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direct3d编程教学大纲(106001)1互动业务系统设计教学大纲(106002)3计算机图形学教学大纲(106003)5计算机网络协议基础教学大纲(106004)8计算机组成与设计教学大纲(106005)11媒体内容安全技术教学大纲(106006)13媒体网络规划与设计教学大纲(106007)16媒体网络与交互电视技术概论教学大纲(106008)18媒体资产与业务管理技术教学大纲(106009)20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教学大纲(106010)23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教学大纲(106011)26面向对象程序设计-vb教学大纲(106012)28嵌入式计算机系统c教学大纲(106
2、013)29数据库技术与sql语言教学大纲(106015)34数字图像处理a教学大纲(106016)35数字图像处理b教学大纲(106017)38数字影视保护技术教学大纲(106018)40数字语音技术(a)教学大纲(106019)41数字语音技术(b)教学大纲(106020)43信息安全数学基础教学大纲(106022)45虚拟现实技术教学大纲(106023)48游戏测评技术教学大纲(106024)50游戏人工智能教学大纲(106025)51游戏设计基础教学大纲(106026)53游戏音效技术教学大纲(106027)55智能视频分析技术教学大纲(106028)57自然人机交互技术教学大纲(10
3、6029)58游戏引擎原理教学大纲(106030)60电子商务和信息安全教学大纲(106031)62现代电视技术教学大纲(106032)64 direct3d编程教学大纲(106001)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06001 英文名称: direct3d programming授课对象: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本科生开课学期: 第三学年春季学期学分/学时:2学分/32学时先修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131002),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 (106010)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课程简介: direct3d课程主要涵盖了direct3d初始化、绘制流水线、颜色、光照、纹理、alpha融合、模板以及如何使
4、用direct3d实现游戏中所需的技术。与目前的游戏编程相结合,课程中会介绍顶点着色器和像素着色器。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可以使用direct3d实现一些有趣的技术和应用程序,例如地形绘制、粒子系统以及加载和绘制3d模型等。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可以加深对前面所学的c/c+、windows编程的理解。能够将数据结构部分的抽象内容应用到鲜活的实例中来,同时也与相关课程游戏引擎技术互补发展。通过学习,使学生可以使用direct3d进行图形绘制及渲染,并掌握当前3d游戏开发的核心技术。学生能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对游戏开发的兴趣。基本要求:1. 了解3d空间中的基
5、本运算。2. 掌握direct3d中的绘制。3. 了解粒子系统和地形绘制基础。4. 掌握顶点着色器和像素着色器的编程。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1.基础知识(2学时)重点内容:掌握向量几何和向量代数,以及它们在3d计算机图形学中的应用。掌握矩阵,矩阵代数,以及如何借助矩阵进行3d几何变换。掌握d3dx库中专门用于进行3d数学运算的部分类和函数。2.direct3d基础(2学时)重点内容:掌握基本的图形学概念以及如何初始化direct3d。3.direct3d中的绘制(4学时)重点内容:掌握如何绘制场景。4.颜色、光照(4学时)重点内容:掌握direct3d中颜色的描述方式,光照的定义方式。5.纹理
6、映射(4学时)重点内容:掌握如何创建纹理,纹理应如何进行过滤。6.融合技术(4学时)重点内容:掌握direct3d支持的各种融合模式及如何用alpha分量控制图元的透明度。7.模板(2学时)重点内容:掌握模板缓存的工作原理,如何实现镜面效果,如何绘制阴影。8.direct3d的应用(4学时)重点内容:设计粒子系统及地形绘制。9.顶点着色器入门(4学时)重点内容:如何创建、设置及销毁顶点着色器。10.像素着色器入门(2学时)重点内容:如何编写、创建和使用像素着色器。四、作业、实践环节通过实际编程操作完成作业。五、建议教材 1(美)frank d.luna 著,段菲 译. directx 9.0
7、3d 游戏开发编程基础.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六、参考资料 1 wolfgang f.engel 著,周惟迪等译. direct3d游戏编程入门教程(第二版).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执笔人:沈萦华课程教学团队成员:徐品,沈萦华,蓝善桢,张岳专业负责人:杨磊系主任:杨磊 互动业务系统设计教学大纲(106002)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 106002英文名称: interactive service system design授课对象: 数字媒体技术及相关专业本科生开课学期: 第三学年春季学期学分/学时:2.5学分/32+16学时(课内32学时,实验16学时)先修课程:
