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与传感器技术(何道清)课后答案_第1页
传感器与传感器技术(何道清)课后答案_第2页
传感器与传感器技术(何道清)课后答案_第3页
传感器与传感器技术(何道清)课后答案_第4页
传感器与传感器技术(何道清)课后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传感器与传感器技术计算题答案 第1章传感器的一般特性 1 5某传感器给定精度为2%FS,满度值为50mV零位值为 10mV求可能出现的最大误差(以mV计)。当传感器使用在满量程的 1/2和1/8时,计算可能产生的测量百分误差。由你的计算结果能得 出什么结论? 解:满量程(F?S)为 50 - 10=40(mV) 可能出现的最大误差为: m= 40 2%=0.8(mV) 当使用在1/2和1/8满量程时,其测量相对误差分别为: 100% 0.8 40 12 0.8 4% 100% 16% 1 6有两个传感器测量系统, 微分方程描述,试求这两个系统的时间常数 其动态特性可以分别用下面两个 和静态灵敏

2、度K。 30dy 3y 1.5 10 5T (1)dt 式中,y 输出电压,V; T输入温度,C。 (1) t =30/3=10(s), K=1.5 10 5/3=0.5 10 5(V/ C); (2) t =1.4/4.2=1/3(s), 输出电压, 根据题给传感器微分方程,得 (2) 式中,y- 解: K=9.6/4.2=2.29(V/Pa)。 1 7已知一热电偶的时间常数 =10s,如果用它来测量一台炉 子的温度,炉内温度在540C至500C之间接近正弦曲线波动,周期 为80s,静态灵敏度K=1。试求该热电偶输出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 及输入与输出之间的相位差和滞后时间。 解:依题意,炉内

3、温度变化规律可表示为 x(t) =520+20sin(t) C 由周期T=80s ,则温度变化频率f = 1/T ,其相应的圆频率 =2 f=2 /80= /40 ; 温度传感器(热电偶)对炉内温度的响应y(t)为 y(t)=520+Bsin( t+ ) C 热电偶为一阶传感器,其响应的幅频特性为 A B 1 10 786 20 1 2 2 1 、 1 一 10 40 因此,热电偶输出信号波动幅值为 B=20 A( )=20 0.786=15.7 C 由此可得输出温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 y(t)| max=520+B=520+15.7=535.7C y(t)| min =520- B=52

4、0-15.7=504.3 C 输出信号的相位差为 (3 )= arctan( w )= arctan(2 /80 10)= 38.2 相应的时间滞后为 型 38.28.4 s t = 360 1 8一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可以用如下的微分方 程来描述,即 d y 3.0 103 dy 2.25 1010y 11.0 1010 x dt2dt 式中,y输出电荷量,pC; x输入加速度,m/s2。试求其固有 振荡频率n和阻尼比。 n , 2.25 1010 /11.5 105 rad /s 3 3. 100.01 2、2.25 10101 1 9某压力传感器的校准数据如下表 解:由题给微分方

5、程可得 压力 (MPa) 输出值(mV) 第一次循环 第二次循环 第三次循环 正行程 反仃程 正行程 反仃程 正行程 反仃程1 0 -2.73 -2.71 -2.71 -2.68 -2.68 -2.69 0.02 0.56 0.66 0.61 0.68 0.64 0.69 0.04 3.96 4.06 3.99 4.09 4.03 4.11 0.06 7.40 7.49 7.43 7.53 7.45 7.52 0.08 10.88 10.95 10.89 10.93 10.94 10.99 0.10 14.42 14.42 14.47 14.47 14.46 14.46 所示,试分别用端 点连

6、线法和最小二乘法求非线性误差,并计算迟滞和重复性误 差;写出端点连线法和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方程。 校准数据表 解校验数据处理(求校验平均值): 压 力 (MPa) (设为 x) 输出值(mV) 第一次循环 第二次循环 第三次循环 校验平 均值 (设为 y) 正行 程 反行 程 正行 程 反行 程 正行 程 反行 程 0 -2.73 -2.71 -2.71 -2.68 -2.68 -2.69 -2.70 0.02 0.56 0.66 0.61 0.68 0.64 0.69 0.64 0.04 3.96 4.06 3.99 4.09 4.03 4.11 4.04 0.06 7.40 7.49 7.

