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品课件之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_第1页
优品课件之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_第2页
优品课件之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_第3页
优品课件之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_第4页
优品课件之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优品课件 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 第二章 封建大一统时期一一秦汉 第四节 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 教 案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重农抑商政策;农具的改 进,牛耕的推广;水利事业的发展,农耕区域扩大;稻麦种植的推广; 耕作、管理技术的进步;农学研究的成就。纺织业、冶铸业、制漆业、 煮盐业、造船业的成就。商业的繁荣,武帝铸五铢钱。长安及“五都” 的繁华。二、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对两汉农业、手工业、 商业及城市发展繁荣具体表现的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历史 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两汉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与手工业、商业 发展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 对两汉时期经济发展原因的分析,

2、培养学生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阐 释历史问题的能力。三、思想教育目标 1.经济是人类社会 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通过对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学习,“探索出终极 的经济原因”,总结一定的经济规律。2.两汉时期的大一统局 面,促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国家的稳定,民族间的密切交流,是社 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3.汉代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对我国 后世的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4.两汉是我国封建经济的发 展时期,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手工业取得许多新的成就, 在当时世界上居于先进地位。5.以两汉时兴修水利、治理黄河 的史实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教 学要点一、农业的发展1.农业发展的原因

3、2.农业发 展的表现(1)农具的改进,牛耕广泛推广(2)水利事业 发展,农耕区域扩大(3)稻麦种植推广(4)耕作、管理 技术的进步(5)农学研究的成就 二、手工业的成就 1. 特点:规模大、分工细、工艺精2.表现(1)纺织业 (2)冶铸业(3)制漆业(4)煮盐业(5)造船业 三、商业和城市的繁荣1.商业的繁荣2.武帝铸五铢钱 3. 城市的繁华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节两课时,为带星号 的非考试内容,教师可自行确定教学重点。难点:重农抑商政 策与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两汉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 二、讲述本课之前,教师应先对社会经济作一定阐释:经济是指在一 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进行的生

4、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 以及由此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历史的发展归根结底受经济发展, 主要受生产力发展的制约。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古代 社会经济可分为农业、手工业、商业等门类。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两 汉的政治状况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 本节内容包括汉朝的重农抑商 政策,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及城市的繁华等内容。由此导入新 课。三、“农业的发展”一目,是本节的重点之一,需要讲清 三个问题。(一)农业发展的原因。此处原因的分析有两个层次。 一是西汉社会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两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中 央政权得到巩固,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得以实施,各民族间交往密切, 为社会经济的发

5、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是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可从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方面加以说明。由于汉初经济的凋敝, 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决定了两汉的统治者均采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这一政策的实施,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 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或轻视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这一政策 既对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和巩固封建统治有利,又对 商业的发展起过阻碍作用,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十分深远。农 业生产力的发展包括:农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设施的兴 修,农作物品种的推广,耕作、管理技术的进步及农学研究的成就等 因素。(二)农业发展的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具 的

6、改进,牛耕广泛推广。教师首先应分析其背景。汉初,牲畜比较缺 乏,一般农民只能用人力耕作。西汉政府下令禁止宰杀耕牛,规定杀 牛、盗牛者受重刑。保护耕畜的法令,一直为历代所沿用。到武帝时, 牛马数量增多,牛耕已经从黄河、长江流域一带,传播到东北、西北 的一些地区。与此同时,由于武帝实行国家垄断冶铁业的政策,铁制 农具也逐步推广到西域和珠江流域,且铁制农具的种类增多。其次, 提示学生观看教材中二牛抬杠牛耕画像石插图,归纳出农具的改 进包括犁壁(强调此发明比欧洲早1000年)和耧车的发明;牛耕技术 的改进主要指二牛抬杠式的牛耕法到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一牛 挽犁牛耕法已开始出现。2.水利事业发展,农

7、耕区域扩大。教 师可从1998年长江、嫩江、松花江的洪水泛滥事实入手,结合小字 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黄河原称“河水”, 黄河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西汉初年。 先秦时期,黄河流域环境状况良 好,适合农业生产。中游气候温和,森林覆盖率在 50%以上;下游气 候湿润,湖泊较多。战国以来,这一区域的森林开始遭到破坏。商鞅 变法时因大规模垦殖而遭受破坏的西安附近塬区森林和秦岭北坡边 缘森林,到秦始皇时期,因大兴宫室,已砍伐殆尽。其直接后果是水 土流失严重,黄河河水泥沙含量增多,河床因淤积而抬升,黄河开始 泛滥。治理黄河成为汉朝统治者不得不时常关心的大事。 汉武帝与东 汉明帝(命王景负责

8、)两次大规模治理黄河。正是由于汉统治者认识到 农业是天下之本,水利是农业之本,故而采取措施,促使汉代水利事 业得到发展,农耕区域扩大。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汉代关中水利工 程示意图,认清两汉4个农田水利地区的不同特色及农耕区域扩大 的史实。3.稻麦种植的推广。教师可让学生回忆战国时期粮食 作物的主要品种,然后指出: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水利工程的兴修, 为农作物的推广种植带来益处。两汉时,小麦在北方普遍种植,南方 则以种植水稻为主。4.耕作、管理技术的进步。主要表现在: 在干旱地区推广代田法,优选种子,水稻育秧移植等。5.农学 研究取得可喜成就。教师首先应讲清:在两汉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农 学研究取得

