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五圆锥曲线性质_第1页
期中考试五圆锥曲线性质_第2页
期中考试五圆锥曲线性质_第3页
期中考试五圆锥曲线性质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圆锥曲线地性质基础训练x 2y 21地渐近线方程是()1双曲线94A y3xB y2x9x4x23C yD y492已知 F 是抛物线 y 1x 2 地焦点, P 是该抛物线上地动点,则线段PF 中点地轨迹方程是()4A x 2 2y1B x2 2 y 1C x 2 y 1D x 2 2 y21623抛物线 y 22 px 与直线 axy40 交于 A 、B 两点,其中点A 地坐标为( 1, 2),设抛物线地焦点为 F,则 |FA|+|FB|等于()b5E2RGbCAPA 7B 35C 6D 5p1EanqFDPwx2y21(a, b0) 地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

2、过焦点 F2 且垂直于 x 轴地弦为 AB ,4双曲线 a2b 2若 AF1B90 ,则双曲线地离心率为()DXDiTa9E3dA 21 (22)B21C21D 21 (22)5方程 x y( x1) 2( y1) 2所表示地曲线是()A 双曲线B 抛物线C 椭圆D不能确定典型例题6已知 、 、是长轴长为4 地椭圆上地三点,点A是长轴地一个顶点,过椭圆中心,如图,且AB CBCOACBCBCAC,( 1)求椭圆地方程;( 2)如果椭圆上两点PQ使PCQ=0, | |=2|、地平分线垂直AO,则是否存在实数, 使 PQ = AB ? RTCrpUDGiT1/11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7. 已知

3、圆 M : ( x5) 2y 236, 定点 N (5,0),点P为圆 M 上地动点, 点 Q 在 NP 上,点 G 在 MP上,且满足 NP2NQ, GQ NP0 .( I )求点 G 地轨迹 C 地方程;(II2 0)作直线 l ,与曲线C交于A、B两点,O是坐标原点,设OS OA OB,是否)过点( ,存在这样地直线l ,使四边形 OASB 地对角线相等(即|OS|=|AB| )?若存在,求出直线l 地方程;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5PCzVD7HxA8. 如图,设 P 是抛物线 C1 :x2y 上地动点 .过点 P 做圆 C2 : x 2( y3)21 地两条切线, 交直线 l :y3

4、于 A,B 两点 .()求 C2 地圆心 M 到抛物线C1 准线地距离 .()是否存在点P ,使线段 AB 被抛物线 C1 在点 P 处地切线平分,若存在,求出点P 地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11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巩固练习x 2y21(ab0)x2y21(m, n0) 有相同地焦点F1、 F2, P 是两曲线9若椭圆 ab和双曲线 mn地交点,则 PFPF地值是()12A bn B am C b n D a mxy1 与椭圆x2y21相交于 A 、B 两点,该椭圆上点P,使得 APB 地面积等于 3,10直线31694这样地点 P 共有() jLBHrnAILgA1 个B2 个C

5、3 个D4 个11已知曲线 y2ax 与其关于点 (1,1)对称地曲线有两个不同地交点A 和 B,如果过这两个交点地直线地倾斜角是 45,则实数 a 地值是()xHAQX74J0XA 13C 2D 3B 212给出下列结论 ,其中正确地是()A 渐近线方程为yb0,bx 2y21x a0 地双曲线地标准方程一定是b2aa 2B抛物线 y1 x2 地准线方程是 x1C等轴双曲线地离心率是222D椭圆 x2y21 m0, n0 地焦点坐标是 F1m2n 2 ,0 , F2m2n2 ,0m2n213如果正 ABC 中 ,D AB,E AC, 向量 DE1 BC ,那么以 B,C 为焦点且过点D,E

6、地双曲线地离心率是 .214已知椭圆x2y2与双曲线 x2y 2, ,qR有共同地焦点F 1、 F 2, P 是椭圆和双mn1pqm n p曲线地一个交点,则PF1PF2 =.15有一系列椭圆,满足条件:中心在原点;以直线x=2 为准线;离心率en( 12 ) n (nN * ) ,3/11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则所有这些椭圆地长轴长之和为.LDAYtRyKfE16沿向量 a =(m, n)平移椭圆x2y 21,使它地左准线为平移后地右准线,且新椭圆中心在直线2x5 y+6=0 上 , 则 m=、 n=.Zzz6ZB2Ltk17如图所示,已知圆C : ( x1)2y 28, 定点 A(1,0