7、43 7.53 7.45 7.52 7.47 0.08 10.88 10.95 10.89 10.93 10.94 10.99 10.93 0.10 14.42 14.42 14.47 14.47 14.46 14.46 14.45 (1)端点连线法 设直线方程为 y=a+kx, 取端点(xi,yi)=( 0, -2.70)和(X6,y6)=( 0.10,14.45) 则a。由x=0时的y。值确定,即 a0=y0 kx=y i=-2.70 (mV) k由直线的斜率确定,即 k X6 Xi 拟合直线方程为 叱空四171.5 0.10 0( mV/MPe) y= 2.70+171.5 x 求非线性

8、误差: 压力 (MPa) 校验平均 值 (mV) 直线拟合 值 (mV) 非线性误 差 (mV) 最大非线 性误差 (mV) 0 -2.70 -2.70 0 -0.12 0.02 0.64 0.73 -0.09 0.04 4.04 4.16 -0.12 0.06 7.47 7.59 -0.12 0.08 10.93 11.02 -0.09 0.10 14.45 14.45 0 所以,压力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为 压 力 (MPa) 输出值(mV) 正仃程反仃程 1 2 3 不重 复误 差 1 2 3 不重 复误 差 0 -2.73 -2.71 -2.68 0.05 -2.71 -2.68 -2.6

9、9 0.03 0.02 0.56 0.61 0.64 0.08 0.66 0.68 0.69 0.03 0.04 3.96 3.99 4.03 0.07 4.06 4.09 4.11 0.05 0.06 7.40 7.43 7.45 0.05 7.49 7.53 7.52 0.04 0.08 10.88 10.89 10.94 0.06 10.95 10.93 10.99 0.04 0.10 14.42 14.47 14.46 0.05 14.42 14.47 14.46 0.05 L 求重复性误差: 1445 ( 2.70) 100% 0.7% 压 力 输出值(mV) 第一次循环 第二次循环

10、 第三次循环 (MPa 正行 反行 迟 正行 反行 迟 正行程 反行 迟 ) 程 程 滞 程 程 滞 程 滞 0 -2.7 -2.7 0.0 -2.7 -2.6 0.0 -2.68 -2.6 0.0 3 1 2 1 8 3 9 1 0.02 0.56 0.66 0.1 0 0.61 0.68 0.0 7 0.64 0.69 0.0 5 0.04 3.96 4.06 0.1 0 3.99 4.09 0.1 0 4.03 4.11 0.0 8 0.06 7.40 7.49 0.0 9 7.43 7.53 0.1 0 7.45 7.52 0.0 7 0.08 10.8 10.9 0.0 10.8 1

11、0.9 0.0 10.94 10.9 0.0 8 5 7 9 3 4 1 9 5 0.10 14.4 14.4 0 14.4 14.4 0.0 14.4 14.4 2 2 7 7 6 6 0.0 最大不重复误差为 R 求迟滞误差: 100%0.47% 14.45 ( 2.70) 0.12 0.08 mV ,则重复性误差为 0.08 最大迟滞为O.IOmV,所以迟滞误差为 H (2)最小二乘法 设直线方程为 0.10 14.45 ( 2.70) 100% 0.58% a。 6 0.022 0.3 0.766260.8826 0.042 2.77(mV) n xy x y nx2x2 6 2.94

12、2 0.3 34.83 6 0.022 0.32 171.5(mV/MPa) y=ao+kx 序号 1 2 3 4 5 6 E x 0 0.02 0.04 0.06 0.08 0.10 0.3 y 2.70 0.64 4.04 7.47 10.93 14.45 34.83 2 x 0 0.0004 0.0016 0.0036 0.0064 0.01 0.022 xy 0 0.0128 0.1616 0.4482 0.8744 1.445 2.942 数据处理如下表所示 根据以上处理数据,可得直线方程系数分别为: 2 x y x xy 0.022 34.830.3 2.942 2 所以,最小二乘

13、法线性回归方程为 y= 2.77+171.5 x 求非线性误差: 压力 (MPa) 校验平均 值 (mV) 直线拟合 值 (mV) 非线性误 差 (mV) 最大非线 性误差 (mV) 0 -2.70 -2.77 0.07 -0.07 0.02 0.64 0.66 -0.02 0.04 4.04 4.09 -0.05 0.06 7.47 7.52 -0.05 0.08 10.93 10.95 -0.02 0.10 14.45 14.38 0.07 所以,压力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为 l007100%0.41% 14.38 ( 2.77) 可见,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比端点法拟合直线的非线性误 差小,所以

