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0 端午粽【教学要求】1认识“端、粽、节、总”等13个生字,会写“午、节、叶、米、真、分、豆” 7个字。认识“立、米”两个偏旁。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昧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 2种偏旁部首。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感受民风民俗和民族传统文化,激发爱国情
2、感。【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认识 2个新偏旁。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感受民风民俗和民族传统文化。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2生自由说端午节的习俗。(课件出示 2粽子图)3 揭示课题并板书:10 端午粽(板书:10 端午粽)4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先来看一看书中关于端午节吃粽子的故事。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三不”:不错字,不添字,不漏字。2.要想读好课文,就必须先认识这些生字朋友。(课件出示 3)dun w ji z
3、n y m zhn fn du端 午 节 粽 子 竹叶 大米真 是 十分 红豆zn jin ru di zh j nin总 会 中 间 鲜 肉 带回去 知 道 据说 纪 念你认识它们吗? 自己试着读一下。指正:“粽、总”的平舌音,“端、间、分、念”的前鼻音,“肉”的翘舌音需要重点指导,注意声母“r”的发音。(1)谁能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其他同学跟读 2遍。(2)这些字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吗?(课件出示 4)端午节 粽子 竹叶 大米 真是 十分 红豆总会 中间 鲜肉 带回去 知道 据说 纪念我们来开火车读一读。(3)识记生字:本课生字以合体字为主,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4、设计意 图“米 、豆、肉、带” 4 个字,可以让学生自主认一认,联系实物图片读一读这 4 个生字相关的词,如“大米、黄豆、牛肉、海带”等。】结合偏旁识记。指导学生认识 2个新偏旁“立、米”,识记“端、粽”。熟字、部件方法识记。“端、粽、节、总、据、念”6个形声字,可以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识字方法,几个合体字均可用部件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念”字的声旁“今”,不要错看下面“心”字的一点,当成“令”。是联系生活识记。“米、豆、肉、带”4 个象形字 可以用联系实物的方式引导学生识记,让学生了解这 4个 象 形字原来都是食物。熟字组词识记。本课生字可以组成一些常用词, 引导学生读一读,巩固生字。词语举例:
5、(课件出示 5)端:端午 端正 节:节日 过节总:总是 总和 间:房间 空间分:分开 十分 知:知识 知道据:根据 据说 念:想念 思念3.生字朋友认识了,读课文就更容易了。下面我请几位同学接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本文介绍了有关粽子的哪些知识?4.教师评价学生的朗读。5.本文介绍了有关粽子的哪些知识?(1)(课件出示 6)粽子的做法、原料,粽子的味道,粽子的种类,粽子的纪念意义。(板书:做法 味道 种类 纪念意义)(2)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课件出示 7)做法、原料:粽子是用青青的箬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设计意图:理清文章脉络,从几个方面抓要点概括课文大意。】味
6、道: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种类:除了红枣棕,还有红豆棕和鲜肉粽。纪念意义: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6. 读读写写(课件出示 8)如,上 午、下午、叶子、真心、真好、真正、豆子、土豆、大豆、节日、过节、大米、小米、千米、分手、分开、十分”。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板书:午 节 叶 米 真 分 豆)(课件出示 9、10) 观察字形,注意“分”是多音字。本文中,本文中读“fn”,另外还读“fn” 。2.指导写字规律:午:注意两横的长短、间距,最后一笔竖要
7、又直又正真:上、下两部分较窄,而中间部分则较宽,上面的“十”和下面的“八”要写得扁, 中间有四横,长横要写平。豆:上窄下宽,中间的口应该写在横中线的上面,最后一笔长横要写平、写舒展。【设计意图:本课 要 求 学 习 书写的 4 个生字“午、真、 豆、节”中,要引导学生写平、写舒展。书写上下结构 和上中下结构 的 字 要 引 导学 生 观 察 部 件的 上 下 比 例 及横 向宽窄。上中 下 结 构 的“ 豆 ” 和“ 真 ” 要 写 得紧凑,整 个字不 能 拉 得 过长。】节:上窄下宽,上扁下长,草字头的长横要写平,横折钩在横中线起笔,折钩稍稍左 斜,长度适中,竖要写直。关键笔画写到位,“午、
8、节、米”的“丨”站准竖中线,“真”的第六笔、“豆”的第四笔,“分”的第三笔起笔,都在横中线上。3.(课件出示 11)“真”的笔画顺序动画4.(课件出示 12)认识新偏旁:“米、立”。你还认识那些含有这两个偏旁的字?(米:粒 立:站)5.教师指导,范写,学生描红,临写,展评。6.读读写写。如,上午、下午、叶子、真心、真好、真正、豆子、土豆、大豆、节日、过节、大米、小米、千米、分手、分开、十分四、当堂作业,反馈检查。(课件出示 13)1.给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找朋友。2.我能在括弧里填上合适的词语。(课件出示 14)()的糯米()的枣)好吃)的箬竹叶课外作业新
9、设计1.把生字“真 ” “节” “豆”,每个写两遍,注意一定要写美观哦,然后让爸爸妈妈欣赏。 2.写出含有下列偏旁的字。米:_ _ _ 立:_ _ _3.填空。一小(一()粽子)粽子一股(一()红红的枣答案:2.米:粒 粉 料 立:站 亲 辛3.一小(篮)粽子一股(清香)一(颗)红红的枣第二课时一(个)粽子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感受民风民俗和民族传统文化,激发爱国情感。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生字认读。(课件出示 16)午、节、叶、米、真、分、豆2出示词语,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17)端午节 粽子 竹叶 大米 真
