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掌骨全息针疗法_第1页
第二掌骨全息针疗法_第2页
第二掌骨全息针疗法_第3页
第二掌骨全息针疗法_第4页
第二掌骨全息针疗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第二掌骨全息针疗法(附图) 主要刺激区 一、常用穴 第二掌骨侧的常用穴共六个。 1、头穴 【定位】第二掌骨远心端侧面处。 【主治】头、眼、耳、鼻、口、牙的病症。 2、足穴 【定位】第二掌骨近心端侧面处。 【主治】足、踝部病症。 3、胃穴 【定位】头穴与足穴连线之中点处。 【主治】胃、脾、胰的病症。 4、肺心穴 【定位】为头穴与胃穴连线之中点。 【主治】肺、心、胸、乳腺、气管下段、支气管、食道下道、背等部 位之病症。 5、肝穴 【定位】肺心穴与胃穴连线之中点。 【主治】肝、胆部病症。 6、腰穴 【定位】胃穴与足穴连线之中点。 【主治】

2、腰、脐周、大肠、小肠等部位之病症。 二、新增穴 1、颈穴 【定位】头穴与肺心穴连线之上1/3与中1/3交界处。 【主治】颈、甲状腺、咽、气管上段、食道上段之病症。 2、上肢穴 【定位】头穴与肺心穴连线中1/3与下1/3交界处。 【主治】肩、上肢、肘、手、腕、气管中段、食道中段之病症。 3、十二指肠穴 【定位】胃穴与腰穴连线上1/3与中1/3交界处。 【主治】十二指肠及结肠病症。 4、肾穴 【定位】胃穴与腰穴连线中1/3与下1/3交界处。 【主治】肾、大肠、小肠等病症。 5、下腹穴 【定位】腰穴与足穴连线上1/3与中1/3交界处。 【主治】子宫、下腹、膀胱、直肠、阑尾、卵巢、睾丸、阴道、尿道、

3、肛门、骶等部位病症。 6、腿穴 【定位】腰穴与足穴连线中1/3与下1/3之交界处。 【主治】腿、膝部病症. 诊断法 一、方法 主要采用按压法。以测患者右侧为例,测试者与患者对坐或对 立,用右手托患者右手,令患者右手如握鸡蛋状,虎口朝上,食指尖 与拇指尖相距3厘米,肌肉放松。测试者用左手拇指尖在穴位上作垂 直按压,略带揉的动作。先以大小适中的压力揉压13次,当患者 有明显的酸、胀、重、麻感时,宜适当增强压力,此时若出现躲避反 应时,则可将此穴定为压痛点。按压时可从头穴开始,依顺序诊断。 如检测患者左手,与上述动作恰好相反。 二、意义 压痛点的出现,一般表示下列三种情况。 1、相对应的部位有病症。

4、如头穴压痛,贝S表明头、眼、耳、鼻、 口或牙齿有病; 2、相对应脏腑有病。如肺穴压痛,除肺部可能有病变外还可能 表明鼻或皮肤有; 3、表明病症在那一侧较重。如右手穴压痛明显于左手穴,可能 右侧病症重于左侧,反之亦然。 凡是定位明确的病症,其诊断率较高;全身疾病定位不明确者, 压痛多不明显。 取穴配方 一、取穴:一般有三种方法。 (一)按部位对应原则取穴。如肝、胆疾病取肝穴;胃、脾、胰疾 病取胃穴等。具体可参照穴区部份之每穴诊治的部位。 (二)按同侧对应原则取穴。即在上面取穴的基础上,还应取与患 部处于同侧的穴位。如患部在整体之左侧,宜取左手第二掌骨侧穴位。 (三)按脏腑所主对应原则取穴,也就是