14、最小二乘法拟合更合理 重复性误差R和迟滞误差 O H是一致的。 1 10用一个一阶传感器系统测量100Hz的正弦信号时,如 幅值误差限制在 5%以内,则其时间常数应取多少?若用该系统测 试50Hz的正弦信号,问此时的幅值误差和相位差为多? 2 1 1.0526 0.95 1 1 5% got =0.3287 0.3287 /0.32870.523 10 3 s 2100=0.523ms 测试50Hz的正弦信号时,其幅值误差为 1 1 J 相位差为 3 =-arctan()= - arctan(2 nX 50 x 0.523 x 10 )= - 9.3 1 11 一只二阶力传感器系统,已知其固有

15、频率f0=800Hz,阻 尼比=0.14,现用它作工作频率 f=400Hz的正弦变化的外力测试 时,其幅值比 A()和相位角()各为多少;若该传感器的阻尼 比=0.7时,其A()和()又将如何变化? 400 11.32% 3 2 250 0.523 10 解: 所以,当E =0.14时 n 2 f。 0.5 0 800 解:根据题意 1 1.31 、10.52 24 0.1420.52 2 x 2 0.7 0.5 arctan20.75 rad 43 10.52 n 2 arctan 2 0.14 20.50.1845 rad 10.6 n10.5 =0.3伽 1T 1s 1Hz 2 rad

16、.1 2T 2s 3T 3s 0.5Hz 1 Hz 3 rad rad 1 1155.2% 2 20.3182 29.3% 16.8% arcta n 1 当E =0.7时 1 12用一只时间常数 =0.318s的一阶传感器去测量周期 分别为1s、2s和3s的正弦信号,问幅值相对误差为多少? 解:由一阶传感器的动态误差公式 1 1 fo=1OkHz,阻尼比 试确定该传感器的 3% 1 13已知某二阶传感器系统的固有频率 =0.1,若要求传感器的输出幅值误差小于3% 工作频率范围。 解:由f=10kHz根据二阶传感器误差公式, 1 1/ n 1 2 振荡频率分别为 800Hz和1.2kHz,阻尼

17、比均为 0.4。今欲测量频 率为400Hz正弦变化的外力,应选用哪一只?并计算将产生多少幅 4 2 1.032 2 n 1.069 将=0.1代入,整理得 / n 4 1.96 : n 20.0645 0 2 1.927 1.388(舍去) n 0.0335 0.183 n 2 ff 0.183 n 2 fofo 1 2 n 2 2 4 2 n幵 f 0.183fo 0.183 10 1.83 kHz 度相对误差和相位差。 解:由题意知 400/8000.5 400/12001/3 n 则其动态误差 0.4 1 10.55 一应变片的电阻 R=120Q, K=2.05,用作应变为800卩m/m

18、 的传感元件。(1)求厶R与厶R/R; (2)若电源电压U=3V,求其惠斯通 4 0.4测量电桥的非平衡输出电压 U。 0.5R/ R 17.6% 2 2 2 2 1 34 0.42 1 =7.76% 相位差 tan 1 tan 1 2 0.4 0.5 1 0.52 0.49 rad 27.9 tan 1 2 0.41 3 2 11/3 0.29(rad)=16.6 2.05 800 m 106 m 3 1.64 10 第2章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R=1.64X 10 3 X R=1.64X 10 3 X 120Q =0.197 Q 其输出电压为 U03 1.64 10 31.23 10 3 V

19、4 R 4=1.23(mV) 2 6 一试件的轴向应变 x=0.0015,表示多大的微应变(卩 ) ? 该试件的轴向相对伸长率为百分之几? 解: 6 x =0.0015=1500X 10 =1500( E SE 0.5 102 10 应变片的灵敏系数为 R/R 0.01 K 2 0.005 210 以阻值R=120Q,灵敏系数K=2.0的电阻应变片与阻值 120Q的固定电阻组成电桥,供桥电压为3V,并假定负载电阻为无穷 大,当应变片的应变为2卩和2000卩时,分别求出单臂、双臂差 动电桥的输出电压,并比较两种情况下的灵敏度。 解:依题意 单臂: Uo 42.0310;(V) 2 2000 差动

20、: Uo A 2 2.0310;(V) 2 2000 灵敏度: Ku Uo KUi/4(单臂) KUi/2(差动) 可见,差动工作时,传感器及其测量的灵敏度加倍 211在材料为钢的实心圆柱试件上,沿轴线和圆周方向各贴一 片电阻为120Q的金属应变片R和R2,把这两应变片接人差动电桥(参 看习题图211)。若钢的泊松比 卩=0.285,应变片的灵敏系数K=2 电桥的电源电压U=2V,当试件受轴向拉伸时,测得应变片 R的电阻 变化值 R=0.48Q,试求电桥的输出电压 L0;若柱体直径d=10mm 材料的弹性模量E=2X 10F 1ES 0.002 4 3.14 10 (N) 2 12 一台米用等