10、是 十分 红豆总会 中间 鲜肉 带回去 知道 据说 纪念二精读感悟,了解端午粽。1齐读第 1 自然段。(课件出示 18)(1)从哪个词语看出端午节是一种习俗?(从“总会”写出了外婆端午节煮粽子不是偶尔的,而是习惯,可见煮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2)练习朗读第 1自然段,注意:“总会”“盼着”要重 读,强调端午节煮粽子已经是一种习惯。2学习第 2 自然段。自由读第 2 自然段。【 设 计 意图:第 2自然段是需要重点学习的段落。这段共3 句话,分别介绍 了 粽 子 的 样子、香 昧和昧道。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关注到 描 写 的 条 理性,在介绍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时也可以学习课文语言,
11、清楚地、有条理地介绍。】(1)粽子是怎样做的?指名读句子:(课件出示 19)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 颗红红的枣。读一读,想一想,这句话写了粽子的哪些特征,找一找相关的事物(粽叶包着的,里面有糯米,中间有枣)。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事物分别是怎样的(课件出示 20)(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这些短语在前面“()的()”朗读指导中已经有一定的基础,这里再让学生美美地读一读。作者介绍粽子的顺序是怎样的?从“里面、中间”这几个方位的词,发现句子由外及里描写了粽子的样子。(2)外婆包的粽子好吃吗?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课件出示 21)出示: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
12、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让学生练习用“一就”写句子。(3)指导朗读第 2 自然段:“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几个词读得重一些。后两句读出粽子的香甜。(板书:青青的箬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3学习第 3 自然段。(课件出示 22)(1)指名读第 3自然段。(2)除了红枣粽,还有什么棕子?(除了红枣棕,还有红豆棕和鲜肉粽。)(板书:红枣粽 红豆棕 鲜肉粽)(3)谁读读这一句?(课件出示 23)“我们在外婆家美美地吃了以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你看出外婆怎么样?(可以看出外婆的善良和无私) (4)指导朗读第 3自然段:“十分”重读,强
13、调粽子好吃。“还会”重读,读出外婆的无私。4.(课件出示 24)齐读最后一小节。人们为什么吃粽子?(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板书:纪念屈原)5补充资料,了解端午节的来历。(课件出示 25)这个节日的由来是古代中国有一位博学多闻的官吏屈原,他是一位爱民而且又受到尊崇的官吏,但是由于一位充满嫉妒的官吏陷害,从此在朝廷中被皇帝所冷落。由于无法获得皇帝的重视,屈原在忧郁的情况下投汨罗江自尽。由于对屈原的爱戴,汨罗江畔的居民匆忙地划船在江内寻找屈原,并且将米丢入汨罗江中,以平息汨罗江中的蛟龙。即使他们当时并没有找到屈原,但是他们的行为,直到今天在端午节的时候,仍然被人们传颂纪念
14、着。三、巩固拓展1端午节吃粽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风俗。在我国,还有很多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设计意图:拓展到写话,仿照课文,写一种食品,抓住特点写,把写进行到底。】2.(课件出示 26:饺子、元宵、月饼)谁知道这些食品分别是什么节日吃的?(饺子是春节吃的食物,元宵是元宵节的食物,月饼是中秋节的食物)3请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一种食品,可以从它的形状,可以从它的颜色,也可以从它的味道,还可以从它的含义等方面用两三句话来介绍一下。4写话。(课件出示 27)(1)小朋友,把你说的内容写下来,然后与你的好朋友一起欣赏一下。(2)全班交流。板书设计10 端午粽做法花样青青的箬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15、 纪念屈原红枣粽 红豆棕 鲜肉粽课外作业新设计 1.选择词语,填入空中。月饼 元宵 饺子()是春节吃的食物,()是元宵节的食物,()是中秋节的食物。2.文中提到的粽子有(3.将端午节的来历讲给家人听。答案:)种,分别是:()、()、()。1.饺子 元宵 月饼2.三种,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教学反思】优点:1.端午粽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活动之一。上课伊始,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通过学习,学生们对端午粽从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进一步的认知。2.“品”粽从“读”粽开始,通过多种形式、方法的朗读,增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并提高了阅读的能力,以读代讲,符合低年级阅
16、读教学的特点。不足之处:一年级语文教学应侧重于识字和朗读,课文内容不用做过多的拓展。本次我体现了识字和朗读,但朗读的体现还是不够。在今后的课堂上,我的教学应再重视一下识字和朗读。说课案端午粽说课设计一、说教材本篇课文通过描述端午节去外婆家吃粽子的故事以及对粽子这种食物具体的描写,使同学们了解传统节日端午节和粽子这种食物,在过节吃粽子的氛围中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萌发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学习本篇课文,让同学们能够继承优秀传统节日、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二、说目标1学会 13个会认字,学习 7个会写字,认识 2个新偏旁。2正确流利地有感情朗读课文,能够读好长句子,熟读成诵,当堂达标。 3在学生感受端午节
