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石家庄二中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线上期中考试化学试卷(时间:90 分钟 分值:100 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Fe-56 Cu-64 Zn-65第 I 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共 27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4 分)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太阳能光催化技术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该燃料属于一次能源B. 75%酒精可用于消毒杀死新冠病毒,如果用90%酒精效果更好C. 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可作食品的漂白剂D. 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食品的防腐剂【答案】D【解析】【详解】A太阳能属于一次能源,由一次能源转化得到的能源属
2、于二次能源,则太阳能催化技术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涉及太阳能和化学能的转化,该燃料属于二次能源,故A错误;B75%酒精可用于消毒杀死新冠病毒,乙醇具有挥发性,如果用90%酒精,过高浓度的酒精会在细菌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其进入细菌体内,难以将细菌彻底杀死,杀菌效果降低,故B错误;C用二氧化硫漂白是利用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与二氧化硫的氧化性无关,同时二氧化硫有毒,不能做食品的漂白剂,故C错误;D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和食品的防腐剂,故D正确;答案选D。【点睛】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但是性质和用途必须相对应,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以做漂白剂,有还原性可以做还原剂。2.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
3、、资源利用等角度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能、风能、天然气和生物质能都是可再生能源B. 水煤气是一种二次能源,比煤直接燃烧污染小C. 研究采煤、采油新技术的目的就是提高产量以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D. 氢能是理想的清洁能源,目前储存与运输方便、安全【答案】B【解析】【详解】A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A不正确;B水煤气由煤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是一种二次能源,它比煤燃烧充分,且无污染,B正确;C研究采煤、采油新技术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开采成本,减少污染,提高效率,C不正确;D氢能是理想的清洁能源,目前储存与运输问题还没得到很好地解决,D不正确;故选B。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4、( )A. CaH2 的电子式:H:-Ca2+:H-B. Cl的结构示意图:C. 质子数为92、中子数为146 的U原子:D. H2O2的电子式:【答案】A【解析】【详解】ACaH2为离子化合物,由Ca2+和H- 构成,电子式为H:-Ca2+:H-,A正确;BCl的结构示意图为,B不正确;C质子数为92、中子数为146 的U原子为,C不正确;DH2O2的电子式为,D不正确;故选A。4.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 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为( )x+2 x+4 x+16 x+26 x+32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H与He,原子序数分别为1和3,
5、原子序数相差2,不合题意;任何一个周期的元素都不可以是4种,所以同一族两元素原子序数不可能相差4,符合题意;第2与第4周期同为第A族或都为第A族的两种元素,原子序数相差16,不合题意;第2与第4周期同为第A族第0族的两种元素,原子序数相差26,不合题意;第5与第6周期同为第B族0族的两种元素,原子序数相差32,不合题意;综合以上分析,只有符合题意,故选B。5.下列有关短周期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 A 族与A 族元素间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B. 第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最高正价从+1 递增到+7C. 同主族元素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元素非金属性越强D. 同周期金属元素
6、的化合价越高,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答案】A【解析】【详解】AA 族与A 族元素间可形成共价化合物(如HF、HCl)或离子化合物(如NaF、NaCl),A正确;B第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最高正价从+1 递增到+5,氧最高显+2价,F没有正价,B不正确;C同主族元素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元素非金属性越弱,C不正确;D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弱,D不正确;故选A。6.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与钙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且的简单离子的半径小于的半径,元素可能为下列选项中的(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钙为20号元素,其形成的简单离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8、