21、强度梁的电子称,在梁的上下两面各贴有两 片电阻应变片,做成称重传感器,如习题图212所示。已知l=10mm b=llmm, h=3mm E=2.1 x 104N/m bE 当上下各贴两片应变片,并接入四臂差动电桥中时,其输出电压: UO牛農 则其电压灵敏度为 Ku 3211 2.1 104 * U。 K 6l i 26 100 6 Fh2b E- =3.463 x 10-3 (V/N)=3.463(mV/N) 当称重 F=0.5kg=0.5 x 9.8N=4.9N时,输出电压为 U =Ku F=3.463x 4.9=16.97(mV) 3 10 ) =0.5(m) 213 现有基长为10mn与

22、 20mnt勺两种丝式应变片,欲测钢构 件频率为10kHz的动态应力,若要求应变波幅测量的相对误差小于 0.5 %,试问应选用哪一种?为什么? (10 解:=v/f =5000/ l 0=10mm寸 1飞Z 1 l 0=20mm寸 500. sin 10 10 500 180 1 0.066% 1 0.26% 500 .20 sin 180 20500 由此可见,应选用基长l0=10mm勺应变片. (5)桥路输出电压与被测压力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 ? 习 题图2-14膜片式压力传感器 解:(1)四个应变片中,R、R3粘贴在圆形感压膜片的中心且沿 切向;R、R4粘贴在圆形感压膜片R小 之外沿径向

23、,并使其粘贴处的 应变 r与中心切向应变 tmax相等。如下图(3)所示。 (2)测量电桥电路如上图(b)所示。 应变片粘贴示意图;(b)测量电桥电路 (3)根据(1) 2 的粘贴方式,知 31 2 R2 8h=P( tmax) 23 2 310.28520 10“5 2 10 80.3 10 32 1011 3 0.7656 10 3 = 4 = tmax =0.7656 X 10 3 t max 则测量桥路的输出电压为 Ui1 U0i K 1234 K 4 t maxU i K t max 433 6 2 0.7656 10 39.19 10 3(V)9.19mV (4)具有温度补偿作用;

24、 (5)输出电压与被测力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因此,由(3)知 3 12 R2 U。UiK tmax UiK32厂 P P 8h E 217线绕电位器式传感器线圈电阻为10KQ,电刷最大行程 4mm若允许最大消耗功率为40mW,传感器所用激励电压为允许的最 大激励电压。试求当输入位移量为 1.2mm时,输出电压是多少? 解:最大激励电压 5.PR 40 10 3 10 10320 V 当线位移x=1.2mm时,其输出电压 Ui20 U。- x1.26(V) l4 218 一测量线位移的电位器式传感器,测量范围为 010mm 分辨力为0.05mm灵敏度为2.7V/mm电位器绕线骨架外径 d=5mm

25、电阻丝材料为铂铱合金,其电阻率为 p =3.25 x 10-4 mm当负载 电阻RL=10kQ时,求传感器的最大负载误差。 解:由题知,电位器的导线匝数为 N=10/0.05=200 则导线长度为 l =N d=200 d, (d为骨架外径) 电阻丝直径与其分辨力相当,即 d丝=0.05mm 故电阻丝的电阻值 3.25 10 4 2 d丝 4 2005 520 70-052 R RL 520 10 103 0.052 Lm 15m%=1X0.052%=0.78% 第3章电感式传感器 3 15某差动螺管式电感传感器(参见习题图3-15)的结构参数 为单个线圈匝数 W=80(匝, l =10m,

26、c=6mnj=5mm rc=1mm设实际应用中铁芯的相对磁导率 卜=3000, 试求: (1)在平衡状态下单个线圈的电感量 Lo=? 及其电感灵敏度足KL=? (2)若将其接人变压器电桥,电源频率为 1000Hz电压E=1.8V,设电感线圈有效电阻可忽 o.e I. 略,求该传感器灵敏度K。 (3)若要控制理论线性度在1%以内,最 大量程为多少? 解:(1)根据螺管式电感传感器电感量计算 I A i L J :0 EQ 公式,得 L。 0 W2 lr2 l2 习题图3-15差动螺管式电感 传感器 如习题图316所示,试求:匚 1 (1) 匹配电阻F3和R的值; (2) 当厶Z=10时,分别接成