8、 计算机网络协议基础(106004)教学方式: 课堂授课、上机实验课程简介: iptv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提供受用户欢迎的互动业务成为影响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本课程是一门综合介绍互动业务系统设计相关技术的课程,集中讲述了互动业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结构,对互动业务系统中的业务运营支撑技术、中间件技术、浏览器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突出互动业务开发。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介绍最新的互动业务系统设计的相关技术、解决方案及商业应用,帮助学生建立起互动业务系统知识结构,掌握互动业务系统开发技能。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互动业务系统的概念、互动业务系统的基本构架;掌握互动
9、业务系统中业务运营支撑、中间件、浏览器等相关技术;了解开发互动业务的基本流程。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理论教学(40学时)第一章 概述(2学时)重点内容:互动业务系统的基本概念,系统基本结构,互动业务的主要形式。第二章 网络基础(2学时)重点内容: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网络、电信网络的基本体系结构,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第三章 互动业务运营支撑(6学时)重点内容:boss的系统功能,boss的系统架构,boss的应用集成平台,boss的业务框架平台,boss的应用解决方案。第四章 中间件技术(8学时)重点内容:中间件的基本概念与结构,数字电视中间件(mhp,mheg5,nds,seachang
10、e),web服务中间件,移动业务中间件。第五章 浏览器技术(6学时)重点内容:xml,java,ajax等第六章 互动业务开发技术(8学时)重点内容:qt,android,moblin等(二)实验教学(16学时)1网络socket编程实验(2学时)重点内容:基于socket的tcp网络通信,基于socket的udp网络通信。2嵌入式开发实验。(4学时)重点内容:arm嵌入式开发。3浏览器应用开发实验。(4学时)重点内容:基于java的浏览器应用开发。4qt开发实验。(4学时)重点内容:基于qt的终端显示开发。5移动业务开发实验。(2学时)重点内容:android、moblin移动业务开发。四、
11、作业、实践环节作业:1. 每2学时布置24题;2课外大作业,完成应用软件的设计与开发。五、建议教材无六、参考资料1 杨放春等. 下一代网络业务支撑环境.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5.2 李华飚. java中间件技术及其应用开发.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9.3 靳岩. google android开发入门与实战.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6.4 / 执笔人:杨成课程教学团队成员:杨成, 宋金宝,李传珍专业负责人:杨磊,杨成 系主任:杨磊 计算机图形学教学大纲(106003)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06003英文名
12、称:computer graphics 授课对象:数字媒体技术、广播电视工程等专业开课学期:第三学年秋季学期学分/学时: 2.5学分/32+16学时(课内32学时,实验16学时)先修课程:高等数学a(123001-2)、c语言程序设计(131002)、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 (106010)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上机实验课程简介:计算机图形学是研究怎样用计算机生成、处理和显示图形的一门学科。图形学的应用范围很广,三维可视化技术、虚拟现实、动画、游戏等领域都是以图形学知识为基础的。本课主要讲述计算机图形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应用,使学生学习计算机图形学的经典方法和最新成果,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实际
13、图形编程能力。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基本图形生成原理、图形几何变换、图形显示技术、曲线、三维几何造型、真实感图形等部分。另外,本课中还有有关交互式图形设计的实验,学生将学习使用vc+进行图形绘制以及基于opengl进行三维真实感图形的造型、显示与渲染的实验。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图形学的基本原理及常用的算法,并学会用vc+开发工具编写简单的绘图程序。基本要求:1. 了解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概况、图形显示设备;2. 了解vc+开发工具,掌握vc+基本的图形绘制方法;3. 理解直线、园与椭园的生成算法,掌握直线的bresenham算法;4. 掌握区域填充算法,
14、理解线型与线宽的处理、字符、裁剪、反走样等基本图形生成算法;5. 掌握二维几何变换的方法,掌握齐次变换方法,了解三维几何变换的算法;6. 掌握窗口视区变换、投影变换、视向变换等方法,理解二维裁剪及三维裁剪的有关算法;7. 掌握bezier曲线、b样条曲线等常用曲线的生成算法,并了解各自的适应范围;8. 掌握coons曲面、bezier曲面和b样条曲面的基本算法,理解nurbs曲面等曲线的生成算法,并了解各自的适应范围;9. 了解欧氏几何的基本概念,掌握构造实体几何表示法、边界表示法、扫描表示法、特征表示法和单元分解表示法;10. 了解分形几何的基本概念,理解随机插值模型、粒子系统模型、正规文法
