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有效理答,走向高效课堂_第1页
探求有效理答,走向高效课堂_第2页
探求有效理答,走向高效课堂_第3页
探求有效理答,走向高效课堂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探求有效理答,走向高效课堂华东师大崔允漷教授认为,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 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答既是一种教学 行为,也是一种教学评价。它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的即时评 价,是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对话”, 直接影响学生对某个问题 的理解和进一步学习,也影响到学生对一节课甚至一门功课的兴 趣与态度。教师理答表现行为主要有探问、追问、转问。如何提 高教师理答的有效性,走向高效课堂呢?一、阶梯分解式探问一一拨开云雾见阳光探问就是课堂上当学生由于知识欠缺、问题本身模糊或有一定难度等原因无法回答或回答不正确、 不完整时,教师变换角度, 让学生换一个路径接近问题的答案。 探问的

2、方式主要有:就同一 问题改变提问角度,把原来的问题化解为几个小问题逐一发问, 提供回答线索,问一个与原问题相关的新问题等。 有效地探问能 够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及时把一个对学生而言艰涩的问题分 解成一个个相对简单的子问题,像爬楼梯一样慢慢的接近目标。 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分苹果时,进行了如下的教 学: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都是加法算式师:嗯,再看看这些算式的结果,你还有其他发现吗?生:得数都是 10师:对,这些都是得数是 10的加法算式。你们再看看,加 号前面的这些数,能不能看出什么?生:加号前面的这些数越来越大 师:每次增加几呢? 生:每次增加 1师:加号后面的数

3、呢?生:越来越小,每次减少 1师:说到这里,你能不能说说为什么最后得数都是 10呀? 生:因为加号前面每次都增加 1,加号后面每次都减少 1, 加起来刚好抵消了。学生在教师几个小问题的启发之后都恍然大悟: 他们对加法 算式的规律有了更完整的认识,对加法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 解。这种阶梯式探问方法使得课堂从尴尬的冷场转向积极的回 应,使学生拨开知识的迷雾,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二、剥笋深入式追问众里寻他千百度追问是数学课堂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提问方式。 善于追问的教 师总是能在适当的时间摆脱预设的束缚, 将一个个好的问题及时 地抛出来,带领学生剥离表象,接近数学的本质,引发学生对所 学知识进行思考,引

4、起自身思维的碰撞,并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 和优化。如在教学乘车这一课时:问题“车上原来有 2 人,有 3 人准备上车, 还有 2人正跑过来, 现在车上一共有多少人?”很 多学生马上不假思索地说 7 人。教师接着问下去:你是怎么想的?学生: 5+2=7。教师本来想让学生列连加的算式计算, 未想学生却直接列了 一个两步的加法算式,但是她马上找到契机,追问:这 5 人是怎 么来的?生:有 5 人没上车。师转问其他学生: 这么算可以吗?刚才他是把小朋友分成几 部分?生:两部分。师追问:哪两部分? 生:在车上的和没在车上的。 这里,教师并没有否定这个学生的做法, 而是让其他学生分 析这个算式, 接着再问有

5、没有其他的分法, 当学生说出第二种方 法 2+3+2=7 时,继续追问:他现在把这些小朋友分成几部分?生:三部分。师追问:哪三部分?生:车上的 2人,准备上车的 3 人,还有后面跑上来的 3人。 师:为什么用加法呢?生:因为准备上车 3 人,又跑过来 2 人。师补充:哦,这 3 人和这 2 人都是要上车的,现在车上一共 几人?生:7 人。师:咦,你们看看这两个同学列的算式有没有什么关系啊? 生(看了几秒) 那 5 人其实就是准备上车的 3 人和跑过来的 2 人合起来的!教师不断地追问,让学生去解释两个不同的算式是怎么来 的。在一步步的追问下, 学生很自然地明白了三个数连加的算式 的意义;同时,

6、教师抓住两个不同的算式之间的关系,也为本节 课后面教学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三、征询求助式转问柳暗花明又一村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在执教六年级复习课 如何审题 时出 示了一道题目“带着小狗的小明和小兵同时分别从相距 1200 米 的两地相向而行,小明每分钟行 55 米,小兵每分钟行 65 米,小 狗每分钟跑 240 米。小明的小狗遇到小兵后立即返回向小明这边 跑,遇到小明后再向小兵这边跑当小明和小兵相遇时,小狗一共跑了多少米?”在学生尝试解题之后,华老师问一个学生: 你遇到了什么难题?学生说不出来, 于是华老师适时将问题抛给 了班级其他举手的学生。 一学生这样说“我可以求出他们两

7、个相 遇的时间, 但是求不出小狗跑到小兵, 又从小兵跑到小明那边的 时间”。 这一回答马上引起了全班大部分同学的共鸣,认为要求 出三个物体的时间和速度难求。 于是华老师建议孩子们再把题目 重读一遍后让学生说说题目主要说了什么?一个小女孩站起来 说:这道题目是说小明和小兵相向而行, 小狗在他们两个之间来 回地跑,非常简洁地把题目的意思说清楚了。在这个案例中, 华老师为了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的障碍, 更好 地解决这道题目, 进行了两次转问: 一次转问学生“遇到了什么 难题”, 二次转问学生“题目主要说了什么”。 第一次转问能够 帮助学生明白自己解不出来的原因,使接下来的理解能更加深 刻、有针对性; 第二次转问是帮助学生去除掉过多的干扰信息和 条件,理清题目的基本思路,防止学生陷在题目的陷阱中,为学 生接下来建立本道题最基本的数学模型 (路程 =速度*时间)奠定 基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由这句话联想到我们 的数学课堂教学“一千名教师就有一千种不同的理答。 ”面 对学生的回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