总噪声。 4 )在Trace/Add中选
26、择 V( ONOISE和V (INOISE),查看输出节点 OUT2总的输出噪 声电压和在输入节点计算出来的等效输入噪声电压随频率变化而变化情况。 三、上机操作报告 1. 将所画电路图存入 WIN98系统中E : * 下。* 为自己姓名。 2. 在报告中写出操作中相应的数据。 3. 心得体会及其它。 实验六 瞬态分析 一、 目的: 掌握瞬态分析的各种设置和方法。 二、 内容: 1、电路和参数如下图所示,试运用PSPICE分析: (1)、输入正弦电压信号 V6的频率为1kHz、幅值为10mV时,求输入与输出电压的瞬态 波形; V5 Ql 12V R14 5.1K V6 G) Q2N3904 C8
27、ouf 5 0 (2 )、对输出电压进行傅立叶分析。 (3)、温度从20到80之间变化,查看输出电压波形。 步骤:、作图,对电路设置瞬态分析。分析时间由 0S开始直到0.4mS为止,每隔0.4uS记 录一点。仿真后,查看输入与输出电压波形。(输入与输出电压表达式分别为V(V6)和V(VO)。) 、单击 Output file opti on. 选中傅立叶分析。仿真后,查看输出电压波形。 View/Output File中可具体查看不同频率下各谐波的成分大小。 、设置参数分析,设置温度从20度80度线形变化,每 20度变化一次。仿真后, 查看输出电压波 设置名称 设置项 说明 Cen ter f
28、renquency 1K 中心频率 Number of harm onics 9 谐波次数 Output variable V(VO) 分析信号变量名 形。 2、如图所示 RC 电路,分析在脉 冲信号作用下的 瞬态响应。 步骤:(1 )、作图,对电路设置瞬态分析。分析时间由0S开始直到0.4mS为止,每隔1uS记 录一点,仿真后,查看输入与输出电压波形。 (2)、若电阻R1从100Q变化到1K,每100Q变化一次,查看输出电压波形变化。 R1 in out 100 V1 = 0V V2 = 2V TD = 99n TR = 1n TF = 1n PW = 99n PER = 200n V1 -
29、7- 0 亠 C1 100p 三、上机操作报告: 下。 为自己姓名。 1. 将所画电路图存入 WIN98系统中E : 2. 在报告中写出操作中相应的数据。 3. 心得体会及其它。 实验七数字电路分析 一、目的:掌握数字电路分析的过程。 二、内容: 1、掌握对时钟信号源 DIGCLOC波形设置及数字电路分析。 OFFTIME = 5US ONTIME = 5uS DELAY = 2.5u STARTVAL = 0 OPPVAL= 1 OFFTIME = 2.5uS ONTIME = 2.5uS DELAY = 5u STARTVAL= 0 DSTM2 CK ”9 U2A DSTM1 CK JUj
30、? U1A A -_ B 2 3 | SUM OPPVAL= 1 7400 步骤:1)、作出电路图。信号源调用在 Source.olb的器件Digclock 。 2)设置信号源: DSTM1 0PPVAL (时钟高电平状态) =1 STARTVAL (T=0时时钟初值)=0 OFFTIME(每个时钟周期低电平状态的持续时间) =5uS ONTIME(个时钟周期高电平状态的持续时间) =5uS DELAY (延迟时间)=2.5 uS DSTM2 0PPVAL (时钟高电平状态) =1 STARTVAL (T=0时时钟初值)=0 OFFTIME(每个时钟周期低电平状态的持续时间) =2.5uS O
31、NTIME(每个时钟周期高电平状态的持续时间) =2.5uS DELAY (延迟时间)=5 uS 3) 进行瞬态分析,查看 A、B、SUM及 CARRY波形。 4)将信号所设置的持续时间减小,可以观察到由于门电路器件的延迟而产生的乱序及 竞争-冒险现象。 2、掌握对信号源DIGSTM波形设置及数字电路分析。 步骤:1)作出电路图。信号源调用在Sourcstm.olb 的器件Digstm1。 2)高电平 HI采用在 PWR/SOURC中的$D_HI。 3) 设置信号源:J1,CLR1, CLK1 方法:点击器件Digstm1,在 Edit/Pspice Stimulus 选择信号为 Name:s
32、zxh2 Digtial:clock Freque nce:1.25meg(hz) 其它设置不变 Name:szxh3 Digtial:clock Freque nce:0.03meg(hz) 其它设置不变 Name:szxh4 Digtial:clock Freque nce:0.03meg(hz) 其它设置不变 3、掌握对信号源DSTM4波形设置及数字电路分析。 DSTM9 S4 -7 m0.3 步骤: 1)作出电路图。信号源调用在Source.olb 的器件STM4 2)参数设置说明: WIDT H指定总线信号的位数。 FORMAT指定总线信号采用何种进位 制。用 1表示2进制、2表示8
33、进制、 4表示16进制。 TIMSTEP 时间倍乘因子。在用相对 时间时 (符号为 c),须用此项规定单位 c的实际时间。 COMMANDS, COMMAND1:对应波形 4)进行瞬态分析,查看 J1 , CLR1, CLK1,Q0,Q1,Q2,Q3波形。 描述语句。 方法:双击器件 DSTM1选择信号为 WIDTH 4 FORMAT 1111 FORMAT :1111 TIMSTEP 10us TIMSTEP :10us 或者:WIDTH C0MMAND1: 0 1100C0MMAND1: 0 C COMMAND2:9c 1110 COMMAND2:9c E COMMAND3:10c 011
34、0 COMMAND3:10c 6 COMMAND4:18c 0100 COMMAND4:18c 4 COMMAND5:20c 0101 COMMAND5:20c 5 3) 进行瞬态分析, 查看 M0, M1, M2, M3波形。 4掌握对 DSTM循环变化波形设置及数字电路分析。 U0.7 步骤:1) 2) 方法:双击器件 DSTM8选择信号为 DSTM10 S8 作出电路图。信号源调用在 Source.olb 的器件STM8 34 WIDTH 8 FORMAT 44 TIMSTEP 10us COMMAND1: 0S 00(八位初始值为 0) COMMAND2: LABEL=STARTLOO