15、模型、迭代函数系统模型等算法模型的基本方法;11. 了解真实感图形渲染的基本原理,掌握消除隐藏线、消除隐藏面、明暗效应、颜色模型、纹理图案映射等基本算法;12. 掌握flat、gouraud、phong等三维着色模型,了解光线的折射和透射模型,了解纹理映射原理,掌握光线跟踪的基本原理;13. 了解动画的基本原理,了解非真实感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动态;14. 掌握用vc+开发基本图形,初步掌握使用opengl开发图形动画的基本方法。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理论教学(共32学时)1. 绪论(2学时)重点内容: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应用、系统、标准等;2. 交互式图形软件设计(4学时)重点内容:v
16、isual c+ 6.0开发环境,图形用户界面设计、消息处理与交互式绘图,vc图形程序库,绘图程序实例;3. 基本图形生成原理(4学时)重点内容:直线的生成,圆与椭圆的生成,区域填充,影线填充,线宽与线型的处理;4. 图形几何变换(2学时)重点内容:几何变换的方法,二维几何变换,二维组成变换,三维基本变换,三维组合变换,参数图形的几何变换;5. 图形显示(4学时)重点内容:窗口视区变换,投影变换,视向变换,二维裁剪,三维裁剪;6. 曲线(4学时)重点内容:抛物样条曲线,三次插值样条曲线,贝塞尔曲线,b样条曲线;7. 三维几何造型(2学时)重点内容:欧氏几何造型,样条曲面造型,构造实体几何、边界
17、、扫描、特征和单元分解表示法;8. 分形几何(2学时)重点内容:随机插值模型、粒子系统模型、正规文法模型、迭代函数系统模型等算法模型;9. 真实感图形(4学时)重点内容:消除隐藏线、消除隐藏面、明暗效应、颜色模型、纹理图案映射10. 计算机动画简介(2学时)重点内容:动画的发展史,动画分类,关键帧动画原理,动画的文件格式;11. 非真实感图形简介(2学时)重点内容:非真实感图形的基本概念,几种典型的非真实感图形,轮廓提取、风格纹理、细节简化、各种变形等算法。(二)实验教学(共16学时)1mfc的基本绘图方法(4学时)重点内容:学习绘制基本图形直线、矩形、椭圆等;2mfc的高级绘图方法(4学时)
18、重点内容:学习橡皮条绘图技术,用图像法绘制图形,如多边形、随手画等,实现bmp和jpg格式图像的显示,实现undo/redo,图像的保存等;3. opengl的基本绘图方法(4学时)重点内容:在vc+中建立opengl的绘图环境,利用opengl进行简单的二维图形的绘制;4. opengl的高级绘图方法(4学时)重点内容:学习opengl的纹理贴图、简单光照、导入三维模型等三维显示和渲染技术。四、作业、实践环节1作业:每次课布置课外作业12题。2. 实践环节:在后半学期安排上机实验。五、建议教材 陈元琰,张睿哲,吴东计算机图形学实用技术(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六、参考资料1 唐
19、荣锡等计算机图形学教程(修订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 唐泽圣等计算机图形学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 潘云鹤等计算机图形学原理、方法及应用(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 孙家广等计算机图形学基础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5 李胜睿等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教程(opengl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6 美james d. foley等.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graphics.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执笔人:徐品课程教学团队成员:徐品,沈萦华专业负责人:杨磊 系主任:杨磊计算机网络协议基础教学大纲(106004)
20、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06004英文名称: network interconnection and protocol principle授课对象: 数字媒体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广播电视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本科生开课学期: 第三学年秋季学期学分/学时:3学分/40+16学时(课内40学时,实验16学时)先修课程: 无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上机实验课程简介: 计算机网络协议基础课程是工科本科学生的重要技术基础课之一。课程将对计算机网络的协议模型,对计算机网络的关键概念和性能指标进行介绍,详细分析网络层次结构和分组交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自下而上系统地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
21、、协议、方法。物理层主要介绍的传输媒体、信道复用、宽带接入;数据链路层主要介绍局域网通信的基本问题和解决方法,介绍广播信道的协议原理、帧结构、扩展方法等内容;网络层介绍网络地址编址方法、因特网路由选择协议等;传输层介绍进程通信的概念与方法,介绍可靠传输、流量控制、拥塞控制、连接管理等;应用层介绍dns、ftp、dhcp等网络应用协议;此外课程也将对网络安全、视音频服务、无线网络的协议与基本方法进行介绍。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协议的基本原理、相关理论和技术方法,掌握通信协议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建立计算机网络相关基本概念与层次结构模型,学会
