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67页)[优教课堂]_第1页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67页)[优教课堂]_第2页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67页)[优教课堂]_第3页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67页)[优教课堂]_第4页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67页)[优教课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苏轼 1课堂教育 位于银川市城西承天寺内位于银川市城西承天寺内, 俗称俗称“西塔西塔”,是西夏王朝,是西夏王朝 的主要佛寺。始建于的主要佛寺。始建于1050年,年, 距今已有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塔多年的历史。塔 通高通高64.5米米,异常俊秀挺拔。异常俊秀挺拔。 解题解题 随笔式小品文随笔式小品文 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 “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 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 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2课堂教

2、育 苏轼苏轼 北宋文学家、北宋文学家、 书画家。字子瞻,书画家。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号东坡居士,在诗在诗 词、散文方面有巨词、散文方面有巨 大成就,大成就,与父苏洵,与父苏洵, 弟苏辙并称为弟苏辙并称为“三三 苏苏”,为,为“唐宋八唐宋八 大大 家家”之一。之一。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3课堂教育 文文-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 韩愈韩愈 柳宗元柳宗元 欧阳修欧阳修 苏洵苏洵 苏轼苏轼 苏辙苏辙 曾曾 巩巩 王安石王安石; ; 词词- - 苏辛:(豪放派)苏辛:(豪放派) 苏轼苏轼, , 辛弃疾辛弃疾 诗诗-苏黄:苏黄: 苏轼,黄庭坚苏轼,黄庭坚; ; 书画书画-宋四家:宋四家: 苏轼苏轼 蔡襄

3、蔡襄 黄庭坚黄庭坚 米米 芾。芾。4课堂教育 八月,被捕入狱。八月,被捕入狱。 元丰二年七月,苏轼因新法诗句被谤,元丰二年七月,苏轼因新法诗句被谤, 引发引发 “乌台诗案乌台诗案”。 十二月,获释出狱,贬至黄州,任团练十二月,获释出狱,贬至黄州,任团练 副使(有职无权的闲官)。副使(有职无权的闲官)。 5课堂教育 苏轼以犯人身份贬苏轼以犯人身份贬 黄州,无薪俸,故租黄州,无薪俸,故租50 亩荒地经营,有诗曰:亩荒地经营,有诗曰: “不令寸土闲,饥寒未不令寸土闲,饥寒未 知免。知免。”“”“去年东坡拾去年东坡拾 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 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

4、风 吹面如墨。吹面如墨。”又有又有“自自 笑平生为口忙笑平生为口忙”之句。之句。 背景背景 介绍介绍 6课堂教育 苏苏 轼轼 试读试读 听读听读 7课堂教育 遂遂 寝寝 藻藻 荇荇 柏柏 字音强化字音强化 zoxn g bisuqn 8课堂教育 节奏梳理节奏梳理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9课堂教育 苏苏 轼轼 自主释词译句自主释词译句 10课堂教育 月色月色 入入 户户, 欣然欣然起行。起行。 念念无与为乐者无与为乐者

5、 遂遂 至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怀民亦未 寝寝, 相与相与 步于步于 中庭中庭。 照进照进 高兴、愉快的样子高兴、愉快的样子 想到想到 到到于是于是 睡,睡觉睡,睡觉 共同,一起共同,一起 院子里院子里 翻译:翻译:门门 11课堂教育 庭下如积水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水中藻荇,水中藻荇交横交横,盖盖竹柏竹柏 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但少少闲人闲人如如 吾两人者吾两人者耳。耳。 交叉错杂交叉错杂 原来是原来是 清闲的人清闲的人 只是只是 罢了罢了 形容水清澈透明形容水清澈透明 翻译:翻译: 12课堂教育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解衣欲睡,月

6、色人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念无与为乐者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句验收译句验收 月色洒满庭院,如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月色洒满庭院,如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户(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户 (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7、。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怀民也没有睡,我们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13课堂教育 找出分别运用了以上表达方式的句子找出分别运用了以上表达方式的句子 一、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一、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记叙记叙 描写描写 抒情抒情 研习课文研习课文 14课堂教育 二、记叙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二、记叙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时间:时间: 地点:地点: 人物:人物: 事情的起因: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事情的结果: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承天寺中庭

8、承天寺中庭 “我我”和张怀民和张怀民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相与步于中庭相与步于中庭 15课堂教育 研习课文研习课文 三、贯穿全文线索的是三、贯穿全文线索的是_, 描写描写庭中庭中月夜景色的句子是:月夜景色的句子是:_ _。 月月 庭下如积水空明,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6课堂教育 四、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四、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 _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7课堂教育 结构梳理!结构

