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_第1页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_第2页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_第3页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_第4页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湖北省咸宁市赤壁一中 冯红梅【单元文本解读】这个单元指导学生学习自然科学小论文。这里所说的“小论文”,是科学普及意义上的文章,大多是为了普及科学知识、引起大众对科学的关注、兴趣和热情而写的。这些文章不一定是发前人之所未发,却都出自科学大师之手,观点确实,论证严谨,文笔生动,兼有理趣和情趣。这个单元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21世纪,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一个缺乏科学教育的民族是很难强大起来的,一个缺乏科学素养的人是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工作和生活的。科普文章的理性精神和睿智哲思,对学生心智的成熟也是非常有益的。【本文解读】刘易斯托马斯博士(Lewis Thomas)1913

2、年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研究院)院长,并荣任美国科学院院士。其著作细胞生命的礼赞以其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而家喻户晓。 作为生物的社会,到底是什么样子?跟着作者的脚步,我们走近再走近。作者选取了独特的视角,将一些群居性生物的行为与人类进行比较,描述了它们在集体行动中所表现出的高度组织性,提出了“多个单独的动物合并成一个生物的现象”,对传统生物学过分强调个体行为和动物本能的观点进行了反思,也对

3、人类盲目自大、不能充分认识自身生存危机作出了警示。 “从适当的高度往下看,大西洋城边青天白日下的海滨木板路上,为举行年会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的医学家们,就象是群居性昆虫的大聚会。同样是那种离子式的振动,碰上一些个急匆匆来回乱窜的个体,这才略停一停,碰碰触角,交换一点点信息。”文章一开头,作者首先把人类的聚会比喻成动物的聚会,这种认识就带给我们以冲击的力量,完全摒弃了人类的寻常思维。这种迥异的写法,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思维给抓住了,于是,你不能不叹服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力。 蚂蚁与人类,到底谁更像谁?“用这种话来描绘人类是可以的。在他们最强制性的社会行为中,人类的确很象远远看去的蚁群。不过,如果把话反过来

4、讲,暗示说昆虫群居的活动跟人类事务总有点联系,那在生物学界将是相当糟糕的态度。”作者引用了世人的普遍的观点,所以描述昆虫行为的人,惟恐被指斥为“违反科学”,都不遗余力地从“有异于人的”方面来理解生物的社会行为,说它们“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但是,可以看出,作者绝不从于世俗,他要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观察生物,那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他说“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然后以幽默的语言,列举了一系列蚂蚁的社会行为,从“培植真菌,喂养蚜虫”,到“迷惑敌人,捕捉奴隶”,到“使用童工”“交换信息”,简直和人类的行为毫无二致。“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在这里,作者有意用描述人类行为

5、的语言来描绘蚂蚁,和文章开头的一段用描述昆虫的语言来描绘人类恰成对比,表达了一个鲜明的观点,那就是:人类的社会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极大的共性,并非水火不相容,而是可以互为比照的。 根据作者看到的事实,作者不无讥讽地说:“最让我们不安的是,蚂蚁,还有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它们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可这有什么关系呢?作为生物的社会自有它们的社会秩序。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我们看不出它们“有什么思想”;倒是人类自己“我们才最巴不得它们是异己的东西。我们不愿看到,可能有一些集体性的社会,能够象一个个生物一样进行活动。即使有这样的东西,它们也决不可能跟我们相关。”可事实是,这些生物的社会有自己的思考

6、,有自己的组织,有筹划、谋算,“这是智慧,是某种活的计算机,那些爬来爬去的小东西就是它的心智。”作者以白蚁为例,说明白蚁在构建生物的社会是怎样的秩序井然,“群体变大时,其智慧似乎也随之增加”,尽管人类还不能认识它们,可是不能不惊叹于它们的社会它们的世界。蜜蜂、鱼类、飞鸟的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也在说明,它们的世界“同样是互相依存、互相联系、同步活动”。 于是,作者不能不反思,人类与作为生物的社会那种联合的智慧。需要注意的是,作者对生物行为的反思,其目的不是为了证明其他生物比人类更高明,而是为了检讨人类盲目乐观自大的情结。在漫长的生物发展史上,人类是姗姗来迟的一个物种。人类虽然最终脱颖而出,主宰了

