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4554-19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作为中国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重要标准,规定了恶臭污染物的排放限值、监测及实施方法等内容,旨在控制和减少恶臭对环境和公众健康的影响。与之前的或后续的相关标准相比,虽然您未明确提及对比的具体标准名称,但可以一般性地概述此类环保标准更新时可能包含的几类变更方向,这些变更通常旨在适应技术进步、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
-
排放限值调整:新标准可能会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及环境影响评估,对各类恶臭污染物(如硫化氢、氨气等)的排放浓度限值进行更严格的设定,以进一步减轻环境污染负担。
-
监测方法优化:随着检测技术和分析手段的进步,新标准可能会引入更准确、灵敏的恶臭监测方法,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时效性,便于更有效地监管排放情况。
-
污染物种类增减:根据环境监测数据和健康风险评估,新标准可能会增加对某些新识别或先前未受足够重视的恶臭污染物的管控,或是基于科学评估去除已不再构成重大威胁的污染物种类。
-
实施范围扩大:为了更全面地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新标准可能会扩大适用行业的范围,将更多产生恶臭污染的工业活动纳入监管之中,同时加强对重点区域和敏感时段的管理要求。
-
法律责任与执行机制强化:新标准往往会伴随更加明确的法律责任规定和更严格的执法措施,包括加大对违规排放的处罚力度,完善举报与反馈机制,确保标准得到有效执行。
-
环境管理与信息公开:鼓励或强制要求企业加强内部环境管理,建立恶臭污染防治体系,并通过信息公开机制,增强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提升环境保护的社会共识。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1993-08-06 颁布
- 1994-01-15 实施



文档简介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93
代替GBJ4-73
( 年7月19日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 年1月15日实施)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控制恶臭污染物对大气的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本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主题内容
本标准分年限规定了八种恶臭污染物的一次最大排放限值、复合恶臭物质的臭气浓度限值及无组织排放原的厂界浓度限值。
1.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所有向大气排放恶臭气体单位及垃圾堆放场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及其建成后的排放管理。
2引用标准
GB3095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T14675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
二点比较式臭袋法
GB/T14676空气质量
三甲胺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14677空气质量
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5/5
GB/T14678空气质量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14679空气质量
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GB/T14680空气质量二硫化碳的测定二乙胺分光光度法
3名词术语
3.1恶臭污染物odorpollutants
指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坏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
3.2臭气浓度odorconcentration
指恶臭气体(包括异味)用无臭空气进行稀释,稀释到刚好无臭时,所需的稀释被数。
3.3无组织排放源
指没有排气筒或排气筒高度低于15m的排放源。
4技术内容
4.1标准分级
本标准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分三级。
4.1.1排入GB3095中一类区的执行一级标准,一类区中不得建新的排污单位。
4.1.2排入GB3095中二类区的执行二级标准。
4.1.3排入GB3095中三类区的执行三级标准。
4.2标准值
4.2.1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是对无组织排放源的限值,见表1。
年6月1日起立项的新、扩、改建设项目及其建成后投产的企业执行二级、三级标准中相应的标准值。
表1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4.2.2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值,见表2。
表2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值
5标准的实施
5.1排污单位排放(包括泄漏和无组织排放)的恶臭污染物,在排污单位边界上规定监测点(无其他干扰因素)的一次最大监督值(包括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5.2排污单位经烟、气排气筒(高度在15m以上)排放的恶臭污染物的排放量和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5.3排污单位经排水排出并散发的恶臭污染物和臭气浓度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6监测
6.1有组织排放源监测
6.1.1排气筒的最低高度不得低于15m
6.1.2凡在表2所列两种高度之间的排气筒,采用四舍五入方法计算其排气筒的高度。表2中所列的排气筒高度系指从地面(零地面)起至排气口的垂直咼度。
6.1.3采样点:有组织排放源的监测采样点应为臭气进入大气的排气口,也可以在水平排气道和排气筒下部采样监测,测得臭气浓度或进行换算求得实际排放量。经过治理的污染源监测点设在治理装置的排气口,并应设置永久性标
6.1.4有组织排放源采样频率应按生产周期确定监测频率,生产周期在8h以内的,每2h采集一次,生产周期大于8h的,每4h采集一次,取其最低测定值。
6.2无组织排放源监测
6.2.1采样点
厂界的监测采样点,设置在工厂厂界的下风向侧,或有臭气方位的边界线上。
622采样频率
连续排放源相隔2h采一次,共采集4次,取其最大测定值。
间歇排放源选择在气味最大时间内采样,样品采集次数不少于3次,取其最大测定值。
6.3水域监测
水域(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排水沟、渠)的监测,应以岸边为厂界边界线,其采样点设置、采样频率与无组织排放源监测相同。
6.4测定
标志中各单项恶臭污染物与臭气浓度的测定方法,见表3。
表3恶臭污染物与臭气浓度测定方法
附录A排放浓度、排放量的计算(补充件)
A1排放浓度
C=gx106/Vnd(A1)
式中:
C---恶臭污染物的浓度,mg/m3(干燥的标准状态);
g---采样所得的恶臭污染物的重量,g;
Vnd---采样体积,L(干燥的标准状态)。
G=CQsndx106(A2)
式中:
G---恶臭污染物的排放量,kg/h;
Qsnd---烟囱或排气筒的气体流量,m3(干燥的标准状态)/h。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最新文档
- 工程经济考试复习关键点总结试题及答案
- 响应式Web开发项目教程(HTML5 CSS3 Bootstrap)(第3版) 课件 第5章 阶段项目-在线学习平台
- 家庭农场经营管理与委托服务协议
- 数字化教育平台建设与推广协议
- 正式工作背景证明函(7篇)
- 通信网络优化管理方案
- 公共关系学品牌推广试题及答案
- 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协议细节说明
- 跨境电商平台运营及市场拓展策略方案
- 工程项目风险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5届云南省云南大附属中学中考押题生物预测卷含解析
-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语文 第六单元《“蛟龙”探海》课件
- Flotherm学习教学教程
- 马铃薯种薯繁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语文】第18课《井冈翠竹》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房地产行业信访处理规范制度
- 绿色施工知识培训课件
- 【MOOC】学术英语写作-东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应激性心肌病指南解读
- 【水利水电】李想 案例专项班教案 02-案例专项班(二)
- 三管三必须-新安法宣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