9、梳理! 全文共分三层,请用四字短语简要概括。全文共分三层,请用四字短语简要概括。 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 记叙记叙 描写描写 抒情抒情 寻伴夜游寻伴夜游 庭中月色庭中月色 月下感叹月下感叹 完成背诵!完成背诵! 18课堂教育 检验背诵!检验背诵! 描写庭中月夜景色的句子是?描写庭中月夜景色的句子是?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 交代记叙六要素的句子是?交代记叙六要素的句子是? 19课堂教育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古人有不少咏月的佳句,你能写出哪些来?古人有不少咏月的佳句,你能写出哪些来? 野旷天低树,野

10、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孟浩然 20课堂教育 举头望明月,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低头思故乡。 -李白李白 床前明月光,床前明月光, 疑似地上霜。疑似地上霜。 21课堂教育 我寄愁心与明月,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李白 22课堂教育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王安石 23课堂教育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杜甫 24课堂教育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张九龄 25课堂教育 举杯邀明月举杯邀明月, 对饮成三人。对饮成三人。 李白李白 26课堂教

11、育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杜甫 27课堂教育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王维 28课堂教育 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把酒问青天? -苏轼苏轼 29课堂教育 但愿人长千里共婵娟。但愿人长千里共婵娟。 苏轼苏轼 30课堂教育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 1、完成、完成同步练习同步练习相关作业;相关作业; 2、强化课文背诵。、强化课文背诵。 31课堂教育 复复 习习 旧旧 知知 3 三、全文共分三层:三、全文共分三层: 第一层,记事,交代了第一层,记事,交代了 ; 第二层,写景,描写了第二层,写景,描写了 ; 第三层,抒情,抒发了

12、第三层,抒情,抒发了 。 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 。 月下庭中景物。月下庭中景物。 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 四、贯穿全文线索的是四、贯穿全文线索的是_, 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 月月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寻伴夜游寻伴夜游 庭中月色庭中月色 月下感叹月下感叹 32课堂教育 1、作者为什么想去夜游承天寺?、作者为什么想去夜游承天寺?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闲人的言外一句中闲人的言外 之意是什么?之意是什么? 探究理解探究理解

13、33课堂教育 1 1、作者为什么想去夜游承天寺?、作者为什么想去夜游承天寺? 探究理解探究理解 原因是两人的经历有相似之处:原因是两人的经历有相似之处: 两人都是被贬之人。两人都是被贬之人。 34课堂教育 2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闲人的言外一句中闲人的言外 之意是什么?(即: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之意是什么?(即: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 样的思想情感?样的思想情感?说说句中说说句中“闲闲”字在全文起什字在全文起什 么作用?这个么作用?这个“闲闲”字的含义有哪几点?字的含义有哪几点?) “闲闲”字是本文的文眼,闲人是本文的点睛之笔。字是本文的文眼,闲人是本文的点

14、睛之笔。 “闲闲”人的言外之意是:人的言外之意是: 反映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反映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 表达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表达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 慨叹世人忙于名利而无闲顾及良辰美景。慨叹世人忙于名利而无闲顾及良辰美景。 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达观。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达观。 35课堂教育 3 3 、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 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 月夜图有什么特点?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绘景绘景修辞修辞作用作用特点特点 月色:积水空明月色:积水空明

15、竹柏:藻荇交横竹柏:藻荇交横 比喻比喻 生动形象生动形象 如临其境如临其境 皎洁、清澈皎洁、清澈 透明、优美透明、优美 36课堂教育 4、“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 影也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藻、荇藻、荇 ”、 是指是指_,此句运用了,此句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的修辞手法。 月光月光 竹柏影竹柏影 比喻比喻 37课堂教育 5 5、默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默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 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

16、交横,盖竹柏影也” 作者用作者用“积水空明积水空明”四个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四个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 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感(正面描写);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感(正面描写); 用用“藻荇交横藻荇交横”四个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四个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 ,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 动而愈见其静(侧面描写)。动而愈见其静(侧面描写)。 38课堂教育 6、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闲情闲情”?并作简要分析?并作简要分析 。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念无与乐

17、者”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门庭冷落门庭冷落 交往之稀交往之稀 以别人为追求名利的不以别人为追求名利的不“闲闲”反衬反衬“吾两人吾两人” 不汲汲名利而从容流连光景的不汲汲名利而从容流连光景的“闲闲”。 39课堂教育 7 7、“寻张怀民寻张怀民”一句中的一句中的“寻寻”字用得好,字用得好, 你认为好在哪里?你认为好在哪里? 作者要寻的这个人,面对如此月夜,不作者要寻的这个人,面对如此月夜,不 会蒙头大睡,肯定也在赏月,但在何处赏月会蒙头大睡,肯定也在赏月,但在何处赏月 呢?因此要呢?因此要“寻寻”,其次,其次,“寻寻”字有一种字