22、基本的网络编程开发,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基本要求: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分类,掌握分组交换的主要特点,及其与电路交换、报文交换的区别,理解计算机网络的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延、利用率等性能指标,掌握时延等指标的计算方法,了解计算机网络的非性能指标,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与协议的概念,理解协议层次划分的优点,了解osi体系结构与tcp/ip体系结构的区别以及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了解五层体系结构中各层完成的主要功能,理解实体、服务、服务访问点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2. 了解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等导向传输媒体的特点,了解无线电波等非导向传输媒体的特
23、点,了解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统计时分复用、波分复用、码分复用等信道复用技术的特点,了解xdsl、hfc、fttx等几种宽带接入技术的区别;3. 掌握数据链路与帧的概念,掌握数据链路层的基本问题与解决方法,掌握点对点协议的帧结构,理解其工作状态,了解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及其信道共享技术,了解以太网标准和适配器的作用,掌握csma/cd协议工作原理及相关计算,理解最短帧长、网络长度、rtt、网络速率之间的关系,理解mac帧格式、mac地址、mtu的概念;理解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并掌握其计算方法;4. 了解冲突域、广播域的概念,理解不同的网络设备对冲突域、广播域的屏蔽作用,了解以太网的扩展方法,了解集线器
24、的作用和工作原理,理解网桥(交换机)的作用及其工作原理,了解虚拟局域网的概念,理解其部署和配置方法,了解各种高速以太网在传输速率、最短帧长、争用期、工作方式、信道共享协议等方面的区别;5. 理解虚电路与数据报服务的区别,了解网络层的作用及其协议的组成,理解ip地址与mac地址的关系,了解特殊ip地址的含义,了解arp与rarp的作用与工作原理,掌握ip数据报格式及其分片等相关字段的计算方法,了解网际控制报文协议的作用,了解ip多播的概念以及网际组管理协议、多播路由选择协议的作用与基本工作原理,理解vpn和nat的概念与基本实现方法;6. 掌握分类ip地址、子网划分、构造超网等ip地址编址方法,
25、掌握在分类ip地址、子网划分、构造超网的ip地址编址方式下基于路由设备的网络部署和网络地址分配,掌握在各种编址方式下的路由器分组转发算法,理解路由表、子网掩码的概念,掌握子网掩码的使用方法,理解最长前缀匹配和二叉树查找路由的方法,理解理想的路由算法的特点和路由选择协议的分类,掌握rip、ospf、bgp路由选择协议的主要特点,掌握ri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距离向量算法,掌握路由表的生成与更新及其与网络结构的对应关系,了解rip的报文格式,理解可靠的洪泛法,了解路由器的结构;7. 理解进程间通信与端口的概念,理解传输层的作用和不同服务的区别,掌握基于socket的tcp/udp基本网络编程,了解ud
26、p协议的特点和用户数据报的格式,理解tcp协议的特点及其连接表示方法;8. 掌握可靠传输的工作原理,理解停止等待协议、连续arq协议的工作过程与信道利用率,掌握tcp协议报文段的格式与相关计算方法,理解10.mss 的概念及其与mtu的关系,掌握基于滑动窗口的tcp可靠传输机制,掌握超时重传时间的选择方法,掌握tcp流量控制的基本方法,理解死锁的概念及其解除方法,理解拥塞控制的一般原理及其与流量控制的区别,掌握tcp协议中使用的拥塞控制方法和条件,理解轮次与mss的关系,理解拥塞窗口、阈值等参数在不同方法下的变化规律,了解随机早期检测的方法;掌握tcp连接管理的协议过程与状态转换;9. 了解d
27、ns、ftp、http、smtp、pop3、imap、dhcp、snmp等应用层协议的用途与特点,了解各应用协议的基本过程,了解网络安全的内容与数据保护模型,了解密码体制、鉴别、密钥分配的概念和方法,了解ssl、set等安全协议的用途与特点,了解链路加密与端到端加密的概念与方法,了解流式与交互式视音频服务的特点与基本方法,了解无线局域网、无线个人区域网、无线城域网的特点与主要技术方法,了解ipv6、mpls、p2p等下一代因特网技术的特点。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理论教学(40学时)第一章 概述(4学时)重点内容:互联网概述,网络体系结构,基本术语和名词,网络性能衡量指标。第二章 物理层(
28、2学时)重点内容: 网络通信介质,宽带接入技术简介。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6学时)重点内容:数据链路层的功能,mac帧,csma/cd协议,span协议,vlan,网桥。第四章 网络层(10学时)重点内容:网络地址,子网,超网,网络路由,ip协议,arp协议,rarp协议,icmp协议,rip协议,ospf协议,bgp协议,ip组播协议,vpn,nat。第五章 传输层(12学时)重点内容:tcp协议,udp协议,可靠传输原理,流量控制,拥塞控制,tcp状态转换,传输层socket编程基础。第六章 应用层(2学时)重点内容: http协议、smtp、ftp、dhcp、snmp、dns第七章 网络安
29、全(1学时)重点内容:数据链路层安全、网络层安全、传输层安全、应用层安全、防火墙第八章 视音频服务(2学时)重点内容:rtsp、rtp、rtcp、sip、rsvp第九章 无线网络和下一代互联网(1学时)重点内容:802.11协议族、ipv6、p2p(二)实验教学(16学时)1. 局域网配置实验(2学时)重点内容:packet tracer使用,局域网配置。2. 路由配置实验(4学时)重点内容:静态路由、动态路由配置,vlan、acl访问控制。3. 协议包分析实验(4学时)重点内容:基于sniffer/ethereal的抓包分析,tcp协议分析。4. socket编程实验(6学时)重点内容:基于