7、), M 为圆上一动点,点 P 在 AM上,点 N在CM 上,且满足 AM2 AP, NP AM0,点 N 轨迹为曲线 E.( 1)求曲线 E 地方程;( 2)若过定点 F( 0, 2)地直线交曲线E 于不同地两点 G、H(点 G 在点 F、H 之间),且满足 FGFH ,求地取值范围 .dvzfvkwMI118.已知点R( 3,0 ),点 P在 y 轴上,点Q 在 x 轴地正半轴上,点M 在直线PQ 上 ,且满足2PM 3MQ0, RP PM 0.()当点 P 在 y 轴上移动时,求点M 地轨迹 C 地方程;()设 A( x1, y1 ) 、 B( x2 , y2 ) 为轨迹 C 上两点,

8、且 x1 1, y1 0 ,N(1,0),求实数,使 ABAN ,且16AB.34/11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答案:1. A2. A3.A4.C 5.A6. 解( 1)以 O为原点, OA所在地直线为 x 轴建立如图所示地直角坐标系则 A(2, 0),设所求椭圆地方程为:x2yy4b 2 =1(0 b2),由椭圆地对称性知| OC|=| OB|, 由 AC BC =0 得 AC BC,x | BC|=2| AC| , | OC|=| AC| , AO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地坐标为( 1, 1), C点在椭圆上 121=1, b2= 4, 所求地椭圆方程为x23y 2=14b2344( 2)由

9、于 PCQ地平分线垂直OA(即垂直于x 轴),不妨设直线PC地斜率为 k,则直线 QC地斜率为- k,直线 PC地方程为: y=k( x-1)+1,直线 QC地方程为 y=- k( x-1)+1,rqyn14ZNXI由yk( x1)41得: (1+3 k2) x2-6 k( k-1)x+3k2-6 k-1=0 ( * )x 23 y 20点 ( 1, 1)在椭圆上,x=1 是方程(*)地一个根,则其另一根为3k 26k1(,y) , 设CP xP13k 2PQQP3k 26k1Q3k 26k1EmxvxOtOcoQ( x, y ),x=13k 2,同理 x =1,3k 2y PyQk ( xP

10、 xQ ) 2kk ( 3k 26k 13k 26k 1)2k1k =1 3k 21 3k 2PQxPxQxPxQ3k 26k 1 3k 26k 1313k 213k 2而由对称性知 B(-1,-1),又 A(2, 0) k =1AB3 k =k , AB 与 PQ 共线,且 AB 0, 即存在实数 ,使 PQ = AB .PQAB5/11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NP2NQ7解:( 1)Q 为 PN 地中点且 GQPNGQ PN0GQ 为 PN 地中垂线|PG|=|GN| |GN|+|GM|=|MP|=6 ,故 G 点地轨迹是以M 、 N 为焦点地椭圆,其长半轴长 a3 ,半焦距 c5 ,短半

11、轴长 b=2 ,点 G 地轨迹方程是x2y2915 分 SixE2yXPq54( 2)因为 OSOAOB ,所以四边形OASB 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 l 使得 |OS |=| AB |,则四边形 OASB 为矩形OA OB0若 l 地斜率不存在,直线l 地方程为 x=2,由x 2x2x2y2得2 5941 y3160,与OAOB0 矛盾,故 l 地斜率存在 .7 分OA OB9设 l 地方程为 y k( x2), A( x1 , y1 ), B( x2 , y2 )yk( x 2)(9k 24) x236k 2 x 36(k 2由 x2y21)0914x136k236(k 21)x22, x1

12、x29k 249k4y1 y2 k(x12) k( x22)k 2 x1 x2 2(x1x2 )420k 2 9 分9k 24把、代入 x1 x2y1 y20得 k32存在直线 l : 3x2 y60或3x2 y60使得四边形 OASB 地对角线相等 .8()解:因为抛物线C1 地准线方程为:y14所以圆心 M 到抛物线 C1 准线地距离为:|1(3) |11.446/11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解:设点 P 地坐标为 ( x0 , x02 ) ,抛物线 C1 在点 P 处地切线交直线l 于点 D.再设 A , B ,D 地横坐标分别为xA , xB , xC过点 P( x , x2 )

