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井与称重联作技术规范2020_第1页
通井与称重联作技术规范2020_第2页
通井与称重联作技术规范2020_第3页
通井与称重联作技术规范2020_第4页
通井与称重联作技术规范2020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附件2 通井与称重联作技术规范 (试行) 丿11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处 二O二O年七月 通井与称重联作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技术规范规左了通井与称重联作的实施条件、作业准备、作业程序和复杂应急处置等内容及要求。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川渝地区下尾管前通井与称重作业,公司所属其他作业区域可参照执行。 2工具与工艺 2.1捉塞器 连接在通井钻具与送入钻具之间用于捕捉钻杆胶塞的工具。 2.2通井与称重联作 通井作业时同时完成送入钻具称重,泵送胶塞作业。 3实施条件 3.1适用于尾管柱较长、尾管浮重较大的尾管固井前的通井和称重联作作业。 3.2以下情况的井不宜采用通井和称重联作: a)下套管前,裸眼段起

2、下钻摩阻大于或接近于尾管重疑的井: b)下套管前,钻具在上层套管内上提下放摩阻大于或接近于尾管重量的井; c)下套管前,钻具在上层套管内上提下放克服摩阻运行长度大于2m的井; d)尾管重量小于lOOkN或尾管长度小于500m的井。 4作业准备 4. 1捉塞器准备 4. 1. 1捉塞器的规格应与尾管固井用胶塞和送入钻具相适应; 4. 1. 2捉塞器的螺纹应与连接钻具相匹配: 4. 1.3检查确认捉塞器内部结构正常可靠,通逍无异物,螺纹无损伤,抗扭和抗拉强度与连接钻具相 当。 4.2通井与称重联作钻具 4.2.1通井钻具执行固井设计,送入钻具分井型和井况准备 a)直井:通井与称重联作钻具组合 钻头

3、+下部通井钻具+捉塞器+送入钻具 b)左向井:通井与称重联作钻具组合 钻头+下部通井钻具+捉塞器+送入钻具+上部通井钻具 C)直井裸眼段起下钻摩阻大于200KN、尾管重量小于500 KN:通井与称重联作钻具组合 钻具组合同左向井 d)送入钻具应按顺序逐柱编号作好标识。 4.2.2送入钻具宜采用同一种规格,井下需要时采用复合钻具,英长度应不小于尾管悬挂器喇叭口下 深;直井宜选用顶部钻具,左向井宜选用当钻头起至直井段以上时对应的顶部钻具作送入钻具。 4.2.3采用复合钻具时,大尺寸钻杆长度宜接近上层尾管喇叭口位置。 5作业程序 5.1下钻及钻具通径 5. 1.1按要求下入钻头、扶正器、通井钻具和送

4、入钻具,并在要求位置连接好捉塞器; 5. 1. 2下入第1柱送入钻具开始逐柱编号直至最后1柱: 5.1.3应采用标准钻具通径规对送入钻具逐柱通径,通径规外径要求如下: a)P88. 9mm和6 114. 3mm送入钻具,通径规不小于C46nim: b)127mm和6139. 7mm送入钻具,通径规不小于 5.2下钻通井 按通井作业措施通井至井底并充分循环。 5.3起钻 称重及泵送胶塞 5. 3.1对于直井,送入钻具在顶部 a)将钻具提离井底5m10m从水眼内投入钻具胶塞开泵循环推送至捉塞器,并及时活动 钻具防卡: b)转动钻具消除井壁摩阻,工具技术人员按照附录A表1对12种工况进行第一次称重,

5、并做好记 录; C)按入井顺序编号起岀全部送入钻具和捉塞器,停I匕起钻,取岀捉塞器内胶塞,将钻具内灌满钻 井液并确认井下情况正常,工具技术人员再按照附录A表1对12种工况进行第二次称重,并做 好记录: d)计算送入钻具重量。对应工况第一次称重与第二次称重的重量之差即为送入钻具同工况 重量,不含基重,表2做好记录。 5. 3.2对于左向井,送入钻具在中上部 a)起钻至送入钻具时,将钻具内灌满钻井液并确认井下情况正常,转动钻具消除井壁摩阻, 工具技术人员按照附录A表1对12种工况进行第一次称重,并做好记录: b)从水眼内投入钻具胶塞开泵循环推送至捉塞器,并及时活动钻具防卡; C)按入井顺序编号起出

6、全部送入钻具和捉塞器,停止起钻,取出捉塞器内胶塞,将钻具内灌满钻 井液并确认井下情况正常,工具技术人员再按照附录A表1对12种工况进行第二次称重,并做 好记录; d)计算送入钻具重量。对应工况第一次称重与第二次称重的重疑之差即为送入钻具同工况 重虽:,不含基重,表2做好记录。 5. 3. 3对于直井裸眼段起下钻摩阻大于200KN、尾管重量小于500 KN,送入钻具在中上部:具体 操作程序同定向井。 5. 4检查胶塞 5. 4. 1将钻杆胶塞从捉塞器中小心取岀并淸洗干净; 5. 4. 2检查胶塞完整性与胶皮磨损情况,并做好文字或图片记录。 6复杂应急处置 6.1钻具通径规未通过的钻具严禁作为送入

7、钻具使用: 6.2起出捉塞器内无钻杆胶塞,应再次下入钻具重新循环泵送: 6.3检查胶塞发现苴胶皮脱落破损严重,下送入钻具送尾管时宜再次逐柱通内径: 6.4对于裸眼存在起下钻摩阻大、卡钻风险高等井况较为复杂的井,宜将钻具起至安全井段或套 管内再进行钻具称重、泵送胶塞等作业程序: 6.5送入钻具的准确重量与回转圈数,宜结合两次称重相关数据分析确定。 7资料记录 完成通井与称重联作后,应填写附录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表1第_次钻具称重记录表 称量条件 开泵 停泵 备注 上提管柱(t) 卜提静止(t) 下放管柱(t) 下放静止(t) 旋转(t) 旋转静止(t) 旋转扭矩(N-m) /阿转圈数 正转圈回转圈 正转圈回转圈 基重(t) 游车2水龙头、方钻杆t=t 表2送入钻具重量记录表 称量条件 开泵 停泵 备注 上提管柱(t) 卜提静止(t) 下放管柱(t) 下放静止(t) 旋转(t) 旋转静止(t) 旋转扭矩(Nm) /回转圈数 正转圈回转圈 正转圈回转圈 基重(t) 游车t+水龙头、方钻杆t=t 注意事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