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学院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_第1页
保山学院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_第2页
保山学院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_第3页
保山学院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保山学院 2015 2016 学年第二学期 XXX)&课程期末考试试卷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卷别: A 卷 ) 、填空题( 10 分,每空 1分,共 8 题) 1尚书 ?尧典; 2审美评价;道德评价; 3“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 4毛诗序; 5情感性;审美性; 6皎然; 7曹丕; 8主情说; 选择题( 10 分 ,每题 1 分 ,共 10 题) 1C 2B 3B 4D 5A 6B 7A 8D 9D 10C 三、名词解释题( 20 分,每题 5 分,共 4 题) 1以意逆志说:是孟子提出来的关于文学欣赏的观点。他认为赏诗的过程是体察诗人内心的过程,读 者读诗的时候,要透过外表的言

2、辞而得到诗人的本心,就要设身处地,以自己的心去逆料诗人的心,使自 己的心与诗人的心达到契合,这是一个将心比心的体验过程。这种说法首次揭示了文学欣赏中“体验”这 种重要的心理机制,对后世的诗歌鉴赏产生了重要影响。 (5 分) 2风骨:是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概念之一,刘勰最早系统地提出和总结了风骨理论,对后世文学创作 和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 “风”是一种表现得充实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风貌。 “骨”是一种精要劲健 的语言表达, 即作品语言所依附的骨力。 “风骨” 合起来是一种美学要求, 其主要特征是指文风的爽朗刚健, 文章呈现出一种有力度的艺术美。 (5 分) 3兴寄:是陈子昂提出来的,兴是指审美意

3、象对人所产生的感发作用,寄指诗人隐含于诗歌审美意象 中的现实寓意,也就是诗歌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所具有的社会内容。兴寄说是说诗歌要有充实的内容,言之 有物,寄怀深远,因物喻志,托物寄情。陈子昂的兴寄说对盛唐诗歌风格的形成具有理论意义上的开创作 用,并为后人所继承,成为他们反对形式主义浮糜诗风的理论武器。(5 分) 4别材别趣说:这是宋代的严羽提出来的说法。所谓“别材”是说诗歌创作在题材内容方面有自己特 殊的要求和规定。 诗歌题材的这种特殊要求和规定就是“吟咏性情” ,即诗不以知识学问为主要内容和表 现对象,而以“吟咏性情”为根本,这就从内容题材上划清了诗与非诗的界限。 “别趣”指诗歌有自己特殊 的

4、旨趣,与应用文章理论文章以阐明某个道理为宗旨迥然不同,这一特殊旨趣就是“兴趣”。(5 分) 四、简答题( 30分,每题 10分,共 3 题) 1谈谈虚静说的内涵及对文学艺术活动的影响。 (10 分) 答:虚静是中国文学理论的范畴之一,体现在老庄的思想中,老庄谈“虚静”,其本意主要不在文学 或文艺,而是讲哲学的认识论。是说人作为认识的主体,在体认和把握认识的对象特别是玄妙的大“道” 时,必须排除一切外来干扰,诸如功名、利禄、情爱、死生等等世俗观念,即精神上要彻底解放,心灵世 界应作到极度虚无空明,一尘不染。 (5 分) 对文学艺术活动的影响:用虚静来强调审美主体的超功利性:审美主体要摆脱功名利禄

5、等世俗观念的 侵扰,消除身心欲求,重内心的体察和感悟。 (5 分) 2结合具体的作品谈谈你对金圣叹“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的理解。 (10 分) 答:金圣叹的这段话谈的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的问题,在金圣叹看来,小说艺术的核心就在于创 造各具个性的人物形象,主要有以下体现: (1)首先,金圣叹认为水浒传在写人时,达到了“传神”“逼真”的境界。 (3 分) (2)其次,金圣叹认为要使人物传神和逼真,必须写出人物性格的“同中之异”,即刻画出同类人物 性格的不同个性。 (3 分) (3)最后,金圣叹认为水浒传能通过独特的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3 分) 注:结

6、合具体的作品 1 分。 3简述王国维境界说的基本内涵。 (10 分) 答:境界说是王国维的独创,它是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和文学批评的首要标准,是王国维对中国 美学的贡献。其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分) (1)第一,情与景融,意与境浑。 (3 分) 王国维把情与景意与象作为境界的两个必备要素,并且二者相互交融, “意与境浑”是境界的最高体 现。 2)第二,真情真景,自然而已。 (3 分) 景物和情感必须真切、自然,王国维所说的境界,是以生命力为底蕴的、真景物与真感情统一交融的 艺术世界和精神形象。 人间词话说: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3)第三,传神不隔

7、,如在目前( 3 分) 所谓“隔”,是指语言雕琢,用典深密,体现出精工修饰之美而缺乏平淡自然之美。所谓“不隔” ,是 指语言清新平易,形象鲜明生动,具有自然真切之美,不见人工雕琢之痕。王国维认为判断境界优劣的标 准时能否做到传神不隔。他推崇“不隔” ,从创作角度而言,体现了对艺术直觉的重视,从艺术美学角度来 说,体现了对超越人工之美的天生化成之美的一种推崇。 五、材料分析题( 15分,每题 5 分,共 3题) 1(1)这段话出自哪里?作者是谁?( 2 分) 答:这段话出自文赋 ,作者是陆机。 (2)这段话论述了文学创作中创作冲动的产生需要的三个条件,请具体阐述。(3 分) 答:文学创作中创作冲

8、动产生的三个条件是: 一是阅读前人的作品, 丰富自己的学识, 陶冶思想情操, 具备良好的文学素养。二是观察自然万物,触景生情,深入体察和思考社会人生。三是作者必须有高远的 人生追求。 2( 1)根据上文的论述,简述艺术构思的特点。 (2 分) 答:艺术构思的特点是:一是艺术想象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二是作者的想象与物象紧密结合。 (2)谈谈你对“神与物游”的理解。 (3 分) 答:“神与物游”实质上是刘勰对文学创作中主客体关系问题的探讨, “神”指的是创作主体的想象 和情感,“物”指的是自然万物, “神与物游”是人的情感是自然万物完全融为一体的状态。该说法受到了 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9、的影响,中国古人认为自然万物与人一样是有生命、有情感的,因此, 它们不是我们要征服的对象,而是可以与我们进行交流和对话的。 3(1)这段话出自哪里?( 1 分) 答:这段话出自钟嵘的诗品序 。 (2)这段话描述了诗人情感的来源是什么?这种论述与前人相比有何创新之处?(4 分) 答:这段话描述了诗人情感的来源于客观外物的感召(物之感人) 。而关于客观外物的含义,钟嵘较诸 前人有更深刻的理解,他之所谓客观外物,一指自然物色,即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物变化;一指社会人事, 即社会人生的荣辱得失,悲欢离合。 六、论述题( 15 分,共 1 题) 任选一首诗歌,结合司空图的四外说分析其意境。 评分标准:这个题目比较灵活,学生可选任意一首诗歌分析其意境,但是分析中必须结合司空图的四 外说,四外是指“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和“景外之景”。 “韵外之致”:一是指声音韵律之美将人引入余音不绝的美感境域,二是指诗意隐曲悠远,含蓄隽永。 ( 2 分) “味外之旨”,即言诗境意旨中表层义、境外联想义等多重意旨,而更重要的则是对境外之义的把握, 强调有意境的作品所具有的启人深思的理趣。 (2 分) “象外之象”和“景外之景” :第一个象与景,是指诗境具体描绘的实象和实景;第二个象和景则是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