27、单臂和差动电 ) 桥后的输出电压值; “uf ST R 兄6 (3)用相量图表明输出电压Usc与输入电压Usr之间的相位差。 习题图3-16 解:(1)线圈感抗 Xl= L=2 f L=2 400 30 10 3=75.4() Kl Ku =297.1mV/mm 316 有一只差动电感位移传感器,已知电源电Ur=4V,f=400Hz 传感器线圈铜电阻与电感量分别为R=40Q, L= 30mH用两只匹配电阻设计成四臂等阻抗电桥, 故其电桥的匹配电阻(见习题图3-16) R? = R 4 =Z=85.4 () (2)当 Z=10时,电桥的输出电压分别为 Use UjL-Z -0.117 V sr

28、单臂工作: sc 4 Z 485.4 4 10 线圈的阻抗 Z , R2 Xl2402 75.42 85.4 80022929 2 10 5103000 6 1100.46(H) 10 10 3 差动工作灵敏度: 0 W22 Kl 2 0 2rc r l 4 10 780026 221 10 6 3000 32 10 10 151.6 /m 151.6m /mm (2) 当f=1000Hz时,单线圈的感抗为 X l =wL0 =2n f L0 =2nX 1000X 0.46=2890( Q) 显然Xl 线圈电阻R,则输出电压为 E L UO 口 测量电路的电压灵敏度为 U0 E 1.8V Ku

29、 01.96V/1.96mV/m u L 2L02 0.46 而线圈差动时的电感灵敏度为K =151.6mH/mm则该螺管式电感 传感器及其测量电路的总灵敏度为 K K K151.6m /mm 1.96mV/m 双臂差动工作: sc Usr Z410 2 Z2 85.4 0.234V tan 线圈电感值; 卫 tan 1- 27.9 (3)L75.4 W , L W L 3 17如习题图3 17所示气隙型电感传感器,衔铁截面积 S=4X4mrr,气隙总长度8 =0.8mm衔铁最大位移= 0.08mm激 励线圈匝数 W=2500匝,导线直径 d=0.06mm电阻率 p =1.75X 10-6 .

30、cm,当激励电源频率f=4000Hz时,忽略漏磁及铁损,求: 410 7 25002 4 4 10 61 31.57 10 1157m 0.8 10 3 8 =+0.08mm时,其电感值 0W2S4 10 7 25002 4 4 10 6 2 0.8 2 0.08 10 3 X 10-1 (H)=131mH (2)衔铁位移 习题图3-17 气隙型电感式传感器(变隙式) 解:(1)线圈电感值 2 L 0W电感的最大变化量; S = 1.31 衔铁位移=- 0.08mm时,其电感值 W2S4 10 7 25002 4 4 10 6 20.8 2 0.08 10 线圈的直流电阻值; = 1.96 X

31、 10线圈的品质因数; (H)=196(mH) 故位移二士 0.08mm时,电感的最大变化量为 L=L - L =196- 131=65(mH) (3) 线圈的直流电阻 , / / 0.06 Icp 44 mm 设当线圈存在200pF分布电容与之并联后其等效电感值。 为每匝线圈的平均长度,则 l W Icp s d2 4 1.75 2500 44 0.0610 1 10 62 1 2 0.06 101 4 249.6 (4) 线圈的品质因数 q 丄红 2一 一400057 101 158 R R249.6 (5) 当存在分布电容200PF时,其等效电感值 lL P 12LC 12 f 2LC

32、1.57 10 1 124000 2 1.57 10 1 200 10 12 1.60 10 1160m 318如图34 (b)所示差动螺管式电感传感器,其结构参数 如下:I =160mm r=4mm r c=2.5mm l c=96mim 导线直径 d=0.25mm 电阻率p =1.7 5X 10-6cm,线圈匝数 W=V2=3000匝,铁芯相对磁 导率卩=30,激励电源频率f=3000Hz要求: (1) 估算单个线圈的电感值L=?直流电阻R=?品质因数Q=? (2) 当铁芯移动士 5mn时,线圈的电感的变化量厶L=? (3) 当采用交流电桥检测时,其桥路电源电压有效值 E=6V 要求设计电