30、socket的tcp网络通信开发,基于socket的udp网络通信开发。四、作业、实践环节作业:每次课后布置48题;实验:课内安排16学时实验;实践:课外完成网络协议理论调研和简单的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五、建议教材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六、参考资料1 andrew s.tanenbaum著潘爱民译.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 james kurose,keith ross著陈鸣译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4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3 stevenstcp/ip illustrated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31、,20024 larry peterson等著. 薛静静等译. 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法.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执笔人:杨成课程教学团队成员:杨成,郭晓,牛亚青,张宜春,马海燕专业负责人:杨磊 系主任:杨磊 计算机组成与设计教学大纲(106005)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06005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computer organization授课对象:电子科学技术本科专业学生开课学期:第三学年春季学期学分/学时:2学分/32学时先修课程:数字电路(105006)教学方式:课程采用多媒体课件、板书相结合,进行内容讲授;采用课堂讨论与课题实验相结合深化教学效果
32、的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30%, 期末考试占70%。课程简介:计算机组成原理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学中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程,在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学习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各子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实现技术,建立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概念,对培养学生设计开发以计算机为实现方式的电子信息系统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该课程为今后学习电子信息系统和计算机体系结构、信息网络、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电子系统设计技术等领域内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学习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各子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实现技术,建立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概念,对培
33、养学生设计开发基于计算机的电子信息系统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基本要求:(1) 课程基本要求 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要求掌握计算机内部的各种信息编码、基本运算的操作原理、基本部件的构造和组织方式、部件和单元电路的设计方法,建立一个完整的整机概念,并深刻理解计算机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各自在计算机整机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实验要求 为了加深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配合教学内容安排相应的实验,共 16 学时,以验证课堂的理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见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大纲。 (3) 考试要求 考试以学生完成日常作业和实验环节为必要条件,期末考试采用笔试。本课
34、程成绩评定由三部分组成: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80%;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10%;实验能力占总成绩的10%。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1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 3 学时) 重点内容:计算机软硬件概念;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的硬件框图及工作过程;计算机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 2系统总线( 3 学时) 重点内容:总线的基本概念;总线的分类;总线特性及性能指标;总线结构;总线的判优控制和通信控制。 3存储器( 10 学时) 重点内容:存储器分类和存储器的层次结构;主存储器(包括半导体存储芯片简介、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和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