7、8。【详解】A. Al3+核外电子排布为2、8,A不合题意;B. P3-核外电子排布为2、8、8,但P3-半径大于S2-半径,B不合题意;C.Ar与S2-半径不可比,C不合题意;D. K+核外电子排布为2、8、8,且K+半径小于S2-半径,D符合题意;故选D。7.X、Y、Z、M、W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 5 种短周期元素。X 的质子总数与电子层数相同,Y、Z、M 同周期且相邻,W 原子核外电子数是 M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 2 倍。Z 与其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可形成常见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WYZMXB. X、Y、Z 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一定只存在共价键C. 由 W 元素
8、形成的单质以及 W 与 Z 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D. X 分别与 Y、Z、M、W 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中,稳定性最好的是 XM,沸点 X2ZXM【答案】B【解析】【分析】X、Y、Z、M、W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 5 种短周期元素。X 的质子总数与电子层数相同,则X为氢(H);Z 与其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可形成常见气体,则Z为氧(O);Y、Z、M 同周期且相邻,则Y为氮(N),M为氟(F);W 原子核外电子数是 M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 2 倍,则W为硅(Si)。【详解】由以上分析知,X、Y、Z、M、W分别为H、N、O、F、Si。A原子半径:SiNOFH,A 正确;BX、Y、Z 三种元
9、素形成的化合物中,NH4NO3中含有离子键,B不正确;CSi以及SiO2都形成原子晶体,它们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C正确;DF的非金属性最强,所以稳定性最好的是 HF,虽然H2O、HF分子间都能形成氢键,但常温下H2O呈液态,而HF呈气态,所以沸点 H2OHF,D正确;故选B。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只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存在离子键,也可能存在极性键和非极性键只有非金属元素原子间才能形成共价键Mg2+的半径小于 N3的半径H2O 比 H2S 稳定是因为水分子间存在氢键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NH4Cl只
10、由非金属元素组成,是离子化合物,不正确;共价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不含离子键,正确;离子化合物NaOH中含有极性键,Na2O2中含有非极性键,正确;金属与非金属原子间也可能形成共价键,如AlCl3,不正确;Mg2+与N3电子层结构相同,Mg的核电荷数大于N,离子半径Mg2+小于 N3,正确;H2O比H2S稳定,是因为共价键能前者大于后者,不正确;综合以上分析,只有正确,故选C。【点睛】判断稳定性时,从化学键的键能考虑;判断熔沸点时,只有分子晶体从分子间作用力考虑,其它晶体都是从化学键能考虑。9.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NH4HCO3 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B. 稀硫酸
11、具有酸性,可用于除去铁锈C. NH3 极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D. Al2O3 具有两性,可用于电解冶炼铝【答案】B【解析】【详解】ANH4HCO3可用作化肥,是因为含有可溶于水的NH4+,能为植物提供氮肥,A不正确;B稀硫酸具有酸性,可与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发生反应并将其溶解,B正确;C液氨可作制冷剂,因为气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C不正确;DAl2O3 熔融时能导电,可用于电解冶炼铝,D不正确;故选B。10.下列有关氮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氮气与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直接生成 NO2铵盐都不稳定,受热分解都生成氨气向 Fe(NO3)2 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
12、明显的变化实验室加热氯化铵固体的方法制备氨气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放电条件下,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而不是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不稳定,易被氧气氧化生成二氧化氮,错误;NH4NO3加热到190时分解生成一氧化二氮和水,若加热到300左右时分解生成氮气、硝酸和水,错误;向硝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盐酸,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能把亚铁离子氧化生成铁离子,同时自身被还原生成一氧化氮,错误;氯化铵受热易分解,冷却时又生成氯化铵,所以得不到氨气,错误;选D,故答案为:D。11.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
13、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选项a中的物质b中的物质c中的物质d中的物质A浓氨水CaONH3H2OB70%浓硫酸Na2SO3SO2NaOH溶液C稀硝酸CuNO H2OD浓盐酸MnO2Cl2NaOH溶液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详解】A用排气法收集NH3时,导管应左短右长,A不正确;BNa2SO3与70%的H2SO4反应可制取SO2气体,用NaOH吸收尾气,B正确;C收集NO气体时,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C不正确;DMnO2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发生反应,D不正确;故选B。【点睛】NO气体能与空气中的O2反应,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只能用排水法收集。12