17、过节吃粽子的氛围中,使学生了解并学习传统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练习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培养学习传统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三、说教法在本文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教师把粽子带到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品尝,通过直观的互动方式来展开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四、说过程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8、(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教师把亲手做的粽子带到课堂,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并且请同学们描述自己吃到的粽子是什么样的?什么味道的?(学生描述)教师揭题,端午粽2.教师解释课题端午粽是两个词,端午和粽子。解释二者的关系: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
19、的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子等节日活动。(二)、检查预习,引导初读1自由读课文,圈划生字,读准字音。2以小组为单位,用喜欢的方式练习认读生字。3还词入文,再分节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流利。(三)、重点品读,理解感悟1学生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2.教师朗读第一自然段。解释“盼着”一词表现了外婆渴望我们回去的心 情。3.教师朗读第二自然段。学生思考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味道的?和我们刚刚吃的粽子一样吗?学生回答:外婆包的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粽子带有一股清香,吃起来又黏又甜。和我们刚刚吃的粽子一样。教师讲解:用“青青的
20、”“白白的”“红红的”这些颜色描写的词语,更能让学生直观的感受粽子的样子。4.教师朗读第三自然段。学生思考外婆包的粽子都有什么花样?学生回答:有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教师讲解:外婆让我们把粽子分给邻居吃。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好东西应该和大家分享,这样大家都能感受幸福和喜悦。5.教师朗读第四自然段。教师讲解:屈原(公元前 340年公元前 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屈原
21、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 公元前 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通过教师对屈原的介绍,使同学们感受爱国主义情怀。6教师设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些传统节日里有哪些传统习俗?学生踊跃回答,交流拓展。(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7.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全篇课文的阅读都要带着幸福喜悦的心情。8.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有感情的朗
22、读课文。教师点评,对读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 在本环节,理解内容的同时,注重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方面培养。本课的长句子比较多,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理解、读通的情况下再有感情的朗读。在朗读中感受端午节传动节日,感受爱国主义情怀。(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1出示 7个生字。2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笔顺,书空,记住笔顺。3怎样写才好看?学生交流写字的要领。4师范写,生练写,再投影作品展评。在写字教学时,发挥教师的示范性作用。通过展示平台,我一笔一画的来教学生书写。虽然,这样的书写速度很慢,但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正确的书写习惯。(五)课后巩固,布置作业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课下留意我国的传统节日和传统习俗,在日记里写一写。3.课下搜集关于屈原的小故事,同学之间交流交流。五、说板书教师设计的板书,重点介绍端午节、粽子、屈原的关系。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六、说效果端午节吃粽子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把亲手做的粽子带到课堂,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通过直观的互动方式来展开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这样的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合同样本电子产品购销合同范本
- 中国银行唐山市滦州市2025秋招笔试法律专练及答案
- 中国银行乌鲁木齐市天山区2025秋招笔试英语阅读理解题专练30题及答案
- 中国银行鹤壁市淇县2025秋招笔试银行特色知识专练及答案
- 中国银行黄冈市黄梅县2025秋招英文面试20问及高分答案
- 中国银行苏州市常熟市2025秋招笔试英语阅读理解题专练30题及答案
- 邮储银行临汾市曲沃县2025秋招笔试言语理解题专练及答案
- 邮储银行沧州市吴桥县2025秋招笔试思维策略题专练及答案
- 房产份额转让合同5篇
- 中医妇科基础知识
- 2025关于信息技术外包合同
- 河北省金太阳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卷
- 组织工程瓣膜修复研究-洞察及研究
- 2.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课件) -2025-2026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 钢结构拆除施工应急预案范文
- 学生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25春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电《园艺设施》形考任务1-3+实验报告参考答案
- 山西省临汾市2025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二)英语试题(含答案无听力音频无听力原文)
- 跨境运输问题应急预案
- NB/T 11553-2024煤矿地表移动观测与数据处理技术规范
- 蒋诗萌小品《谁杀死了周日》台词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