9、了可喜成就;农学研究的成果,反过来又对农业的发展产 生积极作用。然后结合小字讲述胜之书及四民月令的特点、 内容。四、“手工业的辉煌成就” 一目,是本节的重点之一, 并讲清三个问题。(一)汉手工业取得成就的原因。可提问“汉 朝统治者既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保护农业,压制工商业,为何两汉 的手工业、商业却能取得辉煌成就?”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 的能力。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我国封建社会,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 策,强调扶植与发展“男耕女织”的个体小农经济,把手工业视为农 业的副业,显示出自然经济的特征。虽然如此,手工业与商业仍有它 们的地位和作用。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经济,并不绝对排斥商业 和手工

10、业。穷奢极欲的统治阶级需要有商业与手工业为他们提供丰富 的产品。各地区物品资源的差别,也需要彼此交换、互通有无。由于 生产工具的发展和小农经济生产规模的狭小,各种农业器物的生产已 非小农家庭之力所能奏效,“故工不出,则农用乖”;农业的发展, 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这一系列的因素,使得我国封建 社会的统治者虽然倡导以农为本,工商为末,重农桑而抑工商,手工 业和商业却始终在不断发展着,成为封建经济的必要组成部分,以至 出现了把从事手工业与商业作为致富必要手段的思想。司马迁认为: “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 贫者之资也。”两汉时期的手工业,正是在这种情

11、况下发展起来的。 (二)两汉手工业的特点。此处不必展开,只需归纳出三点:1规模大; 2. 分工细;3.工艺精。教师在讲述具体事实时应注意突出这些特点。 (三)两汉手工业成就的表现。讲解前,可先挂西汉手工业分布图, 再依据教材顺序指图讲述纺织、冶铸、制漆、煮盐、造船业的发展情 况,要求学生掌握手工业发展的概貌,培养学生观察、识读地图的能 力。1.纺织业。两汉时期,纺织技术较前代更为发展,各种纺 织品的质量和数量都有很大提高。结合插图重点介绍丝织业情况(应 适当介绍官营手工业的相关知识),其他内容如麻织业、棉纺织业、 羊毛为纺织原料及越布等内容可简略带过。2.冶铸业。两汉的 冶铸业包括冶铁和冶铜。

12、冶铁业是各项手工业的先导部门,也是促进 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手工业部门。随着农业对铁制生产工具需求的日 益增加,必然促使冶铁业优先发展起来。教师可重点讲解冶铁业的发 展情况,简单介绍冶铜业的状况;要求学生掌握冶铸技术的进步、取 得的成就及著名产地。3.制漆业。漆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史书记载,尧舜禹时代,人们就已经使用加进红或黑色彩料的色漆髹 饰食器或祭器。秦汉时期,漆器手工业的规模和范围更加扩大,漆工 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可结合课文小字讲解教材大字内容。 4. 煮盐业。需要讲清两点:(1)煮盐业与冶铁业、纺织业,堪称两汉 时期的三大手工业,国家非常重视;(2)汉代开发利用的盐包括池盐、

13、海盐、井盐等。5.造船业。应讲清两点:(1)两汉时水陆交通发 达,促进了造船业的进步;(2)造船业发展的表现:一是水军拥有用 途不同、类型多样的舰船;二是发明了橹、舵和布帆,还使用了锚。 五、“商业和城市的繁荣”一目,是本节的又一重点,并讲述两个问 题。(一)商业繁荣的原因。教师在前面分析手工业取得辉煌成 就的原因时,已涉及到商业繁荣的原因,此处不必赘述,只需提及: 伴随着统一局面的形成、巩固和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两汉时期的商 业也出现了繁荣景象,这是由客观经济规律所决定的。(二)商 业繁荣的表现。商业的繁荣,教材从三个方面加以介绍:1.商业通道 四通八达;2.每个城市都设有专供贸易的“市”;

14、3.汉族同少数民族 间贸易频繁。同时,教材介绍了货币的使用。汉承秦制,以黄金和铜 钱为主。教师可补充介绍:秦汉时期,是金属货币的重要发展时期, 它把黄金与铜钱固定为金属货币的复本位制(也称二本位制),称黄金 为“上币”,铜钱为“下币”,把珠玉、古代的龟币、贝壳及银、锡 等金属,都排除在法定货币之外,只能作为珍宝与器物看待,因而奠 定了封建社会货币制度的基础。(三)“城市的发展繁荣”,教 材从两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与分析:1.名都大邑出现的原因;2代表城 市有长安及“五都”。教师应指出:随着两汉时期手工业与商 业的发展,在广阔的国内市场内,逐渐形成了一批工商业集中的都会。 这些地方土地肥沃,农副产品丰富,交通便利,是在当地经济发达的 基础上形成的,并非完全出于政治的原因。六、本节内容较多, 教师讲述完毕后,可设计讨论题:“两汉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有 哪些? ”培养学生用全面、联系的观点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然后, 教师可归纳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