14、. 将35g锌粉与少量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共收集到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其质量为19.6g,则过剩的锌粉的质量为A. 1.0gB. 2.0gC. 2.5gD. 3.5g【答案】C【解析】【详解】Zn与浓硫酸发生反应:Zn2H2SO4(浓)ZnSO4SO22H2O,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后变为稀硫酸,这时发生反应:ZnH2SO4(稀)= ZnSO4H2。反应产生气体为SO2、H2的混合物。二者的物质的量的和是n(H2)+n(SO2)=11.2L22.4L/mol=0.5mol;根据方程式可知反应消耗Zn的物质的量与反应产生的氢气的物质的量相等,n(气)=10.5mol,则反应消耗
15、Zn的物质的量是0.5mol,消耗的Zn的质量是m(Zn)=nM=0.5mol65g/mol=32.5g,所以反应后剩余的Zn 的质量是m=35g-32.5g=2.5g,故选C。13. 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混合物),当倒扣在盛有水的 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水柱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原来试管中盛装的不可能是 ( )A. N2与NO2的混和气体B. O2与NO2的混和气体C. NO与NO2的混和气体D. NO2一种气体【答案】A【解析】【详解】若试管中是N2与NO2的混和气体,由于N2不能与氧气
16、参加反应,所以试管内不能完全被水充满,其余的则会发生反应:4NO2+O2+ 2H2O = 4HNO3或4NO+ 3O2+ 2H2O = 4HNO3;最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因此A可选,B、C、D不选;故选A。14.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 NO2、N2O4、NO 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 4.48 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气体恰好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 400 mL NaOH溶液,此时 Cu2+恰好沉淀完全,所用 NaOH 溶液的浓度是( )A. 2 mol/LB. 4 mol/LC. 6 mol/LD. 0.8 mol/L【答案】A【解析】【
17、详解】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可得关系式2CuO22Cu2+,n(O2)=0.2mol,则n(Cu2+)=0.4mol,再由关系式Cu2+2OH-,可求出n(NaOH)= 0.4mol2=0.8mol,c(NaOH)=2mol/L,故选A。【点睛】在进行复杂氧化还原反应分析时,常采用终态法,即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建立反应物与最终生成物中变价元素的定量关系,回避复杂的反应过程,只从起点和终点进行分析,从而化繁为简。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aO+H2O=Ca(OH)2为放热反应,可利用该反应设计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 任何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C. 有化学键断裂的过程一定是
18、化学变化D. 灼热的铂丝与 NH3、O2混合气接触,铂丝继续保持红热,说明氨的催化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答案】D【解析】【详解】A设计原电池,所用反应必须为放热的、不需提供条件的氧化还原反应,A不正确;B有些化学反应只产生光,几乎不产生热,如萤火虫发光,B不正确;C有化学键断裂的过程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溶于水,C不正确;D灼热的铂丝催化NH3与O2反应,铂丝保持红热,则表明反应提供热量,从而说明氨的催化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D正确;故选D。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热和焓变的单位都是 kJB. 相同条件下,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时,反应吸热,H0C. 在任何条件下,化学
19、反应的焓变都等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D. 任何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均可通过实验直接测定【答案】B【解析】【详解】A反应热和焓变的单位都是 kJ/mol,A不正确;B当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时,反应需提供能量,此反应为吸热反应,H0,B正确;C在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焓变(H)数值上等于恒压反应热,C不正确;D有些反应的反应热不能通过实验直接测定,如碳不完全燃烧生成CO,D不正确;故选B。17.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是( )A. Ba(OH)28H2O 与 NH4Cl 的反应B. 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C. 铝片和稀盐酸反应D. 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答案】B【
20、解析】【分析】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则表明反应为吸热反应。【详解】A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A不合题意;B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为吸热反应,且为氧化还原反应,B符合题意;C铝片和稀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C不合题意;D甲烷在氧气中燃烧是放热反应,D不合题意;故选B。18.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和热测定实验中,若用 1 g NaOH 固体代替 50 mL 0.5 mol/L 的 NaOH 溶液进行实验,会使测得的H偏大B. 已知 2H2(g)O2(g)=2H2O(g) H=483.6 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 H=241.8 kJ/molC.