35、P (描述 LABEL的名称为 STARTLOOP COMMAND3: 1C INCR BY 01(时间为1C的时候,总线电平加 1) COMMAND4: 2C GOTO STARTLOOP UNTIL GE FF (时间在2C的时候,如果总线电平小于 FF,则转向LABEL的名称为STARTLOO的下一条波形 描述语句) 3)进行瞬态分析,查看 M0, M1, M2, M3波形。 5、掌握对信号源DIGSTM波形手动设置及数字电路分析 p0.7 DSTM12 S 4-3-j- Imp lementation 二 1) 作出电路图。信号源调用在Sourcstm.olb 的器件Digstm4。
36、2) 点击器件 Digstm4,在Edit/Pspice Stimulus选择信号为 Name:szxh6 Digtial:BUS其它设置不变 36 3) 在 stilmulus editor 环境中,在Edit/Add, 连续点击曲线。 对曲线中的数值设定如第三题所设定。设定完毕后,关闭 4) stilmulus editor 2.心得体会及其它。 12 D2 12 D3 12 D4 12 D7 12 D1 实验八 印刷电路板设计 实验目的 1. 熟练掌握 OrCAD Layout Plus 软件设计印刷电路板的方法。 2. 灵活运用OrCAD Layout Plus 设计单层、双层和多层印
37、刷电路板。 实验内容 电路原理图如下: 元件名称 兀器件封装 说明 R AX/.350X.100/.031 电阻 NPN TO18 三极管 C AX/.350X.100/.034 电容 1、采用 default (英制)模板根 据上电路原理图 设计一多层电路 板。 2、采用.default (英制)模板根据上电路原理图设计一双层电路板,顶层和底层布线。 3、采用_default (英制)模板根据上电路原理图设计一单层电路板,顶层放置元器伯和底层 布线。 4、采用metric (公制)模板根据上电路原理图设计一单层电路板,顶层放置元器件和底层布 线。 5、 采用metric (公制)模板和高级布
38、线软件 SmartRout根据上电路原理图设计一单层电路板, 顶层放置元器件和底层布线。 6、对上电路板的板框长宽标注尺寸。 7、手动对上电路板布线,并把线宽增大一倍。 8、生成上印刷电路板的元件报表。 四实验报告要求 1写出实验内容的中具体实现步骤并打印出印刷电路板每一层图形。 2心得体会及其它。 实验九 综合设计 实验目的 3. 熟练掌握 OrCAD Capture 软件设计绘制电路原理图的方法。 4. 灵活运用 OrCAD PSpice A/D 软件模拟分析各种电子习题。 1预习实验指导书,了解本次实验内容。 2看懂实验简述部分,了解运用OrCAD PSpice A/D软件模拟仿真的步骤
39、。 三. 实验仪器与设备 计算机及OrCAD9.2软件。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元件参数如图示) 1. 限幅放大器如图1所示,输入电压 ui (直流信号源)的变化范围为 -6V6V,与3V (直流 信号源)电压共同作用于电路输入端,试画出输出电压uo的仿真波形。 4.7V -u- cn- 10k Ui 10k o 3V 10k u。 020k 限幅放大电路 提示:(1)稳压二极管D1N750运算放大器UA741从EVAL库中提取。 (2) uA741的工作电压接法:7管脚接+12V, 4管脚接-12V。 (3) 注意UA741同相输入端及反相输入端的方向。 (4) 所有电源负极接地(共地)。 2. 单管交流放大电路如图2所示,u10sin(200t) mV VCc=12Vo试求该放大电路的(A) 静态工作点;(B)电压放大倍数;(C)输入电阻。 图2 单管交流放大电路 记录数据结果: 1) 静态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检验员考试中的综合素养与技能要求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国际美术设计师考试题目及答案
- 学习技巧与2024年纺织品检验员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纺织工程师考试的参赛策略与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如何进行广告效果评估试题及答案
- 未来婚礼测试题及答案
- 村干部面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助理广告师广告创意力测评试题及答案
- 助理广告师考试客户关系培养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助理广告师考试知识体系融合试题及答案
- 防洪度汛检查表
- 手术通知单模板
- GB∕T 26077-2021 金属材料 疲劳试验 轴向应变控制方法
- GB∕T 3853-2017 容积式压缩机 验收试验
- 招商合同范本4篇-合同范本
- 《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学习评价量规
- 2019版人教版教材习题高中物理必修3
- 直肠类癌rectalcarcinoid课件
- 关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会计学专业
- 第1课 古代埃及-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课件(共16张PPT)
- 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