33、路具有最大输出电压值, 画出相应桥路原理图,并求输出 电压值 解:(1)单位线圈电感值 2 I 0 W l 2 lc 2 L T 2rr yrc l / 2 222 72 41030002160 2 2 3 10 4210 6 30 96 10 32.52 10 6 2 5.70 10 2 57.0 m W Icp 电阻值 d2/4 1.75 10 63000 p=2 r,每匝导线长度) 1 22 一 26.9() 0.25210 2 /4 (l 4 10 则品质因数 2 Q L 2 fL 23000 5.70 1039 9 26.9 单个线圈电感的变化 xQ 39.9 R R (2)铁芯位移

34、 3 2 302.5 105 10 I c= 5mnfl寸, W2 r2 l 2 r rc l c l/2 72 10 730002 2 160 10 3 23 5.2 10 35.2m (3) 要使电桥输出最大,须使电桥为等臂电桥,则相邻桥臂阻抗 比值a=1;且将电感线圈L和平衡电阻R放置在桥路输出的两侧,则 = ( n /2),这时电桥的灵敏度|K|=0.5,差动工作时为其2倍,故 其输出电压 U。 2 K L E 2 0.55.26 L57 =0.544(V)=544mV 其电桥电路如下图所示,其中乙、乙为差动螺管式电感传感器、 R、R为电桥平衡电阻。 题3-18题解图 第4章电容式传感

35、器 (b) 4 2试计算习题图4-2所示各电容传感兀件的总电容表达式。 (c) 习题图4-2 解:由习题图4-2可见 (1) 图(a)等效为三个平板电容器串联 c 1Sc2Sc3S C1C2C3 d1d2d3 总电容量为 1 1 1 1 d1d2 d3 C串 C1 C2 C3 1S 2S 3S d1 2 3 d 2 1 3 d 3 1 2 1 2 3S 1 2 3S S d1/ 1d2/ 2 d3/ 3 d1 2 3 d2 13 d3 1 2 (2) 图(ba)等效为两个平板电容器并联 S2 S G C2 C ; C 并 C1 C2 2C dd In d2 / d1In Q/dJIn (d2/

36、dj In (d2/dj 习题图43 (3) 图(c)等效为两柱形电容器并联,总电容量为 解:由传感器结构及其测量电路可知 (1)初始电容 0 D2 C1 C2 C。4 0 8.85 10 12 38.2 10 3 c 2 H 2 o(L H) 2 0L2 (。)日 4 3在压力比指示系统中米用差动式变间隙电容传感器和电桥 测量电路,如习题43图所示。已知:8 0=0.25mmD=38.2mm R=5.1k Q; USr =60V(交流),频率f=400Hz试求: 该电容传感器的电压灵敏度 Ku (V/卩m); 当电容传感器的动极板位移=10 mt,输出电压USc值。 4 0.25 10 3

37、40.6 10 12 F 40.6 pF 1 1 1 Xc 12 由于 C0 2 fCo 2400 40.6 10 12 9.8 106 R( 5.1k ) U Ui C 0 Ui d 2 Co 20 从而得 Ku Uo Ui 2 o 120V/mm 2 0.25 0.12V/ 口m Co 4 1o 3 2 o.3 1o 3 0.3 rO (2)Uo = Ku d=0.12V/ mx 10 m=1.2V 44有一台变间隙非接触式电容测微仪,其传感器的极板半径 r=4mm假设与被测工件的初始间隙 do=o.3mm试求: (1)如果传感器与工件的间隙变化量 d= 10卩m电容变化量为 多少? (2

38、)如果测量电路的灵敏度足 Ku=100mV/pF则在 d= 1 “时 的输出电压为多少? 解:由题意可求 (1)初始电容: 2 12 oS o r 8.85 10 do do 1.48 1o 12 F 1.48pF 由 Co do,则当 d= 10um时 3 d1o 1o 3 C Co1.48 o.o49pF do 如果考虑d1=o.3mm+1Qim与d2=o.3mm- 1om之间的电容变化量 C,则应为 C =2| C|=2X o.o49=o.o98pF (2) 当 d= 1 z时 o.oo49pF -d CoLm1.48pF do o.3 1o m 由 Ku=1oomV/pF二U C,贝S

39、 Uo=KU C=100mV/p氐(士 0.0049pF)= 士 0.49mV 5有一变间隙式差动电容传感器,其结构如习题图4-5所示。 选用变压器交流电桥作测量电路。差动电容器参数:r=12mm d1=d2=do=o.6mm空气介质,即 = e o=8.85 x 10_ F/m。测量电路参数: Usr=u=Usr = 3sin 31 (V)。试求当动极板上输入位移(向上位移) x=0.05mm时,电桥输出端电压 UL? 习题图4-5 解:由习题图4-5可求 初始电容 C 1=C=C= S/d= o r /d o 8.85 10 12 12 0.6 10 3 变压器输出电压 10 3 2 12