21、 已知 2C(s)2O2(g)=2CO2(g) H1,2C(s)O2(g)=2CO(g) H2,则 H1H2D. 含 20.0 g NaOH 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 28.7 kJ 的热量,则稀醋酸和稀 NaOH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CH3COOH(aq)=CH3COONa(aq)H2O(l) H=57.4 kJ/mol【答案】C【解析】【详解】ANaOH 固体溶于水放热,会使测得的温度偏高,H偏小,A不正确;B反应2H2(g)O2(g)=2H2O(g) H=483.6 kJ/mol中,H2O呈气态,不符合燃烧热的定义,所以氢气的燃烧热 H241.8 kJ/mol,
22、B不正确;C前一反应(生成CO2)比后一反应(生成CO)燃烧充分,放出的能量多,所以H1H2,C正确;D醋酸电离是一个吸热过程,所以稀醋酸和稀 NaOH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比等物质的量的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放出的能量低,D不正确;故选C。19.通常人们把拆开 1 mol 某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看作是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衡量化学键的强弱,也可以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下表为某些化学键的键能化学键N-NO=ONNN-H键能(kJ/mol)154500942a已知火箭燃料肼()的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N2比O2稳定B. N2H4(g)O2(g)=N2(g)
23、2H2O(g) H=534 kJ/molC. 表中的 a194D. 图中的 H3=2218 kJ/mol【答案】C【解析】【详解】ANN的键能为942 kJ/mol,O=O 的键能为500kJ/mol,所以N2比O2稳定,A正确;B从图中可以看出,反应物为N2H4(g)O2(g),生成物为N2(g)2H2O(g),H=534 kJ/mol,B正确;C利用H3建立有关a的等量关系,即H3=154+4a+500=2218,a391,C错误;D图中的 H3=2752kJ/mol-534kJ/mol=2218 kJ/mol,D正确;故选C。20.已知:(1)H2(g)+O2(g)=H2O(g) H1=
24、 a kJ/mol(2)2H2(g)O2(g)=2H2O(g) H2= b kJ/mol(3)H2(g)O2(g)=H2O(l) H3= c kJ/mol(4)2H2(g)O2(g)=2H2O(l) H4= d kJ/mol,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ac0B. 2a=bd0D. 2c=d0【答案】B【解析】【详解】A比较(1)与(3),由H2O(g)转化为H2O(l),放出能量,所以ca 0,A不正确;B比较(1)与(2),各物质的状态相同,只是化学计量数不同,所以2a=b0,B正确;C比较(2)与(4),由H2O(g)转化为H2O(l),放出能量,所以db 0,C不正确;D比较(3)
25、与(4),各物质的状态相同,只是化学计量数不同,所以2c=dCu,所以铜线是柠檬电池的正极,铁环是柠檬电池的负极,故A错误;B.电子由负极铁环经导线流向发光二极管,再由发光二极管流向铜线,故B错误;C.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故C正确;D.乙醇溶液为非电解质溶液,不能将柠檬替换成盛装乙醇溶液的装置,故D错误;故选C。【点睛】由于铁比铜活泼,所以铁环为负极、电极反应为Fe-2e-Fe2+,铜线为正极,电子由负极铁经过发光二极管流向正极铜,据此分析解答。24.四种金属片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都可组成原电池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流向;相连时,为正极;相连时,上有气泡逸出;相连时,的质量减少据此判断
26、这四种金属活泼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组成原电池时,负极金属较为活泼,可根据电子、电流的流向以及反应时正负极的变化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则可判断金属的活泼性强弱。【详解】组成原电池时,负极金属较为活泼,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流向,说明为负极,活泼性;相连时,为正极,活泼性;相连时,上有气泡逸出,应为原电池的正极,活泼性;相连时,的质量减少,为负极,活泼性;综上分析可知活泼性:;故选B。25.把金属 X 放入盐 Y(NO3)2 的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X+Y2+=X2+Y,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温下金属 X一定能与水反应,Y一定不能与水反应B.