5、按中医理论取穴。如据肝 主谋虑,情志精神疾病可取肝穴;脾主肌肉,肌肉病症取脾穴等。 二、配方 第二掌骨侧针法在配穴上强调少针穴准的原则,即组方的穴位 以精少为贵。可采用上述单一或结合两种取穴法取穴配方,但一般不 宜超过两穴。这是因为人体是一个泛控系统,向这个系统从较少的方 向输入强的信息可以调动整体对这个信息的较强的响应,取得较好的 效果。而只有取穴准确,才能保证输入信息的可靠性。 操作方法 一、针具:26 28号1寸毫针最为常用。 二、进针法:针刺之前先探寻到压痛点。令患者手自然放松, 握空拳竖直放于桌上。常规消毒后,执针在压痛点上沿着第二掌骨侧 的桡侧面边缘刺入手心侧。进针时注意针体应与水

6、平垂直,针深0.8 寸左右。其中,针头穴宜成30度斜刺。当针到所需的部位时,会出 现感应沿桡尺骨向上传导。如无强针感,可变换针尖方向加以探寻。 三、留针法:第二掌骨侧针法,一般留针 45分钟,留针期间不 行针,如针感逐渐减弱,可每隔510分钟略转动或提插几下即可。 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3天。 注意事项 一、本法刺激较为强烈,针前宜向患者作充分说明,以避免晕 针。 二、本法穴位排列较为集中,在取穴时,应将压痛点与穴位的 定位一起考虑。做到取穴尽量准确。 适应病症 第二掌骨侧针疗法,主要用于疼痛性和功能性病症。包括:神 经官能症、面肌痉挛、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牙痛、颈痛、急性 腰

7、扭伤、遗尿症、癌症止痛、月经不调、痛经、腰腿痛、呃逆、心律 失常、支气管哮喘、胃痉挛、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等,均有一定 效果。 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系统 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是由张颖清先生首行发先的,它具有方便、 简单、准确等优点。笔者在此基础上,将穴位的排列作了适当的调整, 使之更加符合人体缩影定位的本意。 (一)第二掌骨侧部解剖 第二掌骨侧包括:第二掌骨及肌肉、桡神经、血管掌浅支及皮 肤,该部皮肤含有大量神经末梢。 (二)穴位的定位及主治 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系统可分为头穴、颈肩穴、心肺穴、肝胆 穴、脾胃穴、肾穴、腰穴、下腹穴、生殖穴等。具体排列方式如下(见 上图)。 (见图)第二掌骨侧全息穴

8、位 1 .头穴 定位:食指掌指关节桡侧后凹陷处,相当于三间穴。 主治:牙痛、头痛、三叉神经痛、急性结膜炎等头面、眼、耳、 鼻、口、牙齿疾病。 2.生殖穴 定位: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根部交界处。 主治;子宫、膀胱、尿道、肛门及大腿部疾病。 3. 脾胃穴 定位:生殖穴与头穴连线之中点。 主治:胃炎、胃溃疡等胃肠疾病,肌肉疾病,扭伤等。 4. 心肺穴 定位:头穴与脾胃穴之间中点。 主治:心肺、乳腺及支气管、背部疾病。 5. 颈肩穴 定位:头穴与心肺穴之间中点。 主治:肩周炎、落枕、肘腕、咽喉部疾病。 6. 肝胆穴 定位:心肺与脾胃穴之间中点。 主治:肝胆疾患,顽固性失眠。 7. 肾穴 定位:脾胃穴与生

9、殖穴连线上1/4处。 主治:遗尿、肾及小腹疾患。 8. 腰穴定位:脾胃穴与生殖穴连线中点。 主治:腰扭伤、腰腿痛等及腹部疾病。 9. 下腹穴 定位:腰穴与生殖穴之间。 主治:阑尾炎、结肠炎等下腹部疾患。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每个穴位都以其对应部位或器官命名,实 际上身体可分为无数个部位,因此第二掌骨侧就应对应许多穴位。并 且,每个穴位除治疗同名器官或部位疾病外, 还可治疗与之在同一截 面上的其他器官和部位疾病。 第二掌骨侧穴位与所对应的部位或脏器: 头穴:头、眼、耳、鼻、口、牙 颈肩穴:颈、甲状腺、咽喉、气管上段、肩、上肢、食管 心肺穴:肺、心、胸、乳腺、气管、食管、背 肝胆穴:肝、胆 脾胃穴:脾、胃、膈肌、胰 肾穴:肾、大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