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寓言故事文言文练习_第1页
经典寓言故事文言文练习_第2页
经典寓言故事文言文练习_第3页
经典寓言故事文言文练习_第4页
经典寓言故事文言文练习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经典寓言故事文言文练习(一)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 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 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 ,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释】长:当首领。不信:不诚实,不可靠。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1)虎求百兽而食之 ()(2)子无敢食我也()(3)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4)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2.读出最后一句话中的两处停顿,用“/”标在句子中。(2分)3.从这则寓言课概括处的一格成语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3 分)4.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怎

2、样的启示?(2分)(二)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 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注释】 祠:古代贵族每年四季祭祀祖先,各有名称,春祀叫做“祠”。舍人:战国和秦汉时期,王公贵族的门客称舍人。卮:古代盛酒的器皿。画地:在地上作画。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 分)A. 引酒且饮之(将要)B. 数人饮之不足(够)C我能为之足(的)D. 终亡其酒(丢失)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3、。(4分)(1)一人饮之有余()(2)乃左手持卮()(3)我能为之足()(4)遂饮其酒()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4. 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2分)(三)黔驴技穷【唐】柳宗元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 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 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注释:黔(qi岔):现四川贵州。慭(y i

4、n)慭然:惊恐疑惑、小心谨慎的样子。 狎(xi a )亲近而态度不庄重。跳踉(li eng):跳跃。阚(h an):怒吼。1.解释带点字在文中的意思。好事者()虎大骇()(2分)蔽林间窥之()以为且噬己也,甚恐()2. 联系上下文,说说“技止此耳”中“此”指的是什么?(1 分)3. 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2分)4. 这则故事可用成语 来概括,该成语的意思是 ( 2分)(四)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 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 加点词语解

5、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处)D.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2.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吾盾之坚.()(2)吾矛之利.()(3)或曰()(4)弗能应也(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4“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2分)5. 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 (2分)6. 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2分)(五)鹬蚌相争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 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

6、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注释】方:正在。拑( qi印):同“钳”,把东西夹住。1.用“/”给下列句子断句。(2分)蚌方出曝,而 鹬啄其肉,蚌合而拑苴丿、喙。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蚌方出曝.( )(2)蚌合而拑其喙.()(3)两者不肯相舍.()(4)渔者得而并禽之()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2 分)A.蚌合而拑其喙渔者得而并禽之B.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 有死蚌 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 有死鹬C.而鹬啄其.肉 其人弗能应也4. 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2)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5. 读

7、读下面这句话,在原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抄写在横线上。(2分)一只河蚌张开蚌壳,在河滩上晒太阳。有只鹬鸟,从河蚌身边走过,就伸嘴去啄河蚌的 肉。河蚌急忙把两片壳合上,把鹬嘴紧紧地钳住。6.鹬蚌相争的结果是(用古文中的句子回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4 分)(六)朝三暮四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 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 ”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 ”众狙皆伏而喜。【注释】狙公:养猴子的人。诳:欺骗。芧:橡树的果实,俗称橡栗。1.解释加点字词(5分)解狙之意()

8、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足乎()与若芧()()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4分)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3 这则故事给人们的启示是什么? (1分)(七)郑人买履韩非子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而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1)郑人买履.()(2)宁信度()(3)度其足()(4)忘持度()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1)置之其坐.()(2)吾忘持度()(3)反而取

9、之()(4)及反,市罢()3. 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2)何不试之以足?(3)宁信度,无自信也。4. 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时间意识,不能耽误时间。B. 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自信,否则一事无成。C. 告诉我们遇事要实事求是,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D. 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不要丢三落四。5. 请你至少写出2个带“履”的成语。(八)掩耳盗铃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注释】椎:槌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欲负而走(3)而夺己也(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