27、 X 与 Y用导线连接后放入CCl4中,一定形成原电池C. X、Y用导线连接后放入Y(NO3)2的溶液中,一定有电流产生D. 由X与Y做电极形成的原电池中,X一定是负极,Y一定是正极【答案】C【解析】【分析】由反应X+Y2+=X2+Y可知,金属活动性XY,且此置换反应能在水溶液中发生。【详解】A反应能在水溶液中进行,则常温下金属 X、Y与水不反应,A不正确;BCCl4为非电解质,X 与 Y用导线连接后放入CCl4中,不能形成原电池,B不正确;C由反应X+Y2+=X2+Y知,X、Y用导线连接放入Y(NO3)2溶液,能形成原电池,并产生电流,C正确;D由X与Y做电极形成的原电池中,X不一定是负极,
28、Y不一定是正极,如Fe、Cu、浓硝酸形成的原电池中,Fe作正极,D不正确;故选C。26.一种基于酸性燃料电池原理设计的酒精检测仪,负极上的反应为:CH3CH2OH 4e-+ H2O = CH3COOH + 4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检测时,电解质溶液中的H+向负极移动B. 若有0.4mol电子转移,则在标准状况下消耗4.48L氧气C. 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 + O2= CH3COOH + H2OD. 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O2+ 4e-+ 2H2O = 4OH-【答案】C【解析】【详解】A、该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分别为正极:O2+ 4e-+4H+=2H2O,负极:CH
29、3CH2OH 4e-+ H2O = CH3COOH + 4H+,电解质溶液中的H+应向正极移动(正极带负电),A不正确;B、根据正极反应式,若有0.4mol电子转移,则在标准状况下消耗2.24 L氧气,B不正确;C、将正负极电极反应式叠加得CH3CH2OH + O2= CH3COOH + H2O,C正确;D、酸性条件下正极:O2+ 4e-+4H+=2H2O,D不正确。答案选C。27.银锌纽扣电池,其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Zn + Ag2O + H2O =Zn(OH)2 + 2A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锌作负极B.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 电池工作时,电流从Ag2O经导线流向ZnD. 负极的电极方
30、程式为:Zn-2e- Zn2+【答案】D【解析】【详解】AZn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故A正确;B正极上Ag2O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B正确;C原电池中电流从正极沿导线流向负极,该原电池中Zn是负极、Ag2O是正极,所以放电时电流从Ag2O经导线流向Zn,故C正确;D碱性条件下锌离子生成Zn(OH)2,所以负极反应式为Zn+2OH2eZn(OH)2,故D错误;故答案为D。【点睛】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根据电极材料的活泼性判断:负极:活泼性相对强的一极;正极:活泼性相对弱的一极;根据电子流向或电流的流向判断:负极:电子流出或电流流入的一极;正极:电子流入或电流流出的一极;根据溶液中离子移动
31、的方向判断:负极:阴离子移向的一极;正极:阳离子移向的一极;根据两极的反应类型判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根据电极反应的现象判断:负极:溶解或减轻的一极;正极:增重或放出气泡的一极。二、填空题(共 4 个小题,共 46 分)第 II 卷(非选择题)28.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一部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2)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填元素符号)。(3)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_(填化学式),它与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4)元素的简单氢化物与元素的简单氢化
32、物中更稳定的是_(填化学式)。(5)元素与元素形成的淡黄色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6)元素的简单氢化物比元素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_(填“高”或“低”),原因是_。(7)元素与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_(填“离子”或“共价”)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_。【答案】 (1). 第四周期第VIA族 (2). F (3). KOH (4). OH- + Al(OH)3= AlO2- +2H2O (5). HCl (6). (7). 高 (8). 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9). 离子 (10). 【解析】【分析】由图中元素所在位置,并与元素周期表进行对照,可确定为氧(O)、为氟(F)、为钠(Na)、为镁(Mg)、
33、为铝(Al)、为硫(S)、为氯(Cl)、为钾(K)、为硒(Se)。【详解】(1)元素为硒(Se),它是34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第VIA族。答案为:第四周期第VIA族;(2)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下到上,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所以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左上角(稀有气体除外),从而得出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F。答案为:F;(3)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钾,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KOH,KOH与Al(OH)3反应生成KAlO2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 + Al(OH)3= AlO2- +2H2O。答案为:KOH;O