35、储器、存储器与cpu的连接、存储器的校验、提高访存速度的措施);高速缓冲存储器(包括cache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cache-主存地址映像、替换算法);辅助存储器(包括辅助存储器的特点及主要技术指标、磁记录原理和记录方式、磁盘存储器的结构、光盘存储器的存取原理)。4输入输出系统( 8 学时) 重点内容:输入输出系统的发展概况及组成、i/o与主机的编址方式、传送方式、联络方式以及设备寻址;外部设备分类及简介;i/o接口的功能及基本组成;程序查询方式的工作原理及程序查询接口电路;程序中断方式的工作原理及程序中断接口电路、中断服务流程;dma方式的特点、dma接口电路的功能、组成、类型及dma的工
36、作过程。 5计算机中数的表示( 4 学时) 重点内容:计算机中有符号数(原码、补码、反码、移码)和无符号数的表示;计算机中数的定点表示和浮点表示。 6计算机的运算方法和运算器( 8 学时) 重点内容:定点运算(算术移位和逻辑移位、补码加减、原码补码乘法、原码补码除法)及相应的硬件配置;浮点四则运算;算术逻辑单元及进位链。 7指令系统( 4 学时) 重点内容:机器指令的一般格式;操作数类型和操作类型;指令的地址格式和寻址方式;指令格式举例;risc技术。 8cpu 的结构和功能( 4 学时) 重点内容:cpu 的功能及结构框图;指令周期;指令流水;中断系统(包括引起中断的各种因素,中断系统所需解
37、决的共性问题,如:中断请求标记、中断判优、中断响应、中断服务、中断返回、多重中断等)。 9控制单元( 4 学时) 重点内容:微操作命令的分析(按取指周期、间指周期、执行周期和中断周期分析不同指令的微操作命令);控制单元的外特性;多级时序系统;控制方式;控制信号实例分析。 10控制单元的设计( 4 学时) 重点内容:组合逻辑设计:组合逻辑控制单元框图、微操作节拍安排、组合逻辑设计举例;微程序设计:微程序控制单元框图及工作原理、微指令的编码方式、微指令地址的形成方式、微指令格式、微程序设计举例。 四、作业、实践环节:本课程的作业与实践环节主要由课题作业构成。在课程教学期间,共安排6次课题作业,其中
38、3次采用课堂测验方式完成,3次采用课后作业方式完成,主要内容为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五、建议教材:1 计算机组成与设计:硬件/软件接口(附光盘)作者:(美)帕特森,(美)亨尼希著,郑纬民等译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六、参考资料:1 william stallings, computer organization and architecture designing for performance ( fifth edition ), 2001.8影印版.2 j. s. albus et. al., intelligent systems: architecture, design, c
39、ontrol, wiley, transferred by 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 china, 2004.83 张基温: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3第2版4 俸远祯、王正智、徐洁、俸智丹: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7第1版 执笔人:曹三省课程教学团队成员:曹三省、杨领军张乃谦专业负责人:蔡超时 系主任:蔡超时媒体内容安全技术教学大纲(106006)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06006英文名称: content security and digital right
40、 management授课对象: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本科生开课学期: 第三学年秋季学期学分/学时:2.5学分/32+16学时(课内32学时,实验16学时) 先修课程: 无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上机实验课程简介: iptv,宽带互动电视,移动多媒体等不断进入眼帘,以数字电视为先导,新媒体时代已经来临。在媒体内容和表现为核心的新媒体时代,如何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内容提供商和网络运营商的利益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课程围绕媒体内容及其表现形式的安全需求,从保障媒体内容的交易安全,维护内容提供商的利益、运营商的利益、消费者的利益、国家与集团的利益等方面展开讨论,并介绍主要的方法,思路。 二、课程
41、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通过课程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媒体内容安全的应用环境和实现的基本方法,了解新媒体的不同表现形式,了解媒体内容的交易安全,内容保护、业务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问题,认识到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建设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是构建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重要保障。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媒体内容安全的应用环境和实现的基本方法、新媒体的不同表现形式、媒体内容的交易安全,内容保护、业务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问题。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理论教学(32学时)第一章:新媒体时代的特征(2学时)重点内容:宽带、互动、移动,个性化、虚拟化,网络融合,普适计算,iptv,宽带互动电视。第
