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_第1页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_第2页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_第3页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_第4页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下面是“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步骤: 用天平测出小车质量 M和小盘质量m 安装好打点计时器,在小车上装好纸带 调整长木板的倾斜程度 在小盘中放入适量的砝码mi 保持小车质量一定时,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保持小车所受拉力一定时,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1)步骤的目的是。 步骤中,要求小盘和砝码总质量(m+ mi)小车质量M。 (3)步骤和,表明该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解析:(1)步骤是为了平衡掉小车与木板、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的摩擦力。 步骤中,要求小盘和砝码总质量(m+ mi)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M。 (3)该实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答案:(1)平衡摩擦力(2)远小于 (3

2、)控制变量法 2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 (1) 本实验应用的实验方法是 。 A .控制变量法B .假设法 C. 理想实验法D 替代法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改变拉力的大小 B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应该改变小车的质量 1 C. 在探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时,为了直观判断二者间的关系,应作出 a M图 象 D. 当小车的质量远大于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时,才能近似认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大小 等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大小 解析:(1)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即先保证物体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合力的关 系,再保证物体受力不变,

3、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探究a与M的关系时,保持 F不变,改变 M大小;探究a与F的关系时,保持 M 1 不变,改变F大小,故A、B错。a亦关系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作出这个图象容易证明 a与M成反比,C对。只有小车的质量远大于小盘与砝码的总质量时,小车受到的合力大小 才约等于小盘与砝码的总重力,D对。 答案: (1)A(2)CD 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 (1)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采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在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 小车的加速度与小车受到的力的关系,下列措施中不需要和不正确的是。 首先要平衡摩擦力,使小车受到的合力就是细绳对小车的拉力 平衡摩擦力的方法

4、就是在塑料桶中添加砝码,使小车能匀速滑动 每次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后都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实验中通过在塑料桶中增加砝码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 实验中应先放小车,然后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A .B . C.D . 某组同学由实验得出数据,画出a -F图象如图乙所示,那么该组同学实验中出现的 问题可能是。 A 实验中没有平衡摩擦力 B. 实验中平衡摩擦力过度 C. 实验中绳子拉力方向没有跟木板平行 D 实验中小车质量发生变化 解析:(1)实验时首先要平衡摩擦力,使小车受到的合力就是细绳对小车的拉力; 平衡摩擦力的方法是将小车与纸带相连,小车前面不挂塑料桶,把小车放在斜面上给小车 一个初速度,看小车能

5、否做匀速直线运动;每次改变小车受到拉力后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 擦力;实验中通过在塑料桶中增加砝码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是正确的;实验中应先接 通电源,后放开小车。由此可见,、正确,、错误,故选 (2) 由图象可知,a -F图象在a轴上有截距,这是由于平衡摩擦力过度造成的。故选 答案:B (2)B 课时作业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 1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在作用力F定时,小车的加速度 a与小车质量M的关系, 某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A 用天平称出小车和沙桶及内部所装沙子的质量 B 按图装好实验器材 C.把轻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沙桶 D 将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在 6

6、V电压的蓄电池上,接通电源,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 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并在纸带上标明小车质量 E. 保持沙桶及其中沙子的质量不变,增加小车上的砝码个数,并记录每次增加后的M 值,重复上述实验 F. 分析每条纸带,测量并计算出加速度的值 G. 作a -M关系图象,并由图象确定 a与M的关系 (1)该同学漏掉的重要实验步骤是 ,该步骤应排在步实验之后。 在上述步骤中,有错误的是 ,应把改为。 (3) 在上述步骤中,处理不恰当的是 ,应把改为。 解析:实验中把沙桶及其中沙子受到的重力看作与小车所受拉力大小相等,没有考虑 摩擦力,故必须平衡摩擦力。 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在 6V电压的蓄电池上将无法工作,

7、必须接 在6 V以下交流电压的学生电源上。作a -M关系图象,得到的是双曲线,很难作出正确的 1 判断,必须“化曲为直”,改作a -右关系图象。 答案:(1)平衡摩擦力 按图装好实验器材即 B D 6 V电压的蓄电池6 V以下交流电压的学生电源 1 G a -M a币 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 当质量 M 定时,a与F合成;当力F 定时,a与M成 如图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图,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 平衡摩擦力时,应将重物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 .本实验中探究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C. 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后接通电源 D. “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

8、的质量”这一条件如不满足,对探究结果也不会产生影响 解析:(1)当质量M 定时,a与F合成正比;当力F 定时,a与M成反比。 (2) 平衡摩擦力时,应使小车在不受拉力作用下拖动纸带做匀速直线运动,A错。实验 中采用控制变量法,即研究加速度与合力关系时控制小车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小车质量 关系时要控制拉力不变,B对。实验时,先接通电源打点,后放开小车拖动纸带运动,C错。 为减小实验误差,实验时必须做到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D错。 答案: 正比反比 (2)B 3.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该

9、改变拉力的大小 B .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时,应该改变小车的质量 1 C.在探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时,为了直观判断二者间的关系,应作出a亦图 象 D 选择器材测质量时,同时有天平和弹簧测力计,应优先选择弹簧测力计 (2)某同学测得小车的加速度 a和拉力F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小车质量保持不变) F/N 0.20 0.30 0.40 0.50 0.60 a/(m s 2) 0.10 0.20 0.28 0.40 0.52 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图上作出a F图象。 图象不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 。 解析:(1)该实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保持拉力 的大小不变。在探究加

10、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时,应该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故A、B错误;直 1 线图象可以直观地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实验时要作出a MM图象,C正确。物体 的质量应该用天平来测量,D错误。 (2)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图上作出的a F图象如图所示: 从图中发现直线没过原点,当F工0时,a= 0。也就是说当绳子上有拉力时小车的加 速度还为0,说明小车的摩擦力与绳子的拉力抵消了。该同学实验操作中未平衡摩擦力或平 衡摩擦力不够。 答案: (1)C(2)见解析图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 4如图为“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示意图。沙和沙桶的总质量为 m,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 M。实验中用沙和沙

11、桶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 (1)实验中,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先调节长木板一端滑轮 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 A 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 调节m的大小,使小车在沙和沙桶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B 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沙 和沙桶,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C.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以及沙和沙桶,轻推小车,观察判断小 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2)

12、实验中要进行质量m和M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 A. M= 200 g, m= 10 g、15 g、20 g、 B. M = 200 g, m = 20 g、40 g、60 g、 C. M = 400 g, m= 10 g、15 g、20 g、 D. M= 400 g, m= 20 g、40 g、60 g、 下图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A、 25 g、30 g、40 g 80 g、100 g、120 g 25 g、30 g、40 g 80 g、100 g、120 g 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 B、C、D、E、F、G为7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 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xab= 4.22 cm、 xbc= 4.65 cm、xcd= 5.08 cm、xde = 5.49 cm、xef = 5.91 cm、xfg= 6.34 cm。已知打点计时器 的工作频率为 50 Hz,则小车的加速度 a=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解析:(1)需要将长木板一端适当垫起一定高度,以平衡摩擦力,完成此项工作的标 志就是不挂沙桶条件下小车能带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