34、H- + Al(OH)3= AlO2- +2H2O;(4)非金属性ClSe,氢化物的稳定性H2SeHCl,所以更稳定的是HCl。答案为:HCl;(5)元素与元素形成的淡黄色化合物为Na2O2,电子式为。答案为:;(6)元素的简单氢化物为H2O,元素的简单氢化物为H2S,由于H2O分子间能形成氢键,而H2S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所以水的沸点高,原因是水分子间存在氢键。答案为:高;水分子间存在氢键;(7)元素与元素形成化合物是MgCl2,由Mg2+和Cl-构成,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为。答案为:水分子间存在氢键;。【点睛】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时,反应物不管是金属单质还是非金属单质,
35、都用原子的电子式表示,切不可将反应物中的氯用Cl2的电子式表示。29.请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设计实验,验证浓硫酸与木炭粉反应产生的各种产物。(1)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物气体从左至右的流向)是:_(填装置序号)。(3)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中溶液褪色,装置中溶液不褪色,装置的作用是_。(4)装置中所盛溶液可能是_(填选项字母)。a饱和Na2CO3溶液 b饱和NaHCO3溶液 cNaOH溶液 d酸性KMnO4溶液(5)装置中所加的固体药品是_(填化学式)。(6)装置中所盛溶液的溶质是_(填化学式)。【答案】 (1). C+2H2SO4(浓) CO2
36、+2SO2+2H2O (2). (3). (4). (5). (6). 验证二氧化硫已被吸收完全 (7). d (8). CuSO4 (9). Ca(OH)2 或者Ba(OH)2【解析】【分析】木炭粉与浓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为:C+2H2SO4(浓) CO2+2SO2+2H2O,要检验三种产物,一方面是要确定检验所用试剂,另一方面要注意试剂使用的先后次序,其原则是前面操作不能影响后面操作。由于检验SO2、CO2都需使用溶液,所以H2O(g)应最先检验,常使用无水硫酸铜,选择装置;检验CO2时,常使用澄清石灰水,而S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应先检验SO2,后检验CO2。于是确定使用,先检验、
37、再处理、最后检验是否除尽;最后用中的澄清石灰水检验CO2的存在。依此回答各问。【详解】(1)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CO2、SO2和H2O,化学方程式是C+2H2SO4(浓) CO2+2SO2+2H2O。答案为:C+2H2SO4(浓) CO2+2SO2+2H2O;(2)依据分析,可确定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是:。答案为:;(3)因为SO2的存在会干扰CO2的检验,所以检验CO2前,一定要确保SO2完全除尽,因此,装置的作用是验证二氧化硫已被吸收完全。答案为:验证二氧化硫已被吸收完全;(4)装置中所盛溶液不能吸收CO2,也不能与SO2反应生成CO2,所以应排除a、b、c,只可能是酸性KM
38、nO4溶液,故选d。答案为:d;(5)装置中所加的固体药品是为了检验水蒸气的存在,应使用无水硫酸铜,因此应是CuSO4。答案为:CuSO4;(6)装置是为了检验CO2的存在,所盛溶液的溶质是Ca(OH)2 或者Ba(OH)2。答案为:Ca(OH)2 或者Ba(OH)2。【点睛】确定装置的连接顺序时,一方面应清楚各装置的作用,另一方面应清楚需要进行的操作有哪些,操作及药品如何选择、药品使用的先后次序,然后依据不干扰、现象明显、除杂彻底的原则将装置进行排序。30.(1)为了验证 Fe2+与 Cu2+氧化性强弱,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填装置序号), 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若构建该原电池时两
39、个电极的质量相等,当导线中通过 0.4 mol 电子时,两个电极的质量差为_g。(2)将 CH4 设计成燃料电池,其利用率更高,装置如图所示(A、B 为多孔碳棒)。实验测得 OH- 定向移向 A 电极,则_(填 A 或 B)处电极入口通 CH4,其电极反应式为_。(3)金属冶炼和处理常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由下列物质冶炼相应金属时采用电解法的是_(填选 项字母)。aFe2O3 bNaCl cCu2S dAl2O3【答案】 (1). (2). Cu2+2e-=Cu (3). 24 (4). A (5). CH4-8e-+10OH-=CO32-+7H2O (6). b d【解析】【分析】(1)验证 F
40、e2+与 Cu2+氧化性强弱,发生反应Fe+Cu2+=Fe2+Cu, 由此反应确定所用装置及正极的电极反应。当导线中通过 0.4 mol 电子时,负极Fe失电子生成Fe2+,质量减轻,正极Cu2+得电子生成Cu,质量增加,两个电极的质量差为两电极质量变化之和。(2)OH-带负电性,应向负极移动,由此确定A 电极为负极,CH4在碱性溶液中失电子生成CO32-等。(3)金属冶炼和处理时,由于钾、钙、钠、镁、铝活泼,难以用还原剂还原,所以常使用电解法。【详解】(1)A装置中Cu作负极,发生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没有涉及Fe,不能验证 Fe2+与 Cu2+氧