7、这个世界,但人类的行为方式还具有和其他社会性生物相类似的特点,还需要联合,需要团结,才能源源不断地产生智慧,克服自身发展面临的种种困境,推动社会进步。 文章结尾,作者以科研为例,援引权威人士的观点,再次强调个体的智慧与群体的智慧,就像一个锯齿与整条大锯的关系,个人的孤独静默也许有助于一些发明创造,但这些发明创造必须融人到群体的智慧中才能发挥作用,才有意义。所以,我们要像昆虫那样,发扬光大“一有发现就大叫起来”的古老传统,经常接通我们与社会组织这个庞大网络的电路。 【教学设想】这次课程改革,科普类选文的功能发生变化,转换角色,重新定位,这就是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和科学理念的渗透。未来高中语文

8、所特别强调的应用性、探究性、多元性、选择性等理念,更是要求我们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因此,科普类选文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托马斯.刘易斯作为生物的社会是普通高中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必修的第12课。 作为生物的社会选自美国生物学家、医学家的科学散文著作细胞生命的礼赞。无论从生物学角度,还是文学角度看,本文都是一篇佳作,它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阅读此文,既可得到科学知识的启迪,又可得到科学美感的陶冶。学习本文,并非以学习最新的科学知识和科学发明为主要目的,而是要使学生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关注科学探索的过程,领悟科学家追求真理所体现出的人格魅力,感受科学

9、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指导学生在阅读中逐步学会筛选、整合,提高提取信息的准确性和速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 1、了解科学家刘易斯.托马斯对生物学的杰出贡献,了解他的两本科学著作细胞生命的礼赞和水母与蜗牛的思想见解和语言风格。2、阅读文章,学会筛选、整合信息,逐步提高提取信息的能力。3、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及异乎常见的情感态度。4、赏析和借鉴作者生动幽默的大家风格。过程与方法:1、 整体感知,强化由大到小、先整体后局部的阅读方法。2、 局部探究,学会根据结构把握主旨和作者思想的赏析方式。3、 依文析情,通过对语段、句子、词语的品析,于细微处见精神。4、 赏练结合,把学习名家名作的体会

10、迁移到亲身体验,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生物、热爱自然的情感。2、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3、领悟科学家追求真理所体现出的巨大魅力。【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及异乎常见的态度。2、赏析和借鉴作者生动幽默的大家风格。【教学难点】:赏析和借鉴作者生动幽默的大家风格。【教学方法】:课前印发作者生平资料及作品、课上合作探究、师生对话、赏练结合【课 型】:阅读课【课 时】:一课时【教学流程】:一、 导语在生活中,我们会关注白云蓝天,读出云天对大地的情愫;会关注鲜花小草,听到花草长高、开花的声音这是因为我们对这些充满热爱、用尽

11、了关注。可是,人们往往忽视一些细小的生命,比如(出示图片:蜗牛和蚂蚁。)其实,他们的世界也是丰富多彩,他们的社会也是组织严密的。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著名的生物学家和医学家刘易斯托马斯的笔触,来一次轻松的科学之旅吧! 二、初步探究,进入文本【问题一】 文中列举了哪些生物?这些可爱的生物它们的社会具有怎样的特点?(从4-10段中,找关键词句,归纳总结。)并结合具体的语句谈谈作者对它们的态度。【问题二】 与之对比的,人类社会又有何特点,人类应该怎样做?请仔细阅读1-3、11-13也结合具体的语句谈谈作者是如何看待人类的?三、交流碰撞,弄清主旨【问题一】1、生物社会的特点(明确:作为个体,微不足道;随

12、着群体的增大,智慧逐渐增强。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协调性,步调一致的行动、集体协作式的劳动、有目的的行为、互相交换信息,俨然一个庞大的活物,显示出非凡的力量。)2、作者的情感态度示例1:只有当你观看聚在蚁丘边的、黑鸦鸦盖过地皮的数千蚂蚁的密集群体时,你才看见那整个活物。这时,你看到它思考、筹划、谋算。(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单个生物凝成一个整体之后的非凡力量。也表现了作者对生物的欣赏赞叹。)示例2:它们开始把小粒叠放起来,霎时间竖起一根根柱子,造成一个个弯度对称的美丽拱券。一个个穹顶小室组成的晶状建筑出现了而时候一到,它们又怎样知道把两根柱子合拢,作成天衣无缝的拱券。它们开始骚动、激奋,然后就象艺

