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资料x_第1页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资料x_第2页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资料x_第3页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资料x_第4页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资料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Useful Documents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资料 1、目的 学习消防安全常识 ,提高员工消防安全意识。 2、适用范围 全员。 3、培训资料 消防工作的基本方针: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综合治理 。 第一部分:火灾与燃烧及灭火的基本知识 基本概念 燃烧: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一种放热发光的剧烈化学反应。 火灾: 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3.1.1 火灾的成因 3.1.1.1 发生火灾的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技术上的缺陷; 3.1.1.2 火灾成因的分析 依据消防部门的统计: 吸烟引起的火灾占 15% ;电器火灾占 31% ;违章操作占 8% ;用火不慎占

2、21%; 其它因素如:自燃、雷击、不明等占 25% 。 3.1.1.3 燃烧条件 燃烧的产生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即 :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缺少任 何一个条件都不能燃烧,而且三个条件必须相互结合,相互作用,否则也不会 产生燃烧。 3.1.1.4 燃烧的类型 闪燃:一闪即灭燃烧。 Useful Documents Useful Documents 着火:持续不断燃烧。 自燃:受热或本身反应燃烧。 爆炸:物理性爆炸与化学性爆炸 3.1.1.5 火灾的分类。火灾分为 A、B、C、D、E五类( GB4968-85 ) A 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 能产生灼热

3、的余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B 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 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C 类火灾:指气体火灾。 如煤气、天然气、甲烷、 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 D 类火灾:指金属火灾。指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 E类火灾:指电气火灾。 3.1.2 火灾发展的基本规律 3.1.2.1 火灾蔓延的主要方式 (1)热传导:从高温部位传到低温部位。 (2)热对流:气体和液体热量传到另一处。 (3)热辐射: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 3.1.2.2 火灾蔓延的主要途径 门、窗、走道、井道、墙体、孔洞等。 3.1.2.3 火灾发展的一般规律

4、 ( 1)垂直蔓延 35 米 / 秒 (2)水平蔓延 0.10.8 米/ 秒 ( 3)跳跃式发展 69 米 / 秒 (4)爆炸性发展 9 米/ 秒以上 3.1.2.4 火灾时烟、热气流对人的危害 Useful Documents Useful Documents ( 1)烟气的 毒性 ( 2)烟粒子的 窒息 ( 3)阻挡人们的 视线 (4)高温热气流使人 热伤, 而失去逃生能力 防火防爆的基本原理: 无论是火灾还是爆炸,不管它们的发展过程如何,其 发生的内在根据都必须建立在燃烧的条件理论基础上, 即燃烧必须是 可燃物,助 燃物和着火源 这三个基本条件相互作用才能发生。 因此,针对火灾爆炸形成发

5、展 的过程,采取措施,防止燃烧三个基本条件的同时存在或者避免它们的相互作用, 是防火防爆技术的基本原理。 3.1.3 灭火的基本方法 灭火:就是为了破坏已形成的燃烧条件。 根据物质燃烧原理和人们长期同火灾斗 争的实践经验,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四种 : (1) 冷却灭火法:即将燃烧物的温度降到燃点以下,使燃烧停止下来。 (2) 窒息灭火法:指采取隔绝空气或减少空气中的含氧量,使燃烧物得不到足 够的氧而停止燃烧。 (3) 隔离灭火法:指把正燃烧的物质同未燃烧的物质隔开,使燃烧不能扩延而 停止。 (4) 抑制灭火法:指用有抑制作用的化学灭火剂喷射到燃烧物上,并参与燃烧 物的化学反应,使燃烧停止下来。 U

6、seful Documents 目前常见的灭火器材有四种: 1211 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沬灭火器、 种类 大致介绍与主要用途 使用方法 1211 灭 火器 适用于仪表、电子仪器设备及 文物、图书、档案等贵重物品 使用“ 1211 ”灭火器时,首先撕下铅 封、拔掉保险销,然后在距火源 1 5 干粉灭火器,具体用途及使用方法见下表: 3 的初起火扑救 3 米处,将喷嘴对准火焰的根部,用 力按下压把,压杆就将密封开启, “1211 灭火剂就在氮气压力作用下 喷出,松开压把,喷射中止。如遇零 星小火,可采取点射方法灭火。 二氧化 碳灭火 器 主要用于扑救贵重设备、 档案、 仪器仪表、 600