41、化性强弱;要发生反应Fe+Cu2+=Fe2+Cu, 应使用装置,正极的电极反应为Cu2+2e-=Cu。在电池中,有如下关系式:Fe2eCu,则参加反应的Fe与生成的Cu都为0.2mol,两个电极的质量差为0.2mol 64g/mol+0.2mol 56g/mol=24g。答案为:;Cu2+2e-=Cu;24;(2)在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因为OH-向A电极移动,所以A 电极为负极,CH4在KOH溶液中失电子生成CO32-、H2O,电极反应式为CH4-8e-+10OH-=CO32-+7H2O。答案为:A;CH4-8e-+10OH-=CO32-+7H2O;(3) a用Fe2
42、O3冶炼Fe,需使用还原剂(常为CO),用还原法炼铁,a不合题意;b用NaCl冶炼Na,一般的还原剂不能满足要求,应使用电解法,b符合题意;c用Cu2S冶炼Cu,需使用氧化剂(纯氧),用氧化法将Cu2S氧化为Cu,c不合题意;d用Al2O3冶炼Al,一般氧化剂不能满足要求,需使用电解法,d符合题意;故选bd。答案为:bd。【点睛】在计算原电池反应发生后两电极的质量差时,我们常会错误地认为,即然是质量差,那就是两电极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差,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31.I(1)实验测得 8 g 液态甲醇(化学式为 CH4O)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时释放出 181.6 kJ 的热量
43、。请写出表示液态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2)发射卫星时常用肼(N2H4)作为燃料,用二氧化氮作为氧化剂,这两种物质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 已知:N2(g)+2O2(g)2NO2(g) H= a kJ/mol;N2H4(g)+O2(g)N2(g)+2H2O(g) H= b kJ/mol。写出肼气体与二氧化氮气体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II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利用下图装置进行中和热的测定,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其它操作正确的前提下,如果大烧杯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 H 将_(填“偏大”、“偏小” 或“无影响”)。(2)取 50 mL 0.50 mol/L NaOH 溶液和 30 m
44、L 0.50 mol/L 硫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温度差平均值(t2-t1)/H2SO4NaOH平均值126.526.726.630.1226.026.426.230.3325.925.925.930.2426.426.226.330.5表中的温度差的平均值为_。近似认为 0.50 mol/L NaOH溶液和 0.50 mol/L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 1 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则中和热 H=_kJ/mol (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实验中改用 60 mL 0.50 mol/L 盐酸跟 50 mL 0.55 mol/L 氢氧化钠进行反应,若其它实验操作均正确,则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填“相等”或“不相等”,下同),所求得的中和热_。【答案】 (1). CH4O(l)+O2(g)CO2(g)+ 2H2O(l) H726.4kJ/mol(CH4O也可写为CH3OH) (2). 2N2H4(g)+2NO2(g)3N2(g)+ 4H2O(g)H(2b-a)kJ/mol或者H=(a -2b)kJ/mol写成N2H4(g)+NO2(g)N2(g)+ 2H2O(g)HkJ/mol或者H=kJ/mol (3). 偏大 (4). 4.2 (5). 56.2 (6). 不相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考数学实践2024年试题及答案
- 网络服务的级别试题及答案分析
- 企业竞争策略与风险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软考设计师备考情绪管理试题及答案
- 2025农民土地流转合同范本
- 2025企业租赁合同标准范文
- 棉业公司范本章程
- 法学概论研究的国际视野与试题与答案
- 班级获奖经验的总结与反思计划
- 组织文件档案的秘书工作计划
- 血站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三模)南通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高考化学三轮冲刺:实验综合大题 刷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 宁夏银川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数学试卷(含解析)
- 浙江浙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年收集、贮存及转运危险废物5000吨的搬迁项目环评报告
- 抗凝剂皮下注射技术临床实践指南(2024版)解读
- 2024年全球及中国一次性喉镜片和手柄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湖南张家界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高频题库带答案2025年
- 2025-2030中国智慧港口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2025四川眉山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招聘5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新疆喀什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