18、有一种 急欲找到东西的失落感,急欲找到东西的失落感,写出了作者渴望和写出了作者渴望和 知心友人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知心友人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 40课堂教育 8 8、文中、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显然 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 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 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 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开阔,淡泊名利

19、,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 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 41课堂教育 9 9、“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 吾两人者耳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 的思想感情?的思想感情? 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 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42课堂教育 1010、通读全文,作者的感情有什么起伏变化?、通读全文,作者的感情有什么起伏变化? 欣然欣然 无与为乐无与为乐 遂遂 寻寻 亦亦 相与步相与步 闲人闲人 (高兴愉快)(高兴愉快) (

20、稍稍遗憾)(稍稍遗憾) (不暇思索中的激动)(不暇思索中的激动) (急切访友的心意)(急切访友的心意) (同好相知的喜悦(同好相知的喜悦“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有灵犀一点通”) (平和从容)(平和从容) (落寞苦闷,随缘自适)(落寞苦闷,随缘自适) 43课堂教育 苏轼遭遇苏轼遭遇“文字文字 狱狱”,被贬为黄州团练,被贬为黄州团练 副使,心情抑郁,但是副使,心情抑郁,但是 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 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 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 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 坦荡、旷达、笑对人生坦荡、旷达、笑对人生 的生活信条。的生活信条

21、。学习本文,学习本文, 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 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 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 力。力。 小结:小结: 44课堂教育 把握文章主旨把握文章主旨 这篇短文对澄澈透明的妙的月色作了极这篇短文对澄澈透明的妙的月色作了极 其生动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其生动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 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他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他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 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45课堂教育 感慨感慨-闲闲 叙事叙事- 写景写景-月如积水月如积水空明空明, 竹柏如藻荇竹柏

22、如藻荇 贬贬 官官 46课堂教育 全文小结全文小结 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 记叙记叙 描写描写 抒情抒情 寻伴夜游寻伴夜游 庭中月色庭中月色 月下感叹月下感叹 赏月的欣喜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悲凉贬谪的悲凉 随随 缘缘 自自 适适 自自 我我 排排 遣遣 的的 乐乐 观观 47课堂教育 48课堂教育 一、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一、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 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

23、时生活的一个片段,、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 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 人;写人又突出一点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 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

24、文字,包 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B 49课堂教育 二、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二、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遂至承天寺(于是,就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怀民亦未寝(睡觉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共同,一起) A 50课堂教育 三、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三、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 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 “_。” 四、上文共分三层:四、上文共分三层: 第一层,记事,交代了第一层,记事,交代了_; 第二层,写景,描写了第二层,写景,描写了_;

25、第三层,抒情,抒发了第三层,抒情,抒发了_。 月色(或月光)月色(或月光)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 月下庭中景物;月下庭中景物; 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 51课堂教育 七、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七、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 A.A.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6、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D 六、本文的构思角度是(六、本文的构思角度是( ) 、托物言志、托物言志 、即景生情、即景生情 、类比象征、以物喻人、类比象征、以物喻人 B 52课堂教育 八、对八、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 两人者耳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 的赏月的的赏月的“闲人闲人”罢了。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 异常欣喜的心情。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

27、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 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B 53课堂教育 九、划分朗读停顿节奏:九、划分朗读停顿节奏: 念念 无无 与与 为为 乐乐 者者 但但 少少 闲闲 人人 如如 吾吾 两两 人人 者者 耳耳 遂遂 至至 承承 天天 寺寺 寻寻 张张 怀怀 民民 庭庭 下下 如如 积积 水水 空空 明明 水水 中中 藻藻 荇荇 交交 横横 盖盖 竹竹 柏柏 影影 也也 54课堂教育 答案答案 念无与为乐者念无与为乐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28、者耳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盖竹柏影也 55课堂教育 十、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十、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_,其,其 主要内容可用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个字概括为:。 (须扣住(须扣住“月月”字概括。)字概括。)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 十一、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十一、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_的心境。的心境。 旷达旷达 (答(答“豁达豁达”“”“达观达观”也对;答也对;答“怀才不遇怀才不遇”、 “愤愤不平愤愤不平”、“乐观乐观”、“闲适闲适”、“热爱自热爱自 然然”不对)不对) 56课堂教育 复习巩固复习巩固 解释解释红色红色的字词:的字词: 1、相与相与步步于于中庭中庭 2、欣然欣然起行起行 3、念念无与乐者无与乐者 4、积水、积水空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