42、二章:新媒体的信息安全需求(2学时)重点内容:媒体内容的利益链条,网络环境的安全,媒体内容的安全,数字媒体版权管理。第三章:媒体内容安全的系统结构(3学时)重点内容:媒体内容安全的模型与一般流程,媒体内容安全措施,媒体内容安全平台建设(pki、pmi),媒体内容交易服务器安全,媒体内容交易传输安全,媒体内容交易用户终端安全。第四章:媒体内容安全技术-密码(6学时)重点内容:密码技术的作用,保密性及其实现,完整性及其实现,可认证性及其实现,密码标准与协议。第五章:媒体内容安全技术-水印(6学时)重点内容:水印技术的作用,信息隐藏与水印的关系,水印技术的分类,鲁棒性与水印,不可感知性与水印,水印容
43、量的思考。第六章:内容提供商的利益(3学时)重点内容:内容提供商的角色定位,版权管理与内容保护,盗版的危害与追踪,版权的纠纷与鉴别,有偿使用.vs.收费服务,盗版追踪。第七章:运营商的利益(3学时)重点内容:运营商的角色定位,用户群与业务服务,直播业务的保护(ca),互动业务的保护(ica),运营商之间的合作。第八章:消费者的利益(3学时)重点内容:消费者的角色定位,媒体内容的使用权利,家庭网络与版权的合理使用,互动性与消费者隐私保护,内容提供与消费双重身份下的内容安全。第九章:国家与集团的利益(2学时)重点内容:国家在新媒体时代的角色定位,媒体内容监管,媒体收视率调查,媒体舆情分析,保密通信
44、,网络内容监管。第十章:新媒体时代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2学时)重点内容:保障体系的定义与内涵,保障体系的技术特点,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二)实验教学(16学时)1. 密码技术实验(4学时)重点内容:aes、rsa、md5密码算法。2. 水印技术实验(4学时)重点内容:lsb、dft、dwt水印算法。3. 版权保护技术实验(4学时)重点内容:直播业务、互动业务版权保护xrml权限描述与解析。4. 内容分析过滤实验(4学时)重点内容:bmp图像信息隐藏与分析,网络地址过滤。四、作业、实践环节作业:每次课后布置48题;实验:课内安排16学时实验。五、建议教材无六、参考资料1 王永滨,杨成等媒体
45、信息安全的整体监控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9.2 李书等数字版权管理.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9.3 张茹,杨榆等数字版权管理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7. 执笔人:杨成课程教学团队成员:杨成,张宜春,牛亚青专业负责人:杨磊 系主任:杨磊媒体网络规划与设计教学大纲(106007)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06007英文名称:planning and designing of media network授课对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本科生开课学期: 第三学年春季学期学分/学时:2学分/32学时 先修课程:计算机网络协议基础(106004)教学方式:课堂授课课程简
46、介:随着用户对internet的接入速度、带宽和容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高速宽带化成为目前网络发展的主要方向,宽带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课程讲授宽带交互网络的概述、sdh技术原理、atm技术原理、dwdm技术原理,在此基础上阐述几种宽带交互骨干网技术(ip over atm技术、ip over sdh技术、ip over optical技术、ip over dwdm技术)原理,讲授宽带接入网技术原理,并紧密结合广电网络双向化改造针对其各种接入技术(pon技术、cable modem技术、eoc技术等)进行讲授,最后对宽带网设计方案进行介绍,是与当前通信网络技术发展紧密结合的一门课程
47、。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本课程讲授宽带交互网络的概述、sdh技术原理、atm技术原理、dwdm技术原理,在此基础上阐述几种宽带交互骨干网技术(ip over atm技术、ip over sdh技术、ip over optical技术、ip over dwdm技术)原理,讲授宽带接入网技术原理,并紧密结合广电网络双向化改造针对其各种接入技术(pon技术、cable modem技术、eoc技术等)进行讲授,最后对宽带网设计方案进行介绍。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宽带交互网络概念及特点;2.掌握sdh、atm、dwdm技术特点;3.掌握几种宽带骨干网技术(ip ove
48、r atm技术、ip over sdh技术、ip over optical技术、ip over dwdm技术)原理;4.掌握广电网络双向化改造接入技术(pon技术、cable modem技术、eoc技术)原理和各自特点。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宽带交互网络概述(2学时)重点内容: 宽带交互网络概念、技术特点和网络融合第二章:sdh技术(6学时)重点内容: sdh帧结构和复用步骤、sdh网络结构及保护、sdh网同步第三章:atm技术(2学时)重点内容: atm技术原理、atm交换第四章:dwdm技术(2学时)重点内容: dwdm技术原理第五章:宽带交互骨干网技术(8学时)重点内容: ip