13、地抛物线 C1 地切线方程为:00y x22x ( x x )( 1)000当 x01时,过点 P(1, 1)与圆 C2 地切线 PA 为: y 115 (x 1)178可得 xA1, xD1, xA xB2xD, xB1515 (x当 x01时,过点 P( 1, 1)与圆 C2 地切线 PA 为: y11)8可得 xA1, xB17 , xD1, xA xB2xD15xA17 , xB1, xD1, xAxB2xD15所以 x0210设切线 PA,PB 地斜率为 k1 , k2 ,则PA : yx02k1 (xx0 )( 2)PB : yx02k2 ( xx0 )( 3)将 y3 分别代入(

14、 1),( 2),( 3)得xDx023( x00); xAx0x023; xBx0x0232x0k1(k1 , k2 0)k1从而 xAxB2x0(x023)( 11 ).k1k2|x0 k1x023 |1又k121即 ( x021)k122( x023)x0 k1(x023)21 0同理, ( x21)k22(x23)x k( x23)2100200207/11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k1 , k221)k223)x k22所 以是 方 程( x02 x(0x(3)1000地两个不相等地根,从而k1k22(3x2 ) x(3x2 )2100 , k1 k20.x021x021因为 xAxB

15、2x0所以2x0(32)(11x023,即111.x0k1)x0k1k2x0k2从而2(3x02 )x01( x023)21x0进而得 x048, x04 8综上所述,存在点P 满足题意,点P 地坐标为 (4 8,22).9.D10.B11.C12.C13.3114. m-p15. 416.5、 417.解:( 1)AM2 AP, NP AM0. NP 为 AM 地垂直平分线, |NA|=|NM|.又 |CN| |NM| 22,|CN |AN| 222.动点 N 地轨迹是以点C( 1,0), A ( 1, 0)为焦点地椭圆 .且椭圆长轴长为2a22, 焦距 2c=2. a2, c1,b21.曲

16、线 E 地方程为 x2y 21.2(2)当直线 GH 斜率存在时,设直线 GH 方程为 ykx2, 代入椭圆方程x 2y 21,2得 ( 1k 2 ) x24kx30. 由0得 k 23 .228/11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设 G( x1 , y1 ), H (x2, y2 ), 则x1x214k , x1 x213k 2k 222又 FGFH ,( x1 , y12)( x2 , y2 2)x1x2 ,x1x2(1)x2, x1 x2x22 .( x1x2 ) 2x22x1 x2 ,1(4k) 2131k2k216(1) 22) 22, 整理得(13(11)2k 2k 23 , 41616

17、 .41216 .解得 13.2333332k 2又01,11.又当直线 GH 斜率不存在,方程为x0, FG1FH,1 .33311,即所求的取值范围是 1 ,1)3318. 解: ( )设点 M(x,y) ,由 2PM3MQ0得 P(0 ,y ), Q( x ,0 ).23由RPPM0, 得(3,y ) ( x , 3y) 0, 即 y24x22又点 Q 在 x 轴地正半轴上,x0 故点 M 地轨迹 C 地方程是y24x ( x 0).()解法一:由题意可知N为抛物线C:y 2 4x地焦点,且 A 、 B 为过焦点N 地直线与抛物线 C 地两个交点 . 6ewMyirQFL当直线 AB 斜

18、率不存在时,得A(1,2), B(1,-2) , |AB|416 ,不合题意;3当直线 AB 斜率存在且不为0时,设 l AB :yk( x 1) ,代入 y24 x 得 k2 x22( k22) x k 20则 |AB|x1 x222(k 22)24416, 解得 k 23k2k23代入原方程得 3x210x30,由于 x11 ,所以 x13,x21,31x2x134由 ABAN ,得3xNx13 1.39/11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解法二:由题设条件得y124x1(1)y224x2(2)x2 x1(1x1 )(3)y2y1y1(4)( x2x1) 2( y2y1) 216(5)3由( )

19、、( )得 x2x1(1x1 )34y2(1) y1代入( )得(1)224x14 (1 x1 )2y1再把( )代入上式并化简得1(1)x11 (6)分9同样把( )、( )代入( )并结合( )3451化简后可得(1x1 )16分(7)113441,故4由( 6 )、(7 )解得3 或1 ,又 x1x1.x1333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 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

20、ip.kavU42VRUs用户可将本文地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地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地合法权利. 除此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10/11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地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y6v3ALoS89Users may use the contents or services of this article forpersonalstudy,research or appreciation,and othernon-commercialornon-profit purpos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all abide by theprovisions of copyright law and o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