40、 6.67 10 12F 6.67pF Use 亠 2U u 3u *u 其中Zi ,Z2分别为差动电容传感器 Ci ,C2的阻抗.在 xvvd时,G = C0 + C, C 2 = Co C,且 C/Co= d/d o,由此可得 ? c ? U sc U Co Z Z 2Z1 Z 2 C1 C 2 xU sr 005 3sin t 0.25sin t doa6(V) 4 6如习题图4-6所示的一种变面积式差动电容传感器, 选用 二极管双厂网络测量电路。差动电容器参数为:a=40mm b=20mm di=d2=do=1mm起始时动极板处于中间位置, C=G=C0,介质为空气, = o=8.85

41、 X 10-12F/m。测量电路参数: D、D2为理想二极管;及 R=R2二R=10; R=1MD,激励电压 U=36V,变化频率f=1MHz试求 当动极板向右位移 x=10mn时,电桥输出端电压Use? 习题图4-6 -T=h - 7 / C- rf Uv 丄o a1240 10 33 0 b 8.85 10 20 10 3 _22 一 do110 3 12 解:由习题图4-6可求 传感器初始电容 Co 0 S do =3.54 X 10 12 (F) =3.54pF 当动极板向右移 x=10mnfl寸,单个电容变化量为 x101 C CoCo 3.54 1.77 pF a/240/22 1

42、233 8.85 10 12 20 10 3 10 10 312 x1.77 10(F)1.77 pF ) (或 ob c x3 d1 10 3 则C1 = 6+AC, G = Co ?C,由双T二极管网络知其输出电压 Usc = 2 k U if C R R 2Rf 2 RfUj f C R Rf J04 104 2 106“6612 2厂 1036 101.77 10 462 10 2 10 2.55 V ID A C 4 7 一只电容位移传感器如习题图4-7所示,由四块置于空气 中的平行平板组成。板 A、C和D是固定极板;板B是活动极板,其 厚度为t,它与固定极板的间距为do B、C和D

43、极板的长度均为a,A 板的长度为2a,各板宽度为b。忽略板C和D的间隙及各板的边缘效 应,试推导活动极板刀从中间位置移动 x二士a/2时电容Gc和Cd的表 达式(x=0时为对称位置)。 习题图4-7 解:参见习题图4-7知 CAc是CAb与CBc串联,CAd是CAb与CBd串联。 当动极板向左位移a/2时,完全与C极板相对(见题解4-7图), 此时 CAb=CBc= ab/d CAc=CAb/2=Cbc/2= oab/2d ; 题解4-7图 同理,当动极板向右移a/2时,与上相仿(见题解4-7图),有 Cc = ab/(2d+t) ; CAd= ab/2d 48 已知平板电容传感器极板间介质为

44、空气,极板面积 S=ax a=(2 2)cm当将其接入习题图4-14(b)所示差动变压器电桥电路,供桥 电压E=10 V(交流),若传感器工作时可动电极筒最大位移x= 0.2mm ,间隙d0=0.1mm求:传感器的初始电容值;若由 于装配关系,使传感器极板一侧间隙d0,而另一侧间隙为 d+b(b=0.01mm),此时传感器的电容值。 解:初始电容 Co 当装配不平衡时 题解4-8图(b) SoS 8.85 10 12 2 2 10 4 dodo0.1 10 初始状态时电容器C、C2的值; 2 电桥输出电压的最大变化范围为多少? 35.4 10 12(F)35.4pF (见题解4-8图(a),可

45、取其平均间隙计算(见 d %(% b) d0 B 2 2 则其电容为 S 8.85 10 122 2 10 4 d0.105 10 3 =33.7 X 10-12(F)=33.7pF C (b) (c) =0.1+0.01/2=0.105(mm) 题解4-8图 dx、 x处,取宽度为 或利用积分法计算传感器的电容,(见题解4-8图(c),在位置 长度为a的两个狭窄长条之间的微电容为 de d0 bx/a 所以,总电容为 C C dC 0 8.85 10 0 12 0.01 10 3 2 0a0a dxIn 1 bx/ab 2 2 (2 10 ),彳 0.01 In 1 - 0.1 b do 3