49、over atm技术原理、ip over sdh技术原理、ip over optical技术原理、ip over dwdm技术原理第六章:宽带交互接入网技术(8学时)重点内容: pon技术、cable modem技术、eoc技术第七章:宽带网设计方案(4学时)重点内容:设计方案实例四、作业、实践环节作业:每次课后2-4题。五、建议教材1李鉴增,包红刚,李川宽带网络技术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2申普兵,李荣,王大力宽带网络技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六、参考资料1田瑞雄. 宽带ip组网技术.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2李宏乔,杨峰宽带网络技术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
50、002 3范寿嗣,朱延年现代有线电视宽带网络技术实用手册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4刘安青同步数字序列(sdh)原理与应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75美 glen cartybroadband networking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执笔人:牛亚青课程教学团队成员:牛亚青,李传珍专业负责人:杨磊 系主任:杨磊 媒体网络与交互电视技术概论教学大纲(106008)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06008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media network & interactive tv授课对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本科生开课学期:第三学年春季学期学分/学时
51、:3学分/40+16学时(课内40学时,实验16学时)先修课程: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131001)、计算机网络协议基础(106004)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上机实验课程简介:电视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发明之一,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交互式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交互电视在这种需求中发展起来。交互电视基于主流的电视网络或ip网络,它不仅能为观众提供电子节目单、视频点播、游戏、电视购物等服务,还可以提供电子邮件、网络浏览等数据增值业务。媒体网络与交互电视技术课程即是针对当前信息技术新发展开设的一门相关工科专业的必修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
52、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培养学生掌握跟踪最新技术发展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工作打好基础。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交互电视开展现状、网络架构、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数字版权管理等相关技术,了解交互电视的应用情况及最新进展。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理论教学(共40学时)第一章 第一章 概述(2学时)重点内容:交互电视概念,目前国内外市场应用情况介绍。第二章 数字有线电视网络概述(4学时)重点内容:数字有线电视网络系统概述。第三章 ip网络概述 (4学时)重点内容:ip网络技术概述。第四章 宽带接入技术概述(2学时)重点内容:几种新兴宽带接入技术的介绍和比较。第五章 交互电视视频编码技术(6学时)重点内容:交互电视对音视频编解码的要求,音视频编码原理简介,元数据技术简介,mpeg-2、mpeg-4、h.264、wmv9、avs等标准在交互电视中的应用对比。第六章 dvb-c服务平台(4学时)重点内容:dvb-c前端系统、传输系统。第七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玩具市场营销策略优化考核试卷
- 童车制造企业生产计划与库存管理考核试卷
- 眼镜行业消费升级与市场机遇考核试卷
- 航空运动赛事策划与推广考核试卷
- 空中交通管制设备维护与管理考核试卷
- 电气机械系统维修与改造考核试卷
- 山东省枣庄市四十一中市级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毕业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 山东滕州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模拟)检测试题生物试题含解析
-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人物形象塑造II》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2025年初三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试题含解析
- 铁路物资应急管理制度
- 创三甲病区护理亮点汇报
- 2024年汽车维修案例分析方法试题及答案
- 18 井冈翠竹 课件
- (高清版)DB12 445-2011 天津市城市道路交通指引标志设置规范
- 一年级数学口算题1000题
- 变电检修工试题库含参考答案
- DB61T 5113-2024 建筑施工全钢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
- 2025年水工维护(高级工)职业技能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综合医疗方案
- 粤教粤人版初中地理七下知识梳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