13、术家一样开始工作。(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欣赏赞叹之情跃然纸上。)示例3:起初,它们是一个个阿米巴状细胞在到处游动,吞吃着细菌,彼此疏远,互不接触,选举着清一色的保守党。然后,一阵铃声,一些特殊的细胞放出聚集素,其他细胞闻声立即聚集一起,排成星状,互相接触、融合,构成动作迟缓的小虫子,象鳟鱼一样结实,生出一个富丽堂皇的梗节,顶端带一个子实体,从这个子实体又生出下一代阿米巴状细胞,又要在同一块湿地上游来游去,一个个独往独来,雄心勃勃。(拟人的修辞,写出了黏菌细胞的可爱和神奇。)【问题二】1、人类社会的特点,人类应该做样做?明确:(特点:与生物很像,但不愿承认这一事实。并不经常感觉我们联合的智慧。

14、电路好像还在,即使并不总是通着电。作者呼吁:我们总要一边探索,一边互相呼唤,交流信息,发表文章,给编辑写信,提交论文,一有发现就大叫起来。)2、作者描述人类活动的角度和态度示例1: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的医学家们,就像是群居性昆虫的大聚会。同样是那种离子式的振动,碰上一些个急匆匆来回乱窜的个体,这才略停一停,碰碰触角,交换一点点信息。 (碰碰触角可以改成握握手吗?为什么?不能,因为“碰碰触角”形象地说明,人和生物其实很相似,改后失去幽默风趣的效果,也不能表明作者一种谦冲的、卑以自处的态度。)示例2: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的。(让谁为难?为什么为难?让人类中心主义者为难,为难的是面子,是虚

15、荣,是盲目的自大和自尊。这是作者的调侃和嘲讽。)示例3: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表明,生物大类人类。)示例4:关于昆虫行为的书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地提醒人们,昆虫好象是来自外星的生物,它们的行为绝对是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苦口婆心”可否换成“絮絮叨叨”?为什么?不能,苦口婆心本意是善意而有耐心的教导。这里褒词贬用,嘲讽了人类自高自大的心理。)示例5:我们总要一边探索,一边相互呼唤,交流信息,发表文章。给编辑写信,提交论文,一有发现就大叫起来。(用夸张的笔法,将人与生物暗中混同,说明,人与生物很像,人可以向动物学习。)四、通过这篇

16、文章,作者要表达什么观点、给你怎样的启示?人类应该摒弃盲目自大,傲慢。应该虚心向生物学习,团结,协作。人类应该谦虚平和,平等地看待生命。人类应该达观睿智,尊重自然宇宙。五、承上启下,小结:通过合作探究,我们明白,文章的思路:人与生物很相似,可以比照生物社会联合产生神奇智慧人类应该向生物学习。我们还明白了作者作为科学家的理念。并且,我们还研究过程中还感受到作为科普大家的刘易斯托马斯的轻松的语言风格。我们来看看他的其他作品中的精彩语句六、点击他的其他作品中的经典语句精彩点击一我们至今认为,人类疾病的肇事者,是一群有组织的、现代化的魔鬼。而在这敌阵中,最显眼的、坐中军大帐的便是细菌。我们断定,它们干

17、起坏事来该是饶有兴致的。 精彩点击二 看着电视,我们会认为,我们是在四伏的危机中作困兽斗,被追逐我们的细菌团团包围,之所以免于感染和死亡,那只是因为化学技术在护卫着我们,每时每刻在杀退众菌。我们得到的指导是把消毒剂到处喷洒,卧室要喷,厨房要喷,洗澡间尤其要使劲喷甚至连亲爱的电话听筒的内部也要喷一通。我们把烈性的抗菌药敷到小小的疙瘩疮上,然后再用塑料布严严实实地包扎。七、你能归纳他运用的主要手法吗?(作者运用的方法:比喻、夸张、拟人、拟物等。)八、鲁迅读天演论后惊叹:“原来世界上竟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房间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我们读罢此文,也不禁感叹:世界上竟有这样一个刘易斯托马斯在观察生物的时候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不落窠臼!同学们,其实在身边或电视或书本上我们应该看到过类似的生物社会,你能想出来吗?(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相机归纳。)九、大家能把自己想到的画面描绘出来吗?用我们学到的方法,用我们领略的语言风格!(学生写,小组交流,选最佳作品展示)十、总结全文:思想的深度不是滔滔万言的专利,幽默清新不总是与科学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