46、3.8 10 12(F)33.8pF 两种计算方法结果接近,但积分法更为严密。 4- 14习题图4-14(a)所示差动式同心圆筒柱形电容传感器,其 可动内电极圆筒外经d=9.8mm固定电极外圆筒内经D=10mm初始平 衡时,上、下电容器电极覆盖长度L1=L2=L0=2mm电极间为空气介质。 试求: (b) 习题图4-14 解 (1)初始状态时 Ci 2 0L028.85 10 12 2 10 3 20 D, 10 InIn 12 d9.8 5.51 1012(F)5.51pF (2)当动电极筒位移x= +0.2mm (向上)时,L1=2+0.2=2.2mnrj Lf2 0.2=1.8mm,贝S

47、 12 28.85 102.2 10 r0 In 9.8 123 8.85 10 121.8 10 3 10 In 9.8 C120L1 1 lnD d C22 3 6.06 10 12(F)6.06pF 4.96 10 12(F)4.96pF E CiC2 2 CiC2 差动变压器电桥输出为 10 6.06 4.96 0.5(V) 2 6.06 4.96 同理,当动电极筒位移 x= 0.2mm(向下)时,L1=2 0.2=1.8mm, L2=2+0.2=2.2mm 贝卩 C1 4.96pFC2 6.06pF 差动变压器电桥输出为 10 4.96 6.06 0.5(V) 2 6.06 4.96

48、 E G C2 2 C1 C2 因此,当传感器可动电极筒最大位移x= 0.2mm电桥输出电 压的最大变化范围为 0.5V。 第5章压电式传感器 5 3有一压电晶体,其面积为 20mm厚度为10mm当受到压 力p=10Mpa乍用时,求产生的电荷量及输出电压: (1) 零度X切的纵向石英晶体; (2)利用纵向效应的BaTiQ。 解:由题意知,压电晶体受力为 dn=2.31 x 10 12C/N 12 6 c 0 rS 8.85 104.5 20 10 Ca3 d10 10 x 10 14 (F) F=pS=10X 106 x 20 x 10-6 =200(N) (1) 0X切割石英晶体, r=4.

49、5 , 等效电容 =7.97 受力F产生电荷 12 2 Q=dnF=2.31 x 10 x 200=462x 10 (C)=462pC 输出电压 12 Ua 462 10 145.796 103 V Ca 7.97 10 14 (2)利用纵向效应的 BaTiQ,=1900, d33=191x 10 12C/N 等效电容 12 6 Ca 10 10 3 x 10-12(F)=33.6(pF) rS 8.85 101900 20 10 d =33.6 受力F产生电荷 Q=ds3F=19lx 10 12x 200=38200X 10 12 (C)=3.82 x 10 8C 输出电压 Q 3.82 1

50、0 8 10 12137 103 V 1000pF, kq=2.5C/cm,电缆电容 Ua Ca 33.6 54 某压电晶体的电容为 C=3000pF,示波器的输入阻抗为1MQ和并联电容为50pF,求: (1) (2) (3) (4) 是多大? 压电晶体的电压灵敏度足KU; 测量系统的高频响应; 如系统允许的测量幅值误差为5%,可测最低频率是多少? 如频率为10Hz,允许误差为5%,用并联连接方式,电容值 kq Ca Cc Ci Ca Cc Ci 2.5C/cm Ku Kq/Ca 2.5C/cm2.5 109V/cm 解: (1)1000PF (2)高频(3)时,其响应 U amd33 KuJ

51、 m 8 126.17 10 V/cm 1000 3000 501012F (3)系统的谐振频率 1 1 R Ca Cc Ci 1 1 106 1000 / n 1 rr 12247 rad s K Uim U am 30005010 12 5% (取等号计算) 2 2 n 0.90251/ n 0.9025 0.9025 解出 I2 (3 / 3 n) 2 2 2 ;1/ n 4 2/ n 1/1.02 4 2 2 2 1+( 3 / 3 n) 2( 3 / 3 n) +4X 0.5( 3 / 3 n) =0.96 42 (3 / 3 n) ( 3 / 3 n) +0.04 = 0 解出 (3 / 3 n) 2 =0.042 或(3 / 3 n) 2 =0.96 (舍去) 所以 =9.25643 / 3 n=3.0424 3 =3.0424 3 n=3.0424 x 247=751.5(rad/s) f = 3 /2 n =751.5/2 n =119.6(Hz) (4) 由上面知,当 3.515 第7章热电式传感器 7 14 已知铜热电阻一Cul00的百度电阻比 W(100)=1.42,当用 此热电阻测量50 C温度时,其电阻值为多少 ?若测温时的电阻值为 92Q,则被测温度是多少? 解:由W (100)二R00 /R。=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