7、伏以下的电气 设备及油类初起火灾,不能扑 救钾钠等轻金属火灾 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开启方式不 同,使用方法也不同。如果是手动开 启式(即鸭嘴式 )的灭火器,使用时先 拔去保险销,一手持喷筒把手,一手 紧压压把,二氧化碳即自行喷出,不 用时将手放松即可关闭。 如果是螺旋 开启式 ( 即手轮式 ) 的二氧化碳灭火 器,使用时,先将铅封去掉,翘起喷 筒,一手提提把,手将手轮顺时针 方向旋转开启, 高压气体即自行喷出 泡沬灭 火器 MP 型手提式泡沬灭火器主要 是由筒体、器盖、瓶胆和喷嘴 等组成 要将灭火器平稳地提到火场, 注意筒 身不宜过度倾斜,以免两种药液混 合。然后用手指压紧喷嘴口,颠倒筒 身,

8、上下摇晃几次,向火源喷射,如 是油火 ,使用手提式化学泡沫灭火器 时,应向容器内壁喷射,让泡沫覆盖 油面使火熄灭。 在使用舟车式灭火器 时,先将器盖上的手柄向上扳转,中 轴即自动弹出,再启瓶口,用手指压 Useful Documents 4 Useful Documents Useful Documents 紧喷嘴口,然后颠倒器身,上下摇晃 几次,松开手指,按照上述方法灭火 即可。 干粉灭 火器 有外装式、推车式、背负式 使用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时, 应撕去头 上铅封,拔去保险销,一只手握住胶 管,将喷嘴对准火焰的根部;另一只 手按下压把或提起拉环, 干粉即可喷 出灭火。喷粉要由近而远, 向前平推

9、, 左右横扫,不使火焰窜回。 3.1.4 初起火灾的处置要求和原则要求 处置要求:“快”“准”“稳”“灵活” 原则要求: A. 救人第一 ; B.先控制、后消灭 ; 控制:在采取有效措施的情况下,面积不再扩大,燃烧强度开始下降,灾情 趋于稳定无突变的可能。 C.先重点、后一般。 救人、防爆炸、放倒塌、防毒害、疏散贵重物品、抓住下风方向。 3.1.5 报警方法:固定电话或手机移动电话拨打 “119 ”。发生火灾报警时,必须 讲清以下内容: (1)发生火情的详细地址:包括街道名称、门牌号码、靠近何处、周围有何 明显建筑或单位、高层建筑要讲明第几层楼等。 ( 2)什么东西起火(起火物) :如房屋、商

10、店、油库、露天堆场等;尤其要 讲清起火物为何物,如液化石油气、汽油、化学试剂、棉花等都应讲清楚,以便 消防部门根据情况派出相应的灭火车辆。 Useful Documents Useful Documents (3)火势情况:如看见冒烟,看到火光,火势猛烈,有多少房屋着火等。 ( 4)报警人姓名及所用电话的号码, 以便消防部门电话联系及时了解火场情 况,调集灭火力量,还应派人到路口接应消防车。 3.2 预防与自救 3.2.1 灵活、安全逃生 3.2.1.1 逃生常识 (1)保持冷静,克服惊慌、恐惧心理; (2)注意熟悉环境(通道)并有组织的疏散; (3)设法减少烟雾危害(低姿 /匍匐/ 毛巾);

11、 ( 4)逃生途径选择(疏散楼梯、指示灯) ; (5)身上着火快速脱下或就地打滚等; ( 6)正确处理灭火与逃生的关系,快速逃离危险区域; (7)封闭房间 / 浇湿/示警求救; (8)疏散出来的人员进行清点,不要轻易重返火场。 3.2.1.2 逃生途径 (1)不要乘坐电梯等; (2)从室内外疏散楼梯往下跑; (3)朝疏散指示标志所示方向; (4)室外水落管、电线杆等; (5)屋顶天窗; (6)阳台; (7)安全绳 / 自制简易绳索; (8)逃难层(间); ( 9)跳楼(迫不得已) 。 Useful Documents Useful Documents 3.3 工作场所消防安全 3.3.1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出口和通道的畅通,不在安全出口附近、通道内堆 放物品; 出口不能在工作时间上锁; 生产场所应急照明灯、 指示灯平常应处于充 电状态,不能关闭电源。 3.3.2 工作场所内的消防要求 工作场所内的消防器材,不能随意挪动,要经常维护检查,保持完好。防火 门是用来防火分隔的, 防止在火灾发生的时候烟火向周围蔓延, 因此,防火门平 时要处于关闭状态。 3.3.3 三懂三会 懂得火灾的危害性;懂得预防火灾的基本知识; 懂得扑救火灾的方法。 会报火警; 会使用消防设施扑救初起火灾;会自救逃生。 火场逃生十三诀。第一诀:逃生预演,临危不乱。第二诀:熟悉环境,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